吳惠燕 黃樹清
摘 要:新一代的青少年面臨的學業(yè)壓力和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在物理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挫折,對于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因此物理教師應該對“挫折教育”的理念有正確了解,結(jié)合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特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
關鍵詞:挫折教育;物理教學;初中學生
挫折是指人在為了實現(xiàn)某種動機的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者自認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而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時,內(nèi)心所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消極的情緒反應。物理科目是一門具有一定學習難度的科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面臨許多挫折。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教師要學會智慧地把握學生遇到的挫折情境,或利用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合理地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便可有意識地對學生實行有效的“挫折教育”。
一、 “滲透挫折教育的物理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挫折承受力是指個體遭受挫折情境時,承受打擊和壓力,并擺脫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一種耐受能力。因此,挫折教育就被界定為以心理學、教育學原理為基礎,運用適當?shù)姆椒?,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為目的的學校教育。而具有較強的挫折承受力首先要求學生能夠積極地認識挫折、評價挫折,從而使學生面對挫折的情緒反應盡量平穩(wěn),如果要成功地排解困境則需要學生對挫折具有自我監(jiān)控能力。根據(jù)Snyder提出的自我監(jiān)控概念,筆者將關于挫折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界定為:當個體遇到挫折情境時,個體對存在錯誤的自我認知過程實施觀察、調(diào)控和調(diào)節(jié)的認知管理,最終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以上概念,“滲透挫折教育的物理教學”即是: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利用和設置挫折情境,通過適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對挫折有積極的認識和評價,并具有對挫折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筆者將從挫折教育的兩個目標分別探討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教學策略。
二、 通過物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挫折的積極認識
(一) 物理課堂的評價策略
在物理教學課堂中,用鼓勵的話激勵學生,滲透對挫折建立積極認識的教育??_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會更加傾向于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戰(zhàn)勝挫折,而在表揚中成長的孩子會傾向于為了自己聰明的“美名”而對挫折采取逃避面對。因此,當學生成功地解決物理難題之后,或是在班級考試結(jié)束后,物理教師應該用鼓勵的話,如:“甲同學為了解決這些物理題目,非常努力”等鼓勵的言語激勵那些獲得進步和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學生,讓學生認識到付出努力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應該積極面對挫折的挑戰(zhàn),從而也間接地鼓勵了那些對于物理學習不自信的學生。
(二) 滲透物理學史的教學策略
在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師可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挫折情境,學生往往會因?qū)覍沂艽於械绞?,此時教師可通過向?qū)W生講述科學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受挫的故事,啟發(fā)學生挫折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從而使學生對挫折產(chǎn)生積極的認識。
例1 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中“溫度”課的自制溫度計的操作實驗,在剛開始時教師可有意為學生準備瓶壁較厚的普通小瓶、管口較寬的小吸管影響學生的實驗效果,讓學生在遇到障礙中改進制作材料。
學生們按照課本的步驟完成操作后,將“溫度計”依次放入熱冷水中并分別記下水位,果然許多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溫度計”沒有預想的效果。這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原因,學生幾次猜想和嘗試失敗后,分別將小瓶和小吸管進行改進,最終成功地制成一支“溫度計”。此時教師再向?qū)W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在極寒的情況下,水結(jié)成了冰會導致小吸管和小瓶子變形或破裂,我們的自制“溫度計”又失敗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有學生回答:尋找不怕低溫的液體。教師可順勢推舟向?qū)W生講述伽利略創(chuàng)造溫度計的曲折過程,伽利略同樣經(jīng)歷過多次失敗后才獲得成功,為了解決水結(jié)成冰造成試管漲破的問題,伽利略用酒精替代了水,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水銀比酒精更合適,于是就改用水銀。
通過科學史的插入式教學讓學生了解原來偉大科學家同他們一樣,在創(chuàng)造發(fā)明新事物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次的挫折嘗試使他們離成功越來越近,通過這樣的啟示幫助學生建立對挫折的積極認識。
三、 通過物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挫折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一) 物理解題指導中的教學策略
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在思維分析上出現(xiàn)錯誤,教師不是將正確的解題思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把解題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展現(xiàn)出來,發(fā)現(xiàn)自己解題思路中的錯誤后,調(diào)整思考的方法,從而達到對挫折的自我監(jiān)督能力的教育。學生受挫之后,教師可以尋找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使學生受到積極地反饋,對學生的挫折的自我監(jiān)控行為起到激勵作用。
例2 某位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以16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他在30m處的速度為6m/s,到終點的速度為7m/s,那么這位運動員在全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許多學生在這里受到挫折,認為平均速度為:
v=6m/s+7m/s2=6.5m/s
這時候教師不是直接將正確的思路告訴學生,而是引導性地提問,讓學生表達出將兩個速度和的平均值作為平均速度的錯誤思路。這時教師再將正確的平均速度的定義做一次講解,讓學生將自己的錯誤思路與正確思路進行比較,進一步調(diào)整自己的解題方法。教師在這里對學生的思維過程起到督促和引導的作用。
學生很快就能將答案修正為:
v=st=100m16s=6.25m/s
此時,教師轉(zhuǎn)換思維進行提問:如果我直接告訴你這個人的平均速度是6.25m/s,那么我們可以說這位運動員在50m處的速度為6.25m/s嗎?大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正確回答,這使學生能夠在對挫折的自我監(jiān)控后,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從而形成正向反饋。在學生解題分析出現(xiàn)思維的錯誤時,教師向?qū)W生提供自我解釋的問題單,讓學生進行解釋性語言訓練,促進學生不斷地自我反省,從而達到對挫折自我監(jiān)控訓練的效果。
(二) “設計性實驗”中的教學策略
學生在剛開始設計和自制實驗小器材的時候,對于器材選取和實驗設計的過程思路都是毫無經(jīng)驗,這正是教師對學生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的好機會。教師向?qū)W生解釋完實驗原理后,無須直接要求學生選取某些特定正確的實驗材料,而是鼓勵學生多做嘗試,實驗步驟的設計也可讓學生自由探索。在此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挫折,自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乇3殖聊寣W生對自己失敗的實驗設計和材料選取的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督,教師在其中充當被咨詢和必要的指示作用,從而使學生受到對挫折的自我監(jiān)督能力的培養(yǎng)。
例3 自制機翼翼型升力實驗的教學設計
機翼翼型升力是利用了空氣流體壓強的原理即:機翼斷面是上凸下凹,當機翼與空氣相對運動,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較快,氣體壓強越小,機翼下方的空氣流速越慢,氣體壓強越大,因此產(chǎn)生了一個氣壓差,也就有了機翼上升的一個力。教師提示實驗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學生們便可以進行操作。
甲學生開始時選用一塊11cm長、5cm寬的紙條做機翼,將紙條對折,兩端粘在一起,用一長細木棍穿過它的中心。乙同學將準備好的長直細木棍立起,丁同學將吹風機頭對著它的正面吹風,觀察發(fā)現(xiàn)自制的紙機翼被吹扁了,無法升起,自制實驗失敗。
教師此時不發(fā)表自己的建議,讓三個學生討論思考,他們認為失敗的原因有可能是在于紙片過于柔軟,無法保持機翼的形狀,于是學生將紙片改為超薄紙板,改進之后發(fā)現(xiàn)機翼有些許上升,但效果并不明顯。教師不必急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而是鼓勵學生繼續(xù)改進,讓學生對存在不足的自制過程進行反思,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認為薄紙片與木棍之間的摩擦力可能影響實驗效果,于是他們將細木棍改為車條,把紙條的孔的半徑適當?shù)卦龃?,重復上面的操作,這次他們成功了。
在“設計性實驗”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不確定性的學習探索環(huán)境,在自制機翼翼型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教師不是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在挫折中不斷地反思實驗操作過程的不足和探索合理的實驗材料,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最終獲得成功。
抗挫折能力不僅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也是學生取得學業(yè)進步的隱性能力,它考驗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zhì),所以在滲透挫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還需要廣大教師的細心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楊帆,彭彥琴.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讀[J].教育科學,2004(4):62-64.
[3]向守俊,張大均.關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10):6-8.
[4]任娟,趙士魁.高中生物理學習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22):2-3.
[5]Dweck,C.S. Cautionpraise can be dangerous[J].American Educator,1999,23(1):1-5.
[6]吳獻.物理教學與“挫折教育”[J].物理通報,2006(10):16-18.
[7]周紀良.探索培養(yǎng)高中物理學習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途徑[J].物理教師,2011,32(7):8-11.
[8]黎建弟.物理解題指導中的“挫折教育”[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4(20):4-5.
作者簡介:
吳惠燕,黃樹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師范大學物理與能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