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微
人的社會生活,總由一個個以自己為中心的關系網交織結成,關系越是親密,網狀結構越是緊湊復雜,越是難以厘清,難以訴諸文字表達。
父子關系就是一種常被創(chuàng)作者們訴諸筆端的復雜親密關系。也許是因為無論創(chuàng)作者還是讀者對父愛都有相似的感受,人們用來形容父愛的詞匯常常趨于相同的內收性質:父愛如山,深沉似?!^之于母愛的熱烈直接,父愛的表達總是不顯山露水的。但不同創(chuàng)作者的父子相處經驗必然不會完全相同,所以,若寫父子關系,怎樣將這些同與不同的經驗處理得更具新意,就成為了擺在創(chuàng)作者們面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顯然,張敦找到了絕妙的切入角度和敘述方法。作者大膽地從“捐精”這一很多讀者都十分陌生的角度切入,用這根繩索逐漸將父與子拉緊,讓人眼前一亮。
小說通過“兒子捐精”的核心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了一個親情故事。失去妻子的孤獨父親在神婆“身體要壞”預言的驅使下進城做身體檢查,住進了在城里的單身兒子家,得知缺錢的兒子要捐精掙錢后陪著兒子去捐精,對兒子的捐精行為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變成了看到兒子實際生活狀況后的試圖理解,最后決定留在兒子家中照顧兒子的生活;兒子也慢慢體會到父親失去妻子后的孤獨與對親人的依賴,重整自己的生活,丟掉了萎靡。這實際上是一個簡單的父與子互相走近的故事,但作者匠心獨具用捐精這一核心情節(jié)將父子相處的種種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再不疾不徐往更深的思考層層推進。這種細節(jié)的真實和敘述節(jié)奏的把控,就保證了所呈現(xiàn)出的兩個男人的生活是真實豐滿的,而父子間的關系也相應體現(xiàn)出了含蓄疏離與脈脈溫情交融的復雜。
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親密關系中表達愛的方式是含蓄的,父親與兒子之間更是缺少直露式的愛的表達。張敦筆下的父子關系同樣也是典型的中國式父子關系,作者用極為尖銳的眼光抓住了日常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點:從前的父親不喜歡跟兒子講電話,但在妻子這個他和兒子的中間聯(lián)系人去世后卻開始試著主動給兒子打電話,但說也只說些說教性的或是無關痛癢的內容;窮得叮當響的兒子生怕父親讓自己付他的體檢費,只好在付錢時默不作聲,看到父親自己付錢后長舒一口氣,但仍希望父親吃完飯就趕緊走,卻在剛拿到捐精的第一筆100元后就趕緊帶父親去下館子吃好的;失去妻子的父親感到孤獨想要靠近兒子,便以體檢為由去到兒子家并以兒子待業(yè)捐精,要照顧他的生活為由留在了兒子的家;失戀、窮困、寫小說卡在瓶頸的兒子也在父親決定留下來照顧自己后感受到父愛的溫暖與力量,讓自己重新振作了起來??雌饋砀赣H和兒子總是無法卸下對彼此的偽裝,但這背后蘊藏的其實就是父子間難以直接說出口的愛。父子之間的關系從一開始的相對疏離到小說結束時的相對親密,這樣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捐精這一事件的發(fā)展一點一點發(fā)生的,捐精在這條線上就起到了直接促進父子關系的作用。
但作者對父子關系的討論并沒有停留在大家已經達成共識的“含蓄表達”上,“捐精”這一線索的意義也絕不止于此。作者還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種普適性的代際關系——人生代代無窮盡,子子孫孫無窮匱。血緣就是這世界上最丟不掉的聯(lián)系,而生命的代代傳承,是存在的自然意義,也是存在的終極意義。在這個層面,作者有意地點了一筆兒子從父親身上遺傳來的精神特質。失去妻子后,孤獨的父親會騎很久的車,僅僅只是為了去看一眼古樹,和兒子閑聊的過程中,說起西柏坡,就真的立刻拉著兒子要坐車去西柏坡;兒子也會為了追求寫作的夢想,將物質生活條件降到最低也絲毫不抱怨,為了寫一個快遞員的故事就索性真的去當起了快遞員。父親看樹、去西柏坡和兒子搞創(chuàng)作、做快遞員這兩件事實際上是相通的,都是出于一種天真的特質,都是在努力尋找一種存在的意義,小說中的父親和兒子都表現(xiàn)出頗具理想化的特質,這種代際之間的奇妙的具有遺傳性質的聯(lián)系是一種生命的本質的聯(lián)系,而不再是一種需要主動去靠近去維持的聯(lián)系,它自然地貫穿在了兩個人的生命體驗之中?!熬杈痹谶@一層面成為了一個隱喻——一種生命本質的代代相傳。同時,作者也借“捐精”這一行為帶來的結果道出了自己關于人存在之目的答案:于存在過的這個世界中留下一些可以代代相傳的價值,而代代無窮盡的基因也是價值中的一種。
實際上,小說是借助捐精探討了父子之間那種看似疏離實則深沉的父子之愛,也探討了血緣的聯(lián)系對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重要意義。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抹不掉的生命的羈絆,難以處理的復雜關系的聯(lián)結,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才不是孤獨的個體,離開這個世界時才不至心中空無一物。存在一世的價值,既關乎我們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也關乎我們是否曾經對那些與我們產生了既定聯(lián)系的人傾注過義無反顧的值得被銘記的愛。重要的并非怎樣留下,而是你是否真正留下了些什么?!熬杈苯^非噱頭,而是實實在在成為了進入更深層思考的軟梯。
小說另一個令我欣賞地方是語言。敘述語言生活化,描寫語言簡潔克制,對話也是正符合父與子之間對話方式的點到為止。同時,配合“捐精”這種看似荒唐的情節(jié),字里行間中又皆含戲謔,所以小說即使沒有太多的描寫與抒情,卻絲毫不顯得乏味。追求小說的思想價值固然正當,但在小說語言的修煉上同樣應當下足功夫,張敦用樸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樸實的故事,將復雜的親密關系簡單地表述出來,溫情的顯露在這種呈現(xiàn)方式中剔除了一切矯揉造作的可能性,因而小說也就具有了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