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怡
(江蘇省無錫市新洲小學,江蘇無錫 214028)
在人類文明史中,誕生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便是音樂。在所有的藝術中,音樂是最活躍,最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藝術。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兒童情操、培養(yǎng)兒童的心靈美起著積極地作用。而在音樂教育中,欣賞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不管你是音樂專業(yè)或者非音樂專業(yè),只有懂得欣賞音樂之后才能去理解音樂。
在我的實際教學中,書本上很多欣賞的歌曲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其實并不懂什么叫做交響曲、什么叫做交響詩、什么叫做變奏曲等等。那么作為音樂教師如何讓孩子在課堂中既能欣賞音樂、又能了解一些音樂知識?如何把枯燥無味的音樂知識很好的讓學生去理解,去接受,這就是我們音樂教師該去研究的。
音樂是表達人類感情的最原始的并且最具有活力的藝術形式,在小學音樂課本中,有很多欣賞是選自電影、歌劇等。音樂與影視的關系是微妙的。任何一部電影都離不開音樂,沒有一個不是開始于音樂,結束于音樂的。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為音樂增加了情感,讓音樂變得更加動人,更加飽滿;而優(yōu)秀的音樂則會讓電影作品更加生動,令人回味無窮。音樂是電影的靈魂,它拉近了觀眾和影片的距離??赡芪覀儾荒芡暾拿枋鲭娪暗漠嬅妫俏覀兡軌蛲ㄟ^音樂看到它想表達的具體內容。不能說音樂成就了電影,也不能說電影成就了音樂,但是一部好的電影肯定有好的配樂作為支撐。配樂在電影中的運用可謂是源遠流長,電影配樂具有音樂的藝術性同時又具有電影的描述性和藝術性。
就拿曾經看過的電影《碟中諜》來舉例子。電影音樂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描繪作用是電影作品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音樂主要對畫面中的某個環(huán)境或景物做某種描繪。通過相應的音樂形象來加以強調和渲染,傳達給觀眾一個視聽結合的感受。而用音樂加強畫面所表現(xiàn)的事物,時代背景,環(huán)境等,使得畫面更具有感染力,讓觀眾產生共鳴。在《碟中諜4》中,從影片剛開始的越獄情境中,布拉德就運用了《mission impossible》作為行動的計時器。該音樂與火車站的聲音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影片中,人物間緊張的追趕運用了像秒針那種快速的音樂,給人一種時間的緊迫感。使得電影畫面在配樂的襯托下更加的打動人心,用音樂渲染、烘托畫面的情緒和氣氛,加強了畫面所表現(xiàn)的事物的節(jié)奏特征。電影音樂伴隨著具體內容的畫面,使音樂的內容具有明確、具體的依據(jù)。
音樂的抒情作用,更是電影借助音樂的主要目的。音樂能夠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抒發(fā)人物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情感。抒情作用在電影作品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這種音樂主要是塑造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和思想感情的變化。影片的最后,熱鬧的夜市,伊森與妻子在璀璨的燈光下隔岸相望,他們安靜的對視著,千言萬語都包含在深情的目光里。此時一段甜蜜又略帶傷感的抒情音樂輕輕的響起。它似乎包含了兩人的甜蜜往事和不得已的現(xiàn)狀,最終兩人相視一笑,這在觀眾心中不知激起了多少的漣漪。觀眾通過音樂的描述能進一步的理解人物,了解到伊森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的真男人,為了保護妻子的安全,他甘愿呆在監(jiān)獄,同時也深化了影片的內容。
電影配樂能夠增強劇情的深度演繹,往往那些連帶著電影某些劇情的經典配樂會讓觀眾在一剎那間產生情感,或者感同身受以至于讓他們難忘一生。好的電影配樂本身不一定要多么完美、多么動聽,但一定要跟電影的劇情渾然天成、不可分離,讓人有種這音樂就是電影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音樂在影片中作為影響整個劇情的因素,他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半的聲音。當伊森在克里姆林宮準備盜取文件時,為了掩人耳目,在通道里放置了熒幕,保證背景,其間班吉.鄧恩用手中的儀器發(fā)出水滴聲來迷惑執(zhí)勤人員,那一刻僅有的水滴聲也變得分外緊張,扣人心弦。
音樂以它特定的音調,風格把觀眾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音樂可以激發(fā)觀眾的感情,電影的前段,伊森在爵士抒情王子的歌聲中帶著一個憨厚的俄羅斯人波博丹,突破層層關卡,完成了越獄。其間有點搞不清楚狀況的波格丹為這個驚險的越獄增添了不少的詼諧。越獄用抒情的歌聲作背景,表現(xiàn)了主人公矯健的身姿,更表現(xiàn)了當時詼諧的場面。當越獄成功卡特特工引燃火線時,主題曲《mission impossible》第一次出現(xiàn),隨著火線的點燃,畫面對火線的特寫,電影真正開始了?!秏ission impossible》這首主題曲是五拍子,混合拍子,由平均交替的二拍子和不平均交替的三拍子組合而成。這些規(guī)律強弱力度的交錯出現(xiàn)使得拍子具有不平衡性。這段音樂大量的運用了八分音符和休止符,表現(xiàn)出了復雜的情緒,在點燃火線的瞬間音樂響起,有種分秒必爭的感覺。休止的時候卻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而后隨著一片一望無際的沙漠出現(xiàn),迪拜進入了觀眾的視野。同樣的音樂以特定的音調、樂器音色以及特殊風格在影片中作為表現(xiàn)地方特色、民族特點的手段出現(xiàn)了。在此段配樂中觀眾可以完全感受到阿拉伯音樂優(yōu)美的旋律。伊森在迪拜大樓外爬行,由于繩子不夠長,只能利用慣性沖進房間,這時主題曲第三次變化的響起,急促的音樂扣人心弦,觀眾也為伊森捏了把冷汗。劇中烘托背景的音樂從未斷過,正是這些音樂讓電影畫面變得豐滿,才能印象深刻的留在觀眾心中。
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音樂,如果讓他們在了解其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環(huán)境,觀看一定的視頻資料之后再去欣賞音樂效果一定更好。
前不久剛上過的三年級欣賞課《媽媽寶貝》,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明辨是非、懂事了。但是他們在初次聆聽音樂之后只有一個反應,那就是歌曲很好聽,有些同學可以講出一點歌曲當中的歌詞含義,但更大多數(shù)的不為所動。于是在下一節(jié)課上課之前,我搜集全班孩子與媽媽的合照,并做成一個小視頻,配上《媽媽寶貝》的音樂,在剛上課時讓學生去看去聽,這一次有些孩子竟然落淚了。我問為什么會流淚,孩子說是想到媽媽每天那么辛苦,我還沒有好好聽話,沒有認真學習,感覺對不起媽媽的付出。課堂到這里全班都安靜下來了,一首歡快的歌曲,其實背后有它更深層的含義。小時候,媽媽牽著我走路,以后,讓我牽著媽媽的手。這一句道出了誰都會變老,道出了中華的孝道。學生光是聽歌曲是不會感受到歌曲背后的意義的,所以有時候,老師要挖掘歌曲背后的深意,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設計將學生帶入此情此景當中。
又如四年級上冊一課《歌唱祖國》,本課欣賞有兩個版本,一個合唱版本,一個童聲獨唱版本。學生們在聆聽了合唱版本后覺得歌曲十分宏大,振奮人心。當我介紹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1950年9月15日,作者王莘從天津到北京去購買樂器。返程路過天安門時被金色晚霞籠罩的天安門廣場吸引,抬頭看,一面鮮紅的國旗在霞光中高高飄揚,令人心潮澎湃,32歲的王莘靈感突現(xiàn)前面四句歌詞脫口而出。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車,思緒如飛,邊唱邊寫邊打拍子,歌詞與曲譜幾乎同時噴涌傾瀉出來?;丶业綍r,王莘與妻子王慧芬同聲哼唱,王莘連夜一氣呵成地寫完第二、三段歌詞……一曲《歌唱祖國》凝結了愛國之聲、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傳遍全中國,成為億萬中國人民久唱不衰、響遍神州的“金曲”和跨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作。之后我又給學生觀看了閱兵的短片,背景音樂就是《歌唱祖國》。在聽完、看完之后學生對歌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們的感受也變得不一樣了。最后再聆聽童聲獨唱版本,讓學生跟著一起輕聲學唱,經過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不再拘于表面。
在音樂課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了解歌曲是幾幾拍的、強弱規(guī)律如何、怎么唱好歌曲,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提高了對音樂的認識,悟出了歌曲的含義,對歌曲有自己的理解,這樣懂得欣賞歌曲之后才能更好的學習音樂。教會孩子如何去欣賞歌曲,能讓他們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為他們進一步感受和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更努力些,讓音樂課變成孩子們享受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