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 要:就目前的初中教育而言,依然存在著大量學困生,這種現象一直困擾著教師。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挖掘、研究原因,對癥下藥,盡力轉化學困生。
關鍵詞:學困生;心理特征;教育對策
一個班級中有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困生的問題。學困生的表現主要是常遲到、早退、作業(yè)不交、學習興趣低、學習習慣差等。因此,教師應從學困生的表現著手,研究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再科學分析其心理特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就學困生這一問題研究其心理特征以及教育對策。
一、學困生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一般產生于因學習或品德問題受到多次批評后,在經歷多次失敗體驗后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遠趕不上別人而放棄努力。他們不相信自己,對自己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在學習上缺乏動力,覺得教師不夠關愛他們,優(yōu)等生也嘲笑他們。因此在同學面前不敢抬頭,在教師面前不敢說話,精神頹廢,產生自卑心理。
2.意志力不堅定
學困生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也想去實現,但是他們往往不能堅持,在行動上難以克制自己,改正錯誤的時候,意志力也不夠堅定,容易出現曲折、反復、放棄的現象。
3.逆反心理
在初中階段,學困生會因為逃課等不良行為受到學校的處分,而他們通常對自己所受的處分不滿,并且學困生自認為在教師和其他學生眼里形象不佳,在處事行為上會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會與班上的同學對著干,經常和教師頂嘴。
4.矛盾心理
由于后進生學習成績差,缺點多,經常遭受別人的白眼,后進生早在學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礎,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他們也不想總是落后于別人,也想去改掉自己的毛病,但是由于他們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無法控制并嚴格要求自己按規(guī)范辦事。在群體中處于不利位置的他們,表現為厭惡學習、厭惡老師、厭惡學校。
二、學困生教育對策
1.傾注愛心幫助建立自信
針對上述學困生心理特征分析,發(fā)現他們大部分都對批評、責罵等行為有反感心理。教師要注意尊重學困生,經常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避免在公開場合指出學困生錯誤。在評價學困生的時候,要準確、客觀,不能揪著他們的缺點不放。例如:如果教師發(fā)現某學困生在勞動時很積極主動,就可以讓他負責班級衛(wèi)生,讓他當衛(wèi)生委員。在表揚的同時,滿足他的自尊心。同時,和他約定,如果他能克制住自己不與其他學生發(fā)生口角,就獎勵他,這有利于學困生逐漸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教師一旦對學困生產生喜愛與期待,就會潛移默化地給他們以良好情感、鼓勵和教育,實事求是地肯定發(fā)現他的點滴進步,培養(yǎng)其良好的意志品質,引起后進生心理上的震撼,讓他對教師產生感激、信任、佩服。
2.為后進生的成長創(chuàng)建良好的集體環(huán)境
老師通過多種班級活動發(fā)現后進生的閃光點,不失為明智之舉。班級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應鼓勵后進生積極參與,激勵他們克服自卑,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樂趣。
3.注重對學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學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態(tài)度上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在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著重以講述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現象為主,盡量避免生硬的說教。根據學困生的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某一方面的專題教育,使他們對心理健康有一個清晰而正確的認識。
4.關注學困生的特殊的心理要求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教學存在著無視學困生的心理培養(yǎng)教育方法的探索。我們有的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取得好成績,教學中盲目地趕進度,布置大量的作業(yè),進行頻繁的考試,教學的難度和速度超過了學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困生作為一個整體的“人”來接受教育這一事實,甚至把心理懲罰當成教育學困生的手段,這是極端錯誤的。
5.多開展才藝比賽活動
教師要教師充分了解學困生的興趣以及特長,開展一些比賽活動,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6.開展心理素質教育
經調查,學困生主要是心理不夠健康,導致他們在求學過程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因此,教師應立足于學困生的心理現狀,積極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首先就是幫助他們改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其次就是通過開展班會等訓練活動,撫平學困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
7.要堅持不懈反復進行教育
學困生有動蕩的心理特征,常會在反復中前進,在前進中反復,這也是學困生的轉化規(guī)律。學困生容易出現反復,教師不要輕易下“屢教不改”“無可救藥”的論斷。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要求老師對學困生的進步不能自我陶醉,對于學困生的舊病復發(fā)不能灰心喪氣。要讓學生在進步的時候,看到不足之處;舊病復發(fā)時,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啟發(fā)他們進行意志的自我鍛煉。我們要更多地給予學困生溫暖的感化,喚醒激活他們心中潛藏著的對于美好生活與美好事物的向往,激發(fā)他們前進的內在動力!
三、總結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把轉化學困生工作納入常規(guī)管理,采取管教結合措施,抓住最佳教育時機,力求達到理想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陶春霞.淺談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0).
[2]施俊杰.初中學困生學業(yè)困境的成因及教育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陳祥.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情感特征及轉化策略[D].蘇州大學,200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