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重要的價值管理理念,將其應用到高校班級管理中,不僅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也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導向作用。本文主要對高校班級管理中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體現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班級管理的氛圍營造路徑作出探討。
關鍵詞: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班級管理 高校 價值體現 路徑
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班級管理中的價值體現
(一)思想道德建設
從當前高校班級管理角度來分析,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在于實現班級思想的道德建設,這也是高校班級管理面臨的任務。通過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有助于學生認識中華傳統(tǒng)道德準則,例如舍生取義、重義輕利等?!洞髮W》里指出道德學習的“八條目” 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古代的思想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對當代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由此可見,傳統(tǒng)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較強的完整性。
(二)組織文化建設
在高校班級管理過程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作為其核心內容,為整個班級提供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確保班級管理工作順利推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仍然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其強調自強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蓖瑫r也注重奮發(fā)圖強、堅韌不拔等精神,意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班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因此,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的精神,使得學生在面臨困難時,能夠做到百折不撓、鍥而不舍。
(三)實踐活動建設
班級實踐活動是班級理想教育的終極目標,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建設,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形成凝聚力,確保學生找到歸屬感。這種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凝聚班級的集體精神,還有助于增強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提高學生的集體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重躬行踐履,認為良好的道德品質來源于實踐的磨煉。而實踐活動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踐行的機會,使得傳統(tǒng)文化得到檢驗,促使其直接走進高校學生的內心深處,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氣質。
二、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班級管理的路徑
(一)營造因材施教的班級學習氛圍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個性化的差異,例如基礎知識、認知水平等,這使得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不同。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為了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實現終身教育的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班級管理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重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達到學有所長、學有所得。教師要根據當前的教學情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共同進行學習研究,使得他們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以此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營造“以人為本”的班級活動氛圍
“以人為本”起源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古代思想家認識到了人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人為貴”的教育思想。在高校班級建設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是主體,管理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一切班級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當前絕大部分高校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時,并沒有具體明確管理目標,很多管理活動的開展缺乏主動性,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過于注重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功利性?;诖朔N情況,在進行高校班級管理時,在策劃班級活動過程中,要盡可能傾聽學生的心聲,以學生的視角開展班級活動,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凝聚著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的智慧,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應用到高校班級管理中,不但可以增強當代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基于此,高校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使其更好地融入高校班級管理工作,進而保證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彭央華,賴昌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班級文化建設[J].南方冶金學院學報,1999(05).
[2]李靜梅.基于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高校班級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大學教育,2012(03).
[3]楊嬰宇.淺談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精髓與現代班級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2(20).
(作者簡介:余錦秀,女,本科,湖南現代物流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心理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