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摘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教學的形式和方式也在不斷發(fā)展和優(yōu)化,出現了PBL、微課等教學方式。這些教學方式摒除了傳統教學的弊端,適應了現代教學的需求。在外貿跟單實務課程教學中將微課與PBL模式結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自主性、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PBL;微課;外貿跟單實務;高職
【基金項目】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高職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外貿跟單實務課程為例”(編號:GSJG2015020)。
一、外貿跟單實務課程背景
外貿跟單實務在筆者所在學院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以培養(yǎng)外貿跟單員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目標,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技能型課程。根據國家職業(yè)標準以及外貿企業(yè)對跟單員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課程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項目化教學設計,將課程內容分為出口跟單與進口跟單兩大模塊,每個模塊下以工作流程為導向設計若干教學單元,一個教學單元對應一項跟單操作。
以“出口跟單”模塊為例,劃分為八個項目:①跟單員接單審單;②選擇生產企業(yè);③原材料采購跟單;④樣品跟單;⑤生產進度與品質跟單;⑥出口包裝跟單;⑦外貿運輸跟單;⑧結匯及退稅跟單。在項目執(zhí)行中,以紡織品為載體,通過模擬一個紡織品出口合同的全程跟單,展現跟單員的工作過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跟單員的身份去完成任務,在每一項具體任務的訓練中,掌握外貿跟單的基本知識和職業(yè)技能。
二、PBL與微課
(一)PBL教學模式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通過設置真實的、有意義的工作情境,使學習者投入到工作項目中,自主及協作探究完成任務。PBL強調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及外部支持與引導在探索學習中的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PBL教學法的優(yōu)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學習具有主動性、探索性。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去學,處于被動的地位;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圍繞某個具體的工作任務,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完成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問題的提出者和解決者,教師是引導者、協助者。
2.培養(yǎng)團隊合作、互動交流能力。在PBL方式下,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討論、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在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中,更積極地暢所欲言,也更容易獲得來自教師和同學的信息,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協作技巧。
3.以“問題”為核心的高水平的學習。在PBL中,學生面臨的任務接近現實世界或真實情景,遇到的是非結構化問題,往往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標準答案,需要他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二)微課教學模式
微課是一種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技能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微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生的學,服務學生的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與傳統課堂相比,微課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1.時間簡短。微課時長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其時間短小的特點符合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及視覺駐留規(guī)律,使學習者能在有限的10分鐘內集中注意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針對性強。微課教學目標單一,選取的教學內容主題突出,指向明確,通常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設計,或是為了輔助學習而進行的虛擬現實展示、操作規(guī)程示范。每一節(jié)微課內容完整、獨立。
3.設計精細。通過對課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精準、細致的劃分,每一節(jié)課程內容更聚焦,主題更突出。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將學習內容進行情景化設計,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形式生動、活潑,趣味性強,能有效吸引學習者的注意。
4.應用廣泛。課程容量小,用時短,易于網絡傳輸、交流、共享,微課可以靈活地用于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課堂上,作為輔助教學資源,適時穿插微課視頻,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外,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使用微課,能滿足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需求。
(三)微課與PBL結合的優(yōu)勢
微課與PBL兩種教學模式都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微課是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可以滿足學生個人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但是學習中缺少了與教師、同學的交流互動,不利于人際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PBL圍繞項目或問題來組織學習,開展理論學習、實踐體驗、考察調研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是貫徹和落實技能型課程教學目標的最好方法,并且PBL強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助合作,若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項目化教學中,根據項目完成過程中或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微課,可以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突破學習中的難點,樹立學習信心。
三、PBL模式下的微課設計
外貿跟單實務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教學單元,一個教學單元對應一項跟單操作,通過一個個工作項目培養(yǎng)學生跟單操作能力,其中的每一個項目相對完整、獨立,很適合在各項目下開發(fā)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以便學生在教學項目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
針對貫穿課程的紡織品出口案例,將三類知識作為微課內容。一是紡織品跟單中的基礎知識,如紡織品面輔材料知識、紡織品質量標準、紡織品的加工工藝等。這些內容是紡織品跟單中的必備知識,教材中的文字介紹較為抽象,若通過微課形象化呈現,學生更易于接受。二是學生應當掌握但在運用時容易犯糊涂的跟單知識,如企業(yè)生產能力測算、一次抽樣檢驗方案的應用。將這部分內容制作成微課,可以供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加深印象。三是難以在課堂上展示的生產、運輸等操作流程,如服裝加工工序、集裝箱裝箱等。這些現場操作如果帶學生到一線實地參觀有一定難度,而通過視頻展示,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相應的環(huán)境和氛圍,獲得感性認識。
外貿跟單工作以外銷合同(訂單)為依據,正確地理解合同(訂單)的要求是跟單工作的基礎,決定了最終能否按時按質按量交付貨物。
以下選取外貿跟單工作流程中第一項任務“跟單員接單、審單”為例,介紹該項目教學設計及微課設計。
(一)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訂單中常見的英文詞匯和表達;②訂單主要條款的審核要點;③紡織品跟單基礎知識。能力目標:①能從進口方或外貿公司接單,進行訂單審查;②掌握審單的技能和技巧。
(二)教學過程設計
按照知識點講解、項目導入、項目實施(微課解惑)、結果匯報、總結評價的步驟進行。
1.知識點講解——教師介紹全程跟單的工作流程,解釋“接單、審單”在跟單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此階段跟單員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2.項目導入——教師提供一份來自企業(yè)的英文服裝出口合同,及針對該合同設計的審單記錄表,提出項目任務:將英文合同翻譯為中文,并填寫審單記錄表。
3.項目實施(微課解惑)——學生以3人為一組,充當跟單員的角色,翻譯合同,并對合同的格式、內容進行審核,填寫審單記錄,微課幫助解決任務完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4.結果匯報——各小組提交翻譯成中文的合同及填寫完成的審單記錄。
5.總結評價——教師對學生參與表現及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并與學生一同總結紡織品出口合同的審核重點。
(三)微課設計思路
在服裝出口合同中,品質條款對服裝生產的用料、加工工藝提出了要求,出現“支數、斜紋、梭織、滌綸、克重、經緯密度、偶氮染料”等專業(yè)術語。對于沒有接觸過服裝生產的學生來說,這些專業(yè)術語難以理解,進而會影響到他們對合同條款的理解。而紡織品基礎知識是往后原材料采購跟單、生產進度跟單的必備知識,通過微課將基本概念、制作工藝形象化呈現,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該項目下,設計三節(jié)微課:①紡織品合同常見術語,采用動態(tài)圖示對紗線、支數、經紗、緯紗、經緯密度、幅寬等概念進行解釋;②機織物、針織物和非織造織物,分別介紹三種織物加工方法及特點,并對應展示生活中的代表性織物;③紡織品服裝質量標準,介紹我國紡織品服裝質量檢驗國家標準,重點講解其中的主要檢驗指標。
四、總結與思考
為幫助學生完成跟單操作而制作的微課,不僅可以用于解決項目完成中遇到的難題,而且可以用于擴展知識,鞏固提高,滿足學生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但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課程容量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課程素材;其次,要將課程內容進行情景化設計,運用動畫、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提高信息化素養(yǎng);再次,要有控制項目進度的能力,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只有多方面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芳.高職微課開發(fā)的理論基礎、基本原則與應用策略[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03):110-113.
[2]梁婷婷.基于PBL的微課設計及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03):34-37.
[3]韓燕.《外貿跟單實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2011(04):68-70.
[4]姚鐘華.外貿跟單實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