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秋芳, 姜林仙, 賈紅, 謝海燕
2018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報告[1]顯示2018年全球肝癌新增病例數(shù)84.1萬例,占全球癌癥總新增病例數(shù)的4.7%,死亡病例數(shù)78.2萬例,占全球癌癥總死亡病例數(shù)的8.2%,死亡率僅次于肺癌位列第二位。肝癌具有發(fā)病隱匿、惡化程度高、易轉移且術后復發(fā)率高的特點,肝癌患者基本都遭受到巨大的身體痛苦和承重的心理負擔[2],所以在治療期間的家屬陪護對其生存質量的提升尤為重要[3]。目前有研究顯示家屬陪護影響肝癌患者疾病的康復和生存質量,且我國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受到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和經(jīng)濟條件的影響住院治療患者的陪護方式中家屬陪護占到絕大多數(shù)[3-4]。生存質量是指特定條件下個人目前狀況與其期望目標相關的生存體驗。生存質量更能反映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狀況,所以是評價肝癌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5-6]。本研究調(diào)查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的陪護家屬基本狀況,并探討陪護家屬基本狀況對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8 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治療的60例肝癌介入手術患者及其對應的陪護家屬進行研究。納入條件:①患者診斷符合2017 版《原發(fā)性肝癌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指南》[7];②患者接受肝癌介入手術治療;③患者有至少1名固定陪護家屬;④固定陪護家屬每天陪護時間>3 h,每周陪護>3 d;⑤患者及陪護家屬均知曉疾病狀況且愿意參加本項研究。排除條件:①患者患有精神疾??;②患者或其陪護家屬不識字或不能填寫相關調(diào)查問卷。
于肝癌患者介入手術治療前2~5天進行以下調(diào)查。
1.2.1 陪護家屬基本狀況調(diào)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陪護家屬基本狀況調(diào)查表”對陪護家屬基本狀況進行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來源地、民族、婚姻、文化程度、職業(yè)、年收入。
1.2.2 患者的生存質量測評 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核心量表(QLQ-C30)和肝癌特異量表(QLQ-HCC18)。QLQ-C30量表各項目得分越高顯示其相應功能狀況越好,QLQ-HCC18量表各項目得分越高顯示其相應癥狀越嚴重[8]。
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n(%)表示,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對單向有序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肝癌介入手術患者陪護家屬平均年齡為(40.1±8.65)歲,女性占70%,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6.6%,來源地為農(nóng)村占68.3%,職業(yè)為農(nóng)民占48.3%,年收入<5萬元占68.3%。見表1。
表1 肝癌介入手術患者陪護家屬基本狀況
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生存質量測評結果見表2和表3。功能型評分中相對于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和認知功能,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社會功能較差,且總健康狀況較底下,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疲倦和疼痛癥狀。
表2 肝癌介入手術患者QLQ-C30量表評分結果
表3 肝癌介入手術患者QLQ HCC18量表評分結果
陪護家屬的性別、年齡、來源地、民族、年收入與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的生存質量某些癥狀得分有相關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陪護家屬基本狀況與患者生存質量的相關分析(r值)
注:*指P<0.05,**指P<0.01
肝癌屬于難治病癥,治療代價大且康復機會極少,患者生病后無法工作,家屬因照顧患者而工作減少,均給家庭帶來了較大負擔。研究結果顯示,陪護家屬從事職業(yè)的收入相對較少且文化程度較低,接受信息和獲取知識的能力比較弱。
本次研究顯示肝癌介入手術患者QLQ-C30量表評分結果中社會功能得分最低,總健康狀況次之。癥狀項目中疼痛得分最高,疲倦得分居第二位,經(jīng)濟困難得分第三位。 說明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疼痛、 疲乏、 失眠問題比較突出,經(jīng)濟負擔大,社會功能較低,總體生存質量較差。
相關性分析顯示陪護家屬的性別、年齡、來源地、民族、年收入與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的生存質量有相關性(P<0.05)。家屬性別與患者生存質量相關的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加耐心、仔細、貼心,在陪護方面有優(yōu)勢;家屬來源地與患者生存質量相關的原因可能是城市比農(nóng)村的家屬見多識廣,接受知識的能力更強;年收入與患者生存質量相關的原因可能是年收入高的家屬往往工作忙,對家中經(jīng)濟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患者擔心家屬的陪護影響其工作[9-10]。
綜上所述,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總生存質量差,尤其在社會功能領域;陪護家屬基本狀況影響肝癌介入手術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