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春
學習動機是人類學習活動的主觀愿望和需求,是人類追求一定目的而產生的內在動力。學習動機不是學習活動本身,但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第一步,學習動機支配著學習過程中的一切行為。因此,開發(fā)智障兒童的潛能應該首先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學習動機,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智障兒童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只有具備了較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才能保證學習不斷地進行。
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人不可能沒有任何天賦和才能以至于沒有任何可能在生活中表現(xiàn)自己。”教育之所以崇高,就在于它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倡導的是一種公平和平等。而對于智障兒童來說,每個孩子自身都有各自的生理缺陷,都會對其性格產生相對的影響,也會影響其對世界的認知。因此,如何引導和滿足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特殊教育的大前提。
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雖然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一些生理的缺陷,依舊是可以通過各種學習來進行彌補的,不但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文化素質、提高主體的能力、增強自信,進一步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體會到奮斗的喜悅。同時,通過學習之后,智障兒童還可以在其中轉移對于其自身缺陷的認知和注意力,從而獲得更多豐富和完善的人生經驗。由此可見,如何來提高智障兒童的學習動機,就更加成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第一個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智障兒童由于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成功的機會又很少,因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占主體地位的學生缺乏主動精神,教師主導地位的發(fā)揮就受制約,就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想方設法激發(fā)智障兒童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智障兒童雖然在智力、能力上表現(xiàn)較差,但也具備正常人的情感,他們同正常兒童一樣,喜歡表揚,喜歡鼓勵,而厭惡嘲弄和批評。用獎勵和恰如其分的評價來強化其內因性學習動機。懲罰不一定能阻止人們去做某事,而獎勵卻能鼓勵人們。
正強化法是指當一個操作性行為在某種情況下或刺激下出現(xiàn)后,及時給以正強化物,如果正強化物能夠滿足行為者的需要,則以后在類似的情境或刺激下,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為的出現(xiàn)機率會升高。作為培智教師,要扮演好“父母”和“親人”的角色,用愛心溫暖學生,用耐心引導學生,用信心鼓勵學生。經常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感受他們內心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對智障兒童進行及時的肯定,大大增強其學習信心,從而來強化他們的成功感,增強兒童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充滿了學習的成功感。
由此,就需要智障兒童的教師能夠擁有足夠的耐心,持之以恒地采用一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多渠道了解學生并分析確定學生自身的狀況及努力后所能取得的進步,讓學生清楚自我潛力,根據各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定不同類型的標準,引導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取得進步。
智障兒童智力落后的病因,據目前研究表明有以下幾種類型: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早期損害、先天愚型的智障兒童、腦炎后遺癥兒童。在教育智障兒童方面,要結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真地分析每個兒童性格上、心理上的缺陷,正確地掌握分寸,因材施教,鼓勵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糾正不足之處。不要千篇一律地教條式施教,也不要從孩子智力高低、學習能力強弱,成績優(yōu)劣去區(qū)別對待智障兒童,這樣會導致教育的失誤。實踐表明,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對于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學習動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是獨立的意識,要使智障兒童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就必須養(yǎng)成獨立的思維意識,進而養(yǎng)成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其次,要鼓勵智障兒童建立探索事物發(fā)展變化原因的心理需求,這種心理需求會轉化成為學習動機。再次,是要形成智障兒童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行為習慣,進而發(fā)展為知識能力的應用,這是建立智障兒童學習動機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