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過去,學生的音樂學習往往被戲稱為“頸部以上的教學”,而現(xiàn)代音樂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應當是學生的感官協(xié)調(diào)認知,需要學生的大腦、身體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換言之,學生的音樂學習應當是一種具身性認知,是學生身心共同在場的學習。
一、創(chuàng)設情境,賦予學生音樂學習的自由時空
學生展開具身性音樂學習,首先需要一個自由的學習時空。非指導性學習理論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認為:“學生學習應當是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境中展開的?!本呱碚J知理論認為:“學生的認知應當是學生的身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離開情境,學生的學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變得空洞化、符號化?!?/p>
比如教學《踏雪尋梅》,在引導學生發(fā)聲時,筆者手持一束梅花,這時,有調(diào)皮的學生跑到我身邊,用鼻子嗅嗅。有同學問他:“香嗎?”“真香,不過要深深地聞一下才有感覺?!焙⒆拥幕卮鹫衔业男囊狻!澳悄銈兙蜕詈粑幌拢惺苓@一束梅花的清香?!庇谑?,其他學生跟著那位調(diào)皮的學生一起深呼吸,感受梅花香。在這一情境中,學生獲得一種通感,他們每個人都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之中,從而為后續(xù)的音樂教學營造了溫馨的教學氛圍。隱隱約約之中,學生感受到花香與發(fā)聲之間的關系。
情境將音樂知識、技能融入課堂。學生在情境中,帶著高昂的情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以情帶聲、以聲促情。在情境中,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學習中,從而舒展自己的身體。學生的音樂認知、音樂活動、音樂審美有效地融為一體,從而獲得對音樂作品的深度體驗。
二、喚醒身體,激活學生音樂學習的感官經(jīng)驗
法國當代著名現(xiàn)象學家梅洛·龐蒂認為,身體并非作為客觀對象存在著,身體融通了身心的雙重特性,身體是感知、思維等的存在?;诰呱碚J知視角,在學生音樂學習中,教師要喚醒學生的身體,激活學生音樂學習的感性經(jīng)驗。
比如,教學《柳樹姑娘》,為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筆者賦予學生身體的自由時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聽、想、動、唱等多感官活動,表達出春天的美麗。如有學生用塑料袋模仿風聲,用口技模仿水聲;有學生將綠色的皺紋紙撕成片片長條上下甩動,來表現(xiàn)柳樹在風中婀娜多姿的狀態(tài);有學生將小石子放進有水的瓶子里,然后使勁搖晃,讓瓶子發(fā)出“沙沙”的聲音;等等。無形的旋律、節(jié)奏被學生的感官有形表現(xiàn)出來。
挪威著名音樂教育家讓·布約克奧爾德在其專著《本能的繆斯》中說:“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與身俱來的藝術天性,即‘本能的繆斯。”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使命與責任就是充分激活學生的“本能繆斯”,讓學生用整個身體來表現(xiàn)音樂。如此,學生的音樂學習將變得生機勃勃。
三、關注情緒,關照學生音樂學習的情感體驗
《學記》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睂W生音樂學習不僅僅是一種認知的對話,更是情感的交流。在學生音樂具身認知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關照學生音樂學習的情感體驗。有時候,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輕拍的身體動作,都會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產(chǎn)生深遠影響。教師要發(fā)揮學生情感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關照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感體驗,主要包括學生的情感誘導、情感熏陶、情緒調(diào)控等。
比如教學《歌聲與微笑》,這是一首歡快活潑、充滿熱情的歌曲,而且富有時代氣息。歌曲兩部分都運用了復樂段結(jié)構(gòu),主歌與副歌形成并置式對比。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表達對歌曲的感受。有的學生用自己的筆形象地畫出了歌曲的旋律線;有的學生發(fā)揮音樂性想象,說自己仿佛看到了春天的鮮花;有的學生明志,表示自己將珍惜這美好、幸福的生活,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還有的學生說,應當時時刻刻都樂觀,用微笑的姿態(tài)擁抱生活、感受生活……在學生多樣化的音樂表達中,不難看出,《歌聲與微笑》中那種充盈著“和平、友誼和成長”的主旋律將學生深深感染。
英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馬利翁說:“聲音是聽得見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見的聲音。”關注學生的音樂學習情緒,要讓學生用整個身體去感受、體驗、思考,從而達到身心合一的音樂學習狀態(tài)。只有身心合一的音樂學習,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
具身認知視野下的音樂教學,要賦予學生音樂學習的廣闊時空,充分調(diào)動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打通學生的感官通道,充分發(fā)揮學生身體的認知功能。通過具身性的音樂學習,讓學生的身體成為音樂學習的“阿基米德支點”,讓音樂更好地滋養(yǎng)學生的生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圩角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