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注音在初中成為軟肋,究其原因在于中小學拼音教學存在分歧。語文教師應了解漢語拼音曲折發(fā)展的歷史和過往,明晰漢語拼音存在的真正意義和作用,把握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從而發(fā)揮漢語拼音在輔助識字、推廣普通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輔助工具;漢語拼音;中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5-0010-02
引? ? 言
在一個中小學教研會上幾位教師圍繞“漢字注音”展開了探討。一位初中教研員發(fā)問:“學生在一年級就學了拼音,為什么到了初中,給漢字注音成了難題呢?”一位年級語文教師說:“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學習拼音,而且基本上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币晃恍W高年級語文教師說:“小學高年級段的命題基本不涉及給漢字注音,而且學生在低年級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睂τ谶@些爭論,我們暫不罔議孰是孰非、誰對誰錯,也不急著一錘定音好,不妨一起來追因溯源,弄清漢語拼音是什么?為何而來?欲去何處?
一、緣“音”溯“源”,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1.厘清漢字的“音”與漢語拼音
漢字的“音”與漢語拼音并不是同一概念,此音非彼音。人們常說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是說漢字既有外顯的形、內含的義,又有獨特的音韻美,而這種獨特的“音”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拼音”,而是漢字的一種自然屬性。聰明的中國人是如何將漢字這種表音的自然屬性代代傳承的呢?據考證,中國人給漢字注音一般采取“用漢字給漢字注音”:一種是盛行于漢代的直音法,就是使用同音字助識助讀;另一種是使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第三種是反切法,影響最為深遠。由此看來,漢字的“音”的外顯形式以相關的漢字為支架,有著鮮明的中國元素內涵,是一種獨特的中國文化傳承,是漢民族獨有的精神文化財富。
2.漢語拼音的衍生與發(fā)展
“音”為何物?漢語拼音是何時出現,又是為何出現的呢?這就要追溯到漢朝,異民族開始和中國進行商貿交往和文化交流,但因為有著不同的文字書寫系統,交流與溝通十分不便,所以有些異民族將漢語的發(fā)音用本國的文字記錄,形成拼音的雛形。到了明朝,西方的傳教士為了在中國傳教,便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發(fā)明了26個聲母和44個韻母的拼音方案,所以漢語拼音化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那些傳教士。真正有全國性影響的拼音方案,是1892 年英國人翟理斯修訂的“威妥瑪拼音”,拼音系統簡潔統一,表音方便、準確,很快被廣泛使用。
綜上所述,拼音與漢字的表音屬性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從某種意義上講,漢語拼音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歷史產物,是域外文化走進中國的交際工具,是外國人為自己量身定做的。
3.拼音性質的轉移與變更
“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文字改革的最強音,也是那個時代中國國情所需。當時的中國大力推進文字改革,尋求一種更快捷的漢語書寫方式,一方面要盡快與國際通用的拼音文字接軌;另一方面通過漢語拼音快速、高效的輔助識字功能,消除因戰(zhàn)爭而產生的“文盲”狀況。
1957年我國頒布了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也是有中國特色的拼音文字,成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近年來,“漢字要消失”“漢語拼音代替漢字” 等呼聲四起,中、小學對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視程度空前高漲,漢語拼音教學被一再聚焦并放大。漢語拼音的聲、介、韻及調號被細化并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并運用;漢語拼音的拼讀、拼寫也成為考試重點考查的內容;給漢字注音,變得舉足輕重,它成為架通漢字與漢語拼音兩套不同書寫系統的橋梁。有些人希望通過反復練習給漢字注音,強化漢語拼音的書寫,最終達到“棄漢字,從拼音”的文字改革目標[1]。
顯而易見,漢語拼音的作用和地位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漢語拼音不再是外國人親近中國的文字翻譯工具,而變?yōu)橹袊吮仨氄莆盏奈淖中问?。簡而言之,漢語拼音由“工具”變成了最重要的學習“目標”。
二、正“音”立效,漢語拼音的功能落位
漢語拼音不能取代漢字,但它已然成為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拼音在當下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一種輔助識字、幫助正音、協助交際的工具。
1.幫助正音的主要工具,為推廣普通話服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边@一定位,為教師的拼音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古往今來口口相傳的過程中,漢字的“音”往往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因族群不同而不同,這便有了南腔北調,形成豐富多彩的各地方言。各地的方言豐富多彩,卻又極大地影響了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利用漢語拼音推廣普通話和減輕小學生學認漢字的負擔也就勢在必行了。
2.輔助識字的重要工具,為海量閱讀奠基
部編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指出:“漢語拼音是輔助識字的重要工具?!睗h語拼音不是學習的目標,而是輔助識字的工具之一?!安烤幈尽苯档土藵h語拼音教學的難度:一年級要求能拼讀音節(jié),不一定能直呼音節(jié);熟記拼音字母表,但不強求背誦默寫;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彼此融通。小學一年級學生大約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學習漢語拼音,掌握漢語拼音認讀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然后,小學生便能借助漢語拼音快速地認識漢字,能夠借助拼音自主閱讀大量帶拼音的兒童讀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漢語拼音是輔助識字的工具,弱化了拼音承擔的交際功能,主要側重于讀與識,當然就不必掌握拼音的寫法,更不用給漢字注音。
3.協助表達的備選工具,為語言輸出助力
漢語拼音由26個字母組成,而漢字眾多,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能識會讀,更不可能會寫,所以當遇到不會寫的漢字時,就可以暫時用拼音來代替。這時,漢語拼音就成為一個輔助表達的工具。
三、回“音”思教,拼音教學的導向探微
清“源”,即了解漢語拼音的來龍去脈,認清漢語拼音的真正作用,然后就可以理性地回應文章開頭初中語文教師與小學語文教師的交流內容了。
初中試題上出現的給漢字注音是有歷史原因的,也是受時代影響的,是一個時期文字改革的需要。但是就當下而言,要強化漢語拼音輔助識字、輔助正音之功效,就要依據課標命制,建立識、記共同體,改變命題方式。在試題命制時可以通過“看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以下哪組詞語注音完全正確”等題型考查學生能否正確認讀漢語拼音,能否借助拼音正確書寫漢字,能否為漢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對于同音詞如“立志、勵志”“奮發(fā)、發(fā)憤”等則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借助拼音寫對生詞;對于多音字和地方音等則需要通過選擇題讓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結? ? 語
總之,學習漢語拼音不僅是一年級的事,其他年級也要“協同作戰(zhàn)”。雖然漢語拼音的具體目標分解到義務教育的第一學段,但參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和內容,屬于前三個學段的小學與第四學段的初中都有承擔“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通過中小學教學研討,加強學段間的過渡與銜接,架構中小學互通的橋梁,促進中小學教學的自然過渡和協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楊永(1977.9—),男,江蘇銅山人,徐州市銅山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教研員,中小學高級教師,徐州市青年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徐州市農村優(yōu)秀園丁,省賽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