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都知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開始影響著各行各業(yè),當然,在教育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所以,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也逐漸發(fā)生改變。信息技術帶給小學課堂的影響不完全是積極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把握好度。小學數學是基礎性學科,學好數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理科思維的培養(yǎng),更利于他們學好其他學科。接下來,我將結合日常教學經驗,談談如何讓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大放光彩。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意義;學習興趣;教學難點;鞏固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面臨這樣的難題,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或者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導致難以突破教學重難點。其實,利用信息技術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者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實現高效數學課堂。下面我將談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及具體的應用措施。
一、 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整合的教育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則要凸顯信息技術的特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李天順曾精辟地闡述:“課程整合就是要將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解決‘兩張皮的問題。要求在各門課的學習中,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要求學生能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合理選擇有效的技術工具,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和綜合,學習相應的知識,培養(yǎng)相應的能力。對教師則要求,除了自己應用技術外,還要指導和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應用技術。”意思就是要把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所謂融為一體,就不能“技術是技術,學科教學是學科教學”,兩者關系不大,或是強拉硬扯地把它們放在一起。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有機的、恰到好處的,既不是每堂課都必須整合,也不是說有整合就是創(chuàng)新,無整合就是傳統(tǒng)。而是強調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等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以期達到優(yōu)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借助外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關注點始終在教師講授的知識上。教師可以在數學課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改變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增強學生求知欲的同時,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我們以人教版五年級《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部分的講解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課下利用多媒體技術,畫出一個圓形,并將這個圓平均分成八份;接著,我們在課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分生日蛋糕的情境,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媽媽分了三塊,爸爸分了兩塊,用分數表示,父母分的份數各占整個蛋糕的多少?一共占多少?然后,我們也可以安排兩名學生互相設置問題,參與到情境中來,對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單純教師講授更具有吸引力,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進行深入的自主探究,一旦學生能夠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并意識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三、 實現化繁為簡,突破教學難點問題
數學相較于小學階段的其他學科來說具有很大的不同,數學這一學科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小學生可能并沒有樹立抽象思維,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解決語言表達略顯無力的難題,讓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樣就能輕松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例如,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如果僅憑語言講授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面積,效果或許不是很好,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首先,我們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個矩形,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將矩形進行拉伸,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接著,我們可以為學生設置問題:最開始矩形的面積大家都知道怎么求嗎?那么大家覺得通過拉伸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矩形的面積一樣大嗎?然后,教師可以進行推導和講解,利用多媒體將平行四邊形進行分割和拼接,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并告訴學生和原來矩形的面積并不相等。通過多媒體展示,教師可以將復雜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出來,避免了復雜的講解過程,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因此,只要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值得采用。
四、 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教學中深感棘手的問題,而多媒體技術就成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根據多媒體的特點和優(yōu)勢,適時地利用,就能起到化難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學難點就是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而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角的兩邊張開得越大,所夾角越大;角的兩邊張開的越小,所夾的角就越小。而角的兩邊不管變長還是變短,所夾的角的大小不變。通過多媒體將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難點不攻自破。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既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沉悶的課堂氣氛,又可以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在數學教學中的使用可以達到我們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我們教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新的信息知識,不斷探索新的應用模式,努力改善我們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教學重難點并鞏固課堂所學。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使用多媒體技術,努力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并為學生的長足發(fā)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莫國平.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研經緯,2008.
[2]任平.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漫談[J].教育論壇,2009.
作者簡介:
段有根,湖南省郴州市,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五嶺鎮(zhèn)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