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清?李貞權
摘 要: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都是研究圖樣繪制的課程。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畫圖和識圖的基本技能,為學好專業(yè)課打基礎。AutoCAD課程是用計算機繪圖的一個軟件,把AutoCAD課程融合到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可以節(jié)省教學課時,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機械制圖 AutoCAD 課程融合 相互滲透 教學創(chuàng)新
作為從事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多年的教師,筆者從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探究。同時,融合AutoCAD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其內在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F(xiàn)就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教學現(xiàn)狀
1.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基本上還沒有超脫老師講、學生聽、講后練、練后講的模式。對學生填鴨式灌輸多,啟發(fā)式引導少。雖然教師的教學手段一直在不斷地更新,比如為了加強教學直觀效果,教師必須使用大量的模型、掛圖、電化教學(錄像)、多媒體(課件、視頻),但在實際教學中費時費力,效率不高。就算是有聲音有圖像的視頻,在平時教學中,學生也只能聽聽聲音,看看畫面,缺少親自參與環(huán)節(jié),學生還是處于被動位置,被迫學習。
2.AutoCAD課程教學現(xiàn)狀
當前,各中職院校在計算機繪圖方面都是將AutoCAD課程單獨作為一門課程在教學,包括計算機專業(yè)、電工專業(yè)等非機械專業(yè)也開設了這門課程。一般情況下,機械專業(yè)的學生在制圖老師教完機械制圖課程以后,再由計算機繪圖教師來完成AutoCAD課程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是:延長了教學時間,重復了教學內容。
二、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的內在聯(lián)系
AutoCAD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種指令繪制圖樣。它具有較強的繪圖及編輯功能,也具備部分三維造型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繪圖效率和繪圖質量。對學生來講,AutoCAD可以看著是一種繪圖工具:顯示器可以看做是圖板和圖紙;鼠標和鍵盤可以看做是鉛筆、直尺和圓規(guī)。只要是需要傳統(tǒng)工具繪圖紙的,都能在計算機上面完成。它的出現(xiàn)改變以前傳統(tǒng)手工繪圖的方式,是繪圖方面的一個革命。
有很多人這樣想:有了AutoCAD課程,機械制圖課程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很明顯這是對兩門課程認識上的錯誤,因此,我們必須正確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
機械制圖課程是AutoCAD課程的基礎,AutoCAD課程是機械制圖課程在運用上的促進和提高。機械制圖課程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思維及識圖、繪圖能力,是AutoCAD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如果未能掌握機械制圖這門課程,即使有非常先進的繪圖軟件,也是無法繪制出機械零件的圖形。
AutoCAD課程雖然取代了手工制圖的方法,但并沒有取代制圖理論和制圖的一些標準、規(guī)范。相反,它是在機械制圖理論、標準下開發(fā)出來的繪圖軟件。并極大地豐富了制圖理論,而且,還增加了AutoCAD的制圖標準。
AutoCAD作為一個自動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是一種繪圖工具,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需靈活運用。
三、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教學融合
就機械制圖這門課而言,由于各部分內容有不同的特點,它要求采用與之相適應的不同教學方式,因此應從實際出發(fā)揚長補短,使這兩門課程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合,進而優(yōu)化機械制圖課程課堂結構和教學的全過程。
要實現(xiàn)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設計,就要對機械制圖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結合兩門課的特點將其內容分成三類進行教學。
第一類是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內容,例如制圖的基本知識這一章節(jié),要了解繪圖工具的使用與維護,掌握制圖的基本規(guī)定和國家標準。其特點是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和標準進行繪圖、標注尺寸、寫字等,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良好的作圖習慣。例如正投影基礎一章,要精通“三視圖”投影規(guī)律。無論是整個物體或物體的局部,其三面投影都必須符合“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三等”規(guī)律。學生應掌握點、線、面的投影規(guī)律,會畫棱柱、棱錐、圓柱、圓錐和圓球物體的三視圖以及它們表面上的點、線的投影關系等。它們的特點是理論性較強,很多地方都是引用立體幾何的概念和定理。這些內容是對繪圖、識圖基本能力的訓練,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
第二類是AutoCAD課程教學內容,例如平面圖形的繪制,在AutoCAD課程中用基本繪圖工具一章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為我們提供了創(chuàng)建直線、圓、圓弧、曲線、文本和尺寸標注等多種圖形對象的繪制功能。平面圖形是由各種線條組合連接而成的,要畫出完整的平面圖形,就必須先學會繪制直線、圓、弧線、曲線等。比如手柄的畫法是傳統(tǒng)制圖教學中繪制平面圖形的最典型的例子,圖形中有直線、弧線,手工繪圖時,在線段的粗細、圓弧連接方面很難達到繪制圖形的要求。圖形畫的不理想,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對以后的教學形成了障礙。而AutoCAD可以保證線段的粗細一致,圓弧連接自然光滑,從而形成高質量的圖形。提高了學生學習制圖的興趣。在繪制各種圖形的時候,我們熟悉了AutoCAD各種不同的功能,提高了我們計算機繪圖能力。
第三類是機械制圖與AutoCAD同時教學內容,例如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版圖作業(yè)及軸測圖的畫法可以放在AutoCAD中進行,這樣既可以避免在課堂上進行手工繪圖造成的課程枯燥、死板等問題,又可以利用AutoCAD軟件的優(yōu)勢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識。掌握空間思維轉換,為掌握繪圖、識圖技能,打好堅實基礎。
四、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教學融合的要求
1.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無論是機械制圖課程,還是AutoCAD課程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掌握繪圖、識圖基本技能為教學目的。然而,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中職學生制圖的預備知識不足,空間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較弱,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這些都給制圖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基礎知識的練習,多與學生互動。根據(jù)教學實際,穿插計算機繪圖內容,采取多樣、新穎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親自動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對教師的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首先要深入研究機械制圖與AutoCAD這兩門課程的特點,不僅要掌握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技能,還要精通AutoCAD課程的繪圖技能和技巧。其次,要制訂科學、合理、完整的教學計劃,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案和課件。主要內容是融合部分,要找準知識點,融洽切入點。為學好制圖課打下良好基礎。第三要靈活施教,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既是兩門獨立的課程,又是內在聯(lián)系非常密切的課程。我們除了因材施教以外,還要靈活施教。在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模型+掛圖”“PPT+視頻”的制圖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課程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利用AutoCAD課程強大的繪圖功能靈活教學,提高制圖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對教學設施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的教學設施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最有力的教學保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機械制圖的教學設施也在不斷的改進。從傳統(tǒng)的只有繪圖板的制圖教室,有模型、掛圖的立體教室;到有投影的多媒體教室;再到如今智能教室和計算機繪圖教室。各種教學設備的完善,豐富了制圖教學的手段,提高了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和水平。
五、教學評價機制
客觀、公正、及時、正確地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適當表揚先進,鼓勵后進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態(tài)度肯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核:一是傳統(tǒng)作業(yè)練習方面,對學生的每次作業(yè),都要給予及時講解和評價。強調手工制圖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繪圖習慣,并記錄成績;二是計算機繪圖方面,學生對計算機繪圖比較有興趣,但不能脫離制圖的基本標準隨意畫圖,要熟記繪圖操作要領,強化繪圖技能,同時記錄成績;三是考試方面,期末考試是對學生成績階段性的測驗,要認真組織,要嚴肅考紀,確??汲稣鎸嵉某煽?。這種考核方式將平時學習情況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可以按三類成績占百分比計算總成績,平時作業(yè)占30%、計算機繪圖占20%、期末占50%,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
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展望
AutoCAD課程與制圖教學的融合,促進了制圖教學的發(fā)展。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應用軟件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的教學水平不能停留在現(xiàn)階段狀態(tài)。新的繪圖軟件在不斷出現(xiàn),例如Pro-E、SolidWorks等三維軟件,只需要設計出三維零件圖與其相關的加工設備,就可以直接生產(chǎn)出零件,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努力通過機械制圖課程與AutoCAD課程的探究,再研究出機械制圖與Pro-E、機械制圖與SolidWorks內在聯(lián)系,創(chuàng)造出更有特色、質量更高的新課程,使得我們中職學生能學到更多、更實用、更先進的技術與技能。
參考文獻:
[1]金大鷹.機械制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8.
[2]管殿柱,李文秋.計算機繪圖—AutoCAD2009中文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荊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