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麗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我認為初中字詞的教學重點是生字學習與錯別字的糾正。
一、關于生字的學習
教學時間大多放在新課的分析之前的正音識字或是在默寫前的環(huán)節(jié)。上新課時可以用PPT圖片顯示讀音與字形,學生在老師或是同學的引領下讀準字音,然后是字形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板書生字正確的筆順,也可以學生自主合作提醒并到黑板前書寫字形。
二、關于錯別字的糾正
首先,可以對學生詳細地講解造字六法。在一次默寫中,很多學生把“青山郭外斜”中的“郭”寫成了“敦”,筆者借此契機對學生進行了造字法的教學。隨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這四種主要造字法的講述推進,學生的興趣與思維極大地激發(fā)起來,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達到了高潮。
其次,可以讓學生理解常見的偏旁部首的意思。
學生書寫的錯誤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對字詞意義的不理解。教師可以簡略地概括出常見的偏旁部首的意思,以增進學生對詞語意義的理解,減少錯別字的書寫。
如“頁”部與“人頭有關”,如“頸、顏、頗、領、額、頷、頰”。李白有句詩“拔箭四顧心茫然”,我們來猜猜“顧”的意思,那就是“回頭看”??梢曰仡櫋?世說新語>兩則》中“元方入門不顧”用作復習佐證。
“彳”跟“行走”有關,如“徘徊,往,彷徨”都有“走”的意思。其中“走,辶、足”都跟“走”有關。如“徐”(“清風徐來”《核舟記》)本義是“慢走”;“之”(“已而之細柳營”《周亞夫軍細柳》)是“往,到”之義,“趨”(“嘗趨百里外”《送東陽馬生序》)原義“小步快走”。
孟子說過“心之官則思”,意思是說心是思考的器官。很多跟“心理、情感、思想”有關的詞語大都有“心”或“忄”或“心”的變體“”,如“思”是“想,考慮,動腦筋”的意思,“大快人心”的“快”是“愉快”的意思,“羨慕”的“慕”是“因喜愛而希望得到”的意思……
“月”字旁跟“肉”有關,如“膏、肓、腰、臉”等。
講解了部首偏旁意義后,可以通過形近詞的辨析來強化認識,以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如“暇、遐、瑕”,學生經(jīng)?;煜?,了解部首意義后就可以辨析了——“日”與“太陽、季節(jié)、時辰”有關,“暇”即“空閑”;“辶”與“行走”有關,“遐”是“遙遠”之義;“瑕”解釋為“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
第三,可以對相同部首的字詞進行歸類。漢語中有許多雙音節(jié)的詞,部首都是一樣的,兩個字的詞義相同、相近、相關或相反、相對,可以叫學生去找一找,以加深印象,避免寫成錯別字。如:醞釀、喉嚨、抖擻、澄清、凄冷、嬌媚、憔悴、蔭蔽、淋漓、倜儻、搓捻、慚愧、慷慨、坍塌、恍惚、慫恿、懶惰、叮囑、鸚鵡、狡猾、蔥蘢、寂寞、狡猾、匍匐。
以上的教學很多的是知識的羅列,但因為跟日常用的詞語關聯(lián),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而且大多穿插在零碎的講評作業(yè)時間中。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語文新課程標準也說明:“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弊衷~是文本大廈的基石,語文教學更可以說是漫步在語詞的密林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穿插字詞的教學,旁征博引,認識“妙不可言”的語言文字,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吸收民族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