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清代駢文研究*
——以“浙派”為中心的考察

2019-12-11 09:32:04莫尚葭
浙江社會科學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駢文常州作家

□莫尚葭

內(nèi)容提要 清代駢文的發(fā)展,以包括蘇、浙、皖等?。ㄒ韵戮盖宕姓^(qū)劃)在內(nèi)的江南為核心區(qū)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自民國以來,李詳、劉麟生、張仁青等學者從地域角度對清代駢文流派進行了劃分,提出了“浙派”“常州派”“儀征派”等說法?!罢闩伞瘪壩淖髡弑姸?,且在各個時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現(xiàn),代表了當時駢文發(fā)展水平,對后世亦有深遠的影響?!罢闩伞睂W者的駢文理論批評論作及編選的駢文總集也對推動駢文創(chuàng)作及駢文理論發(fā)展、保存駢文文獻、總結(jié)歷代駢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清代駢文復興中,“浙派”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清代在駢文研究史上被稱為駢文復興的時代,清代駢文發(fā)展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化傾向。作為駢文創(chuàng)作的核心區(qū)域之一,清代浙籍作家有駢文傳世者數(shù)量眾多,其中的代表作家在當時及后世均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清代浙江亦誕生了以孫梅、袁枚、姚燮、譚獻、朱一新等為代表的一批駢文批評家及為數(shù)不少的駢文總集?;诖耍迥┟癯鯇W者李詳提出了駢文“浙派”之名,對其在清代駢文發(fā)展史上的貢獻與地位作出了肯定。

目前學界雖已從作家研究①、駢文理論研究②等方面對“浙派”駢文展開了探討,但一方面,現(xiàn)有研究多分散于各種駢文史及相關(guān)論文,尚未出現(xiàn)專門的“浙派”駢文研究;另一方面,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個別的點上,從宏觀視野對“浙派”駢文發(fā)展演變軌跡的梳理不甚清晰,對該流派創(chuàng)作的文體特征、審美追求、其與主流文壇互動關(guān)系等重要問題也未有深入探討,因此,系統(tǒng)考察清代“浙派”駢文,對于研究清代駢文及駢文理論,探索浙江地域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意義。

一、清代駢文發(fā)展的地域性特征

地域文化對駢文發(fā)展的影響很早已受到學界關(guān)注。梁啟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1902)中指出:“自唐以前,于詩于文于賦,皆南北各為家數(shù),長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也。散文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者,北人為優(yōu);駢文之鏤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為優(yōu)。蓋文章根于性靈,其受四圍社會之影響特甚焉”③,認為就文體特征而言,駢文更符合南人習性。臺灣學者張仁青在其論文《清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兼論歷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1987)中則進一步指出駢文發(fā)展與地方文風及地理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自東漢至西晉,文化重心在黃河流域,故駢文作家多產(chǎn)生于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山東各?。挥兰蝸y后,隨著文化重心的南移,駢文作家的分布亦隨之南移,尤其是江浙地區(qū),因山水奇麗、物產(chǎn)豐饒,“故或聽鶯載酒,漱石枕流,或抹日批風,雕云鏤月,而纂組輝華,宮商協(xié)暢之作品遂源源產(chǎn)生矣”。④

清代駢文的發(fā)展,以包括蘇、浙、皖等省在內(nèi)的江南為核心區(qū)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臺灣學者陳耀南《清代駢文通義》例舉清代駢文家95人,據(jù)本文對各人籍貫進行統(tǒng)計,其中江蘇作家36人,浙江34人,占比各超過1/3;安徽作家6人,亦占據(jù)各省分布人數(shù)的第3位。⑤張仁青列《歷代駢文名家總表》,共收錄包括臺灣在內(nèi)十八省駢文家434人。據(jù)統(tǒng)計,其中清代駢文家共129人,包括江蘇作家44人、浙江43人,占比亦各超過1/3;其后為安徽11人,居第3位;再其后為河北、江西、湖南、廣東諸省,但作家數(shù)量均不超過10人,更遠遠比不上江浙二省。因此,張仁青也得出了清代駢文作家“集中在蘇浙二省”、“江浙作手,觸目多是,風雅獨盛”、“在江浙兩省之駢文作家中,以常州人數(shù)最多,蘇州次之,杭州又次之,紹興又次之。要而言之,常州一府實駢家之王國,文苑之昆鄧”等結(jié)論。⑥路海洋《清代江南駢文發(fā)展研究》一書(2016)亦提出“清代駢文的中心是江南,清代江南駢文發(fā)展的規(guī)模、成就,代表了有清一代駢文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成就,清代江南駢文的發(fā)展進程,即構(gòu)成了整個清代駢文史的主體。”⑦

除了創(chuàng)作上駢文作家分布的集中,清人在駢文總集編纂中也表現(xiàn)出明確的地域意識?!叮螒c)松江府志·藝文志》及《(光緒)華亭縣志·藝文志》“集部·總集類”均著錄有《松江駢體文見》八卷,為乾隆末、嘉慶初人姜兆翀所編,惜此書未行于世。⑧其后,屠寄于光緒十六年(1890年)編成并刊印《國朝常州駢體文錄》三十一卷。該書的編纂主要是出于弘揚常州駢文、保存鄉(xiāng)邦文獻的目的,咸豐以后“干戈時動,弦誦暫輟”,“華篇麗篆,存者什一”,故屠寄編纂此書,錄常州八郡43家569首駢文,以系統(tǒng)總結(jié)清代常州駢文的成就。⑨光緒末年,吳縣曹允源仿《國朝常州駢體文錄》而編《吳郡駢體文征》,該書亦未刊行于世,據(jù)孫德謙《序》,該書“標格清新,詞旨遒麗,北江甘亭,兼擅其勝?!沧灶櫻孜湟韵?,得若干家,合若干卷。各為小傳,敘其生平。鑒識之精,志趣之正,莫不斂衽贊嘆焉?!雹鈱O氏又比較蘇州駢文與常州駢文,指出“聞夫荀慈太史,嘗主龍城講席,其時亮吉輩親從受業(yè)。夫理枝者循干,沿波者討源。玉芝之文,體格高簡,神韻蕭疏,震陸機之才,且思焚硯,傳馬融之學,自善鼓琴。常州群彥響臻,其師承則在此”?,以邵齊燾《玉芝山房駢體文》為洪亮吉等人師承所自,認為常州駢文受到蘇州駢文的影響。這幾部總集的編纂亦說明,清人已經(jīng)開始有意識地輯錄本地域的駢文,表現(xiàn)出對以鄉(xiāng)賢為代表的地域駢文傳統(tǒng)的尊崇。

二、清代地域駢文流派

清末民初學者李詳最早提出了清代駢文“浙派”的說法,其在《與孫益庵三函》(其二)中指出:

浙派初宗云間,后亦別開戶牖。谷人以后,彌共畦珍,仲瞿、梅伯,披猖無已。稚威閎覽,虬戶筱驂,隸事詭越,學渠者死,誠亦不免。定庵錯綜金石,其弊日甚。湖口碧湄,刻意摹放,眩目澒耳,語至累譯。?

李詳對“浙派”的發(fā)展脈絡作出了初步梳理,指出其源出云間駢文,自吳錫麒以后,諸家并出,不再遵循云間派的傳統(tǒng)。對于該流派幾位重要作家的駢文風格,李詳也作出了點評,如王曇、姚燮之文,飛揚而不懂得控制;胡天游駢文向以沉博著稱,但其作文喜用僻辭古語,故作高深,引用典故又超越常理,作文之法無法為后人所學;龔自珍駢文堆砌辭藻典故愈發(fā)嚴重,以至于影響到文義理解,且存在摹仿痕跡過深之敝。這些人均為清代駢文的名家,各有所擅,但也各有所病。

表1 《清代駢文通義》所列駢文家籍貫統(tǒng)計表

表2 《歷代駢文名家總表》所列清代駢文家籍貫統(tǒng)計表

劉麟生、張仁青等人也從地域角度對清代駢文流派進行了劃分。在1936年初版的《中國駢文史》中,劉麟生將清代駢文分為博麗、自然、常州、六朝、宋四六五派;上世紀70年代,張仁青在《中國駢文發(fā)展史》中又將清代駢文分為六朝、三唐、宋四六、常州、儀征五派。二人的流派劃分,有就駢文風格而言者,有就清代駢文復古潮流中各家好尚取舍不同導致的門戶派別而言者,“常州派”及“儀征派”則是就地域而言。

“浙派”“常州派”“儀征派”都是地域駢文流派,但各流派的形成又存在差異性。以“儀征派”為例,張仁青《歷代駢文名家總表》共列清代江蘇作家44人,其中揚州僅列5人,數(shù)量遠不及常州、蘇州,之所以稱“儀征派”,蓋因“當方、姚桐城文派風靡全國之際,有別樹一幟,與之對抗者,為儀征文派,則阮元、阮福父子創(chuàng)其首,劉師培繼其跡焉。之數(shù)子者,唯駢體是崇,唯美文是尚,以為唯有駢體美文始得謂之‘文’,散體古文則只能謂之‘筆’,謂之‘言’,謂之‘語’,不得謂之‘文’也。此說一出,天下震動,影響中國文壇,歷百余年之久,于是有‘儀征文派’一名詞之誕生,以三子皆江蘇儀征人也”?。由于以阮元為代表的儀征作家對于清代駢文地位的提升有深遠影響,故張仁青在劉麟生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儀征派”,以突顯揚州駢文在清代駢文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至于“常州派”則早在清代已經(jīng)形成。屠寄《國朝常州駢體文錄·敘錄》稱:“乾隆、嘉慶之際,吾郡盛為文章。稚存、伯淵,齊金羈于前;彥聞、方立,馳玉轪于后;皋文特善詞賦,申耆尤長碑銘,諸坿麗之者,亦各抽心呈貌,流芬散條,亹亹乎文有其質(zhì)焉。于時海內(nèi)屬翰之士,敦說其義,至乃指目‘陽湖’以為宗派”?。常州派作家在駢文風格上有一定的共通點,“洪亮吉與孫星衍齊名,皆為常州人,所為駢文,以輕倩清新取勝,世有常州體之稱?!蟮种T人之文,用典欲其靈活,煉字欲其清新,且時參以散句,此種文字,以之作小品文字,及言情之作,最為佳妙,以言碑板文字及議論,則不免寡味矣”?。不過,諸家在駢文主張上亦存在差異性,因其好尚不同,取舍各異,在創(chuàng)作時也往往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或泛濫于六朝,或馳驟于三唐,或頡頏于兩宋,或攬秀群芳,兼容并蓄,或一空倚傍,自鑄偉辭,可謂人握隨珠,家抱荊玉,彬蔚之美,競爽當年矣”?。由此亦可見出,“常州派”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該區(qū)域“文風最盛,人才最多”?,尤其自乾嘉以來出現(xiàn)了洪亮吉、孫星衍、方履篯、董祐誠、張惠言、李兆洛等一批名家,在當時駢壇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并非出于創(chuàng)作風格的接近或是文學觀念的一致。?

三、清代駢文之“浙派”

與“常州派”的情況類似,“浙派”的形成亦以區(qū)域內(nèi)駢文創(chuàng)作的興盛及人才的集中為主要依據(jù)。

據(jù)本文對《清代詩文集匯編》《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中所見作家駢文專集、專卷,以及《四六初征》《皇朝駢文類苑》《國朝駢體正宗續(xù)編》等清代駢文總集的收錄情況進行統(tǒng)計,清代浙籍作家有駢文傳世者總數(shù)當超過80人。其中,其文集或集中某卷得以“四六”“駢文”“駢體”“儷體”等命名,或其文多以駢儷出之者,有陸圻《威鳳堂文集·儷語部》、吳農(nóng)祥《流鉛集》、陸繁弨《善卷堂四六》、章藻功《注釋思綺堂四六文集》、胡浚《綠蘿山莊文集》、胡天游《石笥山房駢體文錄》、袁枚《小倉山房外集》、沈叔埏《頤采堂文集》附《駢體文鈔二卷》、吳錫麒《有正味齋駢體文》與《續(xù)集》、王曇《煙霞萬古樓文集》、徐熊飛《白鵠山房駢體文鈔》與《續(xù)鈔》、宋世犖《確山駢體文》、胡敬《崇雅堂駢體文鈔》、查揆《筼谷文集》、張?zhí)┣唷缎|山草堂駢體文鈔》、吳清皋《壺庵駢體文》、金應麟《豸華堂文鈔》、姚燮《復莊駢儷文榷》與《二編》、徐有珂《小不其山房集·駢文二卷》、俞樾《日損益齋駢儷文鈔》與《寶萌集外集》、郭傳璞《金峨山館駢體文殘稿》、吳德純《聽蟬書屋文錄·附駢文一卷》、劉履芬《古紅梅閣遺集·駢文二卷》、趙銘《琴鶴山房駢體文鈔》、張鳴珂《寒松閣駢體文》、李慈銘《湖塘林館駢體文鈔》、王詒壽《縵雅堂駢體文》、徐錦《靈素堂駢體文》、張預《崇蘭堂駢體文初存》、陶方琦《潠廬駢文鈔》、朱一新《佩弦齋駢文存》等,總計超30 家?。此外,毛先舒《思古堂集》、毛奇齡《西河文集》、杭世駿《道古堂文集》、楊夢符《心止居文集》、陳文述《頤道堂文鈔》、王衍梅《綠雪堂遺集》、黃安濤《真有益齋文編》、黃金臺《木雞書屋文鈔》、徐士芬《漱芳閣集》、沈濤《十經(jīng)齋文集》、龔自珍《定庵文集》、楊峴《遲鴻軒文棄》、譚獻《復堂類集》、顧壽楨《孟晉齋文集》、孫德祖《寄龕文存》、黃紹箕《鮮庵遺稿》等集中亦多有駢文之作,被后世研究者視為清代駢文名家。?另有一部駢體小說則為陳球《燕山外史》。

在創(chuàng)作之外,清代浙籍學者也通過著作駢文理論批評論作、編選駢文總集等方式參與清代駢文理論論爭并對駢文發(fā)展進行總結(jié)。

清代浙江誕生了以孫梅、袁枚、姚燮、譚獻、朱一新等為代表的一批駢文理論批評家,其中又以孫梅所著《四六叢話》最具代表性。據(jù)阮元《后序》及陳廣寧《跋》,該書耗時三十年,終成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書成后不久孫梅即逝。嘉慶二年(1797年)阮元任浙江學政時,囑孫梅之子曾美刊刻,次年刊成。該書共三十三卷,分為四大部分,一為《選》《騷》,追溯四六之淵源;二為各體四六,將四六分為賦、制敕詔冊、表、章疏、啟、頌、書、碑志、判、序、記、論、銘箴贊、檄露布、祭誄、雜文、談諧十七類;三為《總論》,點明全書主旨;四為作家,包括文選家、楚詞家、賦家、三國六朝諸家、唐四六、宋四六、元四六諸家。每一部分又分別包含兩項內(nèi)容,一是孫梅個人所作的敘論或案語,是孫梅駢文批評的主要載體;二是歷代相關(guān)資料的搜集匯編,間有對所輯材料進行考訂、評點,具有重要的駢文史料學價值。故程杲《序》贊該書云:“自來選者,或合一代之作,或聚一體之文。從未有體裁悉備,提要鉤玄,集諸家之論說,而成四六之大觀者。此孫夫子《四六叢話》所由作也?!?/p>

清代浙籍選家還編選了為數(shù)不少的駢文總集,如清初蘭溪李漁輯《四六初征》、武林胡吉豫編《四六纂組》;清中葉嘉興馬俊良輯《麗體金膏》、海寧陳均輯《唐駢體文鈔》、海寧許梿評選《六朝文絜》;后期鎮(zhèn)海姚燮選目、敘錄、同鄉(xiāng)張壽榮刊刻《皇朝駢文類苑》、張壽榮輯《國朝駢體正宗續(xù)編》、題姚燮編《國朝駢體正宗評本》、張壽榮序《后八家四六文鈔》等等。這些選本也是編選者表達駢文主張,參與時代駢文論爭的一種重要方式。如《六朝文絜》及《唐駢體文鈔》均誕生于乾嘉道駢文全面振興的時代,受到清初以來陳維崧等駢文家對六朝、初唐駢文摹仿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以漢學為主流的學術(shù)思潮的影響,當時的駢文理論體現(xiàn)出明顯的復古性,尤以魏晉和六朝、初唐駢文為主要的復古方向,《六朝文絜》《唐駢體文鈔》就分別代表了這兩種時代宗尚。此外,隨著乾嘉道時期駢文創(chuàng)作高峰的到來以及駢散之爭、駢散合一理論導致的駢文“尊體”思想的影響,當時也出現(xiàn)了以本朝文為選錄對象的駢文選本,最早且影響較大的有刊行于嘉慶年間的《八家四六文鈔》《國朝駢體正宗》,到了晚清光緒年間,這類選本開始集中出現(xiàn),其中就包含了浙江選家所序或所選的《后八家四六文鈔》《皇朝駢文類苑》《國朝駢體正宗續(xù)編》《國朝駢體正宗評本》等。姚燮在《皇朝駢文類苑敘錄》中表示,“圣朝景霱綿祥,人文薈起,揚葩振秀,辭理相宣,妍淡各當,有不止摩卯金之磊,辟典午之障者,吁,何瑰盛哉”,正體現(xiàn)了浙江選家對清代駢文總體成就的肯定。

四、“浙派”的影響

“浙派”在當時及后世駢文發(fā)展中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浙派”作家在清代駢壇已有重要的地位,這種地位在清人總結(jié)標舉當代駢文創(chuàng)作的選本中有直接的體現(xiàn)。從嘉道以后至晚清的各種選本的作家地域分布情況及所選作品數(shù)量來看,除了《國朝常州駢體文錄》《吳郡駢體文征》這類地域性駢文總集之外,“浙派”作家及其作品往往占據(jù)較大比重。如《八家四六文鈔》共收錄乾嘉時期8位駢文名家的作品169篇,其中包括兩位“浙派”作家,分別為袁枚《小倉山房外集》1卷25篇、吳錫麒《有正味齋文續(xù)集》兩卷54篇,其他分別為洪亮吉19篇、孔廣森19篇、邵齊燾18篇、曾燠15篇、劉星煒12篇、孫星衍7篇,從收文數(shù)量來看,袁、吳二人均占據(jù)前列?!秶夡w正宗》共收錄清初以迄嘉慶初年42位作家駢文171篇,其中收錄10篇以上的共6位作家,分別是胡天游11篇、袁枚12篇、吳錫麒12篇、孔廣森10篇、洪亮吉15篇、彭兆蓀12篇,前三位均為浙江作家,總共收錄浙江作家12人54篇作品,數(shù)量占比接近1/3。由于“中國古代文學總集有一個基本的運作機制,即通過對不同作家作品數(shù)量的差異性選錄,來確定相關(guān)作家的文學史地位,從而實現(xiàn)對不同作家的分層次傳播”,故這類以人系文的駢文總集對于作家作品數(shù)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該作家的駢文地位。以《八家四六文鈔》為例,吳錫麒為收文最多的作家,且是唯一一位收錄兩卷的作家,可見編選者對他的推崇?!秶夡w正宗》的收文數(shù)量也同樣體現(xiàn)了編者對胡天游、袁枚、吳錫麒駢文地位的認可。類似的情況亦可見于光緒以后刊行的駢文選本?!逗蟀思宜牧拟n》《十家四六文鈔》均是仿《八家四六文鈔》對嘉道以后駢文家文名較盛者進行總結(jié),前者含3位浙江作家,分別為王曇20首、王衍梅16首、金應麟12首;后者含兩位浙江作家,分別為趙銘《琴鶴山房駢體文》1卷13篇、李慈銘《湖塘林館駢體文》兩卷30篇?!秶夡w正宗續(xù)編》為曾燠之書的續(xù)作,共選錄道、咸以后作家60人駢文155篇,其中包括30位浙江作家,占作家總數(shù)一半,作品72篇,亦幾乎達半數(shù)?!痘食壩念愒贰窞橐?guī)??涨暗那迦笋壩目偧?,全書共14卷,以體系文,分為頌飏奏進、書啟、序、記等14 類,收105位作家495首作品,其中包括浙江作家38人、作品193篇,數(shù)量僅次于江蘇,占比超過1/3,并且該書選錄吳錫麒23首、胡天游19首、王曇19首、袁枚17首、王衍梅16篇、金應麟12篇,在選文數(shù)量上均占據(jù)前列。從這些選本對作家的選擇來看,無論是清前中期,還是嘉道以后,在當時人所認為的本朝駢文大家當中,都少不了“浙派”作家的身影,并且從各種選本所選作品數(shù)量來看,“浙派”作家的作品往往也占據(jù)較大比重,這都說明了“浙派”駢文在當時已經(jīng)有比較大的影響。

民國以后的駢文史及駢文研究著作對于“浙派”代表作家也有很高的評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毛奇齡和胡天游。謝無量《駢文指南》稱“毛西河不以駢文著稱,偶一為之,輒斐然可觀。是以清初四六之工者,必推西河與其年也”;劉麟生《中國駢文史》亦稱“清初駢文,以陳維崧為最有名?!蝿t毛奇齡,以經(jīng)學家而工駢體,雅重氣勢,無愧專家?!泵纨g駢文“整散兼行,氣味甚近六朝”,風格“疏俊”“仗氣愛奇”,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作品大多斐然可觀,尤以《平滇頌》及《沈云英墓志銘》盛傳于世,故往往被駢文史家視為清初與陳維崧并列的駢文大家。胡天游駢文以沉博絕麗為主要風格,其代表作《擬一統(tǒng)志表》《玉清宮碑》《遜國名臣贊》等在當時已有大名。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駢體文家之正宗”條稱:“其后繼起者,山陰胡天游為最。天游以博綜之才,出以淵茂,橫絕海內(nèi),袁枚師事之……其才氣足以聳動一時,故上自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重之?!焙髞淼鸟壩氖芳胰缰x無量稱“乾嘉時為駢文者最多,而胡天游、邵齊燾、汪中、洪亮吉四家,實足度越余子”;劉麟生亦稱“清之中葉,駢文方面,要推胡天游、洪亮吉、汪中為三大家。胡氏遒煉,洪氏清新,汪氏雋永,其他不及也”,也往往將其視為乾嘉駢文鼎興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對其駢文地位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浙派”駢文批評同樣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以《四六叢話》為例,孫梅在該書凡例、各體前敘論及作家案語中表現(xiàn)了其駢文史觀、駢文分體觀,又在《總論》中提出“文以意為之統(tǒng)宗”、“行文之法,用辭不如用筆,用筆不如用意”,在乾嘉駢散之爭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駢散合一的主張。由于孫梅的下層普通官吏身份,加之《四六叢話》存在時效性、針對性不足等缺陷,故而該書在當時并未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但是,作為“清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比較系統(tǒng)的駢文理論著作”,《四六叢話》的出現(xiàn)在駢文研究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自民國以后,該書的價值也得到了普遍認同。錢基博《駢文通義》即稱,“談駢文者,莫備于烏程孫梅松友《四六叢話》”;劉麟生《中國駢文史》也稱,“關(guān)于批評駢文之書籍,至孫梅《四六叢話》而始告美備”、“敘論之窮源溯委,精審賅備,得未曾有”。

“浙派”駢文總集對后世的影響則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對清代駢文文獻的保存方面。如《皇朝駢文類苑》,據(jù)郭傳璞序,該書原選錄125位作家532首作品,最終付梓后共收105位作家495首作品,其中《清人別集總目》等書目未著錄的作者有陳繼善、沈埁、車文、黑王葛、邵昂霄等人。又《國朝駢體正宗續(xù)編》選錄的文章中,如蔡召棠《苕雪游記序》、顧文彬《春水詞序》,亦屬對無文集傳世者作品的補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出現(xiàn)了《松江駢體文見》《國朝常州駢體文錄》《吳郡駢體文征》三部地域性駢文總集,致力于弘揚本郡的駢文,但浙江學者編選的駢文總集中則未見這一類型;另一方面,清代浙江產(chǎn)生了《國朝杭郡詩輯》《甬上耆舊詩》《梅里詩輯》《姚江逸詩》以及《柳洲詞選》《西陵詞選》《梅里詞輯》《浙西六家詞》等一大批輯錄一地或一郡之詩、詞的總集,誕生了在清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浙詩派”“浙詞派”,浙江駢文選家與松江、常州等地的駢文選家以及本區(qū)域詩、詞選家相比,均存在地域流派意識不足的缺陷,這也是“浙派”駢文雖然人才眾多、文風鼎盛,但在地域影響力方面不及“常州”,而“浙派”駢文影響亦遠不及“浙詩派”“浙詞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jié)論

“浙派”是典型的地域駢文流派,該流派的形成,主要是以本區(qū)域駢文創(chuàng)作的興盛及人才的集中為依據(jù)。就創(chuàng)作而言,清代“浙派”作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駢文作品,且在各個時期都有重要作家出現(xiàn),代表了當時駢文發(fā)展水平,對后世亦有深遠影響。就批評而言,浙籍學者著作的以《四六叢話》為代表的重要駢文理論批評論作,以及編選的諸多駢文總集,對于推動駢文創(chuàng)作及駢文理論發(fā)展、保存駢文文獻、總結(jié)歷代駢文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罢闩伞瘪壩淖骷壹芭u家在清代駢文復興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作為中國駢文總結(jié)時期的清代,“浙派”駢文亦具有典范意義。

注釋:

①關(guān)于清代“浙派”駢文作家的研究論文有昝亮《胡天游駢文試論》,《柳州師專學報》1997年第2期;昝亮、李丹博《袁枚駢文試論》,《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還有路海洋的一系列論文,如《章藻功駢文芻論》,《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被遺忘的清初駢體名家——吳農(nóng)祥駢文芻論》,《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清初儷體名手陸繁弨駢文探論》,《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等等。

②關(guān)于清代“浙派”駢文理論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四六叢話》研究,專著如何祥榮《〈四六叢話〉研究》,線裝書局2008年;論文如陳志揚《〈四六叢話〉:乾嘉駢散之爭格局下的駢文研究》,《文學評論》2006年第2期;李金松《宗唐:〈四六叢話〉的駢文藝術(shù)蘄向》,《廣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二是清代浙江駢文選本研究,如路海洋《〈皇朝駢文類苑〉編纂旨趣與文學史價值芻論》,《廣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10期;卞東波《〈皇朝駢文類苑〉的編選特色與清代的駢文新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三是浙籍駢文批評家研究,如劉再華《李慈銘的駢文理論與批評》,《文學評論》2013年第1期;張作棟《論袁枚駢文文論思想》,《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莫道才《駢文文論:從辭章之論到氣韻之說——論朱一新“潛氣內(nèi)轉(zhuǎn)”說的內(nèi)涵、來源與價值》,《文學評論》2013年第4期;李金松《乾嘉學術(shù)視野下的以詩論駢文——陳文述〈燈下與稚回論駢體文〉詩考論》,《文藝理論研究》2015年第1期。

③梁啟超:《中國地理大勢論》,載《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944頁。

④⑥?張仁青:《清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兼論歷代駢文家之地域分布》,載《揚芬樓文集——張仁青學術(shù)論著文集》上冊,臺灣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245、245~261、249~250頁。

⑤陳耀南:《清代駢文通義》,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版。

⑦路海洋:《清代江南駢文發(fā)展研究·緒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頁。

⑧(清)宋如林等修,孫星衍等纂:《松江府志》卷七十二,載《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一〇號,臺灣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據(jù)清嘉慶二十二年刊本影印,第1634頁;(清)楊開第修,姚光發(fā)等纂:《重修華亭縣志》卷二十,載《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四五號,清光緒四年刊本影印,第1517頁。

⑨?(清)屠寄輯:《國朝常州駢體文錄》卷三一,載《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6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六年廣東刻本影印,第711頁。

⑩?孫德謙:《吳郡駢體文征序》,《亞洲學術(shù)雜志》1921年第2期。

?李詳:《與孫益庵三函》(其二),載李維甫編?!独顚徰晕募罚K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下冊《學制齋書札》上卷,第1038~1039頁。

???張仁青:《中國駢文發(fā)展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87、481、481頁。

?陳雪軍指出,清初環(huán)太湖地區(qū)以郡邑命名的詞學流派,如柳洲詞派、西陵詞派、梅里詞派等,“其據(jù)以成派的原因顯然不是因為理論的相近或是風格的相似,而是地域的一致性”,“地域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尤其對于環(huán)太湖流域郡邑詞派的構(gòu)成來說,地域性因素甚至超過了流派統(tǒng)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風格等因素……很顯然,形成這些郡邑性流派的原因并非是相同或近似的詞學思想和流派風格,而是各自有相同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該文雖是論詞,但與清代地域駢文流派亦有相通之處,可作參考?!墩摰赜蛐砸蛩卦谖膶W流派形成中的作用——以清初環(huán)太湖流域郡邑性詞派為例》,《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6期。

?本文所列諸家順序據(jù)《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按生年排列。參見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歡
駢文常州作家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興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0-26 00:06:06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常州的早晨
小讀者之友(2022年4期)2022-05-20 13:19:36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jīng)典化
常州非遺 燦爛多彩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08
啟事一則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罗山县| 治多县| 万荣县| 宣恩县| 郁南县| 芜湖市| 崇明县| 买车| 蓬安县| 镇江市| 玉溪市| 锡林浩特市| 周至县| 嘉义县| 图片| 林甸县| 新泰市| 龙里县| 桃园县| 白玉县| 平邑县| 兴义市| 潮州市| 杭锦旗| 临湘市| 天台县| 牙克石市| 芒康县| 增城市| 元朗区| 仁寿县| 灵寿县| 监利县| 肃北| 垦利县| 呈贡县| 吴忠市| 杭锦后旗| 永和县| 巍山|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