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行政學(xué)院在《歷史遺痕:利瑪竇及明清西方傳教士墓地》(林華、余三樂、鐘志勇、高智瑜主編,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和《“柵欄”——雖逝猶存: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墓地》(高智瑜、馬愛德主編,美國舊金山利瑪竇研究所,2001年)兩部資料集的基礎(chǔ)上,整理編訂了《青石存史:“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滄桑》一書,增加了前兩部著作中沒有收錄的4通墓碑,對北京天主教墓地的研究頗具史料和史學(xué)價值。該書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現(xiàn)存的碑文名錄,包括該墓地的64通石碑;第二部分是遺失的碑文名錄,共有20通;第三部分是對現(xiàn)存碑文的簡單介紹,包括拓片、照片和注釋三項內(nèi)容;第四部分是對遺失的20通碑文拓片的簡單介紹和注釋。
這部資料集的價值,不僅在于保存了若干重要的史料,而且它還將散落在北京石刻博物館的其他3份拓片一同收錄進來,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北京天主教墓地資料集,有助于我們對該墓地的了解。
然而,由于2018年6月在北京行政學(xué)院新發(fā)現(xiàn)了5通墓碑,其中還包括1通先前未知的葡萄牙籍耶穌會士陳善策 (Domingos Pinheiro, 1688—1748)的墓碑,因而該資料集需要重新編訂。另一方面,《青石存史》在編訂過程中,未充分利用石碑所載的信息,因此該書的參考價值有待發(fā)掘。以耶穌會士龍華民的碑石拓片為例,在該拓片中,龍華民的拉丁文名字為“Nicolaus Longobardi”,但是在“遺失的碑文名錄”中,編者則是依據(jù)榮振華(Joseph Dehergne,1903—1990)的《在華耶穌會士列傳》(Répertoire des Jésuites de Chine de 1552 à 1800),將其名字寫成“Niccolò Longobardo”。由拉丁文到意大利文,兩者的差異頗為明顯。由于學(xué)界對龍華民的西文名字尚存爭議,所以碑文的存在有助于我們對該問題的澄清,而不是棄之不用。(木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