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積琴 亢禹
摘 要: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數學的教學內容和信息科學技術有機融合,通過多形式、多類別、多工具的教學模式引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從而多方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學習素養(yǎng)。
關鍵詞:中學數學;信息技術;愛好;融合
一、 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不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們應該立足于現在的不足并規(guī)劃未來的進步?,F有的數學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一) 無法使學生對枯燥的數學產生興趣
傳統(tǒng)數學教學多采用無聊的填鴨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再加上數學多是理論應用,而少與實際生活結合,也造成學生對其興致缺缺。興趣的不足,對自我控制能力不同的學生來說,學習效果會體現出很大的差別。對于那些具有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夠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機械的記憶。而對于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很難專注于課堂。甚至有些學生厭倦了學習,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二) 一些抽象的概念無法生動的描述
數學中概念多為對計算規(guī)律的抽象,有時難以用生動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雖然有些可以通過板書圖形的方式展示,但受限于空間和時間的維度,有些抽象圖形也很難讓學生理解,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 無法因材施教
數學學科的學習需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運算思維、空間以及時間的抽象思維等。同樣的學習內容,學生的理解程度也千差萬別。怎么在差異性之上因材施教,是很需要教師去思考和研究的一個問題。
(四) 不能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
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幾乎都是通過考試來進行,這樣教師得到的反饋總是滯后很多的,使教學難以進入理想的教學、反饋、調整、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二、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改進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多關鍵的作用,也帶來了許多利好。那么在教育方面,鑒于上面所述的幾點問題,我們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針對性地做出一些改進。
(一) 以信息技術作為勉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的手段
數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相對有點枯燥的,為了應對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試著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結合數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培植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造力。在被激發(fā)出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好、更快速地掌握數學思想和數學規(guī)律,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具體的,在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進聲、光、動畫集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化技術,在講述知識的同時,結合有趣的圖片和生動音樂來襯托,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場景,同時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讓眼睛、耳朵、手、腦等器官同時開動起來,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造學習思維,營造一個和諧、豐富的數學環(huán)境。適當的教學場景也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使他們能夠持久地保持學習的熱情,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造一種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自身介入,并具有濃厚興趣的課堂學習氛圍是學生自身介入的前提和保證。
(三) 用直觀的形象作為撬動教學困難杠桿
數學學習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然而很多學生在這方面并不擅長,有些概念不易理解,我們也可以結合信息技術來應對這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能通過多種多樣的呈現來提供強大的表現力,能較好地突破常規(guī)教學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使學習的內容由靜態(tài)轉變?yōu)閯討B(tài),抽象的轉化為具體的,他可以做到把整體分解為零件,也可以把零件整合成一個整體。因而,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彌補傳統(tǒng)教材在教學中的不足,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特別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抽象的點,生動地展示虛構的和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數學內容。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多媒體教學呈現給學生,可以更加簡單、更加輕松的被學生理解。
例如,在高中數學教學函數的章節(jié)中,學生對于正弦函數可以通過平移,折疊和旋轉后能重合則為中心原點對稱函數的概念沒有具象認識。此時,如果老師可以加入多媒體元素,且使正弦函數活動起來,變成一個活動的曲線,以便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正弦函數的對稱軸是什么以及周期是什么。本來有些抽象,讓人難以理解的內容就變得能輕松掌握了。再比如,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學生有時很難從二維圖像中理解三維中的運算,這是可以借助多媒體構建三維圖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 另辟蹊徑,打開學習新視野
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拓學生的新視野,構建教學新理念,從而實現突破性、關鍵性的進展。掌握最前沿的學習思維,打破通過日常學習積累和死記硬背的學習瓶頸。
例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的數學章節(jié)時,如果老師詢問學生有一個圖形移動則路徑還有多長,學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不會以一個點作為參考點進行計算。因而,為了學生培養(yǎng)出抽象思維的本領,教師不妨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張圖片,并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幅場景:有一棵大數,上面落了一只鴿子和一只大雁,其中鴿子矗立在大樹的左邊的枝椏上。這只鴿子用紅點代表,另一只大雁站在大樹的右邊的枝椏上,這只大雁用黃點代表。然后老師用鼠標將大樹平移到前側。在平移之后,鴿子說它必須飛很長的路要比大雁辛苦,大雁不同意,并認為它通過的路徑更長。這時,老師可以向同學們提問誰說的對?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可以忽略大樹的運動,但是觀察鴿子和大雁的運動,并成功地用點的運動代替物體的運動。并找出哪只點移動更多的方塊,得到大雁和鴿子到底誰移動的距離長的答案。之后,老師可以改變大雁或鴿子的位置,而繼續(xù)詢問學生,學生可以根據同樣的理論得出結論。
(五) 將生活創(chuàng)造情景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支點
在教學進程中,教師直接詮釋理論的知識,然而學生不易理解并記住教學的內容。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將課堂上的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自己的現實生活關聯(lián)起來,這能夠給學生一幅熟諳的場景。從而,學生就愿意參加數學課程。使學生自己學習,構筑一個高度有效的數學課。
比如,在統(tǒng)計圖表章節(jié)學習中,教師不妨使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數學教學的輔助工具。作為統(tǒng)計對象,將一年每一個月某件文件的售價,某一年份大家的總體成績或者某一個便利店的商品輸出種類作為統(tǒng)計對象。讓同學們自己選擇統(tǒng)計的方式方法。例如,圖形、折線圖、條形圖或其他形式。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方同學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制作統(tǒng)計的基礎上可以改變數據,使不同的數據展示不同的統(tǒng)計圖、表,還可以預測到未來的走勢走向。以生活創(chuàng)造情景為支點,提高教學效果。
(六) 把反饋的信息作為教學效率提供的工具
我們也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改善現有的教學反饋機制。通過網絡或者軟件,教師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都進行相應的提升。
課前,教師可以準備比以前更加詳細豐富的材料,同時也能預備相關的預習習題,課中,老師可以進行即時的隨堂小測試,課后也能依托互聯(lián)網強大的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加精品,針對性更強的練習。通過上述步驟,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搜集學生答題的數據,軟件就能動態(tài)的反饋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這樣教師也就能夠動態(tài)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更進一步的,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的基礎上,通過給學生建立自己的錯題本,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知識漏洞,也能用軟件自動地對每一個學生給出不同的提升計劃。同時,依托互聯(lián)網強大的信息流通能力,教師可以實時的關注學生的想法,學生也能更快地得到老師的指導,達成師生間無縫隙的交流。
三、 結語
總而言之,用信息技術對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進行武裝,讓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補足諸如學生興趣不濃、抽象概念不易理解、反饋不及時等等不足之處的同時,能夠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更輕松地掌握數學內容的關鍵點及難點,構筑高速有效的數學課堂,同時得力于信息技術更加全面、精準的評估,使得教師能動態(tài)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甚至能借助軟件,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學生也能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自主的提升,帶來比以往更佳的教學效果。通過多形式、多類別、多工具的教學模式培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信息技術是能給教育賦能的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楊曉義.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2]梁玉玲.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