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瑞金 賈文雅
(山西大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新馬克思主義,以謀求變革社會秩序,在被認為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的英國率先實現(xiàn)馬克思所主張的科學社會主義為其政治目的,開展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論研究和微觀革命實踐,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把馬克思的理論的社會主義轉換成有特色的和具有針對性的理想的社會主義”[1],密里本德即是這一理念的主要代表。拉爾夫·密里本德(1924-1994)是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認為是“英語世界中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家,是新左派幾代人的靈感源泉”[2]。他一方面“正本清源”,弘揚唯物史觀,嘗試重建馬克思主義的新的政治哲學體系,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英國經驗主義傳統(tǒng)相結合的政治分析方法;另一方面注重人民大眾的現(xiàn)實訴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確定理論研究的主題,嘗試在對資本主義國家批判的基礎上構建社會主義新秩序,從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內涵,拓展了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構想。本文擬從四個方面闡釋密里本德聚焦社會秩序變革的社會主義思想,以就教于學界同仁。
面對當今資本主義制度下巨大的社會不平等、兩極分化以及不可抗拒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英國新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密里本德認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已經過時,那種試圖通過宣揚高福利政策來掩蓋資本主義內部的深刻矛盾,甚至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就是人類社會終結的思想,已經沒有了說服力。密里本德秉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立足當前社會發(fā)展實際,認為二戰(zhàn)以來,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以及整個世界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危機告訴人們,必須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探尋新的引領社會發(fā)展的替代方案,重新鑄造有利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秩序。
資本主義的國家本質是當今社會危機的根源。國家的職能是國家本質的直接表現(xiàn)。密里本德認為,“根據(jù)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國家職能就是指國家在實際生活中所發(fā)揮的功能和作用”[3]207??傮w來看,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集中體現(xiàn)在政治統(tǒng)治、經濟干預、文化教育和國際交往四個方面。密里本德依次分析了它們目前的現(xiàn)實狀況,從而得出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的結論。
就政治統(tǒng)治來看,資本主義為了維護自身的階級統(tǒng)治和現(xiàn)存制度,一直實行專制統(tǒng)治,鎮(zhèn)壓人民反抗,即使是福利資本主義國家,福利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沖突,但是這種緩和作用并沒有取消階級統(tǒng)治,甚至作為一種制度,有助于保證這種統(tǒng)治的進行[3]267。就經濟干預來看,密里本德認為盡管資本主義國家創(chuàng)造了一種表面繁榮的社會景象,但其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究其根源是因為“資本主義是由企業(yè)的微觀理性所驅動,而不是由社會所要求的宏觀理性所驅動的”[4]12-13。這種微觀理性體現(xiàn)著資本主義的內在特質,即資本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從而引發(fā)了巨大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就文化教育方面來看,“統(tǒng)治階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他們對主要溝通和說服手段的控制”[4]31(此處的“溝通和說服手段”主要是指大眾傳媒和教育等)。在密里本德看來,資本主義統(tǒng)治者在武力鎮(zhèn)壓之外進行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洗腦”,干預民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宣揚資本主義社會有利的一面,讓廣大民眾認可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從而達到加強和鞏固其自身統(tǒng)治的目的。就國際交往方面來看,16世紀開端的世界貿易呈現(xiàn)出來的特征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其他地區(qū)的無情剝削,資產階級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權力擁有者尋求實現(xiàn)其自身目的的最終手段”[4]36,“戰(zhàn)爭成為美國及其盟國捍衛(wèi)資本主義利益和企業(yè)利益的方式”[4]42。資本主義的這種國際交往,目的在于在國家競爭中獲得國際話語權,謀求在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的統(tǒng)治。
不難看出,密里本德著眼于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的實際,分析了其國家的主要職能,揭露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仍然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維護自身利益的階級本質,表明資本主義的存在已經成為人類自由和解放的障礙,必須尋找新的替代方案,建立新的社會秩序,而這個方案只能是科學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的社會改良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英國新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學術群體,其共同的政治綱領在于斷言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完全喪失了其創(chuàng)造力,因而,只有徹底改變社會制度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堅持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把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看成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把生產方式的變革看作是社會變革的基礎”[5],正確處理社會關系,徹底變革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一般的社會改良,才能最終走出困境。密里本德作為新馬克思主義的一員,秉持這一基本立場,認同馬克思主義的主張——通過社會革命或者漸進的變革過程,推翻資本主義,實現(xiàn)社會主義。密里本德認為,馬克思主義所說的漸進的變革過程和資本主義國家所進行的社會改良有著本質區(qū)別。馬克思主義的漸進變革過程是由資本主義社會達致社會主義社會的手段和途徑,根本目的是要實現(xiàn)社會制度的變革;而資本主義所實施的社會改良,則是要維護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成為防止社會主義抬頭的一種手段。“零敲碎打的改革不足以解決體制的根本弊端,而拋棄社會主義所代表的根本變革的觀點,也會對改革本身的性質和范圍產生深遠影響”[4]9。資產階級所進行的社會改良是一種對特定事件的應激反應和暫時的公關行為,它們希圖通過改良讓步,緩解社會矛盾,遏制來自社會下層的斗爭,這是不徹底的,只是資產階級的“緩兵之計”。密里本德主張在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改革不是“蜻蜓點水式”的,而是要大刀闊斧地最終實現(xiàn)社會制度的更迭。
正確處理生產關系,探索用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的方略。密里本德認為,資本主義的捍衛(wèi)者們經常援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本主義的創(chuàng)造力給予的肯定和贊揚:“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盵6]36資產階級的學者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目前非但沒有如馬克思恩格斯所預言的在其自身矛盾的重壓下“崩潰”“瓦解”,反而通過不斷的自身調整找到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源泉。針對這一狀況,密里本德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假象,我們不應為假象所遮蔽而忽視“資本主義是建立在雇傭勞動基礎上的制度”[4]28這一本質,被雇傭者為了得到工資而付出自己的勞動,雇主則因擁有或控制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而不斷榨取剩余價值,實現(xiàn)對被雇傭者的剝削。在密里本德看來,“從社會主義的角度看,雇傭勞動是一種以剝削為基礎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勞動者服從的社會關系,因此在道義上是可憎的”[4]29。他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新秩序是以民主、平等和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部分的社會化為主要特征的,其中社會化是實現(xiàn)民主和平等的基本手段。社會主義意味著社會主義經濟的形成,其根本特征就是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吧鐣髁x假定,在適當?shù)臅r候,一個完全不同的經濟制度將取代資本主義,而這個經濟制度的基礎將是這樣的原則:任何人都不應為他人的私利而工作,在強迫和服從的條件下工作”[4]29。密里本德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并不意味著消除雇傭勞動方式,而在于消除剝削,“因為公有制不依賴于和不需要剝削,并且至少為生產者在民主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合作聯(lián)合提供了基礎,并在商定的范圍內給予不同的獎勵”[4]30。相形之下,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下的整個經濟活動是剝削的,是為所有者和控制者謀求利益的,而社會化為實現(xiàn)廢除雇傭勞動提供了希望和可能,資本主義自身的性質對社會化是拒斥的。因此,資本主義就其本身的性質和目的而言,它維護的只是個人利益,理論基點是個人主義,而非社會主義,與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不相容的。
密里本德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基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以及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的認識,深刻指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基礎仍然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國家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為資產階級而服務,進行的社會改良仍然是通過緩和階級矛盾來維護自身統(tǒng)治。而社會主義是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人與人之間實現(xiàn)了真正的平等,各種權力之間有效制衡,真正做到服務于人民,但它的實現(xiàn)是一個貫穿數(shù)代人的過程,尤其在經濟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不是一蹴而就通過暴力革命推翻國家機器就能實現(xiàn),而是需要改革,通過民主化和平等化的改革過程,促進一種新的社會秩序的構建,即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簡言之,科學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是必然趨勢,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在回答為什么資產階級政黨在選舉中會得到群眾的支持時,密里本德援引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指出,它們只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暫時取得了對抗從屬階級的優(yōu)勢。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就對這個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盵7]550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盵7]550密里本德特別強調在社會中塑造和形成一種社會主義共識的重要性,并將其看成是進行社會變革的思想基礎。密里本德認為,“我們進行反對霸權的階級斗爭的最終目的是使社會主義成為我們時代的共識”[8]363。這包括兩方面的事情,“一是激烈地批判現(xiàn)行的社會秩序”,“二是證明一個全新的社會秩序……不僅是大家可期待的……而且是完全可能實現(xiàn)的”[8]348。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時,要充分重視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
社會主義政黨是社會主義共識的執(zhí)行者,這是密里本德的一個基本觀點。密里本德認為,“在所有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一般來說都存在著為某些實業(yè)階級和統(tǒng)治階級所寵愛、被選作傳播媒介和工具的政黨”[3]187。這些實業(yè)階級和統(tǒng)治階級占有大部分的生產資料和掌握著大部分的社會財富,在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中有主導性的話語權。它們所選出來的政黨其實就是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傳聲筒”和“代言人”,這種政黨以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秩序為己任,比如英國的工黨,事實上工黨已經是英國從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主要障礙。盡管歷史上工黨多次執(zhí)政,但執(zhí)政理念的基調始終是反對實行激進的政策,工黨所領導的工會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作用是“調節(jié)工人與雇主或政府之間的沖突”[3]2。因此,要實現(xiàn)社會轉型,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社會主義政黨。密里本德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政黨首先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不拘泥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型的形式,其最終指向是社會主義社會;其次,該政黨是一個革命的政黨(此處的“革命”是與“保守”相對的),它們所構建的社會主義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將徹底改變現(xiàn)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最后,該政黨是一定程度上相對松散的統(tǒng)一,它的目的是促進工人、教師、護士和學生等群體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聯(lián)合。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武裝頭腦的新政黨將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合法化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利用大眾傳媒產生和傳播社會主義共識。密里本德認為,大眾傳媒是指“出版物、一般的書面語言、無線電廣播、電視、電影和戲劇”等等[3]221。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大眾傳媒表面的自由性和開放性掩蓋了其維護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在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一直是并且主要是灌輸保守主義的機構”[3]226,其核心理念是宣揚和贊美現(xiàn)行資本主義制度,那些經過篩選后允許播放的異己的政見變成加強和承認現(xiàn)有統(tǒng)治合法地位的素材。另一方面,大眾傳媒的娛樂性和盈利性與更普遍意義上的政治灌輸并不矛盾。密里本德認為人們往往被大眾傳媒的娛樂性和盈利性所蒙蔽,而指責其唯利是圖,體系瑣碎,但是“這種指責也常常是忽略或忽視這些娛樂產品的具體思想內容,以及被用作特定世界觀的宣傳工具的程度”[3]227。在密里本德看來,大眾傳媒之所以能夠成為傳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喉舌”,“大眾媒體產生政治氣候的性質是由對大眾媒體壓力最大的團體決定的”[3]227,主要是因為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統(tǒng)治階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他們對主要溝通和說服手段的控制”[4]31。資本主義國家的大多數(shù)媒體是由私人控制的,因而大眾傳媒成為其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的門戶;二是廣告商。大眾傳媒的衣食父母是廣告商,廣告商是其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因而大眾傳媒常常聽命于廣告商;三是政府。政府雖然并不是大眾傳媒的直接管理者,但是當社會事件引起社會輿論時,政府要進行干預從而分流社會輿論,維護良好的政府公共形象。密里本德認為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中,這種壓力是沒有的,“社會主義民主將使媒體擺脫資本主義的束縛,從而幫助它們成為加強公民的民主權利的寶貴盟友”[4]95。因而在社會轉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手段,使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更全面,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效果更明顯,營造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氛圍更直接。大眾傳媒將成為社會主義共識的助產師,從而能更好和更快地推進社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型。
發(fā)揮教育的基本功能,培育社會主義共識的擁護者。密里本德認為,“實現(xiàn)我所說的大致平等條件……有許多不同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4]95。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是以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分化對立為基本特征的,這種分化的基礎就是階級因素。社會主義教育則是要打破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壁壘,創(chuàng)造平等條件。就培育社會主義共識來說,密里本德特別重視學校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的作用,認為學校作為一個重要的意識形態(tài)機構,“教育不止一個目的,但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教育學生馴服地接受作為社會基礎的現(xiàn)實的社會秩序”[3]241。 密里本德認為,隨著勞工運動力量的增長、政治權利的擴張、工人階級政黨的興起以及大眾政治的產生,學校會逐漸支持和宣傳民主的思想,這種思想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理念是并行不悖的。
密里本德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注重社會主義共識的形成、作用、意義和領導,主張不斷瓦解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對社會主義社會新秩序進行構建和宣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在資產階級時代,“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6]32。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密里本德在《馬克思主義與政治學》中提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的特點是它闡明了斗爭的性質,以及它指出了斗爭的必然結局”[9]19。在密里本德看來,斗爭是有實用價值的,是一種穩(wěn)定力量而不是一種破壞力量。
密里本德認為,工人階級是社會變革的關鍵力量,無產階級是在共同的斗爭中才逐漸成為一個“自為的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6]40。無產階級的斗爭是以覺悟到自身的利益為先決條件的。無產階級只有具備了政治組織能力,才能稱之為一個真正的階級。在密里本德看來,資本主義的特殊的社會生產方式,必然會把社會分裂為兩個日益明顯的階級,一個是相對較小的主導階級,一個是構成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從屬階級。從屬階級由兩個不同成份組成:占資本主義國家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工人階級、屬于小商業(yè)和自謀職業(yè)者階層與中下階層。資本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進行雇傭勞動,在其生產過程中,主導階級和從屬階級的關系是對立的。這種對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是由于資本主義本身的剝削性質,時刻在加劇著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當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時,擁有數(shù)量優(yōu)勢和共同利益目標的工人階級就會聯(lián)合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因此,工人階級是社會轉型的關鍵力量。
密里本德認為,階級斗爭是社會變革的重要形式?!笆裁礃拥碾A級斗爭?階級對抗總是采取許多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其劇烈的程度和范圍也有很大的不同”[9]32。盡管階級斗爭有多種形式,但是通常提到階級斗爭,大家只想到自下而上的斗爭。密里本德認為,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持續(xù)的斗爭構成的,這種斗爭在占主導地位的階級和占從屬地位的階級之間尤為尖銳,階級斗爭呈現(xiàn)雙向互動形式,即一方面是受到來自底層的壓力和斗爭的影響,反對各種形式的統(tǒng)治、歧視、排斥和剝削的斗爭,另一方面是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由從上而下的壓力和斗爭所決定的模式,這種“自下而上的斗爭”和“自上而下的斗爭”都是社會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社會秩序建設時,不應單一只注重無產階級,而應該全面地、具體地來分析和對待,不能忽視資產階級自身為了捍衛(wèi)社會秩序所做的努力。
密里本德認為,階級覺悟是凝聚社會變革力量的思想武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6]42。生產過程將促使工人階級因其共同的階級覺悟聯(lián)合起來,形成工人階級的自覺意識,即無產階級的解放和社會的解放是一致的,必須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才能真正實現(xiàn)工人階級的政治目標。只有這樣,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才能上升為革命覺悟。因此,密里本德非常注重“社會主義共識”這一概念,認為這個概念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轉化為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并藉此凝聚起革命的力量。盡管在現(xiàn)實情況下,無產階級很難實現(xiàn)暴風驟雨般的革命,但“在最特殊的情況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會出現(xiàn)‘革命局勢’”[4]73?,F(xiàn)實地看,雖然工人階級自身可能暫時尚未產生強烈的革命覺悟,但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統(tǒng)治意識卻是非常明確的,它們?yōu)榱司S護自身的統(tǒng)治,不會支持改革派和革命派。這就意味著工人階級的社會主義意識是非常重要的,當工薪階層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工作條件、縮短工時以及擴大權利和福利時,無產階級革命就會發(fā)生,這種要求的壓力會導致資本主義經歷“社會民主化”的改革,從而為進行社會主義社會的構建提供契機。因此,必須團結工人階級,凝聚工人階級的社會主義共識,推進工人階級革命的自覺性。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性地對舊的民主觀念,尤其是自由主義民主觀的唯心主義哲學基礎進行唯物主義改造,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密里本德在構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主觀,對社會主義民主觀的分析拓展到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領域,認為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一種組織原則,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和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而資本主義民主具有虛偽性和局限性。
首先,民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保障。密里本德認為,“‘資本主義民主制’這一提法,也往往用來表示像在英國這樣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經常存在和無法消除的矛盾現(xiàn)象或緊張關系,一方面保證民眾享有體現(xiàn)在奉為神圣的普選權利中的權力,另一方面又橫加阻撓,拒不實行那種諾言”[10]2。在他看來,英國的政治體制是伴隨著1918年和1928年兩次選舉法改革逐漸形成的“資本主義民主制”,表面上擴大了民眾參與決策和控制國家事務的權力,實則只是部分打開民眾反映其民聲民愿的“窗口”,迫使統(tǒng)治者采取一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在《英國資本主義民主制》一書中,密里本德明確指出:“議會制度的實質是它在政府和人民之間起著緩沖作用”[10]47。英國資本主義民主具有欺騙性,表面上是給予人民選舉權和廣泛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但實質上是給人民施加壓力,使他們在無形中成為支持和維護現(xiàn)存制度的工具。密里本德在批判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基礎上嘗試構建其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理想體系,認為“社會主義本身必須被看作是民主運動的一部分,民主的概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范圍和實質已大大縮小,以減少它對既有權力和特權構成的威脅:社會主義則相反,它致力于大大擴展民主的范圍”[8]60。密里本德所構想的社會主義力圖使公民權和人民主權的概念具有實際政治意義,遠遠超出普選、定期選舉、政治權利和資本主義民主的其他特征。他主張對社會主義政權的行政、立法和司法進行有效配置,根除三者之間的嚴重沖突,有效緩解三者之間的權力緊張關系。社會主義國家確實需要強有力的行政權,但是這種行政權必須也只有建立在權力的民主制衡之下,才能真正形成社會主義民主,用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國家民主的實現(xiàn)。
其次,民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選擇。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顯著特征就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而資本主義所實行的國家干預,目的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力發(fā)展,巨大的社會弊病也隨之而生,其直接后果就是資本主義經濟中充斥著各種不平等,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密里本德認為,“社會主義民主的辯論并不集中在擴大公有制是否可取的問題上,而是聚焦于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實行公有制以及它應該采取什么形式”[4]100。社會主義民主原則指導下的經濟,首先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區(qū)別于資本主義經濟的以雇傭勞動為基礎,“從社會主義的角度看,雇傭勞動是一種以剝削為基礎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勞動者服從的社會關系,因此在道義上是可憎的”[4]29。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人民民主聯(lián)合的基礎,“因為公有制不依賴于和不需要剝削,并且至少為生產者在民主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合作聯(lián)合提供了基礎”[4]30,其結果就是縮減了社會中不平等的權力來源,意味著社會結構的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經濟活動中的生產資料所有人和控制者的最終消失;其次,生產活動的水平及其目標將取決于民主決策。密里本德認為,“社會化經濟將使一套全新的生產關系成為可能,在這種關系中,真正的、非資源的合作將成為規(guī)范,并為充分發(fā)展個人能力提供機會”[4]124。社會主義政府將把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放在首位,“民主決策的一個基本方面將是為工人再培訓和技能更新提供充足的設施”[4]124;最后,密里本德認為,社會化的經濟將會更多地關注人的需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人的需要,將人從資本主義的經濟剝削秩序中解放出來,人與人之間“合作與和諧將成為可能”[4]124。
第三,民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組織原則。密里本德注重雙重政權建設,一方面是國家政權層面,另一方面是社會治理層面,具體而言,就是“建立起一個相當于‘雙重政權’的人民參與的機構網”[9]200。首先,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實行“參與性民主”的目的就是“使普遍民主和基層組織能夠接管官員所履行的許多職能,從而使自治的概念具有實際意義”[4]78;其次,社會主義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真正實現(xiàn)權力和義務、權力和責任的統(tǒng)一?!皺嗔ο路旁瓌t”是重要的行政權力的組織原則,“統(tǒng)一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肯定贊成將相當大的權力移交給民選的區(qū)域和地方當局,理由是這些當局在一系列問題上比中央政府更能代表其選民的利益和愿望”[4]80。只有適當?shù)臋嗔ο路?,才能最真實地反映民眾的訴求,維護民眾的權利,落實真正的民主?!皺嗔ο路旁瓌t也對政府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政府必須進行徹底改革”[4]81,擴大工人階級的參與權;第三,“在向社會主義民主邁進的過程中,國家的權力與國家的限制之間會不斷地相互沖突”[4]81,社會主義民主應該秉持“集體領導”原則,杜絕個人崇拜,“社會主義民主將創(chuàng)造一種政治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偉大的個人權利將被視為一種不適當和危險的特權”[4]82,應有效保證權利更民主地實施。
不難看出,就社會主義國家民主建設而言,密里本德秉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剖析和堅決批判資本主義民主的欺騙性和偽善性,從國家制度、經濟秩序和組織管理等方面探索社會主義民主模式的內涵。
“密里本德是20世紀后半葉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發(fā)展的主要貢獻者”[11],他從一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立場出發(fā),成為社會主義政治的積極倡導者。密里本德的社會主義思想,以其明確的批判方向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將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和英國經驗分析傳統(tǒng)相結合,著眼于分析和批判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嘗試構建一條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這對于英國,甚至整個人類的社會主義事業(yè)而言,都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他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對于我們理解社會政治理論中的問題,特別是國家、民主、階級分析和社會主義政治戰(zhàn)略與策略,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總體來看,密里本德的社會主義思想以社會發(fā)展的道路選擇為基點,以提升社會主義的社會共識為思想主導,以凝聚工人階級的革命力量為社會發(fā)展動力,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為根本,形成了一個在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時代走向社會主義的整體認識,強調尊重客觀歷史規(guī)律,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投身追求社會主義的革命之中。密里本德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主義應該擁有清晰的認識,盡管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但是其剝削本質并未改變,深刻的社會矛盾將阻礙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主義在成長階段,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密里本德相信“社會主義是一個跨代的項目。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一直把社會主義看作是長期的事業(yè),毋庸置疑它必將最終勝利”[12]。
密里本德著重強調思想文化教育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共識的積極作用,倡導勇于踐行社會主義理想的實踐。在他看來,社會主義文化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意識形態(tài)支持。“社會主義共同文化是一種民主的、公民廣泛參與的文化”[13]。大眾傳媒應該做社會主義的“布道者”,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廣大的群眾接受社會主義教育,促進教育的大眾化。
密里本德秉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統(tǒng),注重依靠和發(fā)揮工人階級的作用,號召團結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民,廣泛凝聚社會主義力量。密里本德認為,“工人運動的成員從來不僅僅來自工人階級”[14],他將工人階級概念擴大到包括絕大多數(shù)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階級斗爭也是雙向互動的,包括“來自下層的階級斗爭”和“來自上層的階級斗爭”。雖說工人階級是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但是應該團結社會各個階層,凝聚更廣泛的社會主義力量。
密里本德把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營造社會民主氛圍、提升社會民主建設形象看作社會主義的根本,強調應辯證理性地看待資本主義民主,突出社會主義民主的公平與正義本質[15],不僅從理論上嘗試構建社會主義民主體系,而且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各種針對資本主義的民主運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密里本德變革社會秩序的哲學思想中,作為統(tǒng)治集團,資本主義國家保持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目的,就在于維護和捍衛(wèi)社會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經濟利益集團的利益,為了達到階級統(tǒng)治的目的,必然要求國家實行專制統(tǒng)治,鎮(zhèn)壓所有的反抗,廢棄一切政治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的巨大財富都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中,他們因此擁有強大的權力和謀取最大利潤的能力,并憑借手中的權力,采取種種手段,推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強迫工人階級承認現(xiàn)有社會秩序的普遍正確性和合法性,其結果就是社會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公平,社會差別越來越大,社會矛盾也就越來越尖銳,因此,以被剝削的工人階級為主體的革命斗爭也會或遲或早發(fā)生。
密里本德認為,當今資本主義社會有兩個至關緊要的共同特點,它首先是高度工業(yè)化了的國家,同時它的絕大多數(shù)經濟活動手段都是私人所有和由私人控制的。如果要實現(xiàn)國家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化,其核心斗爭任務是廢除資本主義社會的權力體系,剝奪集中在大企業(yè)所有者以及控制這些大企業(yè)的寡頭手中的權力,將這些寡頭所掌握和控制的社會財富交給公有經濟,才能實現(xiàn)他們權力的社會化。因此,社會主義革命將要求不斷擴大改革范圍,逐步破除那些在資本主義框架下對改革強加的限制,這就要求社會主義者丟掉幻想,不要期望通過改良過程,在資本主義框架內解決各種弊端,而是要加強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通過教育的過程,通過開放的、靈活的、批判的和符合大眾的宣傳手段,逐步形成社會主義共識,使“社會上的大多數(shù)”的無產階級轉變?yōu)椤罢紊系拇蠖鄶?shù)”的一系列社會革命力量,包括動員政黨、工會、工人、地方政府、婦女團體、黑人議員以及各種積極力量,使無產階級在共同的斗爭中逐漸成為一個“自為的階級”,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把虛幻的理想轉變?yōu)閷崿F(xiàn)革命目標的斗爭
綜上所述,密里本德基于唯物史觀的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社會秩序變革,深化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批判,探索了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實現(xiàn)的新模式與新路徑,描繪了一幅人類解放的新圖景,這些思想,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