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規(guī)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并作為必修課。 ”在新時代,社會發(fā)展迅猛,產生了諸多新的問題,如環(huán)境問題、道德問題、信息科技問題等,這些問題不僅只涉及到本學科,且均具有跨學科的性質在其中,綜合實踐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孕育而生,它以嶄新的面貌走入了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世界,同時也是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而我自工作起適逢教育改革的春風,與“綜合實踐”產生了不解之緣,從此開始了一段我與學生基于數(shù)學為平臺的尋求智慧的旅程……
思想的摩擦——實踐與文本知識的結合
“數(shù)學源于現(xiàn)實,扎根于現(xiàn)實,應用于現(xiàn)實”。是荷蘭數(shù)學家、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數(shù)學現(xiàn)實”的教學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做”——把數(shù)學應用于生活實踐,伴隨著這種實踐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必然需要相應文本知識的介入,在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相互交融中,使學生對文本知識有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如在教學完數(shù)學六年級課程《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后,進行了一次名為《操場面積的計算》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了以下教學:
教學場所:體育場教學用具:探索過程記錄單,皮尺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今天的數(shù)學課我們來到了操場,這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場地,那它的面積究竟有多大呢?這節(jié)課我就用已學的知識來進行實踐研究。大伙覺得首先要尋求哪些信息?
生1:要知道操場的長和寬多少米。
生 2:首先還要弄清楚我們的操場是什么形狀的。(兩個半圓加一個長方形)
生 3:剛才說的寬也是兩個半圓的直徑,而這兩個半圓是一樣的,也就是可以當作一個圓進行面積計算。
……
師: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大抵思路,那么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吧。(學生分組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在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看見平時課堂中沒有過的場景:有的學生利用手中皮尺進行測量收集、整理數(shù)據進行解答,顯得認真又穩(wěn)重;有的同學則是利用步測采集數(shù)據,顯得那么機動;有的學生甚至直接跑去詢問體育老師他們需要的數(shù)據,顯得那么別樣又不失為一種敏銳和聰慧,有的學生跑到展覽廳看校園的平面設計圖,利用比例尺的知識進行解答,顯得那么深入,學習如此主動。(比例尺是下學期的教學內容)一次小小的實踐活動顯現(xiàn)了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和思維特征,課堂上重要的文本知識傳授是不可或缺的,但正因沒有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直接傳授式的文化學習過程,實踐活動過程才會顯得如此靈動。實踐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被快速激發(fā),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求知欲望,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被提升,正由于沒有“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讓學生去測量(做),豐富探索過程,源于生活,興趣來了,學習效果想必也不會低了,學習效率倍增。課后有學生對我說:“以前解數(shù)學題方法總是很單一,解決就結束了 ,原來在實踐中還有這么多問題和方法啊!”由此我相信這一次雖然只是短短40分鐘的思想摩擦,但已在學生心靈深處烙下了一道不滅的印痕——一條生活實踐和文本知識之間相銜接的智慧之路。
思想的火花——實踐對文本知識的再認識
在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常常遭遇這樣的尷尬 :課堂上學生能說會道 ,但在真正操作中卻手足無措,把課堂攪糊得一團糟。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學生親歷實踐的機會太少,自認為一切都是他們所想得那么順理成章(或者說有些是他們根本無法揣測到的),但是現(xiàn)實總是要比理論更復雜。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情景,體驗活動方法,用活所學知識,才能在活動過程中形成認識,提升觀念,發(fā)展能力,才能防止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化”傾向和學生的“眼高手低”趨向。
例如,我們在學習比例知識后,組織了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測量大樹的高度》。為了讓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深入 ,我進行了如下改動:(1)分小組,組長帶頭安排任務。(2)操作工具學生自選。(3)不進行課前交流,意味著老師不提供任何信息參考和暗示。在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很有序:首先在草稿本上設計方案,這是帶有計劃性質的活動,會直接導致結果的成敗,然后才是動手實踐,實現(xiàn)自己的規(guī)劃,需要運用數(shù)學知識計算。但是這里還帶有一個選擇,就是對工具的選擇,這是涉及了目標實現(xiàn)的速率。課后有學生打趣地對我說:“還是做應用題簡單,沒有想到‘做起來還真麻煩?!蔽蚁牒芏嗟膶W生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在這里不再是數(shù)學知識地簡單再現(xiàn)或是單純復習,在這里我們更多的看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性問題,即完成一個任務需要的步驟——策劃→論證→實踐。一個簡單的實踐活動不僅涉及了文本知識,還蘊涵了更多的思想方法,在實踐的引領下學生的思維已悄然從單一走向了多維。說和做,總是相去甚遠,實踐活動只有在真實任務地驅動下,在學生親歷活動過程中,才會有細致周詳?shù)目紤],思想才會在現(xiàn)實中著陸,智慧才會在實踐中生長。
思想的迸發(fā)——實踐對數(shù)學意識的突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理論,古語也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警句??梢娢谋镜膶W習固然可貴,然實踐的價值更不容小視,實踐中的經驗正在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沖擊著文本知識,補充著文本知識,左右著我們的生存和思考的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代社會我們有理由相信實踐才是我們學習的“長青藤”。
例如:我們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單元后,我組織這樣的一次綜合實踐活動:(1)利用雙眼尋找校園中的圓。(2)通過已有知識計算出圓的周長和面積。(3)實踐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問題 ,談談你的想法。(4)利用課外時間尋找生活中的圓和意識形態(tài)下的“圓”。在實踐結束后,全班進行了匯報和反思。
生 1:我們這組計算了圓柱形欄桿還有大樹枝干一圈的周長和面積。我們發(fā)現(xiàn)測量的時候其實是很麻煩的,特別圍的時候要很小心,不能有偏斜。
生 2:我們測量了空調外機上一圈圓形的面積和周長,還有自行車的輪胎的面積和周長。我們發(fā)現(xiàn)在測量比較大的圓的物體時很難一次準確地測量出來,我們測量了好幾次,沒有辦法就取了平均數(shù)了。
生 3:我覺得不精確主要是由 3.14引起的,因為它本身是個近似值。
生 4:我們發(fā)現(xiàn)校園中圓形的物體很多,說明圓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廣泛,我們測量了旗桿一周的周長和面積還有花盆底面的周長和面積。還有我們發(fā)現(xiàn)得到的數(shù)據是很不精確的,所以應該說是約等于多少?,F(xiàn)在我們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包裝為什么有“約是“多少了,因為其實在生活很難找到一個精確的量。
生 5:我們這組也同樣測量了旗桿還有欄桿一圈的周長,發(fā)現(xiàn)得到數(shù)據和前幾組有所出入,但是我們覺得已經很認真地測量了。
……
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長久以來的觀念:似乎在數(shù)學中答案自身本來就存在著,利用一系列的條件加以解答,答案肯定能找到,是確定的,“數(shù)學是無可辯駁的真理的匯集”。但是經過實踐活動,學生和我發(fā)現(xiàn)這種必然發(fā)生了不可預知的轉變,正如美國數(shù)學教育學家克萊因認為的,數(shù)學喪失了確定性和真理性,但沒有降低數(shù)學的價值,而是某種程度上給數(shù)學發(fā)展注入了活力,數(shù)學獲得了新的自由。生活實踐總是包含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我們會向問題發(fā)問,但未必能窮盡所有的標準答案,綜合實踐活動使我們的思想獲得了更大的解放和自由,突破一直以來從書本到課堂,書本到考試的慣用模式和呆板的思維模式,實現(xiàn)了“做”的永恒的意義。
思想的延續(xù)——實踐對生命個體的塑造
假如我們單純地把學習定義為知識、技能的學習,我想是遠遠不夠的,它應該一種思想,一種智慧在內心深處的蒂固,從而使我們的內心得到充盈,使我們的人格更加完善。柏拉圖曾說:“我認為,只有所有的這些研究提高到彼此相互結合,相互關聯(lián)的程度,并且能夠對于他們的相互關聯(lián)得到一個總括的,成熟的看法時,我們的研究才算是有意義的。”對此,我們繼續(xù)了圓的研究,通過研究學生論述了自己富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如有的學生通過詢查生活中的圓,用生動的事例來說明為什么生活中比如窨井蓋和欄桿等等都是呈圓形的;有的學生找到文學詩歌中的圓,如:花好月圓,圓圓滿滿,功德圓滿,月有陰晴圓缺等,這里雖然已經把數(shù)學的“圓”模糊了,但是賦予更多的意義和內涵,超越了數(shù)學,實現(xiàn)跨學科,把實踐導向了更深層,活動主題和目標也由此不斷升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tài)隨之不斷完善。并且于學生而言,伴隨著認識和體驗不斷深化,思想意識將慢慢深入人心乃至融入學生生命,我們看不見了純粹的文本知識,但看見了思想意識,使心靈真正從“無”到了“有”!
記得一位文人說過這樣一番頗有哲理的話:“存在是一個無窮運動我們永遠都不能走到終點,我們永遠都在朝圣的途中但永遠都不能走到神的位置……”而我和我的學生就是這樣在智慧的朝圣途中的旅人,或許我們一生都無法達到“智者”的境界,但我們看到了旅途上的無限好風光,不斷開啟著我們的心智,提高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給予我們求知的勇氣,向未知世界挑戰(zhàn)的信心,或許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所在!
(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