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虹
摘 要: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需要的不再是知識儲備豐富,實踐技能強的人才,而是更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為了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品行發(fā)展提高重視。在發(fā)展學生理論知識素養(yǎng)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本文就如何把品行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和課堂教學中進行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品行教育 家庭教育 課堂教學 融合策略
引言
對于初中生的品行教育而言,不僅需要學校老師的努力,還需要家庭教育與之相配合。同時,學校老師以及父母還要注重初中生思想、心理發(fā)育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品行教育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以及家庭教育中。教師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出發(f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多引入生活素材,以身作則,將品行教育融入其中。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對孩子進行“無形”的教育。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父母,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學生交流,積極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再以引導的手法幫助學生端正自己的品行態(tài)度。
一、初中階段道德品行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哥國家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膶嵺`型人才,可以憑借較高的素養(yǎng)和良好的品德在社會中立足。初中階段的品行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科學合理的道德品行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理想,以客觀的態(tài)度定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提升家庭素質教育,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在家庭活動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習慣。
二、如何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行
1.學校教育應該加強對老師自身品行素質的提升
在發(fā)展學生品行素養(yǎng)之前,學校先要提升對教師品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力度,只有確保教師擁有了良好的品行習慣,才能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fā)展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例如,學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應該首先錄取具備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以身作則、品行端正特點的教師。在正式入職之后,學校還應該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品行培訓大會,或者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感染教師,讓教師懂得自身品行對于學生教學的重要性。就教師真實的品行情況而言,學校還可以設置相關的獎懲制度,對于熱愛學生、教學態(tài)度積極地教師,應該予以適當?shù)莫剟睿⑻栒偃w師生向其學習。對于不能以身作則,具備品行問題的教師,學校則應予以適當?shù)膽土P。校領導要在學校內部建立監(jiān)督機制,估計教職工和學生互相監(jiān)督,互相制約,在相互聯(lián)系中營造和諧、文明、充滿愛的校園文化氛圍。
2.從各方面入手,保證品行教學的全面性
對于學生的品行教育而言,教師不僅要從教學過程中某些單一的角度出發(fā),而是要將眼光放長遠,以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從各個方面入手,注重細節(jié),提升學生的品行素養(yǎng)。例如,學??梢越柚恐芤坏纳龂靸x式,為學生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讓全體師生準時的排列好隊形,依次有序的入場,奏唱國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國旗的威嚴,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祖國榮譽感。又或者是,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種社交平臺,將其中的一些社會咨詢報道給學生,提升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讓學生明白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全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貢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主人公意識。在班會期間,教師可以在班里內部舉辦交流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真實看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和展示的平臺。這樣一來,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之中,學生的品行素質就會逐漸得到提升,開展道德教育課題討論,他們對于現(xiàn)階段的品行教育也會有更多的認同感。
3.提升家長的品行素養(yǎng),營造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言一行也會時刻影響著孩子。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習慣,為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端正的生活態(tài)度。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注重孩子的情緒變化,初中階段的孩子內心都比較敏感,渴望被關注、被關懷。家長應該牢牢抓住孩子這一特點,為孩子營造和諧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圍。對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犯的錯誤,家長也要盡量以引導和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要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再通過家人集體活動的形式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懷和愛。例如,家長為了讓孩子懂得助人為樂的意義,培養(yǎng)孩子珍惜資源的意識,可以與孩子一起開展資助貧困學生的公益性活動。家長與孩子一起,將家中利用率比較小的物品集中起來,捐給貧困山區(qū)里的孩子,將孩子不用的讀物集中起來,通過社區(qū)捐給山區(qū)學校。這種公益性、助人為樂的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加強孩子的主人公意識。在這樣不斷實踐、體會的過程中,孩子會在無形之中受到家長的影響,逐漸地提升自己的品行習慣。
4.多與孩子交流,在親子互動中影響孩子的品行素養(yǎng)
對于初中生的品行培養(yǎng)來說,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思維習慣和情緒變化,盡量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的想法,切忌以自己的主觀意念為主導,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成長。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需求以及樂趣所在,選擇合適的時間帶領孩子參加某些親子活動,或者是出去游玩。在親自活動中,不僅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更近了,還加上了二者之間的交流,是感情升溫最好的時期。比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去敬老院中參加為老人獻愛心的活動。家項與孩子一起,為老人包一頓餃子、捶背、陪老人聊天,在此過程中,首先是孩子感受到了家長對長輩濃濃的愛意和關懷之情,同時又在親身實踐中體會到了愛護、尊重老人的意義。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孝順老人的生活意識,還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平時照顧自己的辛苦,更加理解父母,增進家庭感情。
結語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大多數(shù)孩子的心理都比較叛逆,為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多加引導。同時,在引導的過程中,老師要與家長聯(lián)合起來,多溝通,在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情況下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讓學生在關愛中成長,在成長中成材。
參考文獻
[1]秦康萍.淺談中學道德品行教育[J].江西教育,20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