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琦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75—01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小學是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一生學習的開始,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終身受益。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同時也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成為了現(xiàn)階段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1.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還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他們在閱讀中豐富自身的知識,進而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2.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都蘊涵著大量的知識點,同時還包括豐富的思維意識,這些情感非常容易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也可以受到啟迪,進而獲得優(yōu)秀的品質(zhì),并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而言也是如此。因此,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可以在課堂中向?qū)W生推薦適合的書籍,讓學生通過閱讀增長知識。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其次,根據(jù)需要積極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例如,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文章通讀一遍,讓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所了解,然后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現(xiàn)一些烏鴉喝水的圖片,通過多個角度讓學生的思維受到啟發(fā)。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欲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契機。
2.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大量的知識,還需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而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跟著學習什么,接受什么。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大家逐漸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應鼓勵每一位小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自己所教學生有全面的了解,摸清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教學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和所教內(nèi)容的實際。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師生關系;在課下,教師與學生是朋友關系。只有這樣,真正構建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愛屋及烏,因為喜歡教師,而喜歡教師所教授的語文課,進而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課下需要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閱讀模式,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特點來進行文章閱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感受閱讀,在閱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進而提高閱讀質(zhì)量。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在現(xiàn)階段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還需要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逐漸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進而提升綜合素質(zhì)。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