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一所學校的良好發(fā)展離不開有效的內部管理,而優(yōu)化內部管理必然要從一個個項目的實施具體來抓,即“項目管理”。隨著“項目管理”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不斷創(chuàng)新,我校逐步完成了從“項目管理”向“群智慧項目管理”的轉變,從而為優(yōu)化學校內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關鍵詞:學校管理;項目管理;群智慧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21-036-1
2017年最經(jīng)典的管理學著作《重塑組織》上有一段話:有一條更簡單的路來組織人類的努力,它需要一種新的存在方式,要求我們無所畏懼地存在于這個世界,在期間玩耍并發(fā)揮創(chuàng)意;它致力于可能性的追尋,并幫助每一個人愿意學習和享受驚喜。
從以上這段話中,我們可描繪出這樣一種美好的學校管理生態(tài),那就是建立在基于信任和期待的組織文化之上,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管理、分布式領導,基于信任的有效授權和自主驅動。
作為學校的首席執(zhí)行官,每一位校長都希望能夠在學校管理中尋找到這樣一種存在方式,從而構建美好學校管理生態(tài)。經(jīng)過近幾年來對“從項目管理到群智慧項目管理”的探索,我們深切感受到這種新型的學校內部民主管理方式給學校發(fā)展帶來的變化與喜悅。
一、從“項目”管理到“群智慧項目”管理
兩年前,筆者調任沙溪實驗中學校長,上任后不久,筆者便在學校推行“項目式”管理方法,其實施的步驟是:各部門提出重點工作——確定各項目——各部門實施計劃——校長室監(jiān)督評價。在實施一段時間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項目式管理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項目化的管理雖然梳理了工作脈絡,聚焦了工作重點,但是工作還是落在各部門少數(shù)幾個負責人身上,項目實施后的效果常常是負責人勞心勞力,老師們意見頗多。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做如何改變?
聽取多方意見,整理失敗經(jīng)驗后,我們在“項目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群智慧項目管理”模式,其實施路徑是:部門提出具體項目——校務會確認通過項目——部門成立項目實施組(相關行政、教師代表、校工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并宣布項目實施——項目組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并提交預算——學校提供相關保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多方進行多元評價。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實踐與摸索,這種管理方式的轉變對學校內部管理效益的提高逐漸顯現(xiàn)出來,沒有人再說這是誰誰誰的工作你去找某某某,也沒有人再說這個工作我干不了,你還是找誰誰誰吧。通過群智慧項目管理,每個項目任務分工非常明確,保障措施預設也非常充分。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大家能夠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使各個項目得以高效率的完成。
二、“群智慧項目管理”探索實踐
案例:“印溪好廚”項目引領食堂五常法管理
市學校食堂大規(guī)模推行“五常法”酒店管理模式,筆者所在校食堂大廚和幫廚總體平均年齡為55.2歲,農村式的餐飲操作習慣根深蒂固,在“五常法”管理推進期間總務處遇到了棘手的問題。“群智慧項目管理”被提上議程,由總務處發(fā)起,普通一線教師5人(考慮年齡、性別結構)、食堂廚師幫廚5人、相關行政5人組成的“五常法”項目管理組成立并進行了分工,在經(jīng)歷問卷調研、反復討論、外出取經(jīng)、現(xiàn)場專業(yè)指導后,經(jīng)過充分醞釀、討論的沙溪實驗中學“印溪好廚”項目管理方案出臺,方案中提到的隊伍建設好、環(huán)境整理好、物品擺放好、硬件提檔好、制度執(zhí)行好等“十個好”成為食堂管理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廚師、幫廚的職級制工資、績效工資、滿勤獎等獎懲制度應運而生;代表廚師、幫廚職級的服裝配套采購到位;“印溪好廚”LOGO和圖案設計并運用,關鍵是這個系統(tǒng)性工程在“項目組”的監(jiān)督實施下順利推進。本學期開學一個月,食堂在市監(jiān)局、市教育局聯(lián)合檢查中得分96分,名列沙溪地區(qū)學校第一名。
反思成功的原因:一是角色轉變,被管理者成為項目管理者;
二是利益確認,教師是食堂優(yōu)質管理的受益者,對該項目有投入的積極性;
三是智慧共享,群策群力下,認同度、執(zhí)行力更高。
在目前學校管理中,德育辦發(fā)起的“無聲食堂”項目,總務處發(fā)起的“垃圾分類”項目,教務處發(fā)起的“美育社團課程”、“學習共同體”課改項目等都在推行“群智慧項目管理”模式。
三、“群智慧項目管理”可行性評估
首先,我們發(fā)現(xiàn),“群智慧項目管理”實際上是順民意、集民智的民主管理模式,實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取決于學校管理者的管理經(jīng)驗變革。
其次,“群智慧項目管理”是指向具體的某個項目的管理,學校管理者應成為發(fā)起人,同時要組織廣大參與教師乃至學生共同研討項目的意義、方向、任務框架,確認項目實施原則,并在實施過程中,督促原則的落實和體現(xiàn)。
最后,項目實施的主體一線教師必須擁有商議權、參與權、表決權以及項目完成后的使用權,確保實施主體內驅力的激發(fā)。
對于廣大教師而言,“群智慧項目管理”模式是為他們提供了參與學校管理、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的一種民主選擇機會,對學校管理者而言,是一個問計于民、賦權于民、得益于民的管理文化浸潤過程。
(作者單位:太倉市沙溪實驗中學,江蘇 太倉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