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展浩,魏宏文
(北京體育大學 體能訓練學院,北京 100084)
海南三亞獲得2020年亞沙會的舉辦權,亞沙會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沙灘綜合性運動會,其中就包括了沙灘足球,可是國內沙灘足球發(fā)展相對比國外差距較大;盡管沙灘足球參與人數(shù)越來越多,不過對于沙灘足球項目的科學研究較少[1],對于沙灘足球體能訓練與損傷特征的研究更是少見。因此作者對沙灘足球體能需求和損傷特征進行文獻檢索總結分析,以期能給予我國沙灘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與損傷預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標準沙灘足球場長37米,寬28米,球門寬5.5米,高2.2米,沙灘足球比賽分三節(jié)進行,每節(jié)12分鐘,在比賽中一旦球出界比賽即暫停,在各節(jié)比賽之間留有適當?shù)男菹r間;場上每支參賽隊伍有5名隊員包括1名守門員和4名進攻隊員,且在比賽中可以無限次換人;所有死球,需在球員觸球后5秒開出,否則就會把控球權歸向對方,而且界外球可用手或腳開球。不同于傳統(tǒng)11人制足球或五人制足球的是其比賽場地為不平整的沙地,由于比賽場地的特殊性,導致球的回彈軌跡不規(guī)律,地面?zhèn)髑驕蚀_性下降,球員傳接配合難度增加,地面?zhèn)髑蛳蚯斑M攻和控制球權難度較大,回傳球的失誤性和危險性更大;研究表明在比賽中守門員的70次回傳球隊友中,其中55次是給隊友的,15次是失誤傳丟給對手[2]。所以防守隊員的拼搶積極性和成功率更高,比賽場地小球門大,一旦在后場搶截成功,直接射門得分可能性也很高。Rosario的研究中還指出,在比賽中進攻戰(zhàn)術中只有2名球員參與其中的比例為60.8±0.4%,進攻只經(jīng)過1次傳球的比例為54.1±0.2%[3];任定錳指出,沙灘足球作為技能主導類同場競技性項目,沙灘足球比賽攻防轉換快,攻防節(jié)奏快,要求球員完成動作時間短,強度大,速度快,要求球員具備較高的力量、速度、靈敏能力、良好的心肺機能和速度耐力[4]。有研究指出沙灘足球的工作:休息比例(work:rest)為1.4:1;工作(work)為球員在比賽中以>4km/h跑動速度下所覆蓋的距離,休息(rest)為球員在比賽中以0-3.9km/h跑動速度下所覆蓋的距離,雖然它比五人制足球(1:1)休息間歇時間更多一些,不過和傳統(tǒng)足球(1:3.5)相比,休息間歇時間更短[5],這些都表明沙灘足球是屬于高強度間歇運動的本質。
Rosario使用GPS技術收集沙灘足球比賽中球員的跑動進行體能需求分析,發(fā)現(xiàn)球員在每節(jié)12分鐘的比賽跑動距離為1135±26.8 m,其中球員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走(0-3.9 km/h)和慢跑(4.0-6.9km/h),分別為5:17±2:23(43.7%)和3:04±0:43(26.5%)、而高強度跑(13.0-17.9km/h)和沖刺跑(>18km/h)的時間加起來不足30s,球員在比賽中每分鐘距離為97.7±15.1 m,快跑和慢跑區(qū)間下的每分鐘跑動距離最多,分別是36.3±11.4 m/min(36.21 % )和25.6±4.9m/min(26.8%),而沖刺跑是2.6±2.4m/min(2.54 %)[6];由于可見沙灘足球場地較小且場地松軟,球員不太需要進行長距離的高速奔跑,可是研究發(fā)現(xiàn)沙灘足球運動員的比賽平均心率和傳統(tǒng)足球一樣處于較高水平;研究發(fā)現(xiàn)在比賽中球員的平均心率是166±16 beat/min,平均心率約占85.3±8%的HRmax(最大心率),而且在比賽的一半時間球員心率超過了85%HRmax[7]。
可見沙灘足球雖然和傳統(tǒng)足球一樣在比賽中球員低強度的走和慢跑分別占比賽的絕大部分,球員的高速跑動只占其中的很少一部分;沙灘足球和傳統(tǒng)足球一樣有持球快速進攻、激烈防守、高速跑動、跳躍爭搶球權等高強度動作時間,球員也會處于死球出界、站立、走動、慢跑的低強度時間,屬于高強度和低強度相互交替的運動,不過沙灘足球運動員休息間歇時間更少,比賽過程基本上短兵相接,戰(zhàn)術運用更加簡單直接,沒有傳統(tǒng)足球那樣拖沓,場面更加激烈,需要良好的ATP-CP與無氧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對球員的短間歇高強度耐力要求更高,同時這對心肺功能要求也高,必須要擁有出色的有氧能力從而促進其恢復。
沙灘足球比賽球場由于比傳統(tǒng)足球小,球門較大,兩隊可進行節(jié)奏快速的攻防戰(zhàn),球員的射門次數(shù)較多,進球數(shù)目也多;在一場比賽中,雙方隊員產(chǎn)生了總計92次射門總數(shù),其中52次射正球門,40球射偏,14球射中得分[8]。由于沙灘足球攻守轉換快,在防守半場的拼搶非常激烈,球員的射門機會和角度轉瞬即逝,所以常見球員在比賽中為了把握機會會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如挑起足球直接抽射、側身凌空射門、倒掛金鉤射門等;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需要球員具備良好的協(xié)調性和爆發(fā)力,需要球員能夠在得分機會來臨瞬間迅速、準確、協(xié)調地改變自身身體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瞬間協(xié)調地發(fā)力將球擊入球網(wǎng)。
侯志濤對第6屆沙灘足球世界杯進球分析,發(fā)現(xiàn)搶點射門占總進球數(shù)的31.6%,搶點射門多來自守門員拋球、邊路傳中、角球和前場界外球等,這種搶點射門不但對球員的搶點意識、跑位意識需要較高的要求[9],同時要求球員快速的移動位置,由于沙灘足球沙質地面較松軟,沙的流動性較大,球員在沙地上運動時重心不容易保持穩(wěn)定,同時沙的緩沖作用會使球員的移動速度受到影響,導致快速移動難度增加,因此球員進行快速地移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傳統(tǒng)足球比賽中運動員能達到最大速度為32km/h左右[10],可是沙灘足球比賽中運動員達到的最大速度為21.7km/h[11],可見沙灘足球運動員不需要在比賽中達到個人的最大速度。不過由于場地小,攻守轉換節(jié)奏快,球員在比賽中需要進行多次數(shù)高強度的啟動加速、減速制動、快速變向和跳躍爭搶頭球等動作,多次數(shù)的爆發(fā)式動作對球員的伸髖、屈髖等的各個肌群提出了更大的要求;Cab經(jīng)過對比若干名五人制足球球員、傳統(tǒng)足球球員、沙灘足球球員發(fā)現(xiàn),沙灘足球球員的優(yōu)勢側和非優(yōu)勢側的大腿伸肌力矩顯著性高于五人制足球球員,與傳統(tǒng)足球員無顯著性差異,雖然其腘繩肌和股四頭肌的屈伸比值之間也沒有顯著性差異,不過均低于文獻參考值[12],膝關節(jié)的屈伸比值過低,肌力不平衡,會增加下肢損傷風險。付革指出,沙灘足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是身體對抗能力、沙地移動速度、技術掌握與完善的基礎和保證,也是沙灘足球運動整體訓練水平提高的基礎與保證[13]。因此教練員需要把力量訓練作為提高沙灘足球運動員運動表現(xiàn)的重要手段,進行專項化、個性化地訓練,施加刺激提高運動員的力量水平,從而提高運動表現(xiàn)。
沙灘足球球員受傷被定義為球員因參加沙灘足球比賽而出現(xiàn)的任何身體不適[14]。受傷對于運動員而言是最大的敵人,我國沙灘足球運動員人口本就稀缺,損傷也是阻礙我國沙灘足球取得佳績的重要問題,也是我們需要攻克的重大難關。
閆鵬宇指出,運動過程中所造成的損傷,大多與動作技巧、運動環(huán)境、訓練水平等因素有關,球員常見的損傷部位會因運動項目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15]。趙亮指出松軟且凹凸不平的場地、受自然環(huán)境干擾大等特點都增大了運動參與肌群的協(xié)作與控制難度[16]。沙灘足球與傳統(tǒng)足球和五人制足球不同的是,沙灘足球運動員需要在沙土場地中進行比賽,需要在沙土上進行快速的移動、跳躍、啟動加速、制動減速和進行激烈的身體對抗;雖然比賽規(guī)則允許球員在腳踝或腳周圍使用彈性繃帶進行保護,不過在比賽中不允許穿鞋[17]。
過去有研究人員對沙灘足球損傷情況做了一些調查研究,Altman其在1986年到2006年之間,收集到共有93名沙灘足球球員的優(yōu)勢腳的跖趾關節(jié)(MTP)或指間關節(jié)(ITP)疼痛和腫脹癥狀,其在研究中指出這可能是由于沙灘足球球員的項目特征需要過度屈曲或過度外翻所引起的跖趾關節(jié)或指間關節(jié)的損傷[18]。Mina對2010-2011年伊朗女子沙灘足球超級聯(lián)賽期間受傷的特點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下肢損傷主要發(fā)生在足/趾(foot/toe),在所有損傷部位中占36.4%;這與Tomoyuki的研究一致:足/趾部位損傷占所有損傷部位的34.9%,是沙灘足球最常受傷的部位[19],Al-Shaqsi的研究也指出在沙灘運動項目中出現(xiàn)的損傷最常見的損傷是足/趾,占所有損傷的14.1%[20]。
Mina研究指出最常見的受傷類型是扭傷(86.4%)和拉傷(4.5%),其中踝關節(jié)(7.5%)和膝關節(jié)(75.2%)的損傷多為非接觸性損傷[21];不過這與Mina研究不同的是,Tomoyuki的研究指出沙灘足球最常見的損傷類型是挫傷(60.3%),其次是皮膚擦傷(14.3%)和扭傷拉傷(6.3%),在研究調查過程中,其僅僅只發(fā)現(xiàn)了1例踝關節(jié)損傷(1.6%)。其指出,沙灘足球與傳統(tǒng)足球和五人制足球的區(qū)別在于,足/趾受傷和擦傷的發(fā)生率更高,而腳踝受傷的發(fā)生率更低(3.1-3.3例損傷/1000小時),傳統(tǒng)足球(8.5-28.3例損傷/1000小時)和五人制足球 (23.7例損傷/1000小時)[15]。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沙灘足球運動員的踝關節(jié)扭傷風險比傳統(tǒng)足球和五人制足球都低,沙灘足球球員在這種松軟和不穩(wěn)定環(huán)境中,踝關節(jié)損傷的風險不高,但是膝關節(jié)的非接觸性損傷風險較高。
對比不同踢球隊員位置的損傷風險研究上,Mina認為守門員受傷的頻率(所有位置的36.4%)高于其余位置隊員[17]。Tomoyuki 的研究指出受傷風險與以往的嚴重受傷史和較長時間的沙灘足球運動經(jīng)歷與受傷風險顯著相關,這有可能是因為訓練經(jīng)驗久的球員敢于做高難度動作,反而增加了損傷風險[15]。
損傷有可能會直接影響球員的運動表現(xiàn),嚴重損傷會導致缺席訓練、導致訓練不系統(tǒng)訓練水平下降,嚴重的損傷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可能會降低運動壽命,甚至有的球員因傷病而選擇退役。沙灘足球球門大,場地小,例如倒掛金鉤這種高難度動作很常見,沙地環(huán)境所增加的的不穩(wěn)定加上這種高難度動作的使用會增加損傷風險及損傷程度。所以,沙灘足球球員應該重視穩(wěn)定性訓練,要重點增加膝關節(jié)的力量及其穩(wěn)定性,增加本體感覺訓練。損傷防護師需要對運動員的受傷病史進行信息收集,需要對過去曾經(jīng)受傷的部位引起重視,以及教練需要對球員的高難度技術動作進行優(yōu)化,從而降低傷病的發(fā)生。
研究表明沙灘足球比賽攻守轉換節(jié)奏快,在良好的有氧供能代謝系統(tǒng)基礎之上的高強度無氧供能系統(tǒng)是沙灘足球運動的主要供能系統(tǒng),教練員應在一定基礎的有氧能力上著力提高球員的ATP-CP和糖酵解供能能力,重點提高球員的高強度短間歇的耐力;為了避免下肢的肌力失衡,降低損傷風險,需要去改善球員落地緩沖動作,優(yōu)化技術動作;加強下肢力量,增加球員的穩(wěn)定性。現(xiàn)階段對于沙灘足球的科學研究較少,我國更是稀少,應加強對項目的體能訓練和損傷預防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