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歌
(平頂山學院 河南平頂山 467000)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成熟,新媒體對人們工作、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揚長避短運用新媒體優(yōu)勢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
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使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進一步增多,甚至導致一些大學生沉迷于新媒體信息的傳播和接受中無法自拔。一些大學生因為沉迷發(fā)微信、刷微薄、聊QQ,甚至出現(xiàn)忘記上課或干脆曠課的現(xiàn)象;而另一些學生雖然到了教室,但常常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大學課堂上也自顧自玩微信、發(fā)朋友圈、刷微博。這種毫無節(jié)制狂刷新媒體的行為不僅給大學生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而且給教師課堂教學管理造成很大困擾。有相關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76%的大學生全天24小時保持手機QQ和微信在線。課堂上學生“三無一有”(無教材、無筆記、無筆,有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這一尷尬現(xiàn)象,成為影響學生成績、干擾課堂紀律的大敵,破壞了課堂學習的完整性和連貫性”[1]。
新媒體帶來的海量信息的迅捷傳播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首先,不僅是老師,學生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及時獲得大量信息。甚至在很多時候學生獲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多,這就使思政課教學內容表現(xiàn)出一定的“陳舊性”,從而使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內容大大喪失了新鮮感和吸引力,甚至會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抵觸。其次,新媒體信息良莠不齊,各種網(wǎng)絡謠言、拜金主義盛行,部分內容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去甚遠,甚至是背道而馳,使大學生“亂花漸欲迷人眼”,使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三,西方國家憑借其技術壟斷優(yōu)勢,借助新媒體平臺極力向世界、特別是向我國傳輸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等,進一步加大了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難度。同時,一些網(wǎng)絡大V,尤其是一些所謂的“網(wǎng)絡意見領袖”,利用新媒體發(fā)表自己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他們或對或錯的觀念會直接影響到青年學生對社會問題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高校思政課內容的權威性構成了挑戰(zhàn)。
由速途研究院發(fā)布的《2014年第1季度新媒體調查報告》表明,教師“滿堂灌”式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大學生的學習要求,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方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新媒體信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多是通過圖文并茂和視頻的方式來傳遞知識信息,其有“文”、有“色”、有“聲”的內容和形式能更充分調動大學生的感、知覺,沖擊大學生的大腦,獲得大學生的關注和認同。更重要的是通過新媒體獲取知識的方式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方式,這種方式更易獲得學生的信任和認同,反之,通過外在灌輸方式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則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接受、認同老師的觀點。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必須進行理念的創(chuàng)新。首先,思政課教學作為一門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課程,必須要改變“單打獨斗”的教學理念。“大思政”應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識。思政課教師要注意同其他課程教師,團委、學生處等行政管理人員加強溝通和交流,隨時把握學生知識水平、思想動向,加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其次,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新媒體時代,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利用各種社交網(wǎng)站和自建網(wǎng)絡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還課堂與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思政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如何,不僅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習氛圍是否濃厚,更關系到思政課的學習效果。搞好課堂管理主要在于三個方面。即課堂紀律、課堂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課堂紀律管理指的是課堂行為規(guī)范、準則的制訂與實施,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等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技術優(yōu)勢加強課堂紀律管理,這一點很多高校也已經(jīng)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武漢大學開發(fā)的微助手APP、對分易等軟件幫助教師進行課堂考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課堂環(huán)境管理主要是課堂中教學環(huán)境的管理,營造舒適、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思政課討論、辯論,演講、情景劇等課堂活動比較多,如果能在每次課前通過新媒體平臺把上課的注意事項及時告知學生,比如就學生座位和活動安排等進行適當?shù)牟贾?,定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營造出一個熱烈的學習氛圍;師生關系主要涉及到一個課堂人際關系的管理。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高效課堂的前提。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情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當然新媒體時代的思政課教師還可以就課堂管理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嘗試,如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就班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實時的播報,以獎優(yōu)罰劣,激勵鞭策更多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要充分運用新媒體使教學管理工作“活”起來,加大思政課教學同新媒體的高度融合,增強思政課教學管理的時代感和現(xiàn)代感。
緊跟時代修訂完善教學內容,是所有課程共同的需求,思政課也不例外。但是不同于其他課程可以在眾多的教材中進行選擇,甚至可以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學習需要自編教材的是,高校思政課使用的是中央馬工程的統(tǒng)編教材,但這并不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內容就是一成不變的。恰恰相反,思政課的性質決定了它比任何一門課程都具有更強的時代感,在知識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更是如此。首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思政課教學所用教材一直都在不斷的修訂完善中。當然更高水平教材的編寫出版不僅需要教材編寫組的辛勤努力,同樣需要廣大思政課教師的通力合作。其次,教材內容要被學生接受,還需要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由于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和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需要,思政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新的組織,還需要結合時事熱點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不止千篇一律,陳舊古板,才能具有更好的教學針對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拓展課外知識。利用自媒體平臺,根據(jù)思政課講授的內容,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鏈接。比如,網(wǎng)絡名人的公眾號、各種學術期刊的公眾號,具有影響力和充滿正能量的知名網(wǎng)站等,切實給高校學生提供更多獲得知識的渠道,以滿足青年學生對本學科領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為得法”,新媒體時代,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教學APP、搭建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方式來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2]。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程度、學習興趣等來進行教案和課件的制作修改;在課中則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課堂討論和釋疑答惑;課后可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以及課堂的延伸,這種方式把思政課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有機聯(lián)系起來,把網(wǎng)上的內容和教材上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大大增加了教學內容的新鮮度和和針對性,做到既能面對面,又能鍵對鍵,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通過新媒體平臺共享給其他的老師和同學,擴大自己教學的影響力和受益面。
在信息來源多樣化、信息互動便捷化、信息內容復雜化的新媒體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必須充分把握新媒體特征,從教學理念、管理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