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東 侯雪娟
(1.利辛縣城關學區(qū)城南中學 安徽亳州 236705;2.利辛縣第四小學 安徽亳州 236705)
近年來,離婚現象越來越多,離婚率越來越高,父母離異后受傷的孩子也在逐年增加,如何讓這些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樣能開心的學習、生活、健康成長,是很久以來我們渴望得以解決的問題[1]。
教育是樹人之本,作為班主任,同時也作為他們的品德老師,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礎上能更好一些,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所以,近年來我經過閱讀相關的書籍,求教學校前輩及認真的觀察、分析,領悟到了一些自己感覺有成效的經驗,現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真正幫到這些容易“受傷”的孩子。
這些容易“受傷”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有的自閉,不愿與人交流;有的愛偷東西,為所欲為;有的行為極端,容易與同學發(fā)生矛盾;還有的有自虐傾向,以此來表現對外界的不滿……問題是五花八門,唯一的共同點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大部分孩子學習成績差。因此,做好這些離異家庭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處理好這些孩子的學習、生活問題,讓這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大難題[2]。
在這些孩子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個男孩,他叫王某。他現在是五年級了。父母原本非常疼愛他,但在2歲多時就離異了,爸爸又成立了新的家庭,不久前,新添了個小弟弟。而他,現在是跟爺爺奶奶一塊生活。因為家庭環(huán)境及家庭教育的關系,形成了比較孤僻的性格,甚至產生過自虐的行為,這孩子的健康成長實在是令人擔憂。為了改變他,讓他很快地融入我們班級的大家庭中,一段時間內我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觀察,記錄如下:
觀察一:早上來校很遲,通常帶著早點(買的漢堡),有時候臉也沒洗干凈,匆匆走進班級,有時候不愿來校,家長送來。
觀察二:課堂上,愛摳手指頭,聽課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時候又爬到桌子地下玩東西,老師批評他,他會發(fā)脾氣,跑出教室,勸了半天才同意回教室。
觀察三:總愛搞些惡作劇,帶一些小倉鼠,小蝌蚪之類的小動物,用來嚇女生。
觀察四:每次班組長檢查作業(yè),總是完不成,卻和家長說班組長針對他,跟班組長動粗,還會用手拉扯自己的頭發(fā)自虐,不讓班組長告訴老師。
根據王某的在校表現,我多次聯系其家長,并多次對其進行了家訪。經過深入調查,我了解到王某的父母離異后,父親情緒一直不穩(wěn)定,稍不順心就會發(fā)脾氣,王某整日在家也是膽戰(zhàn)心驚的。王某的爸爸離婚兩年后又重新組織了家庭,更無暇再顧及他,感覺孩子做的不好時就揍一頓,缺少關心,交流與安撫,導致他的性格變化無常,對于其他人的批評總感到不服氣,脾氣火爆,情緒容易激動,逆反心理很強,感覺什么都是不公平的,太過于自我保護。加之其爺爺奶奶過分溺愛,認為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很可憐,所以不管孩子做什么,總是有求必應。而且不讓孩子動手做任何事情,甚至收拾書包,洗腳,疊被子等,都是奶奶包辦的,過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這就不難想象孩子為什么每頓早餐只吃漢堡了:家里的飯很難吃的!習慣的養(yǎng)成也就不用說了。孩子整天錢袋子裝的滿滿的,情感方面卻是癟癟的,金錢任由支配,情感卻十分空虛,不得不捉弄別人以取樂。王某的爺爺奶奶不識字,沒法監(jiān)管孩子的作業(yè),爸爸和新媽媽對他也是不聞不問,連孩子的學習用品都沒有給買過,更別談每天監(jiān)管作業(yè)的事了,王某完不成作業(yè),組長檢查時,會找一大堆理由,跟組長吵,甚至用手抓自己的頭發(fā)自虐……
不僅離異家庭的孩子王某是這樣,其他離異家庭的孩子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學習、生活問題。究其原因,是家庭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而家長們卻不知該怎樣教育疏導孩子。
針對這樣地情況,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
首先,我為這樣的孩子每人建立了一個檔案,掌握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并及時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了解其行為動機,在維護他們自尊心的前提下,給他們更多的教育引導。
其次,我同家長密切聯系,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在溝通與交流中提高家長對孩子的管理藝術。并對這些孩子定期進行家訪,電話或者面談,與家長進行進一步溝通交流,讓家長明確孩子不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讓孩子更棒,更強是我們共同的目的。積極想辦法共同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責無旁貸。只有讓家長在思想上明確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才可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3]。特別是每期的家長會,我會特別邀請這些孩子的家長來參加學習,在會上我們會共同探討怎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家長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再通過交流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能從思想上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方面也能受到些啟發(fā)。我還會在會后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和他們一起總結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和家長一起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共同感受孩子的進步。
再次,在這些孩子學習、生活方面等方面多一些關注,多一些指引,多一些幫扶。離異家庭的孩子,因為無人管教,再加上爺爺奶奶的嬌慣,很少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去年九月的一天下午,天氣有點熱,課前有孩子到辦公室找我,大叫“老師,老師,李某哭了,她頭上有好多虱子!”我趕緊來到班級,看到李某正趴在桌上哭的稀里嘩啦,我找了幾位同學問明了緣由。原來,可能是因為天氣熱,李某頭上的虱子竟然爬了出來,大家發(fā)現她頭上有虱子,便紛紛議論,笑話她,大家的取笑傷了她的自尊,于是我對大家說:“李某的家庭情況,大家都了解,大家覺得自己做得對嗎?”孩子們此時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異口同聲地說:“不對。”我進一步引導:“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大家這樣對你該怎么辦?”聽我這樣一說,孩子們開始紛紛起身和李某同學道歉了,并決定一起來幫助解決眼前的難題。我又把李某喊到辦公室,做了她的思想工作,叫她怎樣清理自己頭上的虱子,怎樣注意整潔衛(wèi)生,并合她約法三章。三周以后,我們約定的時間到了,在大家的幫助與李某自己的努力下,她頭上果然沒再發(fā)現虱子,我兌現了自己的獎勵,一個漂亮的布娃娃,希望李某能照顧好她們倆。大家的關愛使李某整個人陽光了很多,學習做事似乎也有勁了,看到她的表現,心理覺得暖暖的。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擅交流,我會盡可能的多組織一些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以此拉近他們和同學們的距離,讓他們體會到集體、同學、老師對于他們的關愛。我還會經常聯系各科老師,跟他們交流孩子的表現,跟他們一起關注這些孩子,偏愛這些孩子,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最后,引導孩子學會理解,學會感恩。平時,我們教育孩子,遇到事情,不能總是耍小孩子脾氣,要想清楚孰對孰非,多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做的對不對?要搞清楚家長,老師,同學為什么讓我這樣做?這樣做的結果會給我?guī)砟切┮嫣帲?/p>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以自己為中心,很難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因此我們要多找機會和孩子談心,教孩子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比如王某每天早上只吃漢堡,我會聯系他奶奶的的年齡,工作的繁重,與他奶奶的生活身體情況去教育他,讓他理解到奶奶的辛苦,掙錢的不易,也讓他明白只有健康飲食身體才會更健康。多給他一些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方面的引導,讓他體會到你的關心是真的為他好,孩子會積極改變的,“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嘛!
總之,這些孩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愛的殘缺,安全感的缺失,使他們身上長滿了“刺”,當遇到“攻擊”,孩子便會用這些“刺”保護自己;愛的過度又使他們學會了自私,學會了懶惰,甚至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沒有,這都是一種病態(tài)的的反映,長此以往,會形成心理疾病,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他們,包容他們的缺點、尊重他們的個性,希望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聯合起來,對這些孩子特別的關注、用愛心來感化他們,指引他們前行。作為班主任,我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精心呵護好每一朵花,讓每一朵花都能悄然綻放,張開美麗的笑靨!”希望從點滴小事做起,讓這些離異家庭的孩子,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在校開心地學習、玩耍,享受屬于他們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