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第嘯,曹 陽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伊卡拉(ICLA)水電站工程位于玻利維亞首都蘇克雷(Sucre)東南方向50 km,皮科馬約河(Pilco?mayo)右岸索托馬約爾村(Sotomayor)下游4 km 處。皮科馬約河在流經(jīng)壩址處的右岸山脊時,流向由東轉南,形成了一個天然90°彎段。彎段上游為廣闊的沖擊平原,彎段處為狹窄的峽谷,河道高程2 060 m,河道兩岸海拔均超過2 300 m,非常有利于大壩布置。河流流向的突變?yōu)橐绾榈?、導流洞和引水隧洞布置提供了理想的地形條件。
伊卡拉水電站以發(fā)電為主,同時兼顧下游農田灌溉。工程主要由擋水壩、溢洪道、泄洪洞、引水隧洞、地面廠房及附屬建筑物、尾水渠等組成。
大壩位于皮科馬約河河彎段上游700 m,為心墻堆石壩。心墻下方采用混凝土防滲墻,最深處穿越大約80 m的河床沖積物。壩頂高程2 167 m,最大壩高110 m,黏土心墻頂高程為2 164 m。水庫的最高運行水位2 161 m,超高為6 m;在風速200 km/h時,波浪爬高為2.9 m。溢洪道位于大壩上游右岸埡口位置,采用閘門控制。在最高運行水位時下泄流量為3 780 m3/s;在10 000 a一遇洪水時,水庫水位為2 164.2 m,可下泄4 550 m3/s。引水隧洞和泄洪洞相結合,泄洪放空洞滿足15 d內,水庫水位降至2 123 m 要求。隧洞斷面為圓形,內徑10.6 m,鋼筋混凝土襯砌。引水隧洞為泄洪洞的支洞,進口位于泄洪洞下游側,和廠房壓力鋼管相接。廠房為地面廠房,裝機容量102 MW,為3 臺混流式機組,單機容量34 MW。下游設有尾水渠,位于右岸覆蓋層中,尾水水位2 044 m。開關站位于廠房頂部,采用單回路220 kV輸電線。
2.1.1 壩型選擇
前期地質勘探成果表明,本工程采用的當?shù)夭牧蠅问潜容^經(jīng)濟的壩型。由于壩基為深厚的覆蓋層,基礎變形較大,推薦壩型為黏土心墻土石壩。該壩型受力簡單,適應基礎變形能力強。壩基防滲采用混凝土防滲墻。建筑材料的調查延伸到壩址上游約10 km 的索托馬約爾村,此處分布有大量的砂和礫石。工程區(qū)內壩殼的建筑材料儲量豐富,質量較好,基本滿足壩體心墻材料的要求。開采的巖石可以作為填筑料,經(jīng)過軋制處理后,還可以作為壩體排水材料和混凝土骨料。
2.1.2 壩頂高程
原方案中攔河壩的壩頂高程為2 167 m,水庫10 000 a 一遇洪水位為2 164.2 m,最高運行水位為2 161 m,黏土心墻頂高程為2 164 m。壩頂未設防浪墻。由于波浪爬高為2.9 m,按照規(guī)范復核,設計工況壩頂安全超高為1.5 m,校核洪水時安全超高為0.7 m,將壩頂高程提高至2 167.8 m,并設置高1.2 m的防浪墻。防滲體(黏土心墻)的頂高程應高于校核洪水位,但原方案心墻頂高程偏低,抬高至2 165 m。
2.2.3 基礎防滲設計
攔河壩基礎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壩基防滲標準采用3 Lu。壩基砂卵礫石的滲透系數(shù)變化很大,包括深度方向和壩體延展方向,須對基礎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滲措施。1982 年版招標文件推薦垂直防滲方案,選用混凝土防滲墻。大壩的防滲心墻與其下部的垂直混凝土防滲墻聯(lián)接,形成整個防滲屏障。兩岸壩肩巖石出露,采用帷幕灌漿進行防滲處理。根據(jù)兩岸壩肩基礎滲透性和地下水情況確定帷幕的排數(shù)、深度和范圍。
本工程采用溢洪道和泄洪洞聯(lián)合泄流。根據(jù)壩址地形地質條件,溢洪道布置在右岸埡口。溢洪道分3孔,每孔寬14 m,設弧形閘門,閘門尺寸為14 m×11.5 m(寬×高)。中間閘墩厚3 m,邊墩厚2.3 m,墩頂高程2 169 m。溢洪道堰頂高程2 151 m,為WES堰面,下游接反弧段,反弧段接坡比為6%的泄槽段,泄槽寬48 m。10 000 a一遇入庫洪峰流量10 600 m3/s,經(jīng)水庫調蓄后,出庫流量6 570 m3/s,其中低水位泄洪洞下泄2 250 m3/s,溢洪道需承擔4 320 m3/s,上游水庫最高水位為2 164.2 m。經(jīng)驗算,在流量系數(shù)為0.52、收縮系數(shù)為0.95 時,溢洪道泄流能力為4 407 m3/s,滿足泄流要求。
原方案采用引水隧洞與泄洪洞結合,在泄洪洞下游控制閘前設一條短支洞,隧洞出口接壓力鋼管。壓力鋼管直徑5.0 m,由上水平段、斜坡段和下水平段組成。優(yōu)化方案中,引水隧洞與泄洪洞平行,由水平段、斜井段和高壓水平段組成。電站進水口布置在大壩右岸上游約250 m 處,為豎井式,采用一管三機的引水方式。引水壓力管道長290.54 m(含5 m長漸變段),內徑5.5 m。漸變段后接下彎段,長13.51 m,鋼襯內徑4.5 m。下彎段末端接近廠房處為岔管段,長44 m,分成3個支管,支管內徑2.6 m。
優(yōu)化方案中,電站進水口的位置盡量靠近泄洪洞。高壓管道加長了鋼襯段長度;在混凝土襯砌段和鋼襯段相接處增設深層帷幕灌漿,鋼襯段增設止水環(huán)。
主廠房位于河流90°彎道以下,在主壩軸線下游約1 000 m 處,為地面廠房,裝機容量為102 MW,安裝3臺立軸混流式水輪機,單機容量34 MW,年均發(fā)電量404.5 GW·h,最大凈水頭為117 m,最小凈水頭86 m,平均凈水頭111 m,設計流量120 m3/s。
尾水系統(tǒng)包括尾水支洞、尾水閘門室、尾水洞、尾水埋涵及尾水渠等建筑物。為增加有效發(fā)電水頭,在河流左岸沖積層開挖尾水渠,尾水渠從主廠房延伸到下游約3 km 處。尾水洞與尾水渠間,穿越河床部位采用埋涵型式連接,埋涵采用雙孔結構。
(1)在進行了地質、水文補勘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了工程總體布置,確定工程總布置方案和主要特征指標。
(2)在補充地質勘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大壩的滲透穩(wěn)定以及壩體的應力應變,優(yōu)化了大壩的斷面。
(3)大壩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覆蓋層厚度大于80 m,優(yōu)化方案中改進了防滲墻的結構型式,使施工更便捷,投資更經(jīng)濟。
(4)復核了原方案溢洪道孔口尺寸,優(yōu)化溢流堰堰面曲線,并通過水工模型試驗進一步驗證了溢洪道泄流能力和消能措施。
(5)優(yōu)化了泄洪洞和引水隧洞布置,節(jié)省了金屬結構工程量,方便運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