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延信
【摘要】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常表現為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無法理解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講授的知識,對自己能否學好數學并不抱希望,一上課就睡覺等.對于這些學困生,數學教師不能放任他們,而是要通過研究分析,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然后有效調整教學方式,實現對其轉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換;教學研究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學生通過小學數學的學習可以形成基本的數學思維,具備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都會感到吃力,其中部分學生因自身不夠努力、學習方法不對等,學習進一步受阻,在數學學習上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已經無法通過獨立學習跟上班級進度了.若教師不能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其轉化,使其跟上集體的腳步,就會對其今后的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
一、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
數學學困生的成因有很多,而不同的成因使得學困生存在不同的類型,若教師不能對其進行有效區(qū)分,那么教師就很難通過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幫助學困生突破其困境,達成教學的有效轉化.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研究,對數學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
(一)理解能力較差,學習基礎薄弱
很多學困生會認為自己學不會數學知識,是因為自己比其他學生笨.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對于小學階段的知識而言,智力因素造成的差異是微乎其微的,這些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困難與自己的數學理解能力有關.除此之外,基礎知識掌握差是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連貫性的學科,若對一部分知識掌握不好會,則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會更加吃力.如學生在學習“整數乘法”時沒有掌握相關知識,在進行“小數乘法”和“分數乘法”的學習時會比較吃力.
(二)學習習慣不佳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上記筆記等.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有效利用課上與課下的時間,進行深入思考,這就使學習效果受到了較大影響.長此以往一些學生會陷入學困之中.
(三)學習主動性的不高
學習主動性指的是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動力,這一動力既受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又會反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學困生而言,學習動力的缺失使其不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使其學習能力慢慢降低.而學習能力的降低使學生對學習的信心降低,學生學習信心的降低又使學習動力受到了更大的影響,這在一定意義上惡性循環(huán).
(四)學習自信心不足
在長期處于學習困難狀態(tài)后,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抱信心,因此學生的學習行為顯得被動而消極,學生缺乏斗志.這一情況就使學生難以將精力投入學習,慢慢成為學困生.
(五)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不同學生的能力不同,這就意味著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差別.筆者經研究發(fā)現,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是片面強調教學的推進,單純關注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這使一些能力較低的學生受到影響,逐漸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出現了學困現象.除此之外,教學方法單一化是教學方法設計方面的一個突出問題.很多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樂于使用講授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壓制了學生的個性,使得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受到阻礙,造成了部分學生的學困.
(六)各種不良信息的誘導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相較于過去,人們的生活與學習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的進步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相對的,隨著網絡信息的增多,各種不良因素對人們產生了不利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不具備很強的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使得其更容易在各種誘導因素前迷失自己.當前,學生沉迷于網絡和游戲是較為嚴重的問題.學生不加節(jié)制地玩游戲,使學習受到了較大影響.
二、實現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研究策略
(一)重視基礎教學,轉換學習觀念
究其根本,大部分學困生出現學困的本質原因就是學生數學基礎不牢固,對數學概念沒有深入而透徹的理解,加上其在學習中畏多、畏難,使其在數學學習上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學困生轉化時,應該認識到學困生的本質原因,從基礎教學入手,幫助學困生修補習基礎知識,使學困生明白學習數學的意義,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扭轉其對數學的厭惡心態(tài).
例如,在進行“分數乘法”的教學時,教師要從基礎概念知識的教學入手,使學困生明白分數乘法運算的算理,掌握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規(guī)律.由于學困生基礎薄弱,在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困生分數的相關概念進行總結,引導學困生感受分數運算規(guī)則與整數運算規(guī)則不同,加深其印象.又比如,在每一課的內容學完之后,數學教師可以幫助學困生對本課的知識內容進行梳理,了解其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教給其學習方法.
(二)聯(lián)系教學實際,培養(yǎng)良好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幫助學困生實現轉化的重要途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教學的目的,嘗試制訂有效的教學培養(yǎng)計劃.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嚴格要求加悉心勸導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上記筆記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學生的習慣就可以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法”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實現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聯(lián)系這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前,教師給學生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提出預習問題,讓學生進行本課內容的預習.對于學困生而言,其自學能力發(fā)展程度可能較差,教師要給他們安排較為簡單的任務.在課后預習和課上記筆記方面,教師可以進行類似的設計.這樣一來,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也就得以轉化.
(三)結合生活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學困生往往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認為數學知識難學、無聊、沒用,缺乏學習動力.為了實現學困生的順利轉化,打破惡性循環(huán),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案例中看到數學的實際運用價值,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得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例如,在進行“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先讓學困生正確理解“面積”的概念,然后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圖形案例,讓學生感受不同大小的圖形的面積的關系.又比如在進行“圓”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拿出圓形木板讓學生觀察,然后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有哪些.在此時,教師要注意的是,要盡量多地給學困生回答問題的機會,讓其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回答這些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若學困生正確回答,則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若學困生回答受挫,則教師要鼓勵其,幫助其完成解答.
(四)借助鼓勵教學,樹立學習自信
學困生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除了自身基礎差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困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自信.或許在過去的某一刻,他們也曾想過改變,也曾努力過,但方法不對或努力程度不夠等原因造成了失敗的結果.這就使學困生認為自己學不好數學是因為自己笨.帶有這種心態(tài),怎么能學好數學呢?為了實現對學困生的轉化,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給予學困生鼓勵,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回答問題,表揚他們的閃光點,讓其認識到自己只要多動腦、勤思考,也可以和其他學生一樣.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愛因斯坦、貝多芬等人的案例激勵學生,讓學困生嘗試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學習.只要師生同心協(xié)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每名學困生建立一個學生檔案,記錄其入學以來的成績情況,再結合其在過去學習中的表現,找到其學困的時期,確定學困原因.在確定其學困原因之后,教師就要對癥下藥,跟學困生做一個深入的溝通交流,同時請學困生家長配合,幫助其擺脫學困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師也要能借助張海迪、海倫·凱勒等人的故事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五)優(yōu)化教學方法,實現有效發(fā)展
對于前文提到的教師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若想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yǎng),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就要結合當前的教學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首先,教師要認識到理論講授教學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其他有效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方法單一化、低效化的現狀,這對學困生的轉化和其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之外,教師要能貫徹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重點關注學困生的發(fā)展,按照其發(fā)展的層次給其制訂與其發(fā)展情況相適宜的教學要求.在學困生的學習有所改觀后,教師就可以逐步提升教學的要求.
例如,在進行“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自學.為了照顧學困生,教師可以在進行小組劃分時,以學困生為核心進行小組的創(chuàng)建.這樣一來,在學習進行中,其他學生可以給予學困生一定的幫助,這對轉化學困生是很有效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進行分層教學,給學困生制訂與其發(fā)展程度向適應的教學要求.在本課中,教師就可以將分數概念的理解作為其學習的主要目標.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調整,學困生就可以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六)正視網絡作用,做出合理引導
網絡與其他事物一樣,都具有兩面性,為了幫助學生突破學困,教師要重視看合理引導.教師需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網絡媒體,不能一味禁止學生上網,否則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抵觸心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檢索學習知識的示例,讓學生認識網絡的正確用途.對于學生玩游戲的情況,教師要能明確態(tài)度,使學生了解適度游戲是可以的,但沉迷游戲是絕對不行的.為了防止學生由于自控力不足而沉迷游戲,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家長,與家長共同制訂合理的管理策略.
例如,在進行“扇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對用網絡檢索圖形資源的方法進行展示,使學生認識到網絡的合理用法.教師可以檢索一些常見的統(tǒng)計圖,使學生對統(tǒng)計圖的相關知識有所認知,同時對網絡的正確用法有了一定認識.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基礎做起,對學困生的情況進行改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基礎內容的教學,轉換教學觀念.教師要結合生活中的數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開展鼓勵式教學,找到學生的學困原因并幫助其突破,幫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只要教師有耐心,學生有決心,“丑小鴨”就能變成“白天鵝”.
【參考文獻】
[1]陸曉蘭.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20):53-54.
[2]杜曉云.談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7(17):11-12.
[3]譚曉紅.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158.
[4]王創(chuàng)明.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6(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