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苗族信仰與其生計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以《苗族古歌》“蝶”“鳥”為研究中心

2020-01-17 05:39楊敬娜
關鍵詞:古歌稻作楓樹

楊敬娜

《苗族古歌》是在苗族聚居區(qū)普遍流傳的一種以創(chuàng)世為主要內(nèi)容的神話。其中,《苗族古歌》的“砍楓香樹”“蝴蝶媽媽”以及“十二個蛋”三節(jié)中,主要提到楓香樹心生出蝴蝶媽媽、蝴蝶媽媽游方生蛋以及鹡宇鳥幫助蝴蝶媽媽孵出十二個蛋等情節(jié)。

為什么楓香樹心生出蝴蝶,為什么需要鹡宇鳥幫助蝴蝶媽媽孵蛋等問題很少有人論及,本文主要圍繞以上問題進行論述,進而探討這些問題背后折射出的苗族生計方式的發(fā)展與變化。

一、楓香樹、蝴蝶與苗族

苗族有著濃厚的蝴蝶信仰,尤其是黔東南地區(qū)苗族的蝴蝶媽媽信仰。黔東南地區(qū)苗族的《引鼓詞》唱道:“爹媽在天涯,今天把凡下;子孫來接您,新鼓去安家。”(1)潘光華:《苗族鼓社祭》,《貴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端凸脑~》記載:“何時起鼓,再吹蘆笙,屆時請祖,下凡受領?!?2)龍生庭、石維海、龍興武等:《中國苗族民間制度文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頁。所以,苗族每隔十二年一次的鼓藏節(jié),其實就是為了祭祀蝴蝶媽媽。另外,《苗族古歌》還有如下唱詞。

楓樹砍倒了,變作千百樣。

樹根變什么?樹根變泥鰍,住在泥水里??偸遣宦额^。

樹樁變什么?樹樁變銅鼓,有了喜慶事,大家拿來敲,唱歌又跳舞,有說也有笑。

樹干生疙瘩,疙瘩變什么?樹干生疙瘩,變成貓頭鷹,深夜對明月,咕嚕咕嚕叫。

樹葉變什么?樹葉變燕子,春天來回飛,翩翩空中舞。

樹梢變什么?樹梢變鹡宇,一身繡花衣,俊俏又美麗。

還有楓樹干,還有楓樹心,樹干生妹榜,樹心生妹留,這個妹榜留,古時老媽媽。(3)田兵、貴州省民間文學組:《苗族古歌》,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82-184頁。

根據(jù)這段古歌可以得知,楓香樹被砍倒后,楓香樹的各個部分生成各種各樣的東西,特別是從楓樹干和楓樹心中生出了蝴蝶媽媽。由于后來蝴蝶媽媽與“水泡”游方生下十二個蛋,而其中的一個蛋又孵化出苗族始祖姜央,所以蝴蝶媽媽便成了苗族的始祖。苗族把蝴蝶視為“古時老媽媽”,由此可見蝴蝶媽媽的神圣性,備受苗族人的尊崇。

對這段古歌,我們應該注意到生成蝴蝶媽媽的楓香樹的部位——“楓樹心”。從苗族古歌可以看到,古歌特意強調(diào)和突出了“楓樹心”。在楓樹未被砍倒之前,就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之處。比如,在唱到楓樹偷魚秧之時,楓樹心不服氣地說道:“又把道理講,吃魚我沒嘴,走路我沒腳。鷺鷥與白鶴,雙雙朝北飛,飛高不飛低,沿河飛過來,安家在樹枝,孵了一窩崽,崽崽無食物,瘦得象螳螂,鷺鷥和白鶴,塘里偷魚秧,我站塘坎上,與我何相干?”(4)田兵、貴州省民間文學組:《苗族古歌》,第178頁。古歌后面還接著唱道:“楓樹說鷺鷥,楓樹講白鶴,……。”由此可見,“楓樹心”代表了整棵楓香樹,表明了楓香“樹心”的獨特性。

而且,盡管《苗族古歌》主要有三個版本,(5)主要是以下三個版本:田兵、貴州省民間文學組:《苗族古歌》,1979年;燕寶、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辦公室:《苗族古歌》,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潘定智:《苗族古歌》,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本文主要參考田兵編選的《苗族古歌》。其中被砍倒的楓香樹生成的東西多種多樣,但沒有變化的是蝴蝶媽媽從“樹心”生出的情節(jié)。除了苗族古歌外,《蝶母誕生》也唱及“砍倒了楓樹,變成千萬物,蝴蝶孕育在楓樹心里頭?!?6)馬學良、金旦:《苗族史詩》,北京:中國文藝出版社,1983年,第165頁。

其實,“楓樹心”在苗族人民的觀念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霸诿褡鍍?nèi)部的自稱上,黔東南苗族有自稱為Hmub的群體。其中,對于‘Hmub’的意義,有可能是出于Hmongb(樹心)的詞義。也有人指出苗語自稱‘Hmongb’是專指‘楓木心——始祖’妹榜妹留出生之處”。(7)何彪、吳小平:《苗族古歌〈楓木歌〉的人類起源觀初探》,《貴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因此,“Hmub”即是“Hmongb”的音轉(zhuǎn),其意源自“樹心”。(8)胡曉東:《簡論黔東南苗族的支系構成及其來源》,貴州省苗學會、貴州省民族學會、貴州大學人文學院編:《苗學研究(一)》,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47-48頁。苗族用楓香樹的“樹心”作為本民族的自稱,可見“楓樹心”的重要意義。

但是,筆者比較好奇的是,為什么苗族“始祖”源于楓香樹的“樹心”,而不是楓香樹的“樹根”等其它部位呢?眾所周知,楓香樹在苗族的世界觀中是生命樹和世界樹,是祖樹。今天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苗寨的人們認為是“倒地楓樹朽爛的軀干孕育了蝴蝶媽媽”,所以西江苗寨的人們視楓香樹為保寨樹,誰都不能砍伐或傷害。

由此可以推測出古歌中的楓香樹應該是自然腐爛掉的。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腐爛過程中的楓香樹的“樹心”容易形成“中空”的狀態(tài)。所以,苗族重視楓香樹的樹心,實質(zhì)上是對中空型事物崇拜的一種變形。萩原秀三郎在《傳播稻作的民族》一書中指出,“神靈依附的原點是封閉的圓形空間。卵、瓠、竹、中空的樹木、臼、桶、墳墓、洞穴,各種各樣的中空的東西都會成為神靈依附之物,它們是產(chǎn)生靈魂的容器”。(9)萩原秀三郎:《傳播稻作的民族——苗族與江南民族的文化》,東京:雄山閣出版,1987年,第21頁。所以,能夠?qū)崿F(xiàn)楓香樹產(chǎn)生生命機能的最重要部位就在于這“樹心”,而“樹心”又生出苗族的始祖。

其實,這點也可以從《苗族古歌》的蝴蝶媽媽與“水泡”游方產(chǎn)卵的情節(jié)看出?!八荨睙o疑是“中空”的圓形,它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能孕育出苗族的始祖。此外,還可以從苗族的鼓藏節(jié)得到印證。制作鼓藏節(jié)的“木鼓”需要用祖樹楓香樹制作,并且要抽出樹心形成一個“中空”的筒形,在筒形的兩側(cè)貼上牛皮,通過不斷敲打木鼓,就可以喚醒祖先的靈魂,并迎接蝴蝶媽媽寄宿到木鼓中。在這里,“中空”的樹心是孕育生命的地方。鼓藏節(jié)就是為了祭祀蝴蝶媽媽,通過不斷敲打木鼓把蝴蝶媽媽喚回到“中空”的木鼓中。

也正是因為“中空”的“楓樹心”強大的再生能力,苗族才以此作為本民族的自稱,這體現(xiàn)出人們對生命永恒循環(huán)的向往,對祈求不斷繁衍與稻作豐收的渴望。只有從具有產(chǎn)生生命功能的樹心生出的東西,才具有楓香樹心那般孕育生命的能力。所以,“樹心”生出的蝴蝶媽媽才可以孕育出苗族的始祖,而始祖又孕育出一代代的苗民,從而實現(xiàn)生命的不斷延續(xù)。

這也與從楓香樹的“樹根”“樹樁”“樹干疙瘩”“樹葉”,以及“樹梢”等生成的東西,卻沒有孕育生命的能力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故事情節(jié)的設定也為古歌后面的從“樹心”生出蝴蝶媽媽和蝴蝶媽媽具有生育能力做了鋪墊。

此外,根據(jù)苗族的自稱可以發(fā)現(xiàn)苗族與蝴蝶關系密切,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蝴蝶祖母族”。李國棟對此進行了如下推測。

苗族的族稱源于其自稱。苗族自稱有多種,如“牡”“蒙”“摸”“猛”“毛”等。……“牡”“摸”“毛”與“hmongb”系統(tǒng)不同,筆者認為它們都源于苗語“mais”,即“Mais bangx Mais Lief”(蝴蝶媽媽)的“mais”?!詮谋举|(zhì)上講,“牡”“摸”“毛”也都與楓香樹有關,只不過“mais”著眼于“蝴蝶媽媽”,而“hmongb”著眼于楓香樹樹心罷了。

(中略)苗族確實是在楓香樹信仰下凝聚而成的,其本義就是“楓香樹族”或“蝴蝶祖母族”。(10)李國棟:《對稻作文化起源前沿的研究》,《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2015年第7期。

由此可見,“楓香樹”和“蝴蝶”信仰一同滲透在苗族的根本觀念中。但是,為什么苗族將“蝴蝶”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世始祖呢?胡曉東認為這與苗族的生殖崇拜有關。

在苗族先民的日常生活所見中,蝴蝶的卵可能是最多的。之所以選擇產(chǎn)卵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作為種族的起源,這當然是生殖崇拜和種族繁衍的觀念在起決定性作用?!瓰槭裁礇]有選擇“魚”而是選擇了“蝴蝶”呢?其中最可能的解釋就是黔東南苗族的先民們經(jīng)過長途跋涉和輾轉(zhuǎn)遷徙到今黔東南地區(qū)以后,特別是在黔東南苗族“楓木生人”神話形成的過程中,這些先民們已經(jīng)完全適應(或者說基本適應)了黔東南地區(qū)的“山區(qū)”生活,而對過去遙遠“水鄉(xiāng)”生活的記憶已經(jīng)有所淡忘。(11)胡曉東:《苗族古歌中人類起源神話的哲學和人類學解釋》,第50-64頁。

筆者基本同意胡曉東的推測,但是并不認同黔東南苗族對“水鄉(xiāng)”生活有所淡忘的觀點。該《苗族古歌》還多處記載了關于“魚”的內(nèi)容,在說楓樹偷魚秧之時,“楓樹心”不服氣地唱道:“又把道理講,吃魚我沒嘴,……鷺鷥和白鶴,塘里偷魚秧”,(12)田兵、貴州省民間文學組:《苗族古歌》,第178-179頁。還有楓香樹的“木片變成了魚種?!?13)燕寶、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辦公室:《苗族古歌》,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77、480-487頁。就連苗族的始祖成長都離不開魚,“妹留出生要吃魚,妹留出生要吃飯?!篝~來給妹榜吃,妹榜心里甜蜜蜜”。④由此可見,“魚”在黔東南地區(qū)的苗族古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此外,從今天的習俗來看,黔東南苗族現(xiàn)在仍然有在稻田中養(yǎng)魚和鴨子的習慣,把稻田中養(yǎng)的魚稱為“稻田魚”。魚也是苗族蠟染、刺繡和服飾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圖案,“山江苗族童帽中,就有‘魚帽’,其突出游魚、飛魚和魚蓮圖案”,(14)趙玉燕、吳曙光:《象征生命的原始符號——苗族童帽圖案的詮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黔東南苗族在飲食上還喜食“酸湯魚”等等。這些都說明“魚”在苗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即使遷徙到黔東南的山區(qū),也沒有淡忘曾經(jīng)的水鄉(xiāng)生活,“魚”滲透在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此外,胡曉東僅僅是從蝴蝶崇拜的角度去探索其原因,他并沒有從楓香樹孕育出蝴蝶,即楓香樹與蝴蝶的關聯(lián)加以論述,只是單一地論述其中一個事物,顯得有些片面。所以,筆者認為只有弄清蝴蝶與楓香樹的關系,才能明白苗族為什么同時崇拜蝴蝶與楓香樹。

二、蝶、楓香樹與采集經(jīng)濟

《苗族古歌》在講述楓香樹種從天上來到地上,然后被種植的情況時,唱道:“樹種回來時,洪水浪滔天”“樹種走上岸,來到漩水潭,水泡在跳舞,水泡在唱歌,樹種也想玩,忘記走上岸”“樹種到西方,住在山腳下,樹種要生根,樹種要發(fā)芽”“榜香老公公,播撒樹種籽,一撒九個嶺,一播九個坡”。這些表明楓香樹種植于適宜栽種與水源距離較近的山嶺與山坡之上。

此外,《苗族古歌》在“砍楓香樹”一節(jié)中,唱道:“香兩老婆婆,口里見白沫:‘怪你這楓木,枝枝生得多,葉葉長得密,鷺鷥才來注,白鶴才來宿’”。而“鷺鷥”與“白鶴”都主要活動于濕地及林地附近,通常涉行淺水中覓食蛙、魚和其他水生動物,于近水邊樹林或灌叢中營巢。這也說明了楓香樹生長的原始環(huán)境是水源良好的山地、低地。

而從楓香樹心生出蝴蝶媽媽,“妹留出生了,石頭來蓋她,巖窩來裝她”,一生下來就要吃魚,“吃的是什么,妹榜才長大,妹留才長大?媽媽妹榜留,吃的是魚蝦,妹榜才長大,妹留才長大”,然后“榜留和水泡,游方急水灘,成雙漩水潭”,懷孕生下十二個蛋。這表明蝴蝶的生活環(huán)境與楓香樹基本一致,都是水源良好的山地、低地。

馬恩沛在《中國的蝴蝶》一文中指出,我國華南、華東、西南等地,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被茂盛,適宜蝴蝶生長,是盛產(chǎn)蝴蝶的地方。其中,西南幾省是我國最主要的蝴蝶產(chǎn)區(qū)。(15)馬恩沛:《中國的蝴蝶》,《科學》1986年第2期??梢姡缱迳畹膮^(qū)域是中國國內(nèi)蝴蝶物種相對豐富的地區(qū),這為蝴蝶崇拜提供了自然基礎。另外,從蝴蝶媽媽信仰的流傳范圍來看,其傳說主要分布在黔東南地區(qū),而貴州西部卻沒有,這說明蝴蝶媽媽信仰與楓香樹的生長分布有關。所以,楓香樹和蝴蝶相似的生長環(huán)境孕育出了楓香樹崇拜和蝴蝶崇拜文化。

另外,還有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霸谇瓥|南苗語里,蠶的飛蛾和蝴蝶是同樣的稱謂,叫作‘Bangx Lief’(榜留),也就是說都統(tǒng)稱為蝴蝶”。(16)韋文揚、曾麗:《蝴蝶媽媽的絲綢》,《中國民族》2014年第1期。即在苗族的觀念中,“蝶”與“蠶蛾”是一樣的?!睹缱迨吩姟贰笆€蛋”一節(jié)中可以確認這種觀念,“來看十二個蛋吧,看那古老的圓寶。蛾兒生蠶蛋,蛾兒生了它不抱,讓給誰來抱?蛾兒生蠶蛋,生在構皮紙上,交給火坑抱。東去春來天氣暖,一個個成了蠶寶寶。”(17)馬學良、金旦:《苗族史詩》,第169、第155頁。韋文揚認為,“蝴蝶圖騰即是對蠶的崇拜”“蝴蝶圖騰是苗族先民對蠶桑這一卵生變態(tài)生命形式的崇拜結果,是苗族的生命圖騰”。①

但是,“蠶娥”(蝴蝶)與“楓香樹”又有什么關系呢?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卷六有如下記載。

廣西楓葉初生,上多食葉之蟲,似蠶而赤黑色。四月五月蟲腹明如蠶之熟,橫州人取之,以釅醋浸而擘取其絲,就醋中引之,一蟲可得絲長六七尺,光明如煮成弓琴之弦,以之系弓刀紈扇,固且佳。(18)周去非:《嶺外代答》,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第131頁。

這記載了絲線的制作方法。據(jù)此得知,楓香樹上長有與蠶類似的蟲子,可取之得絲。該段落的“取”字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叭 弊直砻魅藗兪峭ㄟ^“采集”的方式,而非“家養(yǎng)”方式得到此蟲。

而這種“蠶”其實是“楓蠶”。明田藝衡《留青日札摘抄·四時蠶》有如下記載。

廣西橫州有日楓蠶。楓葉始生,有蟲食葉如蠶,赤黑色,四月熟。將吐絲,土人劈取其絲,光明如琴弦,海濱蟹人買作釣婿。

該種“楓蠶”的食葉植物種類很多,其中就有楓香樹。此外,柞蠶、柳蠶等也以楓香樹葉為食。而苗族也有種植“柞樹”的習慣?!睹缱迨吩姟贰叭霾シN子”一節(jié)唱道:“還有弄基樹,栽在山坳上,……麻栗和化香,栽山頂崖腳”。②“麻栗”即櫟樹,而櫟樹即為柞樹。總之,在苗族的生活中,存在以楓香樹葉為食的“蠶”,這找到了蠶與楓香樹的連接點。

那么,該“楓蠶”是野蠶還是家蠶呢?這點《苗族古歌》和《苗族史詩》中很少提及,但是根據(jù)前面引用的“橫州人取之”的行為,可推知這是野生的蠶。此外,也可以從與苗族同源異流的瑤族那里找到一些線索。惹波縣瑤山瑤族鄉(xiāng)、廣西里湖瑤族鄉(xiāng),以及八評瑤族鄉(xiāng)的白褲瑤的古歌、傳說中都有“將寄生于楓木上的野蠶馴化為家蠶”的情節(jié)。(19)譚莉:《白褲瑤蠶絲文化的教育價值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12年,第22頁。這些都表明“蠶在家養(yǎng)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當處于采集蠶繭的階段。大概人類起初是吃蠶蛹,進而才利用蠶繭、制綿打線,最后才懂得綴絲”。(20)蔣猷龍、梁加龍:《中國少數(shù)民族蠶絲技術源流》,《農(nóng)業(yè)考古》1990年第1期。桑樹幾乎是白褲瑤人房屋周圍必然會栽種的樹木之一,然而受經(jīng)濟條件所限,絕大部分人沒有能力進行大面積栽種。因而在自家桑樹難以供給之時,白褲瑤人往往會到河邊或是山里去采摘野桑。(21)溫慧舒:《基于貴州白褲瑤“蠶絲文化”田野調(diào)查的影視人類學闡釋》,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11年,第31頁??梢姡瑫r至今日,貴州省的白褲瑤依然十分重視“蠶絲文化”,其文化中還保留有部分采集生計方式。

其實,苗族自古就是一個擅長養(yǎng)蠶的民族。這點也可以從其民族自稱中看出?!靶U乃蠻的古字”“從糸,表示南方發(fā)明蠶織之術。然而因為是譯音,所以有蠻、氓、蒙、苗等種種的互譯”。(22)陶維英:《越南古代史(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年,第114頁。正是因為古代苗族人注意到了楓香樹與蠶的密切關系,使得他們同時崇拜楓香樹與蝶(蠶),這也促進了苗族蠶織技術的發(fā)展。

根據(jù)以上的考察可以得知,《苗族古歌》中之所以唱及楓香樹生出蝴蝶媽媽,這應該與蠶以楓香樹葉為食的生活習性有關。不僅楓香樹心可以生出蝴蝶媽媽,而且楓香樹葉也可以孕育蝴蝶媽媽(蠶)。這體現(xiàn)出的應該是苗族曾經(jīng)的采集生計方式。

當然,人們在采集生計方式下,除了采集桑葉、蠶蛹等外,還會采集植物的果實和種子。水源良好的山地、低地也是適合野生稻作生長的環(huán)境。古代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的云夢澤地區(qū)。在該地域發(fā)現(xiàn)了湖南澧縣八十垱和彭頭山等古稻作遺址。“稻谷在形態(tài)上與野生稻差異不明顯,表明這一地區(qū)的人類居住地周圍廣泛生長著野生稻,并逐步成為人工馴化和人工栽培的產(chǎn)物”。(23)姜國勇、祁建民、楊仁崔:《亞洲栽培稻起源與演化》,《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第1期。

另外,“普通野生稻自然變異體,這些早花變異體每年4-5月份即可抽穗開花,到9-12月第二次抽穗開花。這些早花變異體與野生型普通野生稻共同生長在同一區(qū)域,甚至同一居群中”。(24)李馥麗:《普通野生稻花期相關基因的篩選及功能分析》,碩士論文,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4年,第22頁。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楓香樹的花期特點,楓香花4月上旬開花,10月下旬果實成熟。所以,野生稻的抽穗開花期與楓香樹的花期,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重合性。

再從蝴蝶的生活習性來看,“蝴蝶主要是靠取食植物長大,所以蝴蝶總是和植物共存共榮、同步進化的”,有些蝴蝶喜食稻葉,如“加害水稻的稻弄蝶的幼蟲,常將稻葉粘在一起在連綴的包中取食,成為‘稻苞蟲’”;稻眉眼蝶的幼蟲,裸露取食稻葉,在山區(qū)稻田亦經(jīng)常發(fā)生。蝴蝶的成蟲“更有不少種類有飲水的習慣,常群集在山區(qū)小溪,或低濕的地面上”。(25)周堯:《中國蝴蝶原色圖鑒大全》,洛陽: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第2、8、20頁。而野生稻生活在深水中,所以野生稻的生長環(huán)境和蝴蝶生長的環(huán)境基本一致,同時野生稻可以為蝴蝶提供食物。

蝴蝶喜食花粉或顏色鮮艷的花朵,而楓香樹會分泌出帶有芳香氣味的楓香樹脂,這會吸引成群的蝴蝶。另外,楓蠶1年1代,蛹在枝干、樹皮縫隙等處的繭內(nèi)越冬。3月上旬開始羽化,4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蟲老熟,陸續(xù)結繭化蛹,至7月下旬全部化蛹完畢。

從時間上來看,在古代苗族的生活區(qū)域內(nèi),生長著大量的野生稻,楓香樹與野生稻花期來臨之時,正是蝴蝶出來采集花粉的旺盛時期,也是楓蠶的羽化盛期,二者具有很大的重合性,此時就有可能形成楓香樹、蝴蝶、野生稻、蠶共生共存的景象。

綜上所述,楓香樹生長分布區(qū)才有蝴蝶媽媽崇拜現(xiàn)象。而楓香樹崇拜和蝴蝶崇拜反映的是苗族采集生計方式。采集經(jīng)濟把蝴蝶、蠶、楓香樹、野生稻等聯(lián)系在一起,使它們共同融合于采集生計方式的大背景之下,這也是其自然和文化基礎。

三、鳥與稻作農(nóng)業(yè)

蝴蝶媽媽從楓樹心中生出長大,外出擇偶與“水泡”游方之后,生下十二個蛋,并孕育了苗族的始祖姜央。

來看妹榜留,古時老媽媽,懷十二個蛋,生十二個蛋,……

榜生十二蛋,留下十二寶,會生不會孵,會下不會抱,哪個替她孵?哪個幫她抱?

鹡宇替她孵,鹡宇幫她抱。(26)田兵、貴州省民間文學組:《苗族古歌》,第198-200、206-207、201頁。

蝴蝶媽媽雖然生下十二個蛋,但卻苦于孵不出,于是不得不找鹡宇幫忙。在鹡宇孵了整整十二年仍然孵不出時,鹡宇氣得飛到半空中想要離開,這時姜央在蛋里叫道:“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飛,多抱一天生,多孵一夜出,丟了一天壞,放了一夜寡。死我一個人,死了不要緊,大家都要死,死絕一江略?!薄胞n宇心腸好,她又回來孵,她又回來抱”。②

蝴蝶媽媽雖能產(chǎn)蛋卻不會孵,而需要鹡宇鳥的幫助。事實上,從蝴蝶的繁殖方式來看,蝴蝶的卵并不需要孵化,其幼蟲用牙齒咬破卵殼便可。很顯然,《苗族古歌》的記載和現(xiàn)實中的蝶有很大出入。在孵化蝴蝶卵的過程中,本來不需要鳥的參與,蝴蝶就可以獨立完成生蛋和孵化的全過程,但是在《苗族古歌》中卻要添加鹡宇鳥幫助孵化的情節(jié)。

為什么《苗族古歌》中需要加入鳥幫助孵化蛋的故事情節(jié)呢?鳥在孵蛋中又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和地位呢?在《苗族古歌》中,鳥果真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嗎?在這一神話中的生蛋與孵蛋環(huán)節(jié)中,蝴蝶負責生蛋,鹡宇鳥負責孵蛋。很顯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蝴蝶,鹡宇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當然,沒有鹡宇的幫助,也孵化不出苗族的始祖。苗族的始祖是在蝴蝶(蝶)與鹡宇(鳥)的通力合作之下才順利孵出。所以說,鹡宇鳥在孵化出苗族始祖過程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并不是可有可無。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苗族古歌》中也把鹡宇視為“媽媽”。但是,在現(xiàn)行的苗族民俗活動中,盡管“蝶”與“鳥”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一起出現(xiàn)于刺繡、蠟染中,但二者在苗族觀念中的地位并非完全等同。如,在具有宗教意義的百鳥衣上有蝴蝶和鹡宇鳥的結合體,甚至還有鹡宇鳥變成蝴蝶翅膀的圖案。也就是說,這里仍然是以蝴蝶為主體,鹡宇鳥變成蝴蝶身體的一部分,而不是蝴蝶變成鹡宇鳥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蝴蝶”從楓樹心中生出,然后蝴蝶生出苗族始祖成為苗族的蝴蝶媽媽,而不是“鳥”從楓樹心生出,然后生出苗族始祖。從楓香樹的生成部位來看,樹心是整棵楓香樹最神圣的部分,故樹心生成的蝴蝶比樹梢生成的鹡宇更為重要。

再者,苗族有專門祭祀蝴蝶媽媽的鼓藏節(jié)等,但卻少見專門祭祀鹡宇鳥的民俗活動。再進一步結合苗族“蝴蝶祖母族”的自稱,應該可以看出,在苗族的深層文化中,更為重要的是蝴蝶崇拜。蝴蝶崇拜是其自身族屬的象征與標志,蝴蝶崇拜的時間有可能早于以鹡宇鳥為代表的鳥崇拜。

此外,根據(jù)《苗族古歌》的內(nèi)容,還可以得知鹡宇愿意幫助蝴蝶孵蛋的原因。

鹡宇與妹榜,鹡宇和妹留,好比兩條河,各在一邊流,不共一個爹,不同一個媽,為了哪樣事,鹡宇替她孵?鹡宇幫她抱?

香兩老婆婆,砍到楓香樹,樹心生榜留,樹梢變鹡宇,親從這里起。②

蝴蝶媽媽與鹡宇雖然不是同一個爹媽生,但都是從同一棵楓香樹生出,從此有了親緣關系?!昂帽葍蓷l河,各在一邊流”,這種地理位置的描述和親緣關系,至少暗示出蝴蝶與鹡宇處在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即都是生活在楓香樹生長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故二者才能從楓香樹上生出。

很多學者證過,中國的稻作起源于長江中下游流域,古苗越族群最早創(chuàng)造了稻作文化。從古稻作遺址看,“長江中游是稻作文化的發(fā)祥地,從長江中游傳到長江下游,花了2000~4000年的時間。其中隨著稻作的傳播,長江中游的許多苗人肯定遷移到長江中游”。(27)李國棟:《苗族、越族與日本倭人》,貴州省苗學會、貴州省民族學會、貴州大學人文學院:《苗學研究(五)》,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9頁。而對稻作農(nóng)業(yè)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太陽和水。在古代苗族所處的地域內(nèi),河流眾多,雨水充沛,對太陽的渴望尤其強烈。太陽信仰又與鳥崇拜有關,從考古來看太陽崇拜和鳥崇拜幾乎是融為一體的,這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負日”等牙雕中清晰可見,雙鳥負日的思維“表明太陽的日出日落的循環(huán)往復,以及稻作民對永恒生命的渴望?!?28)楊敬娜:《解析河姆渡遺址雙鳥負日中“雙鳥”的文化意涵》,《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如前所述,蝴蝶媽媽的崇拜與采集生計方式息息相關。而《苗族古歌》特意在“創(chuàng)世神話”孵化十二個蛋情節(jié)中,增加“鳥”幫助孵蛋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是發(fā)現(xiàn)原有的“蝴蝶崇拜”與“楓香樹崇拜”已經(jīng)無法適應新的生計方式——發(fā)展稻作農(nóng)業(yè)的要求。特別是,古代苗族為了順利發(fā)展和向周邊推廣稻作農(nóng)業(yè),就必須在原有的象征采集經(jīng)濟的文化元素中添加入新的文化要素“鳥”(太陽),這樣才可以促進稻作的豐收與持續(xù)發(fā)展。古代苗族面對這種迫切的現(xiàn)實需要,增加“鳥”幫助孵化的情節(jié)。

那么,古代苗族在稻作文化下的鳥崇拜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呢?李國棟等人根據(jù)湯家崗遺址6600年至6000年前的墓葬M41出土的第一件和第三件白陶盤腹外側(cè)都出現(xiàn)蝴蝶紋樣,尤其是第三件的蝴蝶紋,蝴蝶雙翅中還各含一個鳥頭,將其稱為“蝴蝶鳥翅紋”,并指出“蝴蝶鳥翅紋”使我們知曉湯家崗先民已有蝴蝶信仰和鳥信仰,這應該就是苗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出現(xiàn)的蝴蝶媽媽和鹡宇鳥的文化源頭。并且,6000年前楓香樹信仰統(tǒng)合了蝴蝶信仰和鹡宇鳥信仰。(29)李國棟、程海蕓:《蚩尤身份考證》,《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也就是古代苗族在原有的蝴蝶信仰中加入外來的鳥信仰的時間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

結合稻作考古可以得知這個時間是可信的。在安鄉(xiāng)湯家崗的考古發(fā)掘中,出土了6粒大溪文化時代的炭化米和半粒炭化稻,檢測其中比較完整的4粒炭化米,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3粒是栽培稻,1粒是野生稻。(3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鄉(xiāng)湯家崗:新石器時代考古發(fā)掘報告(上)》,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502頁??梢姡耘嗟镜谋戎匾呀?jīng)超過了野生稻,那么古代苗族在此時就有可能從野生稻階段發(fā)展過渡到栽培稻階段,同時逐漸向周邊推廣稻作。所以,古代苗族在這個過渡階段,為了適應新型生計方式——稻作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更好地向周邊普及稻作,給稻作生長注入了新的能量來源——太陽(鳥)。

在稻作農(nóng)業(yè)生計方式中,為什么又把蝴蝶崇拜與楓香樹崇拜同時保留了下來呢?一方面,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依靠古歌等方式把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和保留下來,所以蝴蝶崇拜和楓香樹崇拜反映了苗族對原始生活的集體記憶;另一方面,蝴蝶崇拜與楓香樹崇拜,可以融合于稻作文化中。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稻作農(nóng)業(yè)與采集農(nóng)業(yè)并不是不可以統(tǒng)一,二者可以同時并存。從今日苗族的稻作生計方式中,仍然可以看到采集經(jīng)濟的遺存?!罢丁迸c普通鐮刀不同,它只用于摘取糯稻的稻穗,帶有明顯的“采集”特點。(31)李國棟、趙敏:《從苗語稻音“na”看稻作的起源與傳播》,《中國農(nóng)史》2015年第4期。

其次,上文已經(jīng)說明,有些蝴蝶以稻葉為食,有些蝴蝶也以具有芳香物質(zhì)的楓香花粉為食,而且楓香花期與稻花期在時間上具有一致性,在變化的時間與歷史中,這些動植物的習性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梢姡?、楓香、稻在自然特性方面仍有相通性。

再者,進入稻作農(nóng)耕后,蝴蝶崇拜和楓香樹崇拜均很好地融合到稻作文化中。楓香樹成為苗族的“祖樹”和守護苗族村寨的“保寨樹”,這點恰如苗族古歌中所唱的“楓樹太淘氣,喜歡栽哪里?栽在村子邊,種在寨子旁,村邊有個井,寨邊有個塘,枝葉護村寨,樹根保魚塘”。(32)田兵、貴州省民間文學組:《苗族古歌》,第166頁。

四、結語

本文主要以貴州省黔東南地區(qū)流行的《苗族古歌》為主要資料,討論楓香樹、蝴蝶與苗族的關系,蝴蝶、楓香樹與采集經(jīng)濟的關系,鳥與稻作農(nóng)業(yè)的關系這三大問題,并得出以下結論。

古歌中楓香樹的樹心生出苗族的“蝴蝶媽媽”的情節(jié),表明了“楓樹心”的神圣性。這實質(zhì)反映的是苗族對中空型事物的崇拜。楓香樹崇拜和蝴蝶崇拜反映的是苗族采集生計方式。采集經(jīng)濟把蝴蝶、蠶、楓香樹、野生稻等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苗族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了稻作農(nóng)業(yè)之后,由于太陽對稻作農(nóng)業(yè)而言必不可少,所以為了順利發(fā)展和壯大稻作農(nóng)業(yè),就必須在原有的象征采集經(jīng)濟的文化符號中添加入新的文化要素“鳥”(太陽)。

總之,《苗族古歌》中之所以要穿插蝴蝶生蛋卻不會孵蛋,以及需要外來的鳥孵蛋的情節(jié),折射出了古代苗族生計方式的變化和發(fā)展,這便是古代苗族較早地從采集經(jīng)濟向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轉(zhuǎn)變。而且,這也再次說明了苗族是我國較早進行稻作農(nóng)業(yè)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稻作文化傳統(tǒng)。同時,這還反映出在稻作農(nóng)業(yè)中太陽、鳥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及稻作文化中有著濃厚的太陽信仰和鳥信仰。由此可見,《苗族古歌》不僅可以作為口傳文學,還可以作為研究苗族生計方式發(fā)展和變化的重要文獻史料,應該更加重視對《苗族古歌》的分析和研究。

猜你喜歡
古歌稻作楓樹
清代廣州外銷面中的稻作圖研究
審美人類學視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學探究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受爾
貴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為例
跟蹤導練(三)
跟蹤導練(五)
楓葉紅了
基于歷史與現(xiàn)實視域的中國稻作文化對外傳播探索
黔東南稻作農(nóng)業(yè)文化景觀與糯稻品種的多樣性保護
清徐县| 县级市| 资兴市| 阿克陶县| 文水县| 合阳县| 汝阳县| 申扎县| 玉环县| 拉孜县| 二手房| 泰来县| 西林县| 寻乌县| 莱西市| 常德市| 东兰县| 桑植县| 利川市| 建阳市| 响水县| 稷山县| 普定县| 华安县| 永济市| 塘沽区| 咸阳市| 那坡县| 兖州市| 调兵山市| 通州市| 屯门区| 连州市| 邢台县| 广德县| 颍上县| 于都县| 铁岭县| 库伦旗| 万荣县| 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