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菊
摘要:體驗學習是人類基本的學習形式,是一種個別化的學習行為,是從體驗生活開始的。倡導體驗式作文教學,改變傳統(tǒng)應試作文教學忽視甚至遺忘學生體驗的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回歸到生活,在生活體驗中實現(xiàn)生命的自我關懷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作文。
關鍵詞:體驗? 作文教學? 小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為題材的,是寫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體驗式作文教學的顯著特點就是“親歷體驗”。所謂“親歷體驗”,就意味著習作教學不是一個師生圍繞著書本,把知識對象化、目的化的過程,而是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命經(jīng)驗,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體味、領悟、再認識、再反思、再創(chuàng)造的生命體驗過程。倡導體驗式作文教學,改變傳統(tǒng)應試作文教學,忽視甚至遺忘學生體驗的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實現(xiàn)生命的自我提升,努力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作文,催化個體言語生命的成長。
一、體驗式作文教學,緊扣年段目標,凸顯訓練重點
縱觀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作文習作共8篇,其中5篇都跟體驗式作文教學有關。第三單元的《我來編童話》、第四單元的《續(xù)編故事》和第八單元《那次玩得真高興》既是一篇想象作文也是情景再現(xiàn)作文。再寫這兩篇作文之前,我會給孩子們回顧之前他們讀的童話故事。
第五單元的《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也是一篇體驗式作文。這篇作文的導讀是這樣說的: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不少身邊的事物,一定有了新發(fā)現(xiàn)。這次習作,就讓我們把最近觀察是印象深刻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寫作要求是:1.觀察時要細致一些。3.觀察時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有時還可以嘗一嘗。4.觀察時要主義事物的變化。這是一篇體驗作文,如果孩子不去觀察這篇作文就無從下手,所以要帶著孩子們去觀察、去體驗。有的老師就是說組織一場活動太難了,確實是的。不妨抽出兩節(jié)作文課的時間帶孩子到校園去轉一轉,看看校園樹木的變化;用手去摸摸樹;去問一問月季的香味?;氐浇淌以僮尯⒆訉?,就不會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即使孩子寫得不是那么的詞句優(yōu)美,起碼他們做到了我手寫我心的第一步。接著會有老師的指導,孩子的自讀作文的修改,同桌的互評,優(yōu)秀作文的展示,教師點評,到最后的成文。所以我們要走出去體驗。
第六單元的《習作這兒真美》同樣也是一篇體驗式的作文。單元導讀是這樣寫的:花園、果園,田野、小河.……我們周圍有許多美麗的地方,你發(fā)現(xiàn)了嗎?讓我們把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別人吧!寫之前仔細觀察,看看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寫作要求是:寫的時候,試著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圍繞一個意思寫。如:1.操場后面的小花園真美……2.秋天的樹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3.一到池塘邊,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我便引導學生做生活的熱心觀察者。如讓學生觀察春天,一學生寫道“春寒料峭,校園的楊柳上綴滿了嫩嫩的芽胞,長長的柳枝便有了生機多了靈動。芽胞一天天長大變長,春風已暖時,校園里‘萬條垂下綠絲絳。一排排的垂楊,讓校園多了幾條綠色的長廊。微風過處,柳枝婀娜,隨風飄揚。”另一學生則寫道“院里高大的黃角樹經(jīng)歷一冬的嚴寒,樹葉漸漸枯黃。風乍起,片片黃葉紛紛飄落,鋪滿一地。黃葉紛飛,是春姑娘發(fā)來的春之電報吧。一兩天,黃葉落盡,粗壯的樹枝上長出了長長的黃角苞。如若沒有用心觀察,定然寫不出楊柳、黃角樹的這般變化。感悟是無法替代的,唯有學生熱愛生活,走進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感悟真善美,識別假惡丑;而或謳歌,或鞭撻;或熱愛,或不齒。發(fā)現(xiàn)、感悟并記錄之,素材便逐漸豐腴,思想便日漸圓熟。
二、多元評價,增加評改樂趣
體驗式作文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師改集體評的單調方式,讓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既當學生又當教師。具體做法是:
1、教師對本次作文根據(jù)教學目標提出明確的修改要求,學生根據(jù)修改要求先進行自評自改。
2、小組內進行互改,互找優(yōu)點,且指出不足,進行圈點勾畫,提出修改意見,寫出評語,然后選出優(yōu)秀的在全班交流,最后根據(jù)別人的批改意見自改作文。在評改中要注意提醒學生善于發(fā)掘作文中的閃光點,并予以鼓勵,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寫作的信心,從而提高寫作的興趣,使之逐步進入想寫、愿寫、多寫的狀態(tài)。
五、班級作文報,是展示優(yōu)秀作品的最佳平臺。
寫作本質上是一種公眾的言說。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于獲得說話權,在輿論的平臺、與讀者見面的載體——報刊上獲得說話的權利。離開發(fā)表,也就離開了作文最本質的實用功能,離開了作文最能召喚人寫作沖動的激勵功能。辦班級作文報,標題自擬,精選優(yōu)秀作品,當中穿插同學、老師和家長的精彩點評,甚至還可以添加學生對作文課堂的感受,然后用電腦排版、配上插圖和花邊,最后印刷,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習作水平有顯著提高。
體驗無處不在,生活因體驗而美好,習作因體驗而精彩。實踐證明,讓學生在體驗中經(jīng)“風雨”,見世面,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積累素材,學生寫作文時才會“下筆如有神”。喜則笑,悲則哭,怒則罵,喜笑怒罵皆成文。體驗式作文,讓學生的真情在體驗中肆意流淌,讓學生的心靈在體驗中自由飛翔。
參考文獻:
[1]陳壽宗.體驗式作文教學實踐研究與策略思考[J].教育評論,2014(10).
[2]明晶.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3]楊洪艷《在文本中尋求作文素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20.
[3]《語文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