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盈
【摘要】啟發(fā)式教學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啟發(fā)誘導培養(yǎng)學生能力、傳授知識,踐行道德認知,實現(xiàn)更好的成長。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活動啟發(fā)、故事啟發(fā)、思辨對話啟發(fā),讓課堂更為深刻與豐盈。本文在對啟發(fā)式教學分析的基礎上,對在道法課堂上如何應用啟發(fā)式教學作了探討。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道德與法治;運用
鑒于目的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啟發(fā)式教學應該成為我們課堂的重中之重。不按圖索驥,不要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思考、研究、解決問題成為我們的關注點,給學生的學習留下充分的空間。要扣人心弦,抓住精髓,在教師的激勵和引導之下,他們進行自身的摸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知道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讓他們把生活實踐融入課堂,踐行道德認知,實現(xiàn)更好的成長。
一、解讀“啟發(fā)式教學”
孔子在《論語》中對他的教育之道作了詮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币馑际遣坏剿ο肱靼锥貌坏降某潭炔灰ラ_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在他看來,為人師者要把握好學生在思考問題進程中矛盾之處,抓準教學時機,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想,讓學生進入獲得尤里卡時刻,也就是啟發(fā)式教學。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在著作《理想國》向聽眾闡明道理以及在教授學生時使用的“蘇格拉底法”,這是一種哲學質詢法。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又稱“問答法”,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啟發(fā)式教學,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啟發(fā)誘導培養(yǎng)能力、傳授知識。其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內容、知識的規(guī)律會進行調整,使學生的學習更佳具有主觀能動性,以達到促進身心發(fā)展及知識學習的效果。新課程改革中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體現(xiàn)。如新課改認為教師教學生學習的過程并非學習的本質,還要加之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的過程;新課改中也強調教師通過引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并且,新課改也強調民主式教學,而民主式教學中逐漸放手,真正授之以魚也與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內核相一致。雖然新課改并沒有對教師的具體行為提出具體要求,但是我們仍然能理解到新課改對于啟發(fā)式學習的強調。
二、 啟發(fā)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啟發(fā)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活動啟發(f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體驗情感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游戲化的互動活動,如:表演節(jié)目、班親活動、角色扮演來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深化教學主題,親身感悟教學內容,用情感體驗課程,使學生的道德價值內在化、深刻化。以《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15課《分享真快樂》為例。課件出示教材61頁情境圖,請學生觀察圖中情境,思考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同桌討論,然后分角色來演一演。低年級孩子容易帶入情境,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會換位思考,從而能辨析“他們是不是小氣鬼”這個問題,最終實現(xiàn)本課“了解分享的原則,學會在分享過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目標。
游戲作為一種活動類屬的德育載體,承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在課堂里設置游戲體驗,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的興趣,最終讓學生深度理解教材的內容,升華情感。如《拉拉手,交朋友》一課中,設計了“網(wǎng)小魚”的游戲。全班學生都參與,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互相認識,成為一起玩的好朋友。游戲流程如下:步驟一,兩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漁網(wǎng)”,其他學生手拉手演“小魚。步驟二,學生邊唱兒歌邊從“漁網(wǎng)”穿過,當音樂停下來時,“漁網(wǎng)”迅速收網(wǎng),那兩個學生把“小魚”網(wǎng)住。步驟三,被網(wǎng)住的“小魚”進行自我介紹。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不同類型、學生學情不同,運用不同的活動形式來啟發(fā)教學,進而較好地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學效果。
2.故事啟發(fā),提學生品性和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
教育研究者認為,“品德”“氣質”“操守”“格調”等素養(yǎng),很難“教成”,靠的是通過“熏陶”“耳熟能詳”“耳習目染”栽培。就因為這樣,讓學生在故事中體驗道理,開展故事教育,對小學生而言是提升他們品性和修養(yǎng)的堅實基礎。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好多道理的東西你講的再好,小孩子也記不住,可是你給他講的故事,他卻記得非常牢。因此,我就采用講故事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這樣他們聽了故事,就明白了里面的道理,并且會對照著去做。比如,在課堂上插入《馬虎圖》故事的講述:宋朝時,京城有著名的畫家做事很馬虎。一次,他被人請去畫一只虎,剛畫一只虎頭,就有人請他畫馬。于是他就在虎頭后面畫了馬身子。別人驚奇地問:“畫的是馬還是虎?”畫家回答 :“馬馬虎虎 ?!焙髞?,他大兒子問他畫的是什么,他答是“虎”;二兒子問他畫的是什么,他回答是“馬”。后來大兒子野外碰上虎,認為是馬,便要騎它,結果被虎咬死。二兒子去打獵,遇見一匹馬誤認為是虎,便將馬射死,結果只好給馬主人賠償損失。畫家非常難過地把畫燒掉。這故事將有助于學生感悟《不做“小馬虎”》這一主題。教師講述故事后,接著提出問題:故事中的畫家畫了這樣一幅畫,給家里帶來了什么災難?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問題的推動下,孩子們進行了有效的探究:大家都認識到馬虎的危害,并在警惕自己今后生活中不做“小馬虎”。以故事導入,不但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孩子邊聽故事邊思考當中的道理。
3.思辨啟發(fā),抉擇正確的價值取向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善于設置疑問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凸現(xiàn)學生個體。
在中高年級,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思辨、聯(lián)想、追問,提高思辨能力,對價值觀做出正確的選擇。譬如,在學習《網(wǎng)絡新世界》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從正方兩方面對“網(wǎng)絡游戲的是與非”進行討論。學生的學習熱情立刻高漲起來,各抒己見。討論后,歸納討論中的問題,聯(lián)系教材進行總結,明白網(wǎng)絡游戲具有一定的積極性,符合青少年心理發(fā)展需要,緩解青少年的壓力。同時,網(wǎng)絡游戲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在思辨中加劇道德認知沖突,提高道德的敏感性,借助思辨尋找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規(guī)的價值取向。
啟發(fā)式教學是新課標提倡的實用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民主教學,塑造了學生的品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道德,讓法治的種子在他們心中萌芽。正因如此,我們應當深入地在課堂中開展啟發(fā)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踐,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為深刻和豐盈。
參考文獻:
[1]謝楚,李敏.《道德與法治》課堂游戲教學的實現(xiàn)[J].中小學德育,2018(7):46-49.
[2]鐘守權.傳承與發(fā)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初論[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