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孝瑾
【摘 要】中小學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的形式和途徑多種多樣,但大多仍停留于開展轟轟烈烈的合作交流活動中,尚未形成通過教學研究促進師生對教育國際化的深層理解與持久推進的局面?;A教育國際化呼喚教學引領的價值取向,教學引領有利于教師將教學研究作為學校國際化交流的重點與推進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學校師生參與基礎教育國際化交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基礎教育 國際化 教學引領 中英教學
隨著基礎教育國際化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中小學推進教育國際化的形式和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很多中小學與國外學校建立起友好關(guān)系,開展各種連線活動,師生的跨境學習和交流也日趨活躍。以多種方式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是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yǎng)青少年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的重要體現(xiàn)[1]。然而我們也看到,基礎教育領域?qū)逃龂H化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很大差異。對于有些學校來說,他們主要關(guān)注的是校際間的合作交流活動,而對教育國際化在培養(yǎng)師生國際素養(yǎng)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深度理解,大多仍停留于每一次的轟轟烈烈的迎來送往的合作交流中,尚未形成對教育國際化的深層理解與持久推進的機制。顯然,在面向未來的教育國際化發(fā)展中,再將教育國際化視為一般意義上的交流合作,已不合時宜。中小學干部教師須盡快轉(zhuǎn)變觀念,盡可能地將教育國際化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增強師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將教育國際化視為每一所學校應有的品質(zhì)。通過教學引領來推動友好校之間的教學研究,應成為推進中小學教育國際化的新取向,它將有利于改進教育國際化交流中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也是當下基礎教育國際化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一、教學引領在教育國際化交流合作中的意義
教學引領是一種引導、指引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工作方式,是為追求學生生命成長及其全面發(fā)展,促進學校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教學目的、內(nèi)容及文化傳承等方面引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價值取向[2]。
第一,通過教學引領,指引教師將教育國際化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利于將教學研究作為學校國際化交流的重點與價值取向,而不僅僅是開展一些表面上的交流活動。
第二,通過教學引領,指引教師在國際化交流中探討有效利用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改進彼此教學的研究,有利于學校抓住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有利于教師全員參與國際化交流,切實提升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素質(zhì)。
第三,教學引領的更高境界是指向教學文化,即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實踐及教學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價值觀、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教學引領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素質(zhì),建立起國際理解的教學文化,促進學校多元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將教育國際化融入教學研究中的策略
教育國際化必須是一種雙向交流[3]。在比較的基礎上可以加強我們的教學優(yōu)勢與國際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之間的結(jié)合。北京市教委 “中英基礎教育合作學習實驗研究”項目組在2005—2012年帶領項目學校教師積極開展了教學引領下的中英課堂教學的比較研究,借用“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的說法,從三方面提出了“有心為‘做”的教學引領策略,開闊了教師課堂教學改進的視野和思路,有力地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
1.先看別人怎樣“做”—充分利用已有資源
(1)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共同點與不同點
在中英學校開展同課異構(gòu)、英國教師為中國學生上課、中英教師同上一節(jié)課等交流活動中,學校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英國教師課堂教學的研究資源。在利用這些資源進行中英課堂教學方式比較研究之初,中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看別人怎樣“做”。中國教師要先看懂英國教師是怎樣進行課堂教學的,他們這樣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什么,為達到教學目的采取了什么教學策略,與我們通常采用的策略有什么不同。由于資源有限,在采取集體觀看和個人觀看相結(jié)合的形式下,還可以讓不同學科的教師相互觀看,這樣可以使中國教師更多地發(fā)現(xiàn)不同學科的英國教師在教學中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例如,中國教師在觀察地理、體育、健康、美術(shù)、英語的教學后,對英國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的印象特別深刻,而這正是中國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欠缺的方面,于是許多中國教師就對課堂教學中肢體語言的運用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他們認識到,英國教師和中國教師都喜歡運用肢體語言,但又各有不同點。英國教師的肢體語言比較夸張,表現(xiàn)幅度大,手勢語使用頻率特別高,而且各年齡段的教師都喜歡用肢體語言,尤其是手勢語。而中國教師的肢體語言運用比較含蓄,表現(xiàn)幅度小,表情和眼神使用頻率比其他肢體語言使用率要高很多,而且在手勢語的運用上,年輕教師比老教師的頻率要高一些。中國教師們也認識到不能一味地照搬英國教師的肢體語言,要注意中西方肢體語言的差異,結(jié)合國情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借鑒,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2)在比較中細化差距
在交流中,中英師生的學習交流方式是多元的,除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外,還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進行交流學習。在深入的交流與比較中,教師們細化了問題,找到了不足,并在教學中加以改進。
在對英國教師教學的細致觀察中,我們看到英國教師非常善于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得出結(jié)論,允許結(jié)論的多元化,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獨立思考。例如,在一節(jié)英語課上,英國教師讓學生編故事,然后讓學生自己評價。由于學生受語言水平所限,表述比較簡單,并且都說自己所在的組編得好。這時教師就找了個發(fā)言機會,評價了一個組的故事編得好,理由是他們的故事結(jié)局與其他組不同,很有新意,想象豐富。由此,我們看出英國教師不僅關(guān)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更關(guān)注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及時評價,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
英國教師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和關(guān)注學生的反饋。他們會經(jīng)常采用小測驗或設計小活動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內(nèi)容,還會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例如,英國教師在體育課中指導學生進行籃球傳球練習,在做完示范動作后,安排學生進行訓練。在兩名傳球人中間,有一名學生在積極地防守,不斷地做起跳動作,防止兩邊球員成功傳球。這種練習的方法,與我們的體育課有很大的區(qū)別。中國的體育課一般是比較注重學生傳接球技術(shù)動作的學習,教師傾向于一遍一遍地教學生怎樣把動作做對;而英國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傳接球的實戰(zhàn)技術(shù)及傳球在運動中的運用。
2.和別人一起“做”—親身感受和體驗教學理念
(1)教學方式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先看別人怎樣“做”,這是模仿,只是第一步。在這個基礎上,深入思考是第二步。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看別人怎么“做”,而且還要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效果是什么?我們還可以怎樣“做”?在先看別人怎樣“做”以后,很多學校就讓教師結(jié)合英國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但從實踐的效果看,一些教師往往只注意了形式,未對課堂教學理念有真正的理解,多數(shù)的課堂教學以及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比如,在“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的教育理念下,英國教師在體育課的活動準備部分,采取了散點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更適合于學生人數(shù)不是很多的班級。學生可以不按個子高低順序隨意站立,尋找便于自己觀察教師示范、講解的位置。當學生正在進行分組練習或自由活動時,教師發(fā)出一個口令,學生便迅速向教師靠攏,散點站立,有效地節(jié)省了調(diào)隊、集合時間。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師能夠關(guān)注到每一個學生,課堂的組織與管理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中國教師也進行了散點式教學的嘗試,但發(fā)現(xiàn)這對于大班額的班級是不太適合的。因此,在學習借鑒國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照搬,而是要在把握其本質(zhì)意義的前提下切實結(jié)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改進。
(2)在教學中提升教育理念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著不同的教學理念,進而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方式[4]。英國教師非常善于將復雜抽象的內(nèi)容簡單具體化,通過設計課堂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所學內(nèi)容,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例如,在一節(jié)藝術(shù)課上,英國教師先讓學生拿一大張紙折成四等份。在本課的第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不能用橡皮,也不能讓筆離開紙,每兩人一組,在兩分鐘內(nèi)把同組的同學畫下來。第二部分也特別有意思,教師要求學生的眼睛只能看模特,不能看自己的手和紙,并且筆不能離開紙地完成這張畫,時間也是兩分鐘。在第三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換一只手,把對面同學畫出來。在第四部分,教師讓學生盡可能細地觀察自己對面的同學,將所有觀察到的東西,包括眼睫毛、臉上的痣等全部畫下來。畫完之后,教師請學生們探討一下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么。這個教學過程看似沒有那么嚴謹,但是英國教師采用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以基本技能訓練和鍛煉學生的控制能力、觀察能力為著眼點,將抽象的“控制能力”訓練以4幅畫的形式讓學生去感受,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技能,也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同時上了一節(jié)輕松又愉快的藝術(shù)課。
中國和英國在文化背景、教育制度、教學環(huán)境、班級規(guī)模等方面都有不同,這些可能都是決定教師選擇教學方式的客觀條件,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以教師自身追求什么樣的教學理念來選擇教學方式。
3.“做”給別人看—創(chuàng)新與特色的展示
(1)變通與發(fā)展
停留在看別人怎么“做”的階段是模仿,把別人的經(jīng)驗當作決策參考就是學習。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在于,看過別人是怎么做的之后,還要跳出別人已有的模式與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認真研究自己教學的特點和目標以及學生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一位英國物理教師為中國學生上了一節(jié)物理課,在課堂上,教師除了留出自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總結(jié)時間之外,其余時間都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實驗中掌握顏色構(gòu)成的知識。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關(guān)注到每一位學生,力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對提問的學生及實驗中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給予了耐心指導。但教師并不急于直接說出實驗的結(jié)論,不忙于解釋實驗說明的問題,而是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讓學生對實驗做出說明。學生帶著好奇和濃厚的求知欲進行學習,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理解,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并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價值。一位中國中學英語教師從中受到啟發(fā),對目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進行了分析與反思,之后在她的英語教學中進行了改進教學方式的有益嘗試。她改變了以往由教師去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收集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資料,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交流,從此她的英語課堂不再沉默。這位英語教師變通了英國教師的物理教學方法,通過開放式英語教學喚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思維水平,也形成了自己開放式英語教學的特色。
(2)創(chuàng)新與特色
在對中英教學方式進行認真研究后,教師們就要多做研究課。不僅教師間要互相展示運用的情況,還要在英國教師來訪時做給他們看,展示出創(chuàng)新與特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而不是停留在模仿上。例如,學生對英語句型比較難理解,很多中國英語教師就直接用中文翻譯,讓學生死記硬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一位教師在對英國教師的肢體語言進行了研究之后,嘗試并創(chuàng)新使用了肢體語言,解決了這一難點。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教材八年級上冊Module 7的Unit 1的教學中,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It tastes...”和“It smells...”等句型。為了讓學生區(qū)分味道,教師帶來了鹽、糖、醋、蛋糕、奶酪等食品,與學生一起品嘗,然后分別說“It tastes salty.”“It tastes sweet.”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單詞和句子的意思。而后,教師又讓學生來聞一聞蛋糕,學生用表情與動作表現(xiàn)出很高興的樣子:“It smells delicious.”再聞聞奶酪,搖搖頭,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樣子說:“Its too strong.”然后教師利用肢體語言讓學生跟著教師邊做邊說,學生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在模仿與理解中掌握了句型。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看到如果適當?shù)厥褂弥w語言,學生對句型理解得快、記得牢,還避免了教師用中文翻譯,實現(xiàn)了全英文教學。
堅持以教學引領教育國際化交流的發(fā)展思路,有利于中小學開展深度的教育國際化合作交流,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共享、先進經(jīng)驗互鑒,推動課堂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構(gòu)建起中外友好校之間相互對話及合作的教學文化,培育教育國際化交流的成果,帶動基礎教育國際化交流提質(zhì)量、上水平,對開拓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視野和思路、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利民. 踐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做好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工作[N]. 中國教育報,2020-06-19(4).
[2] 王俊生. 教學引領—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一種價值取向[J]. 教育探索,2012(12):94-96.
[3] 周滿生. 基礎教育國際化的若干思考[J]. 教育研究,2013(1):65-68.
[4]張春莉, 曹春雙. 中英教師教學方式的比較研究—基于英國教師中國授課案例[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2):59-62.
本文系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中英基礎教育合作學習實驗研究”項目成果總結(jié)。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員,中學高級教師,朝陽區(qū)教育系統(tǒng)學科帶頭人)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