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張愛華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yī)院 手術室, 江蘇 南通, 226361)
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重,老年人的健康成為社會的重大問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見疾病,50~60歲以上患病率為24.89%,60~70歲達到54.18%[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是臨床常見治療BPH的方法,其具有恢復快、療效顯著、可重復治療等優(yōu)點[2]。膀胱痙攣是TURP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40%~100%[3]。膀胱痙攣是指術后膀胱區(qū)出現(xiàn)陣發(fā)性或持續(xù)性脹痛,并伴有尿意、便意急迫感、尿管周圍尿液外溢、膀胱內壓升高沖洗不暢等[4]。因此,合理預防TURP術后膀胱痙攣是臨床重點關注的內容。本研究主要探討丁桂兒臍貼穴位敷貼聯(lián)合電切灌洗液沖洗在預防TURP術后膀胱痙攣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yī)院實施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 52~80歲,平均(67.40±7.58)歲。對照組年齡 51~79 歲,平均(66.77±7.4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術中、術后采用(35.50±1.50)℃電切灌洗液沖洗,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在圍術期采用丁桂兒臍貼(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B20020882)進行穴位敷貼。具體操作如下: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以后未麻醉前,將丁桂兒臍貼分別貼敷涌泉穴(雙)、三陰交(雙)、陰陵泉穴(雙)、神闕穴、關元穴。敷貼每24 h更換1次,至術后3 d。取穴方法:循經取穴,病在某經,即取某經腧穴進行治療,本研究中遵循“經脈所通,主治所及”和“俞穴所在,主治所在”進行取穴。穴位定位參照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經絡腧穴學》第二版。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際。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神闕穴:在臍中部,臍中央。關元:臍下3寸(四指寬)。
術后記錄2組患者膀胱痙攣發(fā)生情況。膀胱痙攣評價標準[5]:膀胱痙攣程度如下:①輕度:導尿管呈血性尿液外溢,沖洗液顏色無明顯變化,6次/d;②中度:膀胱憋脹感,導尿管周圍有血性尿液外溢,1次/h;③重度: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嚴重,排尿感較迫切,沖洗液血色明顯加深,患者不斷屏氣,1次/min。
采用SPSS 22.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發(fā)生中度膀胱痙攣1例,輕度2例,發(fā)生率7.50%(3/40)。對照組發(fā)生重度膀胱痙攣2例,中度4例,輕度4例,發(fā)生率25.00%(10/40)。觀察組術后膀胱痙攣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預防膀胱痙攣的主要措施有:①術前一天進食半流質,術前行清潔灌腸以清潔腸道,解除宿便,避免術后過早過頻出現(xiàn)便意誘發(fā)膀胱痙攣[6]。但是灌腸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7]。②(35.50±1.50)℃沖洗液持續(xù)沖洗,可降低膀胱痙攣發(fā)生率降[8]。沖洗液持續(xù)沖洗簡便易行,但是術后膀胱痙攣的發(fā)生率仍較高。③耳穴貼壓法:耳穴選取膀胱、腎、神門,從術后返回病房開始進行單耳耳穴貼壓,采用點壓手法,每次每穴可按壓27下,3次/d,至術后第72 h結束[9]。此法需患者自行按壓,易因患者個人原因對治療產生不利的影響。④術后6 h開始艾灸氣海、關元、膀胱腧三穴位,2次/d,每次約25 min[10]。此法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治療,容易燙傷皮膚,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丁桂兒臍貼是一種成品中成藥制劑,主要成分為丁香、肉桂、蓽茇,輔料為凡士林、月桂氮卓酮、甘油、石蠟、羊毛脂。其中丁香性溫,具有抗菌抗炎,促進透皮吸收的作用[11];肉桂性辛熱,《本草綱目》言其可治寒痹、除積冷、通血脈,具有抗菌、抗炎、鎮(zhèn)靜、解痙的作用[12];蓽茇性辛熱,可溫經散寒,下氣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寒凝氣滯,具有抗焦慮、鎮(zhèn)痛的作用[13];輔料中月桂氮卓酮和羊毛脂起到軟化角質,促進藥物透皮吸收的作用;凡士林、甘油和石蠟為軟膏的基質。從中醫(yī)的角度看,本病的發(fā)生機制是手術創(chuàng)傷致使血溢脈外,寒濕瘀血相互聚結,使膀胱氣化不利,不通則痛。穴位敷貼療法利用藥物的溫熱之性,通過經絡傳導,以溫通經脈,調氣和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從而達到預防膀胱痙攣的目的。丁香、肉桂、蓽茇同屬溫里藥,能溫中祛寒,具有健運脾胃、散寒止痛的功效。透皮吸收時丁香酚、桂皮醛釋藥時滯很短(丁香酚0.07 h、桂皮醛0.41 h),胡椒堿的透皮時滯最長(2.36 h)[14]。所以透皮貼敷貼時機應以患者入手術室麻醉前為宜,可以讓藥物在手術結束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散時就已經開始作用,從而達到預防術后膀胱痙攣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膀胱痙攣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丁桂兒臍貼穴位敷貼聯(lián)合電切灌洗液沖洗能有效預防TURP術后膀胱痙攣。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