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普魯士改革家提奧多·馮·舍恩不同史學思潮下的形象變遷*

2020-02-11 20:22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奧多普魯士

閆 健

(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北京 100871)

提奧多·馮·舍恩(Theodor von Sch?n)是19世紀上半葉普魯士自由主義改革派中的代表性人物。作為施泰因最重要的助手,他是《十月敕令》這一對普魯士歷史影響深遠的農(nóng)奴解放法令的主要起草人,也是《施泰因政治遺囑》這一重要思想著作的實際撰寫人。此外,他作為封疆大吏主政東西普魯士省長達26年,位高權重,對當?shù)氐恼?、?jīng)濟、文化、教育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他是唯一一位在任期間便獲得國務委員頭銜,在國務院享有席位和投票權的省督,卸任后更被授予黑鷹十字勛章,并加封瑪利亞堡伯爵,在普魯士政壇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一席之地。研究19世紀普魯士行政史和官僚史,舍恩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

鑒于舍恩如此重要的歷史地位,自19世紀至今,不斷有學者對其進行專門研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舍恩的政治形象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然而,這樣一個重要人物在我國史學界卻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有鑒于此,本文將從史學史的角度對180年來關于舍恩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剖析,尋找出其形象演變的軌跡,為本國學者研究舍恩及同期普魯士政治史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19世紀的舍恩形象——夸張、扭曲、意識形態(tài)化

舍恩在世時就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政治人物。他性格強勢,意志堅定,畢生反對官僚集權統(tǒng)治,呼吁國家放松對社會的過度管控。支持者認為其直言敢諫,是勇于同舊勢力作斗爭的“斗士”,視之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尤其是1848年革命之際,激進派甚至利用其聲望為革命造勢。而反對者則抨擊他獨斷專行,將他描述為“普魯士省的統(tǒng)治者”[1]42、“副國王”[2]9。這樣的評價分歧鮮明地體現(xiàn)在后世對舍恩的研究中,并與不同時期的史學潮流緊密相關。

19世紀的德國,得益于以史料批判和如實直書為特色的蘭克史學,逐漸成為西方史學研究的中心。關注精英人物、重大政治事件的敘事風格逐漸成為主流。

1842年,《普魯士政治家系列叢書》在萊比錫出版,分別介紹了施泰因、哈登貝格、舍恩和尼布爾等政治家。第三卷介紹了舍恩從幼年直到卸任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稱得上是關于舍恩的第一部小型個人傳記。文章尤其對舍恩草擬的《施泰因政治遺囑》和政論文章《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進行了重點介紹,對舍恩追求民眾自由、反對官僚統(tǒng)治、推進等級融合、構建道德國家的政治理想進行了總結,著重突出和贊美了舍恩的自由主義形象[3]。1843年,艾維琳娜出版了《省督奧爾斯瓦爾德與舍恩地位之比較》,通過詳細闡述施泰因的治政理念,對《施泰因政治遺囑》是由舍恩所草擬的說法提出質(zhì)疑,批判了當時“舍恩是改革的大腦,施泰因只是執(zhí)行者”[4]的說法,將舍恩解讀為一個沽名釣譽、自私自利的人??梢?,早在19世紀40年代,人們對舍恩的評價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分歧。

第二帝國成立后,歷來主張“歷史學家可以根據(jù)現(xiàn)實政治需要去理解和解釋歷史”的普魯士學派大放異彩。該學派利用歷史為普魯士的擴張和戰(zhàn)爭政策服務,主張在普魯士領導下統(tǒng)一德意志,鼓吹民族主義,宣揚強權政治。不少人甚至走向了沙文主義。該派的兩位重要歷史學家聚貝爾和特賴奇克,“寧愿樹立英雄典范式的俾斯麥形象也不愿意承認德國精神被征服所帶來的災難”,認為“征服是統(tǒng)一不可避免的代價,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比憲政改革和公民自由更為重要”[5]39。

但同樣是這一時期,政黨政治興起,帝國議會中的自由派已經(jīng)積聚了不可低估的力量。作為對普魯士學派思想的抵制,1875年至1883年,6卷本《國務委員及瑪利亞堡伯爵提奧多·馮·舍恩選集》陸續(xù)出版,遴選了舍恩著述的日記、游記、通信和自傳內(nèi)容,是當時第一部正式公開發(fā)行的舍恩作品集,涉及到舍恩在處理等級議會事務、推動行政機構改革、推行教育和教會政策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6]。1876年至1896年,署名為“一個東普魯士人”的編者魯?shù)婪颉ひ镣郀柕掠掷^續(xù)出版了《在舍恩墓旁抵抗和防御——恥辱與暴動時代的圖景》《國務委員及瑪利亞堡伯爵提奧多·馮·舍恩文集補錄——上世紀末一位青年政治家的英國考察旅行》《來自墳墓的警告——國務委員及瑪利亞堡伯爵提奧多·馮·舍恩關于祭司統(tǒng)治的三篇備忘錄》[7-9]等文獻。

該文集自出版后引起了廣泛批評,原因是政治意圖和論戰(zhàn)特征太明顯,文獻選取斷章取義,甚至牽強附會。舍恩在改革時代和前三月時代提出的政治訴求,被自由派當作典范過度夸大,試圖在黨派政治中把舍恩打造成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以壯大反俾斯麥陣營的聲勢,嚴重影響了學術性。例如,在1881年出版的《國務委員及瑪利亞堡伯爵提奧多·馮·舍恩文集之再補錄》中,幾乎有半數(shù)篇幅是編者自己的話,這儼然已不是舍恩的文集選錄,而是以舍恩檔案為論據(jù)闡述自己觀點的專著了,序言中即表明了編者借古諷今的意圖:“如果今天的帝國首相(俾斯麥)總想著將所有權力集于一身,避開合議制,讓所有的部門主管都降格為自己個人意志的工具的話,那他就毀滅了普魯士的建國基礎?!盵10]

史學家伊薩克松認為這套出版物嚴重侮辱了舍恩:“編者將自己的觀點與舍恩的文獻和引述混淆得如此厲害,以至于人們很難將二人的思想分開。”[11]11特賴奇克批評得更激烈,甚至極端:“僅用三言兩語很難弄清舍恩的復雜性格。關于這個虛榮的騙子的激烈爭吵給人帶來的不適幾乎不比那些沒有思想的極端自由分子把他當成神來崇拜的行為讓人舒服多少。”[12]X

同期,被伊瓦爾德視為“粗制濫造的作家以及維特根施坦派政策代言人”的馬克思·雷曼編撰的《克內(nèi)瑟貝克與舍恩——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文稿》,序言里就表明了完全有理由對這個“講述者”(舍恩)持懷疑的態(tài)度[13]。

可以看出,在19世紀,尤其是后半葉,舍恩的形象不僅存在正反兩方面的爭議,而且總體上是扭曲的,其個人思想被有意地誤讀曲解或是過度拔高。舍恩在逝世20年后被推上神壇,被塑造成一個反專制的極端自由主義者,成為當時自由派反對俾斯麥專權的工具。在雙方的相互攻訐中,舍恩的形象充滿混沌。

二、20世紀上半葉的舍恩形象——理性化、客觀化

進入20世紀后,傳統(tǒng)的蘭克史學雖然地位出現(xiàn)動搖,但鑒于德國的特殊形勢,德國史學變革較之西方其它國家卻很緩慢,并未大幅轉(zhuǎn)向關注社會、文化、規(guī)律等內(nèi)容的新歷史研究模式。此期間關于舍恩的研究也依然沒有脫離傳統(tǒng)史學的范疇。不同的是,此時對舍恩的評述不再是以往那種論戰(zhàn)模式,科學考證被重點強調(diào),研究開始理性化、明辨化以及專題化。

1910年馬加雷特·鮑曼的論文《提奧多·馮·舍恩的歷史敘述方式及其可信度》以原始檔案為依托,結合舍恩時代的局勢及同僚的評價,詳細考證了舍恩所述的1813年以前關于農(nóng)業(yè)改革、《施泰因政治遺囑》、戰(zhàn)時議會、成立國防后備軍等內(nèi)容的可信度。作者一方面確證了舍恩自身的問題,例如,“對于同僚的評價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評價事物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因而從來未能完整揭示重要人物的全貌”,但也同時對上世紀關于舍恩的偏頗評價進行了駁斥,“人們對舍恩的批評是有缺陷的,即對舍恩所處的內(nèi)外部條件沒有給予重視,不去考察其作品的實際價值,卻用一個客觀史學家的標準和要求來衡量他”[14]。

這一階段,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漢斯·羅特菲爾斯。其專著《提奧多·馮·舍恩、弗里德里?!ね氖琅c1848年革命》堪稱研究舍恩對1848年革命之態(tài)度的經(jīng)典之作,對后世學者了解舍恩晚年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著作借助檔案著重探討了舍恩在1848年革命前后關于憲法問題和民族統(tǒng)一問題的思想及變化過程,特別是詳細剖析了舍恩對革命的態(tài)度越來越保守的原因,徹底打破其19世紀被極端自由派過度美譽的自由主義者形象,為我們再現(xiàn)出一個游走在自由主義和國家主義之間、將倡導個人道德自由同奉獻國家緊密關聯(lián)起來的舍恩。“舍恩堅持‘國家觀念’,這種觀念與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國家服務意識相接軌,同時還包括了建立在康德思想基礎之上的改革派官僚‘思想共同體’(一種看不見的議會)理念……舍恩國家觀念的核心是中產(chǎn)階級—國家公民理想……精神自由不是反對國家,而是源于國家,國家是文化歷史的最高內(nèi)容?!盵15]

此外,這一時段的舍恩研究開始體現(xiàn)出專題化的特點。古斯塔夫·哈瑟在《提奧多·馮·舍恩與施泰因經(jīng)濟改革》中專題探討了舍恩于1807年至1808年間在廢除農(nóng)奴制、推動地產(chǎn)自由、廢除領主世襲裁判權等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使舍恩的真實思想,尤其是改革時期對待貴族的強勢態(tài)度進一步明晰:貴族是落后時代的殘余,終將退出歷史舞臺[16]。愛德華特·邁耶爾的《提奧多·馮·舍恩參與和領導下的東西普魯士省的復興》是第一部專題剖析舍恩在擔任省督期間政策的著作,以舍恩1817年至1835年間對國家撥發(fā)的復興基金的經(jīng)營管理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舍恩對待農(nóng)民階層的冷漠態(tài)度,從而得出舍恩可以算是自由主義者,但不是民主主義者的觀點[17]。另外,他撰寫的《1815年后提奧多·馮·舍恩的政治經(jīng)驗與思想》深度分析了舍恩的思想來源,揭示了舍恩建構在自由與道德基礎之上、國家先于民族的國家觀[18]。

總體而言,這一時期舍恩政治形象的最大變化是趨于理性化。學者們通過史料考證,比較客觀地重塑了舍恩的政治形象。其政治思想,例如對憲法和革命的態(tài)度,對國家和民族的態(tài)度,以及對貴族和農(nóng)民的態(tài)度,都在這個時期走向明晰。

三、20世紀下半葉至今的舍恩形象——立體化、生活化

進入20世紀下半葉后,傳統(tǒng)史學的營壘開始松動,歷史研究迎來兩次重大變革。一是60年代以后,“社會史”逐漸成為研究的主流。以漢斯·韋勒和于爾根·科卡為代表的社會史學家呼吁研究方式從傳統(tǒng)政治史中只關注精英人物的描述轉(zhuǎn)向更廣闊的社會背景分析,強調(diào)史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關注經(jīng)濟和社會結構。二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文化史”和“微觀史學”蓬勃興起,主張將研究視角從傳統(tǒng)史學中的精英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以及社會史學中非人化的社會結構轉(zhuǎn)向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微觀世界,從“政治”和“社會”轉(zhuǎn)向“文化”。

這一時期的舍恩研究顯然也受到了新的史學思想,尤其是新文化史和微觀史學的影響,體現(xiàn)出非政治化、生活化、研究主題多元化的特征。在繼續(xù)重視史料考證的同時,嘗試多元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方法,使舍恩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對其評價也更加理性客觀。此外,兩德統(tǒng)一使原始檔案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編纂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埃里?!せ舴蚵鼘iT研究了舍恩對西普魯士省小學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重點揭示了他試圖破除宗教和民族對立的政策理念[2]。愛思特·柯爾柏探討了舍恩在擔任省督期間的學校教育政策[12]105-116。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兩部作品明顯受到社會史觀的影響,通過對西普魯士的經(jīng)濟基礎、社會結構的描述,以及引入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作為論述基礎,進一步揭示了舍恩的人文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觀。沃爾夫?qū)ぶZ伊格鮑爾在論文《1823/24年之后的普魯士省等級議會和提奧多·馮·舍恩》中,首先重點分析了普魯士省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狀況,從宏觀角度再現(xiàn)了一個立體的普魯士省,再通過探討舍恩在任省督期間與地方等級的互動關系,深入考察了他對當?shù)刈灾伟l(fā)展的影響[12]125-140。

走出“政治”,聚焦“普通生活”的研究傾向也鮮明地顯現(xiàn)出來。烏爾蘇拉·格魯貝特研究過舍恩的私人交際圈子和“裙帶關系”,以及這種人脈資源對其推行政策的作用[19]。作者還分析了舍恩在大學時期、游歷時期以及從政時期所結交的朋友圈,并分析不同時期的朋友圈對其個人思想的影響以及后來施政的支持力度[12]41-53。古斯塔瓦·克勞薩對普魯士秘密檔案館中1813年舍恩與妻子阿瑪利亞的通信檔案進行了整理和編撰,出版了《我熱切期盼明天的郵件——阿瑪利亞與提奧多·馮·舍恩1813年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通信往來》,向我們展示了舍恩在政治舞臺之外的溫和慈祥的丈夫和父親形象[20]。

關于舍恩的自由主義形象,此時也更加真實了。烏爾蘇拉·格魯貝特在《省督提奧多·馮·舍恩——普魯士改革中的自由派?》中從舍恩的自我身份認同、同僚評價以及普魯士省的具體執(zhí)政實踐三個層面展示了舍恩“非自由主義”的一面,“他的自我認知與實踐行為不完全相符,更多體現(xiàn)出一種矛盾性和非連貫性。有時舍恩追求的目標并不是‘現(xiàn)代化的’和‘改革導向的’,而是‘傳統(tǒng)的’和‘保守的’……‘省領導’‘全能的省統(tǒng)治者’的行為要比表面上勾畫出的‘自由主義改革家’的形象明顯得多”[1]29-58。葉尼西的論文《提奧多·馮·舍恩的歷史觀及其眼中的普魯士形象》通過研究舍恩重建瑪利亞堡的案例,揭示出舍恩自由主義表象背后的建立在歷史基礎之上的普魯士本土主義歷史觀和國家觀?!白鳛橐粋€‘老普魯士人’,舍恩將瑪利亞堡視為普魯士整體國家的象征,就如同西敏寺對于英格蘭一樣。在騎士團精神中,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歷史的宏大,而這種宏大此時只能在解放戰(zhàn)爭以及國家改革中得以重現(xiàn)和升華?!盵21]185-186諾伊格鮑爾也認為,舍恩具有自由思想,但這種思想?yún)s有一定保守性,并未從根本上脫離東普魯士傳統(tǒng)自由觀的范疇。

在編纂學方面,貝恩特·塞瑟曼是需要重點提及的史學家。自上世紀末開始,他主持了舍恩遺稿再版項目。從學術質(zhì)量上說,此版本與一百年前的版本相比有著巨大進步。主分4個部類:自傳、考察報告、旅行日記、通信。2006年和2016年先后出版了《舍恩個人文集》第一卷(個人自傳)和第二卷(考察報告)。第一卷匯集了舍恩一生所有的自傳文章,甚至包括各種自傳性質(zhì)的散記,這就很好地避免了之前版本那種為政治目的而斷章取義的情況。另外,新版采用“評注版”的方式,不僅對原文中出現(xiàn)的文法問題,如單詞拼寫、語法結構、舊式文體等錯誤進行了修改并在腳注中一一羅列,而且對原文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一一進行背景注解,更為難得的是對原文中舍恩自己某些過于主觀或者有爭議的觀點進行了考證??傆[該卷,腳注部分就占據(jù)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參考文獻有80頁之多[11]。此外,前文提及的由克勞薩編撰的舍恩與妻子的通信集也是這一時期文獻編纂的顯著亮點。

四、結語

總體來說,在新的時代形勢和史學思潮影響下,舍恩的形象基本上從以往的偏激與刻板中擺脫出來,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實了。舍恩本人由于性格強勢、言辭激烈,曾經(jīng)引發(fā)諸多誤解,甚至是恨意。然而,歷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揭示出:舍恩既不是一個高高在上、暴烈激進的自由先鋒斗士,也不是一個忘恩負義、沽名釣譽、虛偽勢利的弄權小人,而是一個對經(jīng)濟、政治、階層、社會、國家都有著完整和系統(tǒng)理解的政治家。

作為改革家,他具有一定的自由主義思想,但并未脫離東普魯士地區(qū)那種從歷史中發(fā)展而來的傳統(tǒng)地方自由觀。他雖然追求自由,但也潛存著成為地方統(tǒng)治者的反現(xiàn)代欲求。他反對貴族特權,認為它會破壞公共精神,卻又同意貴族繼續(xù)存在,成為社會的道德榜樣。他支持全國性的議會制度,卻對憲法態(tài)度模糊,維護君主制,將君主理解為上帝的代表。他主張建立權利平等、自由法治的公民社會,但對農(nóng)民這一弱勢群體卻非常冷漠。他呼喚國民自由與道德,但認為這只是手段,國家才是最高目標。這個國家是普魯士,而非德意志,因此他并不支持1848年革命,也不關心德意志統(tǒng)一。所以,他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不是民主主義者。他是一個國家主義者,但不是民族主義者。他是一個普魯士主義者,但不是德意志主義者??梢钥闯觯乃枷胗羞M步,也有保守,他的行動有堅持,也有妥協(xié)。此外,他還是一個不唯活于官場,而是有著自己的家庭、朋友、情感、情緒的普通人。通過歷代學者的研究積累,舍恩的形象如今更加立體和充盈,這是舍恩研究的一個巨大進步。

本文探析了180年來舍恩在研究文獻中的形象變遷??梢钥闯觯瑢τ谏岫鞯难芯客c時代形勢息息相關,也受到不同時代史學思潮的深刻影響。從史學史和編纂學的角度來看,對于舍恩的研究并未完結。畢竟時至今日,對于舍恩的研究基本還是限于德國,其它國家甚少。我國史學界對這樣一位具有鮮明性格特色、對普魯士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的改革家也同樣尚未給予太多關注。塞瑟曼主持的舍恩文集再版項目以普魯士秘密檔案館的原始檔案為依托,為學者客觀準確地研究舍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這項浩大的編纂工程目前還在進行中,大部分內(nèi)容尚未出版??梢酝茢?,其余卷冊出版后必能帶來不少新內(nèi)容,屆時舍恩的歷史形象會更加清晰,這對于整個普魯士政治史研究也會大有裨益。

猜你喜歡
奧多普魯士
遲到的魔術師
普魯士18世紀對華貿(mào)易銀幣初探
尋根消失的普魯士
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程中的普魯士新教教會
普魯士軍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的軍事改革
19世紀初普魯士的軍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