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瀅
[摘要]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借鑒“真語文”的理念,提升學生品讀古詩詞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基本語言知識,探究創(chuàng)作背景并感受詩歌情感,最終促使學生真正讀懂古詩詞,提升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真語文”理念;古詩詞教學;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 2020) 01-0008-02
“真語文”課堂是返璞歸真的課堂,講究求真務實,力求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能力,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課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古代作品,體會蘊藏其中的中華民族精神,進而增加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古詩詞作品能很好地促使學生體會傳統(tǒng)文化。然而,在古詩詞教學中若過于強調(diào)人文性,忽視了對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就會阻礙學生從古詩詞中汲取養(yǎng)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借鑒“真語文”理念,讓古詩詞教學返璞歸真,確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在體會詩詞意境的同時,掌握詩詞的語言,從而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
一、關(guān)注字詞,夯實基礎(chǔ)知識
“真語文”課堂強調(diào)要對字詞句“較真”。在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減少非語文方面的教學,扣緊字詞來教授基礎(chǔ)知識。在閱讀古詩詞的時候,首先要鼓勵學生用批注法解決字詞理解問題,標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并通讀整首詩歌。在批注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倒裝句等語法現(xiàn)象,適當?shù)毓膭顚W生關(guān)注詩詞的平仄、押韻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夯實基礎(chǔ)知識。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過零丁洋》的時候,首先要鼓勵學生借助批注法掌握這首詩歌中不好理解的字詞,為挖掘詩歌的內(nèi)涵打下基礎(chǔ)。如要理解“起一經(jīng)”的意思則需要結(jié)合文天祥的生平:文天祥因為科舉考中狀元而成為官員,所以說“起一經(jīng)”?!案筛辍敝傅氖菓?zhàn)爭,在這里指的是抗元戰(zhàn)爭;“寥落”的意思是荒涼冷落,也可以寫成“落落”;“四周星”的意思是“四周年”;“汗青”是“史冊”的意思,結(jié)合古人用竹簡寫作的習俗能加深理解。在學生了解了這些字詞的意思后,再引導學生說出整首作品的意思,他們的理解就更為準確了。之后,可鼓勵學生嘗試將作品改寫成散文,這樣既能看出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這些字詞的意思,又能讓學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實。
“真語文”課堂強調(diào)回歸語言文字運用本位。在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抓住古詩詞中難解的字詞進行分析,提升他們的學習理解能力。但是要注意,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基本知識時要避免瑣碎而低效的簡單重復,避免題海戰(zhàn)術(shù),要讓學生多讀多看,這樣才能讓他們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提升語感,自然而然地積累字詞。
二、追溯背景,探究深沉情感
隨著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提升,教師可適當?shù)亟o學生講解一些和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進而讓學生加深理解。文史不分家,古詩詞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chǎn)物,因此通過串聯(lián)歷史知識、講述歷史故事的方式能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而有助于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情感。在此過程中,可鼓勵學生對比同主題的古詩詞作品,看看不同歷史背景下的作者寫作時流露出的情感是否有所不同,這能讓學生的感悟更為深刻。
在指導學生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教師若能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則有助于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師用講故事的形式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逃到了浣花溪附近,并在親友的幫助下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是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一場大風雨卻將他的茅屋給刮破了,而杜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詩歌。此時還可鼓勵學生思考:“大家在讀到最后的時候有什么感觸呢?作者自己的茅屋被刮倒了,應該感嘆自己的命運啊,為何在作品中會操心別人的事情,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樣的詩句呢?”若能給學生一定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就能體會到作者憂國憂民的情緒,理解這首詩的主旨。
“真語文”課堂強調(diào)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追溯創(chuàng)作背景的方式,讓學生豐富知識儲備、提升閱讀水平。要注意的是必須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空間,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情緒,使其和作者形成共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字斟句酌,加強語言鑒賞
學者章熊認為漢語教學的核心是語言的教學,因此,要想使語言教學的內(nèi)涵豐富,就要讓語言教學抵擋住非語言文化的影響,讓語言教學真正關(guān)注語言。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對詞句進行賞析。若能圍繞詩詞作品的詩眼展開賞析,說說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則能更好地構(gòu)筑“真語文”課堂。
《春望》一詩的語言是很有特點的,在本詩的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逐字逐句地斟酌,嘗試展開語言鑒賞活動。黃庭堅稱杜甫的作品“無一字無來處”,這說明杜甫在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候是十分嚴謹?shù)?。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國破山河在”的“破”,讓學生明白杜甫用一個“破”字就寫出了國都淪陷之后的凄涼狀態(tài),而“城春草木深”的“深”則展現(xiàn)了草木的茂盛,間接地體現(xiàn)出了人跡罕至的情境。有學生感悟道:“國都本來是人很多的地方,但是現(xiàn)在卻荒草叢生,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凄涼呢?”學生從這兩句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感慨。通過這樣的鑒賞,學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就更為深刻了。
教師在“真語文”課堂中要引導學生扣緊字詞進行斟酌,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這樣的教學鼓勵學生真讀、真學,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而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進行語言賞析后的見解。
四、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應用能力
回歸語言運用是“真語文”理念所強調(diào)的重點之一。在教授古詩詞的時候教師要嘗試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組織學生展開各種應用活動。例如可組織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展開詩詞創(chuàng)作活動,也可圍繞古詩詞的主題開展評論文的撰寫活動等。這些活動都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學生閱讀了《水調(diào)歌頭》后,有教師就組織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開展詩詞創(chuàng)作活動,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給學生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讓學生在吟唱中熟記《水調(diào)歌頭》,了解其中的平仄。其次,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填詞活動?!按蠹沂欠褚苍?jīng)度過不眠的思念之夜呢?在中秋節(jié)思念家人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大家嘗試借助“水調(diào)歌頭”這個詞牌,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庇袑W生便創(chuàng)作了“明月當空照,家人在遠方。不知何時歸家,一起度良宵……”這樣的詩作,以此體現(xiàn)出對家人的思念。在學生結(jié)束創(chuàng)作后,再組織學生開展溝通交流活動,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作品。
“真語文”課堂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應該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實事求是的語文活動,這樣才能滿足“真語文”課堂的要求。
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避免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課件以及盲目組織和語文無關(guān)的活動,要嘗試引導學生參加到以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語文活動中,要使課堂緊密圍繞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展開,進而構(gòu)建“真語文”課堂;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接近古詩詞,體會古詩詞語言的精妙,從而使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房鄭.基于“真語文”理念下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研究[J].高中生學習,2018(4):57.
[2]王秀清.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語文古詩文閱讀中的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5):33-34.
[3]鄭桂華.高中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J].教育,2016(5):11-13.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