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芯瑜(山東省臨沂第二實驗小學 276000)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的器樂教學,就要選擇學生普遍適用的最簡易的、便于集體合奏教學的‘課堂教學樂器’。”筆者在嘗試了多種教學路徑后,發(fā)現(xiàn)奧爾夫打擊樂器中的搖鈴、腕鈴、沙槌、串鈴、三角鐵、響板等比較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且奧爾夫提倡的教學方法通過組合器樂、身體音樂與聲樂,前所未有地增強了合奏練習的趣味性,十分適用于小學音樂課堂。
奧爾夫打擊樂器指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在其創(chuàng)立的音樂教學法中使用的樂器,可被分為無固定音高樂器與有固定音高樂器兩類。奧爾夫音樂教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該教學模式以多種樂器的運用為前提,以節(jié)奏為基礎,配合律動、演唱、演奏等形式,將多種藝術(shù)元素融為一體,不僅有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還促進了學生語言、模仿與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智力發(fā)展。
在奧爾夫打擊樂器中,無固定音高樂器多為小型的打擊類樂器,有通過拍擊與敲奏發(fā)音的三角鐵、木魚、鼓類等樂器,也有通過刮奏與搖動發(fā)音的串鈴、沙槌與镲等樂器,主要作用為突出音樂的節(jié)奏感,在教學中多用于為歌曲演唱打擊節(jié)奏;有固定音高樂器也被稱為旋律類樂器,主要用于為歌曲演唱伴奏。同時,奧爾夫打擊樂器也可以按照材質(zhì)來劃分類別,共分為木竹、皮革、散響與金屬四類??偟膩碚f,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由于體積較小,且學習和演奏的難度較低,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出現(xiàn)頻次較高,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靈活使用這類樂器優(yōu)化課堂教學。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音樂感知力是人類本能的一部分,小學生天生就具備模仿音樂、跟唱歌曲的意識,使小學生產(chǎn)生音樂興趣并不困難。但是,音樂教師若想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還需要采取合理的引導手段,此時奧爾夫音樂理念倡導的聲勢律動與身體樂器都可以提供幫助。在使用奧爾夫打擊樂器時,小學音樂教師應看重學生的主觀情感,適當采用音樂與故事相結(jié)合的方式,以打擊樂器或身體樂器引導學生的情感波動,使音樂的內(nèi)涵深深地烙印在學生心間,從而實現(xiàn)奧爾夫打擊樂器對音樂教學的推動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上冊《手拉手,地球村》一課的教學中,音樂教師就可以將歌曲與故事相結(jié)合,并使用奧爾夫打擊樂器引導學生律動身體。首先,《手拉手,地球村》的歌詞提到了“我們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與“地球村永遠鳥語花香”的景象,音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扮演地球村的村民,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清潔工”“花匠”“飼養(yǎng)員”等角色。隨后,在學唱歌曲的部分,音樂教師可帶領學生使用三角鐵或沙槌練習“X0 X0 X0|X.X XX X|X X X ”的節(jié)奏,使學生熟悉歌曲的節(jié)奏型,完成唱譜練習,并鼓勵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奏進行身體律動。最后,在演唱歌曲時,小學生可以使用教師提供的奧爾夫打擊樂器,模仿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標志性動作,如以掃地的姿勢配合節(jié)奏搖動沙槌,或以修剪樹木的姿勢敲擊三角鐵等。當演唱完成后,音樂教師可以分別讓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工作為地球村帶來了哪些美好的轉(zhuǎn)變。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不僅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積累了音樂知識,還在參演“音樂劇”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歌詞的內(nèi)涵,順利體會到了歌詞表達的情感。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應盡量減少枯燥深奧的理論教學,并通過豐富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形成基礎的音樂認知,做到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使用奧爾夫打擊樂器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樂器、歌曲與生活相融合,以學生熟知的生活內(nèi)容拉近其與音樂的距離,鼓勵學生將樂器與音樂當作抒發(fā)真實情感的工具,真正做到生活與音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一年級下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將多種生活元素引入課堂,鼓勵學生使用奧爾夫打擊樂器進行即興演奏?!堆笸尥藓托⌒芴琛肥且皇撞ㄌm兒童舞曲,音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按照課本上給出的動作提示律動身體,體會翩翩起舞的感覺,隨著舞步發(fā)散思維。隨后,音樂教師可以將互聯(lián)網(wǎng)中熱門的動物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觀看小動物“跳舞”的場景,回憶自己與小動物的趣味互動,并鼓勵學生使用手邊的奧爾夫打擊樂器為“跳舞”的小動物伴奏,開啟即興演奏。如此一來,學生先是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曲中體會到舞曲的歡快節(jié)奏,后又在觀看趣味視頻時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欲并實現(xiàn)自由創(chuàng)作,完成了感受音樂與表現(xiàn)音樂的總體過程。
陶行知先生說過:“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fā)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fā)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睂W校為小學生提供了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這一段求學生涯不僅帶給學生充足的知識儲備,還賦予其必備的人際交往能力。然而,許多小學生在剛開始參與集體生活時往往要經(jīng)歷一段較長的適應期,適應期過后方能融入集體。在身心緊繃時,小學生很難靜下心來感受音樂的魅力,此時其演奏的音樂也不過是機械敲擊的成果,不具備任何情感。
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善用音樂陶冶性情與舒緩情緒的功能,將奧爾夫打擊樂器用于教學游戲的開展,以幫助小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心理,從而確保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器樂演奏是音樂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器樂所提供的節(jié)奏是音樂與律動的必要元素,小學音樂教師應盡早將奧爾夫打擊樂器帶入課堂。在應用奧爾夫打擊樂器時,教師也要適當參考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嘗試將音樂與故事、生活、游戲結(jié)合在一起,以小學生喜愛的方式呈現(xiàn)音樂的魅力,帶領小學生在豐富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形成基礎的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