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心雕龍·神思》篇與魏晉個體審美意識的覺醒

2020-03-12 05:55龍世行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神思劉勰魏晉

龍世行,韋 露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劉勰的《文心雕龍》在文學理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神思》篇論述文學的創(chuàng)作心理,達到了當時文論發(fā)展的最高水平,是該書最為重要的篇目之一?!渡袼肌菲撌隽撕螢椤吧袼肌保吧袼肌钡淖饔?、方式,以及不同創(chuàng)作主體“神思”的秉性特點等。通過查閱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以往對《神思》篇的研究除了辨析該篇是否為《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的總綱以外,就是對其應用到實際創(chuàng)作領域的啟示,亦或是對文本中歷來受學界爭議的字詞加以辨析等。關于“神思”一詞的闡釋,學者常將其認為是“想象”“靈感”或者“思緒”等涵義,很少或幾乎未曾從字詞演變的過程來對其進行考察。本文試圖通過對“神思”二字的詞源含義辨析,梳理其演變發(fā)展的過程,以期達到對“神思”一詞新的認識,并挖掘其在《文心雕龍》中所具有的時代含義。

一、從外在神明到內在心神:自我關注的開始

“神”在古代通常被認為是宗教信仰的最高對象,它不受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主宰著自然和人類世界,其出現(xiàn)是上古時期人們對自然崇拜的結果?!墩f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1]8其認為“神”是指能夠引發(fā)萬事萬物的天神,泛指一切的外在神靈。在我國古代常有神司、神祇、神滸等說法。古代文獻關于“神”的記載也多泛指神靈,如《易經》:“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盵2]《孟子》:“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3]281皆指具有自然的神力,能夠主宰一切萬物的神靈。由于“神”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能力,所以“神”在中國古代百姓的心目中常居于較高地位,與其相關的祭祀鬼神等儀式也極受人們的重視。

春秋晚期,動蕩的政治局勢開始動搖人們對“神”的崇敬,諸侯爭戰(zhàn)、民不聊生,沖擊著被人們寄予希望的“神”的地位,儒道兩家開始出現(xiàn)了以人道和天道來取代人們對“神”至高無上的信仰?!墩撜Z》:“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盵4]69主張竭力做有助于人民的事,對待鬼神則以誠敬之心而為之,體現(xiàn)了孔子在尊敬鬼神時保持了人的責任意識,此所謂“人道”。老子則曰:“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亦不傷人?!盵5]204“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盵5]135為何“以道蒞天下”就會引起“其鬼不神”呢?老子認為這都是鬼邪做妖、為政者失道而“為”導致的,但如若能“以道蒞天下”“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5]7,即是“天道”??梢娫谌宓纼杉铱磥?,道和人的地位明顯高于鬼神,但“神”在當時仍是指外在之神,其內涵由外在之“神”轉向主體人的“心神”則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

受春秋“百家爭鳴”思想的影響,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文化亦十分活躍,不僅促進了文學上的百花齊放,還催生了與前代不同而又風格各異的文學形式。在此背景下,這一時期的孟子相比孔子更關注于社會現(xiàn)實,其“民本”思想不斷沖淡著孔子的“敬鬼神、畏天命”思想。而與其同一時期的莊子和屈原,其文章中的奇思逸想更是將“神”與人結合,并逐漸轉化成人內在的心神和精神等涵義。例如《莊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盵6]6莊子稱贊自然的美,但并未完全否決人的美,他談到的神人、至人和真人可謂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化人物,他對神人的描述極具魅力,這位神人可以說是道的化身。

此后,內在心神的涵義被廣泛使用,而專指外在神靈的使用則逐漸減少。隨著神的觀念和人類意志的結合,“神”在文學作品中的出現(xiàn)常常與人們談論人的精神氣質有關,如談論如何通過心靈與神溝通,或是通神后的心靈有怎樣的特點等,在文學領域,神逐漸被內化為心神。如《韓非子》:“空竅者,神明之戶牖也。耳目竭于聲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無主”[7];《荀子》:“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8]等對此皆有相關論述。他們把人體、人的精神狀態(tài)甚至人的認知能力與內化的心神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某種超越自我的趨神性,進而臻于神圣一體。在《神思》開篇中,劉勰以“神思”作為作家在想象力活躍或處在靈感狀態(tài)下的創(chuàng)作構思活動,身在此而心在彼,思維不受主體所處時空的限制,自由馳騁,揭示了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在奧妙。由此可見,在劉勰生活的時代,“神”的內涵已經逐步由上古時期的外在神靈轉化為人內在的精神氣質,正是文學對人自我關注的體現(xiàn),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審美自覺的時代背景。

魏晉時期,文學對人的關注,除了體現(xiàn)在文學開始從經學的附庸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門類,個體也開始對自己的生命意義進行思索和追求。魯迅先生曾說道:“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盵9]魏晉相對于前一時代,其對人、對自我的關注開始逐步脫離宗教和神話寓言,是時代進步的表現(xiàn)。劉勰“神思”中的“神”指向人內在的心神,正是文學對自我關注的微小縮影,因此也從側面反映了《文心雕龍》開時代風氣的創(chuàng)作精神。只有當人們關注自己的內心超過對神秘的外在神靈的關注時,神才得以同心靈對話,從而完成由外到內的轉換,這是文學對人的發(fā)現(xiàn),也是人對自我關注的結果。

二、從思而不得到不思而得:自然審美的回歸

相對于“神”的發(fā)展過程,“思”從上古時期一直到魏晉南北朝,其發(fā)展的路徑則較為復雜,但仍有一定的線索規(guī)律可尋?!墩f文解字》:“思,容也?!盵1]216許慎認為“思”包容萬物?!夺屆め屟哉Z》:“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靜思忖亦然也?!盵10]“思”本意為思考,還可引申為思念、思慕、思緒等。《尚書》:“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是謂不圣?!盵11]119“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11]3這里的“思”多指“道德純備謂之思”。在早期,對于“思”字的使用,最常見于《詩經》之中,例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12]72“今我來思、雨雪霏霏”[12]179,有憂國之思、戀人之思、懷古之思等,皆是表達“思”的本義。

然而,在稍后的春秋晚期,“思”在文章中的使用卻朝中性甚至貶義的方向發(fā)展,其地位也不如前期的尊崇。例如《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23認為學與思應當結合,從另一個側面看即是反對過度的思考。由此可見,孔子對“思”的態(tài)度在當時有了辯證的發(fā)展。再到老莊這里,“思”的作用和地位更是被進一步降低,例如《道德經》:“絕圣棄智,民利百倍。”[5]65主張屏除智巧,提倡人民要回到無欲無求的淳樸狀態(tài),即反對人的“思考”?!肚f子》:“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6]78主張通過擺脫形體和心智的束縛,達到與道的融合,這也是反“思”的體現(xiàn)。再到后來的儒學繼承者子思和孟子學派,其受易學和五行思想的影響,如《禮記》就主張:“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盵13]《孟子》:“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盵3]137這種先天就具備的、不用刻意求之的自然的境界,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再到后來,無論是詩詞文曲的創(chuàng)作,還是“體道”的人生追求,“思”常常被認為是“欲”的表現(xiàn),文章不得精思而創(chuàng),“體道”更是要摒棄人為之思。結合時代背景考察,人們從主動之思到自然之思的改變,在某種意義上,恰是人們對自然審美的一種回歸。

正如宗白華所說:“晉人向外發(fā)現(xiàn)了自然,向內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深情?!盵14]在我國歷史上,自然美的展現(xiàn)經歷著一個良久的過程,因為世間不存在一種外在于人的獨立的審美對象,美離不開人,正所謂“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在魏晉時期,人們開始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學價值,崇尚天然去雕飾的文學創(chuàng)作。例如陶淵明的田園詩,就融入了大量“自然”的元素,詩中選取的意象諸如“菊花”“桑麻”“飛鳥”和“雞犬”等皆平常易見之物,“自然”可謂是陶詩的總特征,且其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也多以白描為主,常于質樸、淡然中顯現(xiàn)安謐的境界。謝靈運也把自然中的景物引入詩歌中,使山水變成獨立的審美對象,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言詩中解放出來。

此外,在《世說新語》中也多采用自然物象來品評人物,如“玉樹”、“千丈松”、“云中白鶴”等。魏晉時期的山水畫在意境上也傳達出一種與無限的自然、浩瀚的宇宙互相融合的命運觀,深沉地傳達出了生命氣息源遠流長,自然萬物流轉不息的人生哲理。如東晉畫家顧愷之《廬山會圖》《雪霽望五老峰圖》等作品,把審美對象和審美想象合二為一,使山水成為個體精神世界和審美理想的寄托。因此,無論是在詩歌、小說,還是繪畫等方面,“自然”的意象、“自然”的創(chuàng)作手法、甚至于“自然”的生活觀念等,在其中都有所體現(xiàn)??傊?,“思”字從思而不得到不思而得的微妙轉變,在一定意義上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對“自然”之美的推崇,同時也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文學向自然審美的回歸。

三、從對抗到融合的“神思”:審美意識的覺醒

在“神”與“思”地位的變化中,二者在某種意義上呈現(xiàn)出了對立的形態(tài)。常人之“思”與無所不能的“神”難以兼容,在《莊子》中,當梁惠王問庖丁如何解牛時,庖丁對曰:“以神遇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6]31陸機的《文賦》:“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盵15]皆是論述“神”和“思”對立的狀態(tài)。由于神的變幻莫測和無所不至,往往被人們認為是自然的、神力的不可抗因素,而“思”則往往是人為努力的結果,過度的“思”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自然美的表達,因此,“神”與“思”的對立,正是自然與人為的抗衡。

當劉勰《文心雕龍》中初次使用“神思”時,“神思”則開始從對立走向融合。聯(lián)系前文對“神思”的演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戰(zhàn)國后期,自然之美的價值被發(fā)現(xiàn),自然的神力化為人內在的心神逐步侵占人為之思。到了魏晉南北朝,劉勰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16]132作為神思的定義,“神”與“思”開始走向融合。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劉勰將“神”與“思”看作是創(chuàng)作構思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論述道: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薄捌渌祭碇潞酰抗仕祭頌槊睿衽c物游?!盵16]132

其認為構思的先決條件是要凝神匯思,“神”作為突發(fā)的靈感和想象力,需要以“思”作為邏輯的組織和梳理,二者的相互配合方是“馭文之首術”。顯而易見,“神”與“思”在《文心雕龍》中開始融為一體,并對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結合時代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劉勰選用“神思”作為創(chuàng)作構思的方法,與這一時期文學自覺和對人的發(fā)現(xiàn)緊密相關?!吧瘛迸c“思”的融合正是自然之美與人工雕飾的融合,它體現(xiàn)出時人對自然與人的辯證審美觀念,既肯定自然帶給人的“神遇”,也肯定人自身素養(yǎng)的修煉。正如南朝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認為,所繪之物既要符合真實的自然,又要和個體對此的認識相匹配?!吧瘛彼貋砭蜎]有可以被具體概括的內容,它隱藏于山水之間,卻難以言語。而“思”亦棲息在自然萬物中,如果能將二者巧妙地融匯在一起,就可創(chuàng)作出形神兼?zhèn)渲?,對此他提出了“閑居理氣”的方法,即讓自己平靜下來,去體悟萬物,使它們的生機和自己的情緒相互融合,方可抵達“萬趣融其神思”的意境。東晉畫家王微亦在《敘畫》中的看法和宗炳相近,王微認為繪畫非繪地圖也,要融會通變,不然所繪之畫就不生動。而眼睛所及之處亦有局限,所以想憑借一支筆讓繪畫的內容意境深遠,就必須借助心靈的感受去打破視野的禁錮,而非僅僅繪其外形。魏晉士人追求真率、曠達的風流態(tài)度,對個性化的向往,恰是文學生長的良好環(huán)境,這種態(tài)度對整個魏晉時期以及后來中國的歷代都具有深刻影響。南朝發(fā)現(xiàn)了聲律之辨和為了增強詩歌藝術效果的詩歌而創(chuàng)作的方法——“四聲八病”等,這些都說明人們對文學的審美特征有了更為自發(fā)的追求,這正是“神思”相互融合的彰顯。

結語

在《文心雕龍》的字里行間里,讀者能夠感受到晉人的獨立不羈與瀟灑風流,他們穿梭在詩酒歡歌的人世間與自然對話,他們關注自我,言及個性與自由,沖破世俗的功名利祿,從而發(fā)現(xiàn)了美。自然之美的發(fā)現(xiàn)正是魏晉士人對生命意識本真地關照,他們借助自然,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在魏晉晚期完成了生命的自我拯救,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學、藝術等精神財富?!吧瘛迸c“思”的融合,是符合時代精神的理論發(fā)現(xiàn),也是自然審美與藝術審美相互融合的體現(xiàn)。通過對“神”“思”的梳理,借助《神思》篇不難發(fā)現(xiàn),當人類的審美意識從人類的認知、功利等其他意識經驗中脫離出來時,人與事物之間開始建立起無功利的審美關系時,正是個體審美意識覺醒的體現(xiàn)。

猜你喜歡
神思劉勰魏晉
沒落期|魏晉南北朝至唐代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寫詩
讓“神思”再飛一會
淺談“神思”的運思路徑及生命表征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影響
論劉勰辨“騷”的矛盾心理
魏晉風流,縱是靜坐也繁華……
美人骨——回到魏晉
文心流韻·千古回眸——劉勰和文心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