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啟琛
(江蘇海洋大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5;山東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0)
愛國主義精神既是歷史的、具體的,也是發(fā)展的,并隨著世情、國情、黨情和社情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時代內涵。愛國主義精神是一種開放的文化傳承,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具體要求相結合,表達出契合時代主題的核心價值。圍繞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內涵,探討在新時代人民群眾如何從道德義務、政治原則、法律規(guī)范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正確把握個人與國家、執(zhí)政黨、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正確把握愛國主義精神的基本內涵是研究開展的前提基礎。準確把握愛國主義精神的科學內涵,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本質特征是什么、愛國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等內容。愛國主義精神由“愛國主義”和“精神”兩組詞構成,要結合愛國主義和精神的基本含義理解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體現(xiàn)的是個人濃厚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和效國之行的政治責任和義務,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的時代屬性和民族利益之間的相互關系。在《辭?!分?,“精神”有“猶實質,要旨”的意思,指事物的精微所在。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精神”指“宗旨、主要的意義”??傮w來看,“精神”可解釋為實質的意思。愛國主義精神可以理解為愛國主義的實質,是愛國主義行為的重復抽象和感情升華,包含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層面和實踐層面。愛國主義精神屬于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與民族的生存發(fā)展緊密相關,在概念上高于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既密切相關又略有不同。愛國主義精神是反映個人對國家的感情依賴關系,是調整個人與國家、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體系,也是支撐民族繁榮發(fā)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表現(xiàn)為外顯和內隱兩個方面,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愛國主義精神外顯的主要表現(xiàn),個體與國家、社會的統(tǒng)一性是愛國主義精神內隱的集中體現(xiàn)。個人在愛國主義精神內隱的基礎上形成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中國共產黨人對愛國主義精神有著歷史的、具體的認識。毛澤東準確把握愛國主義的時代性和歷史性特點,在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發(fā)動人民群眾運動,組成廣泛的愛國主義戰(zhàn)線,以反抗中華民族的外來侵略和壓迫。毛澤東認為:“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1]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強調:“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么呢?”[2]他闡述了共產黨和愛國主義的內在關聯(lián),并認為“愛國主義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3]。1983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聯(lián)合中央研究室發(fā)出了《關于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意義》,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推動祖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1994年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印發(f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通知》,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盵4]這兩個文件強調了愛國主義精神的產生歷程及偉大作用。2001年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印發(f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通知》,強調:“要引導人們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積極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盵5]江澤民認為:“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盵6]胡錦濤強調:“愛國主義最鮮明的主題就是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xiàn)實。”[7]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盵8]3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愛國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傊瑦蹏髁x精神的時代內涵及表現(xiàn)形式受到世情、國情、黨情和社情的影響,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歷史性、民族性、時代性、人民性和傳承性等特點,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表現(xiàn)。因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握愛國主義精神在時代內涵的特殊性和價值導向的統(tǒng)一性。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以把握愛國主義精神的本質為前提,深刻理解個人與國家,執(zhí)政黨、社會的內在關系。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有條件的,而非自然而然就能實現(xiàn)的,必須尊重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在規(guī)律和邏輯。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支撐,依賴廣大青年這一關鍵群體,依靠愛國主義教育承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就包含著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這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實現(xiàn)偉大夢想需要偉大斗爭,進行偉大斗爭離不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握愛國主義的本質,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從本質中抽象具體的內容?!皭蹏髁x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8]11愛國主義精神的基礎是價值認同,只有當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價值追求相一致,愛國主義精神才會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凝聚能力和實踐動力。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性發(fā)展離不開共同價值觀的凝練孕育、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洗禮和民族自豪感的升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全國各族人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中做出了重大選擇,彰顯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和精神力量,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愛國主義精神是基于濃厚的愛國情懷,在社會的長期實踐中形成,屬于社會意識和上層建筑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質和價值取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無論是國家還是社會,都離不開個體人的活動,個人也離不開國家和社會。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中,一批批愛國志士在抵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中,不畏艱險和犧牲,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的愛國意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擔當意識;“家國天下”“家國情懷”等樸素的愛國熱情蘊含著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使他們形成了由愛家庭到愛祖國、愛民族的偉大精神。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不是抽象存在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在社會發(fā)展中彰顯了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
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9]1。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將中國人民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己任,帶領中國人民先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是政黨主導下建立的國家,新中國的命運與共產黨的命運密不可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實現(xiàn)偉大夢想過程中起著領導、協(xié)調的作用。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愛國和愛黨的高度統(tǒng)一,就是堅持了愛國主義。
改革開放以來,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實踐中守住了自身的生長根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發(fā)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得到彰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都體現(xiàn)了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立足于新時代,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統(tǒng)一于愛國主義精神之中,構成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內涵。在歷史與現(xiàn)實、國際與國內的對比中,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些重大理論問題都將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的成長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深刻認識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關系,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保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偉大夢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不懈追求,弘揚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這是中國共產黨進行偉大斗爭的目標和動力。由于愛國主義精神是常寫常新的內容,必須結合新的歷史方位認識愛國主義精神的本質。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之中、體現(xiàn)在國家、社會和人民需要的契合上。愛國主義精神不是抽象地表現(xiàn)為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而是深深地熔鑄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具體行動上,外化為整個社會的國民素質和精神風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穿?!霸谏鐣髁x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盵10]愛國是從個人層面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構成。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愛國主義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遠大的價值目標。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發(fā)展,主要取決于新的歷史方位的要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性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這也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性、傳承性、實踐性等特點。所以說,愛國主義精神天然包含著個人愛家、愛國、愛黨、愛社會等“四愛”的核心內容。
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既要全民參與,又要抓住關鍵群體。新時代青年是弘揚愛國主義的關鍵群體,肩負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務?!盁o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8]5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立足青年群體的時代特點,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義及愛國主義精神的邏輯結構,從認知層面和實踐層面帶動整個社會自覺踐行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深入人民大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從道德義務、政治原則、法律規(guī)范和民族精神四個維度出發(fā),準確把握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將新時代愛國主義認識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中轉化為愛國主義實踐,“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愛國報國的實際行動”[9]5。
首先,履行道德義務,堅持傳承歷史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統(tǒng)一。愛國主義精神來自于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愛國主義精神培育的文化資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國情懷”“家國天下”的意識都是在應對內憂外患的過程中養(yǎng)成的。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產黨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多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使愛國主義精神在斗爭中不斷得到強化和升華。改革開放以來,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建立最廣泛的愛國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有力支撐??v觀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并不是照搬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不是排斥文化發(fā)展的時代特性,而是賦予傳統(tǒng)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深入挖掘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價值,探尋愛國主義精神的傳統(tǒng)傳承與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邏輯,重點做好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性、創(chuàng)造性轉化,堅持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精神三者相統(tǒng)一。
其次,堅守政治原則,做到內化于心與外化于行的統(tǒng)一。維護黨的核心和樹立中央權威是黨的最高政治原則。愛國主義的本質蘊含著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底線思維,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守政治原則是“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辯證統(tǒng)一的過程,繼承發(fā)展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吸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要素,形成了內化于心的正確理念,包含著濃重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等內容,也形成了外化于行的表達方式,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系,堅持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tǒng)一。這些政治原則的形成與堅守本質上是一個認同教育的過程。注重發(fā)揮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良好的家風、社風中嚴格要求自己,形成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良好氛圍,為堅守政治原則凈化良好生態(tài)。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使得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廣大人民的生活中,成為人民群眾的日常遵循。
再次,遵守法律規(guī)范,堅持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求人民群眾不斷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奉獻和服務的前提是遵守法律規(guī)范,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胺o禁止即可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加強理論學習,練就過硬的愛國報國本領,重在增強時代責任擔當能力,增強擔當意識和擔當精神,錘煉過硬本領,提高個人的內在素質,為服務他人和奉獻社會打下基礎。人是社會關系的產物,遵守法律規(guī)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良好社會關系的必要條件,使人民群眾能夠在法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勇于把個人理想、個人價值和祖國前途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學習中增長知識,在工作中增長才干,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
最后,傳承民族精神,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一。愛國主義精神屬于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堅持了民族精神的普遍性,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具體的弘揚過程中,做到普遍要求與個體特點相統(tǒng)一,即在把握普遍性的同時又能“落細、落小、在落實上下功夫”。所謂“落細”,就是要從民族精神中剝離出愛國主義精神的普遍要求,將其細化為人民大眾樂于接受和參與的價值規(guī)范,同時,全方位地、細致地做好培育工作;所謂“落小”,就是要從細微處抓起,通過尊重個體特點,形成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方式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所謂“落實”,就是要注重成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任何急于求成的舉措都將被實踐所驗證真?zhèn)?,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不是做好三兩件事就算完成使命,而是讓人們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體悟到愛國主義精神的巨大魅力和偉大力量。把握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個性特點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變化。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都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和特點,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以新的內涵和形式支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此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還要堅持典型模范與大眾實踐相統(tǒng)一,堅持當前發(fā)展與長遠目標相統(tǒng)一等。愛國主義精神來自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中,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獲得生機與活力。只要始終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堅持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愛國主義精神必將成為社會增進價值共識、引領社會思潮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