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萍
3月12日,英國宣布從4月1日開始對搜索和廣告等數字服務收入征稅2%,美國科技股巨頭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或最先受到沖擊。此前,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也表示擬出臺數字稅。去年11月19日,美國景順基金高級基金經理李山泉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就表示,“數字稅正成為全球科技龍頭股的潛在雷區(qū)。”
本周《紅周刊》再次連線李山泉,在他看來,英國此次加征數字稅試探意味明顯,短期此舉對科技龍頭股的影響較為有限。但需警惕英國示范作用下,引發(fā)全球其他國家跟風出臺數字稅,從而蠶食科技龍頭股的業(yè)績和利潤。就阿里、騰訊、美團等中國科技股龍頭而言,未來隨著業(yè)務出海規(guī)模的擴大,或許也會面臨數字稅的沖擊,投資者需對此加以重視。
《紅周刊》:您之前提到,數字稅是科技龍頭股的潛在“雷區(qū)”。此次英國推出“數字稅”可以看做是靴子落地嗎?
李山泉:數字稅主要是針對全球運營的大型公司,其業(yè)務所在的某些國家想要通過征稅的形式從中分一杯羹。但英國此次推出的數字稅試探的成分比較大,一方面稅收的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征收的目標對象是美國的大公司,英國實施起來會比較謹慎。
數字稅的征收對征收國肯定是好事。英國稅務海關總署認為,到2025年財年結束時,此項稅收可能會帶來多達5.15億英鎊的額外年收入。但具體數字稅會如何征收,這對于企業(yè)和國家都是新問題,涉及跨國公司對數字稅實施的意見和跨國公司母公司所在地等,例如谷歌、亞馬遜等都屬于美國公司,美國也會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yè)提出一些問題,這有助于稅收本身的完善,但也會導致數字稅從提出到真正實施間隔較長。
此外,如果征稅力度過高,可能會如當初谷歌選擇放棄內地業(yè)務類似,企業(yè)從該區(qū)域撤離,因為每個企業(yè)都會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新鮮事物,英國數字稅的推出,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各個國家肯定會效仿,科技巨頭的利潤可能會隨之受到影響。
《紅周刊》:您剛提到想要推出數字稅的國家并非只有英國,為何多個歐盟國家也試圖推出數字稅?
李山泉:大型網絡公司所依托的網絡操作可以輕易跨越行政管轄區(qū)域限制發(fā)展業(yè)務,這與原有的行政管理體制會產生巨大矛盾。因為不管任何一個區(qū)域的政府管理部門,對當地的稅收、就業(yè)、勞工、資本等都有管轄權。唯獨網絡公司可以輕易滲透到非注冊地管轄的地區(qū)去,拿走非管轄區(qū)的勞工和收入,但卻不受管轄,也不用給當地上稅。
以亞馬遜為例,它的發(fā)展把全球電商市場帶動起來,但注冊地在美國加州。公司的創(chuàng)立或許影響了其他區(qū)域零售企業(yè)的發(fā)展,電商產生的利潤集中該公司,但其他地方卻未受益。國外早就發(fā)現這一問題并為此爭論,但沒有引起國內投資人太多注意。當然數字稅推出的背后,也說明社會貧富差距懸殊、財富分配領域出了問題。
《紅周刊》:從英國數字稅征收對象來看,適用于全球銷售額超過5億英鎊(43.53億元)、且其中至少2500萬英鎊(2.18億元)來自英國用戶的公司。您認為哪些公司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李山泉:從公司主體來看,谷歌、亞馬遜、Facebook、Uber等大型跨國企業(yè),因為有大量業(yè)務在英國運營,所以數字稅后續(xù)如何發(fā)展、是否如期開展,對公司發(fā)展影響較大。
《紅周刊》:本周以來,截至12日收盤,Facebook、亞馬遜、谷歌累計跌幅分別為14.7%、10.02%、14.2%。在您看來,這些公司的下跌除了受市場大環(huán)境影響,是否也受到了此次數字稅的影響?
李山泉:數字稅暫時對股價沒有太大影響,一方面因為加征力度比較小,可以忽略不計。另一方面因為當前市場因恐慌暴跌,此時不能用常規(guī)的指標來分析,否則很多問題在當前都會被錯誤解讀。
《紅周刊》:這可以理解為此時是投資這些公司的好時點嗎?
李山泉:這需要看投資者是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如果在股市受重創(chuàng)時,投資者有遠見,著眼于未來,此時是買入好公司的最佳機會。但在這種恐慌調整氛圍中,到底有多大的勇氣、多大的財力去買入優(yōu)質公司才是問題關鍵。
《紅周刊》:亞馬遜此前在法國擬加征數字稅時曾表示,加稅可能會導致本國平臺上中小企業(yè)和消費者受影響,對其自身影響或許有限。對此,您如何看?
李山泉:從企業(yè)角度,任何稅負都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方法轉移給消費者或其他在該平臺上的參與主體或者轉移給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yè)。
如果政府與企業(yè)做博弈,在征收上可能會有文章可做,從而避免這種轉嫁,或者使這一過程并不容易,這牽扯到具體的技術問題了。例如,課征是對利潤征收還是對收入征稅,或者是對營業(yè)額征稅,抑或是固定的稅收;只要在某個國家做生意,必須先繳納一筆營業(yè)稅。課征點的不同,直接決定了稅收負擔由誰來承擔。
《紅周刊》:從投資決策角度看,我們該如何看待數字稅對科技龍頭股的潛在影響?
李山泉:投資人不會因為一個稅收政策就直接改變投資決策。首先要看數字稅對企業(yè)運營到底會產生多大影響,如果直接影響到企業(yè)未來的盈利或者收入,那可能會對投資決策產生影響。反之,隨著企業(yè)不斷發(fā)展,企業(yè)的增長完全可以覆蓋掉稅收帶來的負面影響,投資者可能對此也就不用過于擔心,需要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
《紅周刊》:阿里、騰訊、百度等中國互聯網科技巨頭,雖然目前多數業(yè)務仍在國內,但隨著海外業(yè)務占比提高,未來是否也同樣會受到數字稅困擾?
李山泉:當前數字稅在國內不太受投資者關注,主要在于中國的互聯網企業(yè)巨頭的大部分業(yè)務都在國內。未來如果中國企業(yè)想要走向國際,數字稅就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日后企業(yè)在出海前,可能也都會先把各項因素考慮清楚。如果與發(fā)展戰(zhàn)略匹配,且預期可以實現盈利,則企業(yè)交稅也會樂意。
(文中涉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或者賣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