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珺
摘 要: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寫話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受到教師的廣泛關注。教師應針對學生詞匯及閱讀量不足、語言能力不強的特征,利用繪本為學生提供廣闊多元的寫話素材,有效訓練學生語言表達技巧,為寫話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模板及路徑,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文章對繪本寫話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閱讀;寫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G623.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6-0128-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話教學應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鍛煉其順利進行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針對寫話教學思路閉塞、教學手段單一的教育現(xiàn)狀,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思路,開拓高效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實際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語文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以此闡述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態(tài)度與思維想象。為此,語文教師應在準確把握語文基本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開發(fā)繪本寫話教學的新路徑,以繪本為載體,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通過對繪本具體內容的問題的引導,提供表達思路并提升學生表達欲望,構建繪本閱讀與寫話教學的橋梁和紐帶,有效提高學生寫話水平,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繪本寫話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發(fā)寫話興趣
寫話教學要求教師應以激發(fā)學生閱讀與寫話興趣為課堂教學著眼點,教師應在注重提升學生審美鑒賞水平的同時豐富學生繪本閱讀體驗。教師不妨利用繪本凝練生動的語言、趣味叢生的畫面、詼諧幽默的故事情節(jié),深入發(fā)掘學生興趣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切實把握學生的思維邏輯特點及有限的理解水平,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審美情趣。教師應充分挖掘繪本所蘊含的豐富寫話資源,并豐富教學形式,通過多樣化的課堂繪本分享,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豐富審美體驗,提升鑒賞水平,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繪本閱讀及寫話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我不知道我是誰》時,應重點把握激發(fā)學生興趣及好奇心的關鍵點,在教學過程中摘取具有良好鑒賞價值的圖畫場景,通過提問引導或開展多樣化活動,引導學生對繪本進行深入賞析,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通過提問學生對自己的了解,引出繪本有關自我認知的故事主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繪本閱讀興趣。教師在講述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可摘取特定情節(jié)畫面,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審美鑒賞。
例如,教師可展示兔子達利與黃鼠狼潔西相遇時的緊張情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場景并嘗試進行表達,如“達利好奇地坐在樹杈上,向潔西友善地招手”“潔西用敏銳的神情環(huán)顧四周,他有著尖利的牙齒和修長的身形”。學生通過細致觀察畫面構圖與細節(jié)刻畫,對該情景描繪進行進一步的賞析。教師引導學生對具體畫面進行觀察與想象,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欣賞畫面構圖的能力,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閱讀繪本的興趣。
在繪本寫話過程中,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首要教學任務,以趣促學,以趣味性的繪本閱讀打消學生對寫話的畏難情緒,可以提升學生寫話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寫話教學效率和水平,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探索繪本奧秘,培養(yǎng)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
繪本以生動且充分的細節(jié)刻畫,在對學生產生獨特吸引力的同時,為寫話教學提供了豐富資源,是低年段寫話教學的有效學習內容之一。這就要求教師以繪本指引教學思路,重視并充分利用其豐富的細節(jié)刻畫,引導學生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探尋圖畫中的隱含信息,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和思考深度,深化學生對繪本所表達情感的理解。教師要轉換教學思路,避免教學功利性取向,開展多樣化課堂活動,開辟多種教學方式,從而營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令學生在多元化的活動中培養(yǎng)對事物的分析觀察能力。
例如,教學《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時,教師應緊抓繪本中細節(jié)描繪豐富的關鍵場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并收集有效信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增進學生對繪本主題的理解。繪本末頁畫面展示了巨人周圍聚集了他曾幫助過的小動物,動物們以送禮物的方式表達感謝。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動物們各自的神態(tài)表情、形象和動作進行細致觀察,讓學生對圖畫細節(jié)進行描述,如“巨人喬治面前有很大禮品盒,他在試戴大家送給他的金色王冠”“山羊和狐貍舉著送給巨人的賀卡,長頸鹿脖子上系著巨人之前送給他的領帶”。通過對該具體場景的細致觀察,學生明白動物此舉是為了向巨人表達感激之情。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場景進行細致觀察和分析,令學生對應樂于助人、心懷感激的繪本主題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為寫話積累豐富素材。
繪本的種類很多,表述方式也不盡相同,其獨特的畫風為寫話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圖像觀察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通過細致觀察形成對繪本中心思想的深刻理解,并以此為綱進行寫話練習。
三、拓展想象空間,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繪本文字表達較少,但其圖畫具有延展性、跳躍性的特征,繪本故事的“留白”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為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繪本描述空白之處,令學生基于故事思維邏輯,開拓想象空間,對故事情節(jié)與后續(xù)發(fā)展進行合理猜想,并嘗試通過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在實際寫話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找尋情節(jié)描述空白,以此展開合理的想象,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維及語言構建,內化個人情感與聯(lián)想場景,以口頭表述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進行語文寫話初步實踐。
例如,繪本《蚯蚓的日記》中關于蜘蛛教蚯蚓倒立走路的兩幅畫面,只配有“蚯蚓沒辦法倒立走路”這一句話,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該故事情節(jié)為例,引導學生依托已有的圖文描述,對繪本言簡意賅之處進行擴充。教師應引領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中蚯蚓和蜘蛛的神態(tài)動作,引導學生深入故事情境,并對故事發(fā)展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和想象,對文本進行補白。學生在此特定故事情境下,結合對以往情節(jié)的理解,紛紛積極舉手嘗試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蜘蛛扯出了網拉著蚯蚓”“蚯蚓倒掛在蜘蛛結的網上,騰空了”“蜘蛛的表情很無奈,蚯蚓的表情很驚慌”。教師此時應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對學生表述中不當的用詞和語言邏輯等方面問題進行糾正,給予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以物質獎勵或語言鼓勵。學生在生動畫面和愉悅的情境體驗中,表達欲望噴涌而出。文本補白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并擴展學生想象空間,且有助于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訓練思維邏輯,為落實于紙上的文字表達提供思維和語言建構前提。
好的繪本通過一個簡單的畫面或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就能引發(fā)無限的想象。教師應精準把握文本空白,激發(fā)學生想象興趣與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想象和填充,并對繪本特定情節(jié)進行創(chuàng)編。
綜上所述,繪本寫話教學是目前寫話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充分挖掘繪本在寫話教學中的內在價值,利用繪本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語言的留白、精練的句式,激發(fā)學生寫話興趣和參與寫話教學的積極性,令學生在趣味互動中沿著“繪本寫話”這座橋梁走進更廣闊的習作殿堂。
參考文獻:
[1]陳燕紅.“繪本·寫話”:建構全新的兒童寫作課程新形態(tài)[J].小學教學研究,2015(31).
[2]李萍.悅動繪本 快樂讀寫——與統(tǒng)編教材相整合的低段“繪本讀寫”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J].語文知識,2017(22).
[3]何靜雯.閱讀繪本,敘寫童心——基于繪本閱讀的低年級“休閑”寫話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9(13).
[4]林琳.圖與文的完美結合——探尋繪本閱讀與一年級寫話教學有效結合的途徑[J].小學教學參考,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