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梁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多挖掘、多思考,深度挖掘網絡資源并有效篩選和整合,讓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有效融合,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融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07-0086-02
高中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主要是指我們要使學生掌握包括計算機、網絡在內的各種信息工具的綜合運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為其適應信息社會的工作、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它是對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的信息化,以及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的優(yōu)化過程。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得多,學生喜歡貼近生活的學習材料,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資源,能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21世紀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正如《地理教育國際憲章》里寫的,“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yǎng)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個不同級別的教育中都可以成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興趣的科日,并有助于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由此可知,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新型人才是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當然,要是還局限于教材教學加一點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一節(jié)為例,就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融合,談幾點可行的建議。
一、以即時新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皮亞克說:“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的?!睆慕逃睦韺W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因此興趣對于學生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網絡上有大量的人文地理信息和自然地理信息,與教材內容息息相關,教師備課時可以充分對網絡信息進行甄選,并設置相關的教學情境,有效融合到地理課堂教學中來。以新穎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例如,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可以利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這一即時新聞,通過網絡下載港珠澳大橋通車視頻并進行剪輯,通過文字和視頻相結合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對于珠海、珠三角西部乃至粵港澳大灣區(qū)而言,這項被譽為‘新世界七火奇跡之一的超級工程,到底意味著什么?”這樣,以切合實際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進而引領學生對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進行自主學習,自主獲取知識,并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習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做好鋪墊。
即時新聞時間新、地理事物新,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要是沒有合適的即時新聞,也可以利用既往的新聞導入。
二、充分利用網絡擴展課程資源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隨著教師講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講課開始時,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增強,中間有一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較為理想的狀態(tài),隨后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并使其保持長久的注意力,教師就要把很大一部分講授時間還給學生。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這一節(jié)的教學,在學生掌握了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yōu)缺點后,接下來教學交通運輸布局,如果教師沒有充分擴展課程資源,只按教材上提供的交通運輸網的形式和層次的內容進行教學,會形成制約學生積極思維和探究的瓶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補充課程資源。教師可給學生提供每經網上關于“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利用該資源,能夠清晰地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影響港珠澳大橋交通布局的因素及其帶來的影響。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和分析,學生能夠明白,港珠澳火橋通車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對珠海的輻射將更加直接和深入,香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將進一步提升珠海高科技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香港的經濟和產業(yè)輻射效應,將覆蓋至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對于珠三角西部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等等。這樣,學生不僅提升了學習興趣,對建設大橋的地理意義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了質的突破。
網絡上有海量實用的地理信息,對于這些信息有很多便捷查詢和運用的方法。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保障高中地理高效教學和高效學習。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融合,補充網絡課程資源,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提供廣闊的空問,避免教學陷入僵局。
三、充分利用網絡視頻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雖然地理學科涉及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但由于學生缺乏生活實踐,不同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又具有較大差異,學生對周邊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一些事象甚至未聽聞過,因此在教學中單靠教師提供一兩幅區(qū)域景觀圖和一些文字資料,還遠不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也很可能只是個假象。一些視頻材料在實地拍攝,加以動態(tài)演示解說,能形象直觀地把實地的地形、地質、地貌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夠直觀地了解工程建設要克服的自然障礙和面臨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能力。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源越來越多,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視頻或對網絡視頻進行編輯,將其融入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在掌握了港珠澳大橋的布局及其建成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后,由于缺乏實踐和實地觀察,對該工程建設遇到的自然障礙和解決問題的措施還無法客觀有效地進行區(qū)位因素分析。芒果TV紀錄片《超級工程第一集:港珠澳大橋》詳細介紹了該工程從計劃到實施所遇到的地形、地質、洋流等方面的障礙和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及最終敲定的方案。通過觀看視頻中專家的設計與探討的整個過程,學生如身臨其境,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該工程建設的難題和解決的措施,也明白了為什么許多跨海大橋橋面起伏變化,以及整個橋體并非直線的原因。通過視頻學習,學生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也提升了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深度融合方法多樣,并非一成不變,需要教師多挖掘、多思考,深度挖掘網絡資源并有效篩選和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融入地理課堂,推動教學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以浤.地理教育國際憲章[J].地理學報,1993(4):289-296.
[2]何美龍.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培養(yǎng)地理素養(yǎng)[J].地理教學,2012(5):1.
(責任編輯 周侯辰)
[基金項目]福建省大田縣2018基礎教育研究課題“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研究”(課題立項批準編號:KY21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