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導向下,中學語文文本解讀的方向從作者中心論和文本中心論轉向了讀者中心論。這一轉向強調(diào)讀者在閱讀文本過程中的感受和經(jīng)驗,個性化的閱讀成為了文本解讀的主要導向。這也就意味著語文文本所傳達出來的內(nèi)容完全由讀者個體接受的程度來決定。這也就自然導致了教師在解讀語文文本時或多或少的偏差,即語文文本過度解讀和文本解讀模式化的現(xiàn)象。歷史實踐證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和讀者中心都不能夠成為文學文本闡釋的標準。“中國當代文本闡釋,讓文學回到文學本身,讓闡釋回到文學本身,尊重作者、尊重意圖、以文本為依托的個案考察,這是建構中國特色文學理論體系最切實有效的抓手,也是最具操作性的突破點?!盵1]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應立足文本,尊重作者,尊重意圖。立足文本,需要教師以第一讀者的身份投入到文本當中,從而得到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其次是尊重作者,以作者思想和人格為依據(jù)來判斷作者創(chuàng)作文本的原始想法。最后是尊重意圖,即文本意圖和作者意圖。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不能偏離作者和文本的意圖。文本、作者和意圖是語文文本有效闡釋的基礎,也是教師和學生正確理解和吸收文本內(nèi)容的前提。以下將以具體的中學語文教學案例來說明語文文本闡釋三原則的重要性。
一、立足文本
正確有效的語文文本闡釋首先應該立足文本,任何脫離文本本身的解讀都是不恰當?shù)?、片面的解讀?!扼A路梨花》是選入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驛路梨花》取材于作者真實的生活,讀起來很有真實感和親切感。這篇小說把學習雷鋒、助人為樂這樣一個老舊題材寫得精巧別致,富有詩意和美感,極具審美價值,是一篇內(nèi)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經(jīng)典美文?!盵2]解讀這篇小說既要著眼于它的內(nèi)容,也要著眼于它的形式。內(nèi)容包括跌宕起伏的敘事情節(jié),虛實結合的環(huán)境烘托,多角度的人物塑造,立意高遠的主題;形式包括具有詩畫美的語言。小說的情節(jié)充滿一波三折,主要由三次懸念和兩次誤會組成。第一次懸念是“我”和老余正在為天黑而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焦急時,突然發(fā)現(xiàn)了前方梨樹林中的小茅屋,但小茅屋里沒有人,也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誰。第二次懸念是“我們”以為前來送米的瑤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結果老人卻說:“我不是主人”。第三次懸念是我們以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瑤族老人忙鞠躬感謝她們,結果她們也不是小屋的主人。但最終我們從小姑娘的講述中知道“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懸念也終于被揭開。小說中的兩次誤會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支架,第一次誤會是“我們”以為瑤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第二次誤會是“我們”以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屋的主人。由懸念引出誤會,誤會消除又引出新的懸念。隨著懸念和誤會的層層展開,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形成了“設疑——釋疑——引出新懸念”的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
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既有實寫,也有虛寫。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現(xiàn)實中的梨花林,同時還描繪了“我”夢境中的梨花林。無論實寫的環(huán)境還是虛寫的環(huán)境,都襯托了詩意的意境和人物美好的心靈。
小說人物描寫的方法是多角度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點面結合?!拔闹袑婊妹?、瑤族老人、‘我和老余這幾個次要人物的事跡采用正面描寫,而對梨花姑娘、解放軍戰(zhàn)士等主要人物卻采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一是用潔白的梨花烘托,以花喻人,以人寓花,人花一體;二是通過瑤族老人和梨花妹妹的介紹來反映他們助人為樂的事跡與精神;三是通過鏡頭特寫,對屋內(nèi)的陳設進行了細膩的刻畫,反映他們的熱情細心與大愛。”[2]點面結合指的是人物助人為樂的行為和默默的奉獻精神會相互影響,就如“愛心接力棒”一樣代代相傳,將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
小說的主題深刻高遠,作者選取的雖是助人為樂的老舊題材,但卻寫得韻味無窮,新穎獨特。小說題目為“驛路梨花”,梨花代表的不僅是文章中的梨花林,還有處處為他人著想、心靈純潔的小姑娘梨花,還有將美好品德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雷鋒精神”。
二、尊重作者
任何文本都是作者的匠心獨造。解讀語文文本更離不開作者的聲音。莫懷戚《散步》是選入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充滿溫情的散文看似簡單,但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教點。有的教師教“尊老愛幼”,還有的教師教“責任”等等。由于解讀個體所站的角度和主觀情感不同,讀者對同一篇文本解讀出來的東西也不同。在中學語文教學領域,當然不能任由語文文本隨意闡釋的現(xiàn)象存在。出現(xiàn)文本解讀淺顯的現(xiàn)象,原因之一是忽略了作者。《散步》這篇課文,作者想表達的其實是生命?!拔艺f寫生命,不是故作高深……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與陪伴相伴的,就是對‘生命這個命題的感受和思考”[3]根據(jù)作者本人對文本的解釋,《散步》所要表達的就是對“生命”的感受和思考。這才是尊重作者的語文文本解讀。
賈平凹《一顆小桃樹》是選入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與作者個人成長經(jīng)歷密切相關的一篇文章。對《一顆小桃樹》做文本解讀時,要聯(lián)系作者的個性以及成長經(jīng)歷。小桃樹的故事不僅是自然界中小桃樹身上發(fā)生的故事,也是作者個人成長故事的寫照。課文中的小桃樹從出身到成長過程、到長相都是不受人喜愛的,因為“這種桃樹是沒有出息的”,比不上長勢良好的品種??墒?,年幼的“我”卻默默關注著它,對它充滿期待。這棵相貌“猥瑣”的桃樹的成長經(jīng)歷與“我”的成長過程十分相似。同樣的不討人喜歡,同樣的不受人待見,同樣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下艱難成長,同樣經(jīng)歷風雨后終于開出了美麗的生命之花。文章表面是在寫小桃樹,實際上卻是在寫自己??梢?,作者對小桃樹賦予了無限深厚的感情。“狂風暴雨終究會過去的,只要還有一個花苞就還有希望。這個花苞寄托著賈平凹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在擁有了一點點幸福之后,對生活重新燃起的熱情。從認為自己是不應該出生到這個世界的人,到期待花苞開出最美的花朵,賈平凹終于完成了由少年稚嫩到成熟老練的轉變?!盵4]是的,花苞不僅是小桃樹生命的希望,也是賈平凹個人生命的希望。
如莫懷戚《散步》、賈平凹《一顆小桃樹》等包含作者生命經(jīng)歷的作品,對其進行文本解讀時,一定不能忘記作者的聲音。忽略了作者的文本解讀,一定是欠缺的,不完整的。尊重作者是中學語文文本闡釋的原則之一,不可或缺。
三、尊重意圖
尊重意圖主要表現(xiàn)為尊重文本本身的意圖和尊重作者的意圖。語文文本用自身的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來表現(xiàn)情感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作為解讀語文文本、傳達情感文化的語文教師,更應該深入文本解讀的海洋,敏銳而準確地提取語文文本的意圖。語文文本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和情感與作者預設的意圖也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師對語文文本的解讀同時也是對作者意圖的解讀。文本自身傳達的意圖和作者預設文本的意圖相結合是進行中學語文文本闡釋的重要原則之一。語文文本過度闡釋或強制闡釋的現(xiàn)象不止存在于教師群體,也存在于學生當中。尤其是當學生的文本解讀存在偏差而教師又指導不到位的情況下,就會產(chǎn)生不利的效果。例如有老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有學生指出文中父親的行為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但我們的老師卻沒有及時給予充分的回應和糾正?!笆聦嵣?,這里有一個很嚴肅的美學問題。遵守交通規(guī)則與否屬于實用價值,遵守的是善,不遵守的是惡。道德的善惡,是一種理性,而審美價值,則是以情感為核心的,情感豐富獨特的叫做美。情感往往超越實用理性,從實用價值來說,是不善的,但是從審美情感來說,可能是很美的。一般情況下,合乎情的不一定合乎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既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也不是分裂的,而是‘錯位的?!盵5]孫紹振先生的解讀一語中的。文中的父親越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越不顧自己的行為是否“瀟灑”,越體現(xiàn)出父親心中只有兒子,越顯示出父親對兒子的深厚感情。這才是《背影》文本本身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即文本意圖。而作者預設的意圖也是也為了將父親對自己的愛用真實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為了懷念父親對自己的深厚感情。只有尊重《背影》意圖,才能夠對《背影》做出正確的解讀。
汪曾祺《昆明的雨》是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從體裁上說,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有教師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也出現(xiàn)了文本解讀過度和偏差的現(xiàn)象,即將“五十多歲的寡婦”“滿池的清水”“陳圓圓石像”作為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的對象,讀出了緬桂樹與寡婦的愛情有關以及作者當時處于失戀狀態(tài)的內(nèi)容。這樣的文本解讀嚴重忽略了文本意圖和作者意圖,是語文文本的強制解讀?!罢n堂教學需要亮點,而且亮點往往來自于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和個性化解讀,但同時也要警惕隨意解讀給學生帶來的危害……閱讀中的想象,必須以文本內(nèi)容為基礎,故意放大或刻意忽略,都會使學生養(yǎng)成貽害無窮的無中生有的閱讀壞習慣?!盵6]是的,關于緬桂樹背后情感故事的猜想和小酒館里的失戀都是對《昆明的雨》解讀不到位的表現(xiàn),是文本解讀忽略文本意圖和作者意圖的惡果。
綜上,中學語文文本的闡釋應該結合文本、作者、意圖三原則。立足文本,尊重作者,尊重意圖,是教師進行語文文本闡釋的重要原則,缺一不可。當然,重視文本、作者和意圖并不意味著要完全忽視讀者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和多元化解讀。個性化解讀和多元化解讀應該在文本、作者和意圖三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對于語文教師的語文文本闡釋來說,除了三原則的結合,語文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也很重要?!罢Z文教師只有不斷檢視并發(fā)現(xiàn)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不足,不斷完善各種專業(yè)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語文教育教學?!盵7]例如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洞察學生學情的能力,調(diào)控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課堂評價學生的能力等等。
語文文本闡釋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才是好的?我國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閱讀以了解所讀的文篇書籍為起碼標準。所謂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誤會,不缺漏,作者表達些什么,就完全領會他那什么。必須做到這一步,才可以進一步加以批評,說他說得對不對,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盵8]拿到一篇語文文本,首先應該對文本持有這樣不主觀臆斷的態(tài)度,然后結合文本、作者、意圖三原則進行解讀,由此解讀出來的東西才是我們應該講給學生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陳發(fā)明.多重語境下中學語文文本闡釋的堅守[J].中國教育學刊,2019(03):13.
[2]易家志.《驛路梨花》的審美價值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B),2019(3).
[3]莫懷戚.二十年后說《散步》[A].語文學習編輯部.課文作者讀課文[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94.
[4]陳穎.向浩.心之聲,意向往——《一棵小桃樹》文本解讀[J].語文教學通訊(B),2019(1):55.
[5]孫紹振.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散文及其他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95.
[6]吳輝群.隨意不該成為亮點[J].語文教學通訊(B),2019(1):36.
[7]張建軍.語文教師應該常檢視專業(yè)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B),2019(1):78.
[8]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92.
鄧芳芳,重慶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