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洋
3月15日,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上海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了“抗疫中的紅色精神——第二屆講好上海紅色故事”視頻學術會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州大學、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單位的3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專家學者在線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并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抗疫偉大斗爭賦予紅色精神以時代內涵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東海艦隊某部原政委劉蘇閩少將認為,無數(shù)革命先烈英勇奮斗、流血犧牲后留下的紅色精神在抗疫斗爭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主要體現(xiàn)在聽黨指揮、一心為民的政治信念;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貢獻精神;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磅礴正氣;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先鋒氣魄以及精準依法治理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他還認為紅色精神的傳承需要榜樣的激勵與示范,需要廣大黨員同志銘記初心,展現(xiàn)政治本色。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志丹教授認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抗疫精神”彰顯出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這是紅色精神的充分彰顯和新的時代表現(xiàn)。
《大江南北》雜志社社長、上海市教衛(wèi)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楊元華教授提出,紅色精神在抗疫中,集中表現(xiàn)為全體中國人民同心同向以及黨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疫情防控的初步勝利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以及黨根植于人民的實踐作風,因此在傳承紅色精神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這種紅色印記的教育作用。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趙銀亮教授也認為,應當加強抗疫紅色精神在民間敘事的文本整理與研究,將民間敘事資源與紅色場館空間整合起來,使紅色精神在民間廣泛傳播、“活態(tài)”傳承,從而形成紅色精神的敘事空間。
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徐家林教授認為“紅色精神”是中國社會發(fā)展和財富創(chuàng)造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并將抗疫精神歸結為同舟共濟的守望相助精神,攻堅克難的英勇戰(zhàn)斗精神,顧全大局的無私奉獻精神等。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黃德林研究員以疫情防控期間的英雄案例為基礎,剖析了紅色精神的新內涵。黨員干部帶頭沖鋒,奮戰(zhàn)抗擊疫情一線的壯舉集中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現(xiàn)時代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嘉興學院高凡夫副教授認為,在這次抗疫斗爭中,紅色精神在抗疫斗爭中閃光,紅色基因在抗疫斗爭中傳承、紅色精神傳承人在抗疫斗爭中迅速成長。紅色精神是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考驗的強大精神動力。
初步總結提煉抗疫精神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鄙虾J兄泄颤h史學會會長、上海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忻平教授將抗疫精神總結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守望相助的團結奮斗精神以及民主平等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發(fā)揚光大和傳承這種精神不僅是激勵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也體現(xiàn)了新時代英雄主義的力量和魅力。
常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常州大學近現(xiàn)代史與紅色文化研究院院長朱成山教授和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邱仁富都從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的角度闡釋了抗疫精神。朱成山談到,自覺和主動地支持全球防疫作戰(zhàn),呈現(xiàn)一幅全球共同抗疫的全景圖,既能避免我們對世界的誤判,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也是對中國人民抗疫努力的尊重。在防疫中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既是我黨的革命傳統(tǒng),也是當下中國作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應有的氣度、擔當和作為。邱仁富認為,在深刻認識到新冠疫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挑戰(zhàn)后,要化危機為機遇,全力以赴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要盡快恢復經濟,為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打好基礎,同時要積極開展疫情外交,樹立中國的擔當形象。
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渠長根教授認為,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中國人民秉持革命精神,挺身而出、砥礪趨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抵抗,力戰(zhàn)天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并且在戰(zhàn)役中升華、壯大了革命精神,形成了以團結奮斗、共克時艱、聽黨指揮、勇往直前、發(fā)揚民族醫(yī)學傳統(tǒng)、科技創(chuàng)新防疫抗毒為主要內容的抗疫精神,進一步充實、豐富了中國革命精神譜系。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石書臣教授就抗疫精神的內涵與本質分別進行了闡釋。他認為抗疫精神的本質就是紅色精神,是新時代紅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與紅色革命精神相結合、與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與疫情防控特點相結合、與新時代價值導向相結合四個維度和抗疫中的實踐表現(xiàn)來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內涵。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賈淑品教授從時代女性中提煉出抗疫精神的內涵。她提到,女性在疫情防控中彰顯出的不怕犧牲、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任勞任怨、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以及同舟共濟、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證明了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蘇令銀副教授則從科技力量如何發(fā)揮的角度來理解抗疫精神。他認為抗疫精神還應該體現(xiàn)在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上。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必須充分發(fā)揮科技的力量,讓科技防治貫穿疫情防控全過程。
推動抗疫中的紅色精神與大中小思政課結合
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朱繼東教授認為,疫情防控期間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既要堅持立破并舉,做到疏堵結合;又要抓住關鍵少數(shù),加強陣地建設;還要注重能力提高、爭取內外聯(lián)動。從而統(tǒng)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與話語權。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彭善民教授指出,以“守正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公共精神是抗疫精神的重要內涵;是抗疫階段性成功的內在因素,也是我們實現(xiàn)共建共治共享社會的內在要求。在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既需要進一步認識到公共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又需要從優(yōu)勢視角出發(fā)看到青年學生在公共性方面的需求及進步;也需要善于從學生身上發(fā)現(xiàn)思想的閃光點及思想進步的空間。
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林教授指出,要將思政課作為平臺,講好抗疫紅色精神中的上海故事。講好黨的紅色精神底色與疫情擔當,領導人民開展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全面戰(zhàn)、阻擊戰(zhàn)的故事;講好上海馳援武漢的“逆行者”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中的紅色力量凝聚的故事;同時還要講好上??挂咧小吧虾DJ健薄吧虾7桨浮钡莫殑?chuàng)精神。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揮主持了此次會議,華東師范大學政治系黨委書記趙正橋、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周理分別對上下半場會議進行了總結。與會專家學者表示,要將此次研討會的成果運用到思政課改革與教學研究工作當中,把大中小思政課做實做活,使之更接地氣,更有人氣人情味;同時,要為繼續(xù)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上海紅色故事而努力,不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于青年學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