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彩琉
(福州工商學院 藝術設計系, 福建 福州 350715)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傳統(tǒng)民居建筑因幅員遼闊、自然環(huán)境的多樣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建筑特性。[1]莊寨是福建省永泰縣獨有的建筑形制,具有軍事防御與居住性能并重的特點。目前永泰縣保存較為完整的莊寨有135座,莊寨建筑群12處,如同安寨、愛荊莊、寧遠莊、和城寨、竹頭寨、昇平莊等。本文在愛荊莊地理特性與人文載體的基礎上,從建筑形態(tài)學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愛荊莊院落的建筑歷史與形成、建筑基本類型、構成要素、空間形制等特征,擴大對傳統(tǒng)民居建筑研究的視野,拓展傳統(tǒng)民居建筑形制研究內容,為新農村民居建設提供借鑒。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永泰縣就存在人類本土活動的痕跡,這是形成永泰縣土著民族的基礎,而后經歷東晉“永嘉之亂”、西晉“衣冠南渡”,造成大量的人口遷入,永泰地區(qū)人口迅速增長,經過一千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至明嘉靖三年(1524年),為抵御倭寇,永泰縣始筑城墻,高一丈五尺,周長六百九十二丈,設有四個城門。公元1589年,山寇之患又起,因東北城垣環(huán)在山坳之外,立于山上可窺探城中虛實,于是擴建城墻,將山納入城中,周長七百一十丈,有五個城門,為百姓保得一方平安。直至民國初,城墻依然保存完好,南面的城墻還增設了炮臺,城內市井嘈雜,里巷縱橫,一片繁華盛景。
愛荊莊坐落于永泰莊寨群內,位于永泰縣的中部,毗鄰崇古莊和青石寨,201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年度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優(yōu)秀獎,且為該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項目。愛荊莊修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建筑總面積約5200 m2,面闊79.2 m,進深67.5 m,為土、木、石混合建筑的方形寨堡,莊寨內共有房屋361間,是典型的閩中土寨堡建筑。愛荊莊由正座、下座及后座、邊房、過雨亭、橫樓、書齋樓、后花臺和繞莊一周的跑馬道組成,莊前有牛抆池,規(guī)模大,保存完整,布局合理。愛荊莊蘊含著當?shù)厝宋木竦木?,建筑藝術、匠人智慧、為人處世的精神理念,耕讀持家的傳統(tǒng)思想,凝結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tǒng)鄉(xiāng)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及閩派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2]
所謂莊寨,亦莊亦寨。[3]內為莊,外為寨。四周高墻厚壘,環(huán)形的布防,是為“寨”,在氣勢與體量上絲毫不遜色于土堡;在寨內修建“莊”,空間疏闊,整體布局合理,比土堡更加精致。因獨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愛荊莊的民居建筑在建筑層次分類上,以單層和多層相結合為主,單層主要是指橫屋和祠堂等內部建筑,多層指的是莊寨外圍的圍樓與碉樓,見圖1。
圖1 愛荊莊傳統(tǒng)民居建筑第一、第二層次分類圖
愛荊莊在設制構成上,各要素之間的組合基本趨于一致,保持著共同的特征與風貌。愛荊莊,由外圍的圍合部分和內部的核心空間共同組成,內部體現(xiàn)的是生活性,而外觀則體現(xiàn)了防御性。在構成要素上,以間為基本元素組成建筑單體,在多座建筑單體組建之中,圍繞中心空間構成天井院落,通過多個院落單元組成宅院群組。所謂“文為莊,武為寨”,說的是莊寨的內部空間格局強調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禮儀和秩序,而外觀上則體現(xiàn)了防御的軍事屬性。莊,代表的是日常生活,是禮儀秩序,向上的文化認同。而寨,體現(xiàn)的是特殊時期的軍事意義,向下的威懾和拉攏。
1.“莊”內核心部分建筑——祠堂和堂間
在建筑構成的要素中, “莊”內一般是由廳堂、堂屋和橫屋組成。處于愛荊莊中心部位的即為建筑居住場所的堂間及祭拜祖先的祠堂,在日常生活中有祭先祖、宴請賓客、重大會議等功能。廳堂在設制上又有上堂、中堂和下堂之分:與堂屋緊挨,下堂在設制上即為門廳,乃祠堂的出入口;中堂則為重大會議議事之用;上堂為祖先牌位放置和祭拜的廳堂,用以日常的供奉。三堂合在一起就是正堂間。
2.“莊”內圍合居住建筑
圍合居住建筑指的是在莊內起居住作用的前圍、側圍和后圍。前圍是位于正屋間往大門方位前部的建筑,側圍是位于正屋間兩側的橫屋,后圍是位于正屋間后排的建筑,整體組合成莊內的圍合式居住建筑。在分布上,居住建筑主要在中軸線兩側分布,規(guī)模比廳堂小,一般為宗族成員的臥房,在位置的分配上嚴格依據(jù)尊卑禮儀、長幼秩序進行,有正房、廂房、門房和護厝房。
3.建筑主體結構形式
愛荊莊以木構架為主體結構形式,在正廳主體結構中,最常見的梁架結構構架形式是穿斗式梁架,在明間屋架上采用大額枋擔起兩榀插梁架,用以提升等級地位,營造出華麗的空間感受,稱此為“四梁抬井”,其最大特色是使用了減柱造、大額枋等結構技術和材料工藝。
4.圍屋內場地空間
圍屋內的場地空間主要包括天井、“百草臺”“穿心衕”等。天井是由廳堂、住房等實體空間與圍廊、院墻圍合而成的內部開敞空間,主要用于通風、采光、排水。在天井的兩側除了擺放觀賞性的花盆植被外,還可進行晾曬活動,并設有相應的出水口,供居民日常用水。寨外有溪流,出水口即為寨前稻田,可形成自然水系泄洪,構造良好的生態(tài)鏈。在居住區(qū)與寨墻之間存留有一片“百草臺”,種植藥材與食蔬,因地形的突起造成空氣流動,“百草臺”為穿堂風風源,充分體現(xiàn)出古代居民的智慧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莊寨的核心建筑部分,還隱藏著兩條“穿心衕”:北面的一條通過正座大廳的公婆龕;南面一條在中座大廳,通過上天井南側?!按┬男h”的特點是穿過眾多房間,平時房間有門緊閉,需要時,可開門進行通風換氣。這兩條“穿心衕”可以說是風道系統(tǒng)中的秘密武器。
5.“寨”的組成部分——圍樓、碉樓
愛荊莊是一座極具防御功能的莊寨,著名收藏家鮑國忠曾如此評價愛荊莊:“它是中國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4]圍樓一般是兩層或三層高,莊寨后面的圍樓為兩層住宅,左側和前側均為三層高的樓面,在圍樓的各個方位都設有不同的觀景口,用以探測莊寨外部的情況,上部修建夯土、木結構的房屋,下部壘高約4 m的卵石石墻。而在西南、東北方向,兩座三層高的碉樓,突于寨墻立面之外,四面設置不同方位的槍眼、箭口、安排守衛(wèi)瞭望放哨的哨孔。碉樓整體呈守望之勢,以隨時觀察莊寨外圍情況,易守難攻,防御性強,異常壯觀。窗戶為特殊的斗型條窗,利于防御射擊,體現(xiàn)出設計者高超的防御思維。
6.跑馬道
圍樓與莊內居住區(qū)設有防御功能的跑馬道。跑馬道為環(huán)繞一圈的走道,有利于緊急狀況下各個位置的迅速轉移和聯(lián)系,可讓人快速通行,以便調動兵力對入侵者發(fā)起反擊,全方位進行防衛(wèi)。寬闊的“跑馬道”四周環(huán)繞著圍墻,所有的內檐柱都從底層立起。跑馬道寬約2 m,在避難時可供四人同行。
7.防火墻
莊內建筑屋檐一般多為木質結構,容易發(fā)生火災,防衛(wèi)性較差,而愛荊莊建筑立面都設有獨特的防火墻。該防火墻采用魚鱗片形狀平鋪立面,防止發(fā)生火災,在青色瓦面人字形檐墻上,墻體高出屋面六尺,且墻體兩邊各開一個長方形小口,以竹釘鑲嵌,在竹釘外刮灰,具有防止火勢蔓延的作用。
8.彩繪與建筑色彩
彩繪是指在建筑表面用礦物顏料繪制相應的圖案紋樣,兼具裝飾性和保護墻面不易腐蝕的功能。在圖案的裝飾上,主要采用卷草紋、回紋、螭虎紋、蝙蝠等裝飾在房檐上,以山水花鳥和民間故事為主。愛荊莊在莊寨外立面的色彩上,主要以對比色為主,黑色瓦屋立面與建筑白色墻面形成強烈對比,顯得格外質樸大方,迷漫著淡泊、幽靜的意境。
愛荊莊傳統(tǒng)民居建筑是閩派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其中“女紳文化”的載體,也保存了大量農耕文明和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歷史記憶。愛荊莊民居建筑是以祠堂為中心、四周為居住用房、外圍具有高度防御性的方形土寨堡式形制建筑,是一座集莊、厝、寨、堡于一體的建筑奇跡。愛荊莊在民間具有“民間故宮”的稱謂,蘊含著皇家規(guī)制建筑美學,是閩地傳統(tǒng)聚落形態(tài)以及建筑研究的重要樣本。在莊寨獨特的“祠宅合一”空間構成中,充分反映出當?shù)鼐用窈徒ㄕ摺按蠹易逍〖彝ァ钡纳鐣彝ッ窬咏M織形式和宗族觀念,也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和倫理道德。
愛荊莊莊寨形制中,存在著多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空間。一套空間以祠堂為主,具有禮制建筑的特征,這是家族居民突出對祖先的崇拜、維系族內的宗族意識、加強家族凝聚力的重要公共空間;另一套空間以居室為主體,具有居住建筑的特征,其中居住系列用房通常環(huán)繞著禮制系列用房而布置[5];最后一套空間以碉樓和圍樓為主,具有防御性特征,一般建設在最外圍,環(huán)繞居住空間。
愛荊莊在建筑設制上,因地制宜,利用地勢上的南低北高,房屋沿地勢拾級抬起,布局呈現(xiàn)以中軸線對稱的樣式,方位坐北朝南,且為向陽坡,由莊寨的前門至北邊的后門,順序依次為:莊寨正門→前廊屋→前天井→門廳→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見圖2。三堂之間以前天井、中天井、后天井相隔,因主座面闊最寬,故而中天井的橫長與縱寬均大于前天井,此設計能滿足宗族在主座舉行大型的活動,并有利于主座的采光、通風的功能應用。莊寨內的設制為單祠堂形制,即兩堂或三堂,前、中、后三個天井的兩側都是居住的廂房,兩側各兩間對稱分布,內部建有跑馬道,環(huán)繞全寨。
圖2 愛荊莊布局(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mingshilou)
愛荊莊的建筑形制,處于核心位置的是廳堂建筑,在整個建筑中為立面構圖的中心,居住區(qū)在其左右,整個建筑設制極為嚴謹,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同時采用中軸線的空間分布規(guī)制。軸線采取朝向北向南方位,北端朝向北極星,充分體現(xiàn)古代禮儀等級制度特性,極具形式美,還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愛荊莊的空間形制組合分布中,俯瞰整個莊寨,“回字形”輪廓突顯,平面則呈長方形縱向分布,整體上活動居住區(qū)位于整個布局的右下方,這種非對稱的空間設置與整個造型的分布情況都是根據(jù)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而成的,體現(xiàn)了愛荊莊建筑空間組合形制上順應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
主入口位于莊寨主軸線上,建筑的風水極為考究,莊寨前圍為農田環(huán)繞,整個莊寨主體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莊寨外圍的翁城式建筑,二為內部民居居住廂房院落結構。內部廂房依據(jù)地勢南北,依次往上拾級,形成從莊寨前門至后廊屋依次抬高的疊落式懸山屋頂,重重疊立,布局十分緊湊而規(guī)整,遠遠望去,樸素淡雅,房屋出檐深遠。屋檐造型似龍舌燕尾翹,與莊寨后的山脈和諧融為一體,取山景之本色,而幽敞各極其致,恍若置身于自然。此景恰與承德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四景“梨花伴月”相似,同是翹脊嵯峨、依據(jù)地勢遞次組成的建筑群體,可見其媲美皇家園林建造藝術,無怪乎有“鄉(xiāng)村中的皇家園林”之稱。而且,愛荊莊在房檐的設置處還采用了“懸山頂”, 在視野及居住空間上都避免了壓抑、沉悶的心理感受,更是顯得簡潔而活潑。這些巧妙的建筑手法都是利用了當?shù)鬲毺氐匦味纬傻囊曈X效果,不斷重復,有“歇山頂山墻”不斷跌落之感。端莊猷勁的“愛荊莊”三個大字懸于莊寨正門的門楣之上,正門設于建寨的中部,中軸之上,往內便是三進主軸房屋結構設制,沿軸線對稱,其一進為南側的軸線對稱,二進與三進則為互相連接的正房布局,但各自院落的中間位置都設有天井,整體分布居住區(qū)、生活區(qū)以及公共游玩區(qū)域,在分布上中軸線的最高位則為家祠。東南側則設立私塾,聞名遐邇、深受周圍村莊百姓的贊譽的“媳婦齋”學堂就位于左前側臨路二樓,過往路人時常能聽到書齋內有女子讀書聲。愛荊莊的中軸對稱、嚴謹而規(guī)整的空間布局結構,深深體現(xiàn)出其深邃的文化內涵。
莊寨的這種中軸對稱、禮制祠堂建筑居中、居住建筑環(huán)繞四周的格局設制,是禮儀制度在建筑形制上的體現(xiàn),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等級制度、家族制度的表達,且因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的外部環(huán)境,在建筑中體現(xiàn)出來的獨特防御體系——高墻、厚墻及墻身布滿的槍眼、墻內的跑馬道,已成為建筑立面形制的主要特色。
愛荊莊的文化背景非常獨特,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女紳文化”載體的孤本,保存了大量農耕文明和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歷史記憶,但又存在與以往封建社會夫權威盛、男尊女卑有所區(qū)別的文化獨特性,對促進男女互相平等、宣揚傳統(tǒng)美德、構建新時代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愛荊莊有“米石寨”“美祚寨”之稱?!皭矍G”源于建寨主對夫人的感激與崇拜之情。在古文中,夫對妻有“荊妻” 謙稱,以表達敬愛;而今,以“愛荊”之名建寨,其意可想而知。建寨主名為鮑美祚,其夫人美祚嫲出身財主之家,從小飽讀詩書,聰慧能干,嫁入鮑家后夫妻同甘共苦,一起白手起家。美祚嫲剛嫁入鮑家便變賣個人嫁妝,為鮑家賺取第一桶金打下基礎,隨后更是崇尚教育,將教育寫入家族契約的鬮書,在莊內興學堂(特別是“媳婦齋”),家族女性(包括童養(yǎng)媳在內)全部入莊就學,其文化魅力世代相傳?!跋眿D齋”的設置是重視女性及女性教育的體現(xiàn),并秉承了優(yōu)良的家風,這在傳統(tǒng)古民居村落文化傳統(tǒng)中無疑是“女紳文化”載體的體現(xiàn),是封建男權社會對女性、女權的尊重,更是愛荊莊的靈魂。美祚嫲公正正義、嚴慈相濟,為人、為母、為妻、為婆的品行皆被族人和周邊鄰里歌頌、贊揚,“樸、誠、勤、謹”的家風,“舉案齊眉,不可隨意休妻”的賢德文化,都得以繼續(xù)發(fā)揚,世代教化。其家政管理制度、分工明確人盡其才的經家策略,都與美祚嫲的勇敢、聰慧、異于常人的膽略息息相關,并為該地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優(yōu)良家教故事范本,至今成為一代美談,對后代子弟具有深刻的教化作用。
永泰愛荊莊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在閩派地域建筑研究體系乃至我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研究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各種自然或人為的原因使得眾多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不斷減少,在此背景下,不僅需要保護好古民居建筑等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得到良好傳承,還要讓文化遺產得到充分的借鑒與利用。目前,新農村建設正在蓬勃開展,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可以適當應用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形制與格局、空間尺度,實現(xiàn)當代新農村發(fā)展與古建筑保護的結合,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的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