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青少年對異性產(chǎn)生懵懂情感的年齡也愈發(fā)提前。由于荷爾蒙的大量分泌,他們很容易就進入所謂的戀愛狀態(tài),這個時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尊重。
家長對青春期情感問題十分敏感。他們害怕孩子過度沉迷感情而荒廢學業(yè),擔心孩子過早發(fā)生性行為,對身心造成傷害,想要阻止又怕引發(fā)孩子強烈抵觸,希望和孩子好好溝通又不知如何開口……其實,“早戀”只是大人給孩子貼上的標簽,青春期情感的發(fā)展是人格成長的一部分,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部分。
如果你的孩子戀愛了,你會如何溝通與引導,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萌動的青春期?讓我們先從一位媽媽與她女兒的故事讀起。
隨著教育觀念的進步,大多數(shù)家長已經(jīng)不再談“早戀”而色變,盡管心里還是有諸多顧慮,依然會謹小慎微地規(guī)避因孩子戀愛引發(fā)的一系列風險,但“一棒子打死”的家長不多了,大多停留在“避而不談”的程度。
我和女兒關于“愛情”的話題,最早始于五年級。女兒毫不在意地告訴我:“媽媽,我們班上有個男生和女生表白了?!?/p>
“哦,怎么表白的?”
“就說我喜歡你唄?!?/p>
“是嗎,女生答應了嗎?”
“答應?答應啥?女生跑去走廊了。”原來女兒并不明白表白的意義是什么。
“那有喜歡你的男生嗎?”
“有啊,好幾個呢。”
“那不錯,說明他們眼光不錯?;仡^問問他們看過《哈利·波特》全本沒有?”
女兒顯然沒明白:“問這干啥?”
“你都讀完《哈利·波特》全本了,喜歡你的男生卻沒讀過,那聊啥呢?難道聊語文課本?”
女兒被我逗得哈哈大笑,隔天認真地回復我:“媽媽,真讓你說對了,他們都沒讀過,沒法聊……”
我并不是用讀書有用論來界定孩子的好壞,而是希望傳遞給女兒一種態(tài)度——任何喜歡都不應僅僅建立在對外表的欣賞上,更需要有思想的匹配。
當女兒進入初中后,我和女兒經(jīng)常聊到關于“愛情”的話題,電視劇里的悲戀,現(xiàn)實里“早戀”的同學,還有懵懂表白女兒的男生……大多數(shù)的談話,都是她在發(fā)表觀點,我在認真傾聽,我驚嘆于女兒敏銳的觀察力,更驕傲的是她對我的坦誠。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她借住在北京的表妹家,回來后給我講:“媽媽,三姨的愛情和婚姻是對等的。生活中三姨強勢,什么家務都是三姨夫做,我起初還為三姨夫打抱不平,后來才發(fā)現(xiàn),工作的問題,都是三姨夫說了算。因為他們兩個都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而三姨夫的職位更高,處理的問題更多,三姨在工作中遇到麻煩和困擾,都會回來和三姨夫探討商量。媽媽,這就是彼此有共同語言的好處?!迸畠河杀砻婵吹綄嵸|的洞察力讓我佩服,而她的整段描述更是她在青春期對于愛情和婚姻的一種自我思考。
家長朋友們,如果孩子青春期的情感萌芽令你焦慮,請先詢問自己,孩子能否對你敞開心扉?如果能,無論你的孩子是否經(jīng)歷“早戀”,這都不會成為他們青春中的傷疤。
去年八月,女兒如愿參加了新東方的澳洲游學營,頭兩天只是和我不定期地匯報行程,幾天后突然打來電話,用很正式的語氣對我說:“媽媽,老師找我談話了?!?/p>
“哦,為什么?”
“團里有一個男生對我非常好,無微不至地關心我,老師都看出來了?!?/p>
“是嗎?長得帥嗎?”
似乎是我無厘頭的回答打破了之前的嚴肅氣氛,女兒咋咋呼呼地說:“老帥了!”
“你動心了?”
“講真嗎?媽媽,我有點喜歡他?!?/p>
“哈哈哈,恭喜你,你的初戀哦。”
女兒在電話那頭對我這個頑皮的媽媽表示無奈:“老師沒說什么,只是告訴我,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不要太用心,半個月后分開會很難過的?!?/p>
我由衷地感嘆年輕老師與學生間的平等交流,沒有去定論孩子的對錯,只是給出自己的建議。想了想,我略認真地回答女兒:“老師說的有道理,媽媽相信你可以處理好。”
掛斷電話,我在微信上給女兒寫了一段話:“心動男生出現(xiàn),人生第一次,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我的建議是——保持合適的距離,相互關心,合理期待,守護初戀的感覺,加強彼此的交流。畢竟你們并不了解對方,多交流的不僅僅是學業(yè)和生活,還有各自對事物的看法和對未來的思考,這樣的萌萌的初戀才能稍微有點深度?!?/p>
之后的幾天,我們各自忙碌,并沒有繼續(xù)這個話題?;丶业那耙惶?,女兒又打來電話:“媽媽,我想征求你的意見,我想在回程飛機上和他坐在一起,可以嗎?”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她:“當然可以,和喜歡的人一起聊天,無聊的飛行過程會有趣得多。”
電話那頭是女兒的尖叫:“媽媽你太偉大了,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謝謝你?!?/p>
同樣,掛斷電話,我依然在微信上給她留言:“我應該謝謝你,謝謝你這么信任我,謝謝你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愿意征求我的意見,我也很愛你。旅途愉快,初戀愉快?!?/p>
之后,我才知道了一些小細節(jié)——女兒在看完我的信息后,哭得稀里嘩啦,領隊老師還以為她受了什么委屈,她卻舉著手機說:“我想我媽媽了,我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p>
她還把我和她的故事講給同行的伙伴聽,當然,包括那個讓她心動的男孩,她把我描述成無敵美少女,說我善解人意,說我給予她充分的尊重和信賴。她還主動和老師交流換航班座位的事情,老師說這還是第一次有孩子如此坦誠地要求換座位。她說:“我媽媽告訴我,無論老師是否同意都要去征求意見,這是起碼的尊重?!?/p>
其實,我真的沒有那么偉大,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擔憂“早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我更清楚,比起“早戀”,孩子的青春情感屏蔽了父母才是真正的可怕。我愿意收起我的焦慮,和她一起面對和思考;我愿意放下我的觀點,聽她獨立分析和判斷;我愿意放開托著她的手,讓她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因為我明白,終有一日,她將獨自享受愛情,獨立地走進婚姻。
女兒回來后,不等我追問,就同我講述起了在外共同學習、游玩的有趣故事,還對我說:“媽媽,你告訴過我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但他送我的禮物,我想留作紀念;你也和我說過如果接受了別人的禮物一定要回贈,所以我也買了禮物送給他?!?/p>
她還告訴我,大家約定下個假期再聚。我笑著問:“大家都有誰?”
女兒一臉坦蕩地回答:“當然是團里相處得好的一群伙伴啦。”
青春真的太短暫了,我們早已在生活的壓力下沒有了年輕時的激情,更遺忘了青春的顏色。哪一個走過青春的成年人沒有怦然心動的記憶呢?那些初初相見的心動,那些懵懵懂懂的相思,那些莫名其妙的歡喜,原本就是青春里的萌芽綠草呀。說真的,我們不需要去扼殺,時間和生活會覆蓋所有的青澀,孩子總歸會在恰如其分的時間長大成熟。
作為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早戀”的標簽,越接納才會越輕松;也別讓自己在“戀愛”問題上變得兇神惡煞,越溝通越可以規(guī)避風險。與其如履薄冰地監(jiān)控著孩子的感情世界,還不如教會他們如何看待愛情,如何處理親密關系,如何應對情感波折。相信我,只有父母與孩子的坦誠相見,才能讓“戀愛”變成青春期眾多情感依戀中一種普通的存在。
愿我們都能輕松地對孩子的感情問題說:你好,初戀!愿你的青春美好,歸來仍是少年。
(作者系張家口市宣化區(qū)幼兒園園長、河北省省級骨干教師)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