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婷
摘要:接受理論又稱“接受美學”,該理論認為讀者在閱讀作品前就會有一定的期待視野,并會影響讀者對作品的接受。而作品中也會有一定的空白,需要讀者對其具體化。本文旨在以接受理論為理論基礎,分析政府工作報告在詞匯和句法層面特有的語言特點,并分析官方譯文如何通過增譯、省譯、意譯、加注、替代等翻譯方法來處理以上的語言特點,幫助讀者具體化空白或者保留空白,從而使得譯文適應或超越讀者的期待視野。
關(guān)鍵詞:接受理論;政府工作報告;翻譯方法;期待視野;空白
一、讀者接受理論
接受理論是上世紀60年代后期,聯(lián)邦德國“康士坦茨學派”的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爾提出的一種文藝理論。[1](P1)姚斯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以讀者為中心的文學批評觀,并引入了“期待視野”這一概念。而伊瑟爾則提出了“召喚結(jié)構(gòu)”,即作者要通過“空白”和“否定”,來保持作品和讀者的期待視野不完全相同,來吸引讀者。譯者作為原文的接受者和二次創(chuàng)作者,在翻譯時要考慮到讀者的期待視野,不僅要在某些方面做到盡量適應讀者的期待視野,還要適當?shù)亻_拓讀者的視域。
二、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語言特點
在一年一度的兩會過程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會在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jié),并對新的一年的工作進行部署與展望。作為公文文本,政府工作報告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精煉、詞匯選擇恰當,但是報告包含以下特性,在英譯的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種種困難。
(一)詞匯特點
《報告》中大量使用中國特色詞匯。2017年十九大會議上宣布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改變,國際環(huán)境也發(fā)生重大變化,國際社會與國內(nèi)社會的巨大變化,再加上中國在國際上的角色日益突出,積極推動區(qū)域協(xié)作與國際合作,許多全新表述應運而生,如一帶一路等縮略語,由于外國讀者往往對這些表述不甚了解,在翻譯時就要考慮到這一問題。此外,《報告》中還存在一些漢語習慣表達如大水漫灌、放水養(yǎng)魚,由于英語讀者往往不能能動的填補此類空白,因此譯者就要在將空白具體化的基礎上,盡量傳達出原文的含義,以適應讀者的期待視野或者拓寬讀者的視域。
(二)句型特點
《報告》中語句大量使用無主語句的句式。漢語為意合語言,句子成分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由語意體現(xiàn),而非通過關(guān)聯(lián)詞或語法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句子成分之間的語法關(guān)系較弱,某些成分省去也不會影響語句整體的含義。因此,和英語不同,漢語語句中的主語并非必需,在“主語無法采用泛稱,人稱或泛稱不言自喻時,則常常會采用無主句。”[2]而且《報告》中,大多數(shù)句子的主語主要為政府,或者主語在前文中以明確指出或者在前文中有所暗示,因此大多數(shù)句子的主語會被省略,無主句使用非常頻繁。
三、翻譯策略
(一)對期待視野的適應
官方譯文采取了省譯、意譯、增譯和主動變被動等翻譯方法,將以上《報告》中獨特的語言特點轉(zhuǎn)換為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用法,適應了英文讀者的期待視野。
1)省譯法
原文:對外開放全方位擴大,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重要進展。
譯文:Opening-up was expanded on all fronts,and joint efforts to pursu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made significant headway.
“一帶一路”于2013年提出,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最開始的譯文是“One Belt and One Road”,然而在美國政府的工作報告中,鮮有這類的數(shù)字縮略語,[3]并不符合作者的期待視野,官方也因此做出修改,省去了縮略語中的數(shù)字,改為現(xiàn)在通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相較于前一譯文更加符合英文讀者的語言使用習慣,再加上官方的大力宣傳,外國讀者對這一表述也十分熟悉,因此《報告》中這一縮略詞第一次出現(xiàn)時,官方譯文就直接使用了這一表述,甚至在之后的使用中還進一步縮略為“BRI”,符合英文語族讀者采取首字母進行縮寫的習慣。
2)意譯法
原文:這次減稅,著眼“放水養(yǎng)魚”、增強發(fā)展后勁并考慮財政可持續(xù)。
譯文:Our moves to cut tax on this occasion aim at an accommodative effect to strengthen the basis for sustained growth while also considering the need to ensure fiscal sustainability.
譯文中將“放水養(yǎng)魚”的表達舍棄,進行了意譯,從接受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一方式適應了讀者的期待視野,但是弱化了原作的的空白,不利于讀者能動的參與到作品的發(fā)展過程中來。其實可以保留這一空白,其一“放水養(yǎng)魚”對于西方讀者來說并非十分難以理解;其二,這種空白可以幫助讀者改變舊有的視界,來征服“空白”。[1](P16)如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開幕式演講的官方譯文中就保留了這樣的空白,將“放水養(yǎng)魚”譯為“release more water to nourish the fish.”
3)增譯法
原文: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收費。繼續(xù)清理規(guī)范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加快收費清單“一張網(wǎng)”建設,讓收費公開透明,讓亂收費無處藏身。
譯文:We will launch an initiative to address the collection of charges by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We will continue reviewing and standardizing government levied charges.We will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listing system for the collection of fees and charges,making charge collecting open and transparent and leaving unauthorized charges no place to hide.
《報告》中大量使用無主句,省略了顯而易見的主語。這一段都省略了主語“政府”,但是漢語讀者自然而然能意識到句子的主語。但是,英語是形合語言,為了更符合西方讀者的審美,在翻譯時應補出主語,官方給出的譯文中就補上了主語“we”,更加符合目的語讀者的期待視野。
4)主動變被動
原文: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
譯文:Steps were taken to bring the corrupt to justice
該句主語不明確,漢語中用了省略主語的方式進行闡述,英文中碰到類似的情況則往往會采用被動語態(tài),譯文中也譯作被動語態(tài),符合英文讀者的語言使用習慣,適應了英文讀者的期待視野。
(二)對期待視野的超越
對于少部分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官方譯文采用了加注、替代、省譯的翻譯方法,在譯本中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不確定性、空白,對讀者產(chǎn)生召喚,或是在譯文中對讀者本身的期待視野做了否定,從而促進了讀者期待視野的改變。
1)加注
原文:加大“三區(qū)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力度
譯文:We will intensif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reas of extreme poverty like the“three regions and three prefectures,”*…
(*The“three regions”refers to Tibet,four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Hotan,Aksu,Kashi,and the Kirgiz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Kizilsu,and the areas of Sichuan,Yunnan,Gansu,and Qinghai provinces with large Tibetan populations;the“three prefectures”are Liangshan in Sichuan,Nujiang in Yunnan,and Linxia in Gansu.)
“三區(qū)三州”屬漢語中“統(tǒng)括型縮略語”,是指用數(shù)字概括法把幾個表并列關(guān)系的詞語縮短,形成“數(shù)詞+共同語素/共同義素”的格式。[4]英文讀者并不熟悉這樣的縮略語形式,作品和既定的期待視野之間就產(chǎn)生了一定的“審美距離”,但是在《報告》文本中還出現(xiàn)了很多統(tǒng)括型縮略語,且譯文也將這種縮略語形式進行了保留,并通過增譯和注釋的方式對縮略語含義進行補充,這就促進了讀者視野的變化。
2)替代法
原文:我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譯文:Facing new circumstances and developments,we were firm in choosing not to adopt a deluge of strong stimulus policies.
華夏文明屬農(nóng)耕文明,“大水漫灌”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獨特表述。對于漢語讀者來說,“大水漫灌”提供了一個空白,這樣空白的存在也使文本產(chǎn)生了一種“活力性”[1](P14),吸引讀者進行想象與闡釋。但是英文讀者不具備這樣的視域,譯者就要幫助讀者填補這種空白,讓譯文讀者的視域能夠與原作提供的視域融合。[5]比如在這一個示例中,譯者就用“deluge”替代了原文中的大水漫灌,保留了一定的修辭效果,達到了視域的融合。
3)省譯法
原文: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
譯文:On be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I express sincere thanks to the people of all our ethnic groups,and to all other political parties,peoples organizations,and public figures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民主黨派是一個歷史含義,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漢語讀者往往都了解這樣的背景,不會產(chǎn)生任何的誤解。但是由于西方長期的反共宣傳,那里的很多人錯誤地把共產(chǎn)黨等同于不講民主的專政黨,這時,他們會很自然地把共產(chǎn)黨和民主黨派這兩個字當作反義詞來解讀。[6]譯文沒有將“民主黨派”譯為“democratic parties”,而是譯為“other political parties”,就淡化了外國讀者將共產(chǎn)黨和民主黨派對立起來的想法,否定了讀者本身的期待視野,促進了讀者期待視野的改變。
(三)對期待視野的辜負
官方譯文大部分適應的讀者的期待視野,甚至還幫助拓寬讀者的視域,但是有個別譯文不太恰當,辜負了讀者的期待視野。
原文:確需到現(xiàn)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jié)”“最多跑一次”。
譯文:For matters that do require presence in person,they should be processed at a single window,within a specified time,and without the need for a second visit.
原文中的“一窗辦理”指的是在一個政府窗口辦理事務,對于漢語使用者來說,看到“一窗辦理”能夠想象到政府窗口或者政府服務柜臺。然而對于英語使用者來說,因為英文中這樣的“政府窗口”往往用“counter”來表示,看到“window”并不能想象到政府窗口,辜負了讀者的期待視野,讀者也難以將這一空白具體化,因此這里如果改譯為“counter”更能適應讀者的期待視野。
四、結(jié)論
分析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官方譯文中運用省譯、意譯、增譯、主動變被動的翻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將原文的空白具體化,適應了讀者的期待視野,用加注、替代、省譯的翻譯方法,對原文中的一些漢語的獨特表達進行了保留,留下空白并否定讀者本身期待視野,超越了讀者的期待視野,促進了讀者視域的變化,促進漢語文化向讀者熟悉的期待轉(zhuǎn)化。
參考文獻:
[1]林一民.接受美學——文本·接受心理·藝術(shù)視野[M].1995年9月第一版.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1,14,16.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2010年9月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5.
[3]李曉燕.接受美學視角下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縮略語英譯研究[D].四川:西華大學,2016.
[4]邵先強.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漢語縮略語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9.
[5]劉聰聰,趙海萍.從接受美學角度看小說政策性語言的翻譯策略——莫言《蛙》葛浩文譯文評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7 (10):155-157.
[6]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J].中國翻譯,2004 (6):27-28.
項目名稱:從讀者接受理論看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策略
項目編號:20191069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