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是語文教學核心內容之一,通過主題閱讀教學可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但在實施主題閱讀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如何改進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方法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方法;改進策略
語文學科鍛煉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均是建立在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采用主題閱讀的教學形式可使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圖書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閱讀,使其愛上閱讀,樂于閱讀,擴大閱讀量和閱讀范圍,從而充分調動其閱讀的主動性,促進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主題閱讀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應隨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調整,以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標準,而不是單一不變的教學模式,以實現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1]。
1、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意義
1.1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閱讀興趣
主題閱讀其教學目的是圍繞學生興趣來展開的,通過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主題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圍繞學習主題進行閱讀和探究,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效果。
1.2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
主題閱讀雖然是圍繞某一主題來展開的,但主題內容除教材和課本外,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拓展教材,借助當今先進的網絡技術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是學生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自我能力提升的過程。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開闊其眼界。
1.3有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不僅可積累語言素材,通過大量閱讀還能讓學生產生感悟,從而付諸筆端,鍛煉其寫作能力。主題閱讀是基于學生興趣的學習方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長期閱讀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吸取其中的精華、積累文化素養(yǎng),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方法改進策略
主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等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只有改進不當的教學方法,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吸引學生對主題閱讀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把握主題閱讀的核心,并在長期不斷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帶動語文知識水平的整體提升。以下針對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進行探討。
2.1熟悉文章、提煉主題
主題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熟悉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分析文章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思想,從中提煉出文章主題[2]。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描繪海上日出的文章,作者用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語句表達了對大好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單元的課文還有《記金華的雙龍洞》,均是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題材,以祖國的美麗山河為主題,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欣賞祖國的山山水水,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因此,這個單元的提煉主題就是熱愛祖國河山,教師可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作者是怎樣描繪祖國河山的?如何表達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你去過我國的哪些風景名勝?最喜歡的是哪兒?如何形容和描繪你對它們的喜愛之情。通過主題閱讀和對問題的思考,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2組織實踐活動,強化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強化光靠理論學習是不足以完全實現的,因此還要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來強化學生對閱讀主題的理解和領悟,以掌握主題閱讀的技巧。教師可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拉近與課本知識的距離。例如在學習了以描寫景物為主題的整個單元的課文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集體郊游,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與親近,讓學生從中體驗生活,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文章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利用休息日等課外時間與父母家人一同踏青、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生活中蘊藏的樂趣,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和描寫,也可參照教材文章進行仿寫或創(chuàng)新,從而鞏固理論知識,強化閱讀能力,實現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3]。通過實踐活動與教學理論相結合,可讓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感受生活的美好,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2.3拓展課外閱讀
主題閱讀教學僅僅依賴課堂的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應圍繞某一主題鼓勵學生加以拓展和延伸,通過課外閱讀來擴大知識面。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領會主題,通過主題閱讀教學選擇類似的課外閱讀素材。課外閱讀素材主題的選擇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在其認知接受能力范圍內,既不可深奧難懂又要具備真、善、美的主題,通過課外主題閱讀傳遞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其次,課外閱讀素材的選擇應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既不可脫離生活實際又要能匹配學生思維能力,如此,學生對于熟悉的主題素材才樂于接受,才能發(fā)揮課外主題閱讀的作用。最后,課外閱讀素材主題的選擇應與教輔資料相配合,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由課內閱讀過渡到課外閱讀,實現知識的拓展、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可根據學生年齡段、興趣愛好向其推薦一些課外讀物,例如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可向其推薦一些童話題材的課外讀物,如《白雪公主》、《牛郎織女》、《灰姑娘》等,這些童話的共同點都是體現真善美的主題,教育學生心存善良,遠離邪惡,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還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是根據特定主題來進行的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教師在長期不斷的實踐教學中摸索出一套最適合小學生的主題閱讀教學方法,并不斷反思和調整,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提高主題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馬貞仁.試論如何改進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9 (12):127-127.
[2]劉翠媚.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都市家教月刊,2017 (7):43-43.
[3]徐靜怡.淺談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7 (3):266-266.
作者簡介:廖美群(1969-)女,瑤族,廣西鐘山縣,大專,小學一級教師,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