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榮
摘要:新形勢下,黨和國家更加重視文化建設,尤其是對群眾性文化活動,傾注了大量的關注和支持。這是非常英明正確的。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群眾文化的發(fā)展仍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亟待解決和扭轉。本文從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出發(fā),分析了群眾文化發(fā)展遇到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發(fā)展群眾文化的措施,以期為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fā)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發(fā)展;思考研究
引言
黨和國家歷來對群眾文化建設比較重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jù)當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條件和實際情況,提出過很多關于鼓勵群眾文化發(fā)展的意見決議等,有力地指導和促進了我國群眾文化的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為新形勢下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習總書記多次調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新形勢下做好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積極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基層群眾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真善美的認知認同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這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必然會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這項工作。
二、群眾文化建設遇到的問題
(一)社會上存在只注重專業(yè)藝術、輕視群眾文化的偏見
當今社會上,存在著一種注重專業(yè)藝術、輕視群眾文化的傲慢與偏見,持這種偏見的既有一些團體、個人,甚至還包括個別地區(qū)或層級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嚴重的侵害了群眾的感情、打擊了群眾參加和舉辦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非常惡劣。
由于存在對群眾文化的偏見,一些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對于群眾文化的態(tài)度不積極、不熱心,既沒有相應的扶持和鼓勵,又不想投入什么財力和物力,基本上就是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相反,他們對于少數(shù)藝術院團和個別藝術家則非常上心,人、財、物要什么給什么,缺什么送什么,一味地追求高成本、大制作,就為了所謂的“精品”的名號。
還有一些專業(yè)院團和部分文藝工作者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輕視群眾文化的心態(tài),他們自視甚高、骨子里看不起群眾和群眾文化,認為群眾文化是“下里巴人”而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專業(yè)藝術則是“陽春白雪”。這些人熱衷于各種高大上的評獎活動和名利場,對于做群眾文化工作則彎不下腰。
(二)群眾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消費不小的沖擊
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群眾休閑娛樂的方式漸漸地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比如一些KTV、音樂餐廳、棋牌室、電子游戲室等公共文化娛樂場所[2],這些借助了最新科技元素,能夠滿足群眾的視聽等多方面娛樂需求,所以也就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實事求是地講,這種多元化的文化消費對群眾文化建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三、新形勢下發(fā)展群眾文化的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用黨最新的文藝理論正確引導群眾文化的發(fā)展
要注重加大對黨最新的文藝理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宣傳力度,各級文化行政管理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學習貫徹好黨的文藝路線和政策,用正確的文藝理論引領自身工作,要加強對專業(yè)院團和相關文藝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和管理,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二)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應該突出地方特色和傳統(tǒng)文化
做好群眾文化工作必須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要深入研究群眾文化工作的特點,總結其中的共性和規(guī)律,還要注意突出地方熱色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各地之間的語言、風俗習慣等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只注意到群眾文化活動的共性特點而忽略了地區(qū)差異,那么是不可能得到當?shù)厝罕娬J可的。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用當?shù)厝罕娤猜剺芬姷男问絹斫M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宣傳好主旋律和真善美,給廣大基層群眾送去真正的文化大餐。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中華民族曾長期位于世界民族之巔并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我們當代的群眾文化工作也一定要吸收借鑒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樣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才能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加大投入,堅持創(chuàng)新,不斷優(yōu)化文化資源配置
要想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政府層面要加大投入,不斷提高對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專業(yè)院團和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改革創(chuàng)新,沉下心鉆研文藝、打磨作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力爭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好作品,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采取多種形式,不斷拓展群眾文化的發(fā)展空間
群眾文化的針對性很強,主要對象就是基層群眾開展群眾文化,所以我們要研究基礎群眾的文化需要,根據(jù)他們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喜好,豐富文化活動形式,拓展文化活動的發(fā)展空間。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借助街頭文化的熱潮,舉辦一些諸如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具有鮮明民俗文化特征的活動[3],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其中的同時,還可以保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一舉多得。
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面對群眾文化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要認真剖析原因,找出根源,是思想觀念的問題就要旗幟鮮明的糾正,是投入不足的問題就要下大力氣解決,增加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此外在發(fā)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采取多種形式不斷拓寬群眾文化的發(fā)展空間,相信這樣一來,我們一定能夠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fā)展做出文化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兵.關于當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開展的思考[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8 (15):423.
[2]彭宗健.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實踐與思考[J].文化產(chǎn)業(yè),2018,11 (05):61-62.
[3]徐曉紅.新形勢下對群眾文化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4,1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