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菡
〔關(guān)鍵詞〕情緒;覺察;接納;親子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2-0073-04
2020年的春天是不平凡的,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大眾的生活,宅家的日子隨著開學(xué)日期的延后仍在繼續(xù)。居家戰(zhàn)疫的時間一長,家家都有了本難念的經(jīng)。家長們既要忙于居家辦公和繁冗的家庭瑣事,又要監(jiān)督、管控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及在線學(xué)習(xí),當孩子表現(xiàn)不如人意時,情緒難免失控;孩子則因?qū)W習(xí)效率低下而焦慮,同時又要面對家長的嘮叨。身為教師的家長的情況更為復(fù)雜:一邊忙著當主播,甚至化身全天候在線客服為學(xué)生答疑解惑;一邊忙著家務(wù),還要照顧、監(jiān)督孩子。如此一來,隨著宅家的時光越來越長,家庭中平時不注意的一些細微的矛盾開始放大,頻頻引發(fā)親子戰(zhàn)爭。
春節(jié)在網(wǎng)絡(luò)上免費播出的電影《囧媽》就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徐崢扮演的徐伊萬,陰差陽錯地和母親一起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車,母子在長途火車上共度六天六夜。 一路上,他忍受著母親連綿不絕的嘮叨。徐媽媽是個控制狂,徐伊萬渴望自主。平時極少有機會長時間在一起的母子倆,被迫待在一個空間里,一點點小矛盾都會被放大,一說話就炸毛。這跟我們現(xiàn)在每個家庭中的情景真的好像。
最近與一些學(xué)生和家長聊天,發(fā)現(xiàn)以下場景經(jīng)常在各個家庭上演。
孩子:疫情沒給我?guī)砜只?,但是和我媽待在一起,我感到很恐慌?/p>
媽媽:這日子感覺過得更累了,不是人累,是心累。操不完的心,又要被孩子各種嫌棄,我容易嗎?既要做主播,又要做廚師;既要當家庭教師,又要做保潔員打掃房屋。
孩子:為什么什么都要管?為什么就是不相信我?為什么一直嘮叨一直吼叫,為什么不肯好好說話?
媽媽:我都是為了你好,你為什么就是不聽我的話?好好說話你會聽嗎?你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怎么讓我相信你?
之后,雙方就會進入爭吵模式,或是進入一種“單向嘮叨VS另一方沉默不回應(yīng)”模式。結(jié)果,單向嘮叨的那方更加憤怒。
憤怒的背后其實是一種“心理饑餓”,你內(nèi)心最讓你感到“饑餓”的,是渴望被理解。一個人越是生氣,對被理解的渴望就越強烈。就像小寶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發(fā)脾氣,又哭又鬧,又摔又打。 因為你太想被理解了,所以要用盡所有力氣去表達自己,甚至有的時候歇斯底里。
但經(jīng)常的結(jié)果是,你越是發(fā)火,對方就越不能理解你。 對方越不理解你,你對理解的渴望就越強烈, 情緒就愈發(fā)猛烈。而這時候如果另一方沉默不回應(yīng),會加大你的怒火。
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渴望得到親人的無條件接納,希望親人能理解我們的喜怒哀懼。 但親人們也只是普通人,不可能人人都是溝通高手,不可能人人都是心理咨詢師,沒有那么強大的共情能力,接收不到你發(fā)出的信號,只能和你吵架了。有的親人以為以沉默不回應(yīng)的方式應(yīng)對就可以讓爭吵停止,沒想到越是拒絕溝通,對方憤怒的情緒就愈演愈烈。
這似乎是很多家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不少人經(jīng)常因為情緒爆發(fā)導(dǎo)致不可收拾的結(jié)果而懊悔,之后很多人在反思時常會提出一個問題:我該怎么控制我的情緒?
其實,情緒不是靠控制,只能靠管理。如果只靠強行壓抑去控制情緒,之后的爆發(fā)可能更加猛烈。
很多人會認為憤怒的表達會破壞關(guān)系,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不過我覺得,比說出口的憤怒更能破壞關(guān)系的,其實是沒有意識到的壓抑的憤怒,或是意識到的被強行壓抑的憤怒。前者,在意識層面,是兩軍對壘、明刀明槍,如果后期及時修復(fù),還是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的。后者,有的是在潛意識層面,是殺手暗行、不受控制,醞釀得越久,殺傷力越強。不說出來,對方永遠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有時他不得不針對你在他看來莫名其妙的情緒作出他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的回應(yīng)。
這就是為什么家庭成員之間吵架吵得經(jīng)常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過去壓抑的情緒,是沒處理好的傷口。沒處理好的情緒一直都在,傷口一碰就疼,怒火一點就著。
繼續(xù)下一個問題,那不壓抑,是不是可以盡情釋放或宣泄了?
情緒需要宣泄,但宣泄時需要注意兩點:第一,要合理宣泄,隨意宣泄容易炸出對方的負性情緒,之后會一發(fā)不可收拾,事實往往是,吵架90%吵的是情緒,10%才是事情;第二,宣泄能治標,如果治本,還要進一步去了解“情緒”為何物,去看見情緒背后的秘密。
一、情緒需要被覺察
情緒背后是什么?是認知。認知背后一般藏著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恐懼,一個是渴望。也就是說,情緒背后的核心,往往是恐懼和渴望。這里的覺察包括兩方面,覺察自己的同時,也要覺察對方。
為了方便理解,在談親子溝通之前,我先用一個夫妻之間的案例作簡要分析。
疫情期間,恰逢丈夫生日。往年生日是在孩子奶奶家過,奶奶會做他最喜歡的糖醋魚。因為宅家戰(zhàn)疫的日子不方便去孩子奶奶家,妻子就想親自做糖醋魚給丈夫,于是她打電話給奶奶,認真學(xué)習(xí)糖醋魚的每一步做法。到了晚上,妻子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滿心歡喜地準備為丈夫慶生。桌上糖醋魚的賣相和每年生日時一模一樣,丈夫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吃到嘴里之后,他皺了皺眉頭,埋怨道:“這魚咸死了,這是做糖醋魚嗎?放那么多鹽干嗎?”妻子一聽就不高興了,很委屈,什么都沒說,扭身回到臥室,關(guān)起門來獨自傷心。這下丈夫心里也不爽了,認為妻子不至于這樣,太掃興,一場本該高高興興的生日宴就這么不歡而散。
我們一起來覺察一下丈夫和妻子的情緒及情緒背后的認知。
妻子的情緒:
開始的時候是開心和期待,聽到丈夫的評價后,變成委屈、難過。
她渴望她準備生日宴的這份用心丈夫能夠接收到,得到丈夫的認可、贊美;
她恐懼被否定,恐懼自己的用心付出不被看見,不被認可。更深層的恐懼是覺得通過這件事,她認為對方對她不夠接納,不夠認可,不夠愛她。
丈夫的情緒:
第一個情緒比較淺,只是就事論事地覺得妻子的魚做得失敗了,有些失望。
第二個情緒是核心情緒,他的恐懼在于發(fā)現(xiàn)自己表達了真實的想法,結(jié)果引發(fā)對方過激的反應(yīng),擔心以后在對方面前,因為她的敏感,自己不敢實話實說,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樣一來,雙方今后相處會很累。
丈夫的渴望是在家里能夠輕輕松松地溝通,我高興什么、不高興什么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達。我就說了一句真心話,你就發(fā)脾氣,以后我還怎么說話呀。這是丈夫情緒背后真實的聲音。
在這個案例中,夫妻雙方可能都覺察到了自己情緒背后的恐懼和渴望,但沒有覺察到對方的。
妻子因內(nèi)心的恐懼引發(fā)了消極情緒,她的認知中將對方提意見等同于不接納她、不認可她,這可能和她本身對于安全感和價值感的渴望有很大關(guān)系,她太渴望得到愛的確認。如果她調(diào)整認知,或者覺察一下丈夫說話直來直去的性格特點,把他的表現(xiàn)理解成對事不對人,也許就不會有這么大的反應(yīng),而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失誤:“確實太咸,估計手一抖把鹽放多了,看來我下次要注意點?!边@樣一來,這件事就翻篇了。
而丈夫因為沒有覺察到妻子的情緒背后需要被認可的渴望,所以直接提意見,簡單生硬,沒有看見她的努力,或是看見了但沒有肯定她的用心和付出,之后又覺得她無理取鬧,也就沒有在這件事上做進一步溝通,即安慰她。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除了覺察自己,還要去覺察對方情緒背后的秘密。
在親子溝通中,親子雙方情緒背后可能有什么?
例如,一個媽媽對著做作業(yè)效率低下又拖延的孩子,非常生氣,不斷指責孩子,孩子頂嘴,然后開始前文所述的雙方的暴力溝通或“一方暴力VS一方逃避”的溝通模式。
媽媽表面上表達的情緒是生氣,生氣背后真正的情緒其實是焦慮,焦慮的背后是希望孩子能夠自主學(xué)習(xí),少讓家長操心,恐懼孩子落于人后,也可能是班主任經(jīng)常在班級群里曬別人家的孩子讓媽媽感受到了壓力,以及擔心將來的面子問題,等等。
孩子表面上表達的情緒是煩躁,因此不斷和父母頂嘴,而真正的情緒其實也是焦慮,焦慮的背后是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渴望自己能學(xué)好,恐懼自己因為效率低下落于人后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目標,但是又因為沒有成就感無法專注投入,同時也恐懼面對親子之間的沖突。
覺察對方的情緒,關(guān)鍵是傾聽,傾聽雖然在各種心靈雞湯里被反復(fù)強調(diào),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人際交流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聽不到我在說什么。
電影《囧媽》里,母親喋喋不休地追問兒子徐伊萬要不要吃粥。徐伊萬拒絕了多次,母親最后仍替他決定了吃。徐伊萬終于怒了:“你既然已經(jīng)決定了我要吃,為什么還要問我吃不吃呢?”很多人看完可能會覺得這個橋段很熟悉,因為天下的老媽都如此相似。
傾聽不僅是聽到對方說什么,還要聽到對方的語言及情緒背后的秘密。如母親因為作業(yè)問題對孩子發(fā)泄情緒,很可能情緒背后不只是孩子做作業(yè)這件事,還有之前對于孩子學(xué)習(xí)沒有信心,還有家務(wù)繁忙、工作負擔重、家庭關(guān)系不和諧等方面的原因。
很多家長往往因為焦慮,習(xí)慣用“猴子不上樹,多敲幾遍鑼”的方式,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孩子包括成年人都會抱怨父母啰嗦。
還有一種情況,這種情況在有畢業(yè)班孩子的家庭尤其常見。父母表面上是在催促孩子,實際上是在表達已經(jīng)在內(nèi)心淤積很久的焦慮。父母知道說了孩子會跳起來,不說自己心里又難受,最后還是選擇說出來,但因為每次臺詞都一樣,就很容易讓孩子厭煩。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其實也不是不著急,但有很多孩子不會告訴家長,因為一旦說出來,父母往往會回一句,知道著急了你還去玩手機。結(jié)果,親子戰(zhàn)爭又開始了。
所以,在人際溝通中,對對方情緒的覺察很重要,先搞清楚對方是怎樣想的,內(nèi)心真正的恐懼和渴望是什么,就會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對癥下藥,問題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二、情緒需要被接納
該完成的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孩子也可能焦慮不安,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內(nèi)心深處其實對自己比較失望。這時候父母的指責和嘮叨,使得孩子將原本的焦慮和不安化作為憤怒,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就是對父母的頂撞。這就是孩子內(nèi)在的心理過程。
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可以試著把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區(qū)分開來,這樣做有助于接納孩子。這個接納是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如小朋友做作業(yè)久了會煩躁,這種情緒可以理解,可以接納,但不能為了讓孩子放松而允許孩子無節(jié)制地看電視。
如果情緒背后是對于作業(yè)的無成就感,那就從建立成就感入手。
我女兒今年二年級,前段時間處在線上開學(xué)但心理沒開學(xué)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做類似于抄詞的作業(yè)時,效率低下,每次都抄得很慢,而且經(jīng)常抄一半就將作業(yè)扔到一邊,跑去玩兒。有一次才抄了幾行,又跑去看電視,而且一看就停不下來,對我的多次催促置之不理。當時我的怒火馬上上來了,沖過去強行關(guān)掉電視機,沖著她大聲吼叫。她嚇壞了,哭著說會做作業(yè),結(jié)果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始終沒有付諸行動。
冷靜下來之后,我分析了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拖延是種常態(tài),和他們大腦發(fā)育不成熟有關(guān)。從認知神經(jīng)科學(xué)的角度分析,他們大腦中負責自控的前額葉皮層發(fā)育還沒完全成熟,主要還是邊緣系統(tǒng)(掌管原始沖動)在起作用,所以他們做事情常常缺乏耐心,只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喜歡眼前的快樂,對自己討厭的事情不想做又不能編借口,只好一拖再拖。在任務(wù)枯燥又沒有嚴格時間限制的情況下,拖延只會越來越嚴重。我想到自己有時候陪她寫作業(yè)的過程中,也忍不住好幾次想去碰手機,就理解了她因為抄詞很無聊總想逃離的心情。換位思考之后,我的情緒也就平復(fù)了很多。
了解了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加上換位思考,我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但接納情緒不代表也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畢竟,我們需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需要合理地表達情緒。
三、情緒需要被合理地表達
請注意,是“合理地表達”,不是吼叫。如果暫時還做不到,可以先暫停,讓自己冷靜下來;也可以運用腹式呼吸等情緒放松法,之后了解原因、換位思考,接納孩子的同時也平復(fù)自己的情緒。請記住,一味地吼叫只會引來更大的反撲,讓親子之間的沖突升級。
合理地表達情緒其實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簡而言之就是好好說話。擺著一張閻王臉去溝通,那是情緒暴力;說話動不動否定挖苦、句句帶刺,那是言語暴力。從我多年的咨詢經(jīng)驗來看,這兩種做法特容易讓人陷入焦慮狀態(tài)。那些不自信、易激惹的孩子,大多長期承受著父母的情緒暴力或言語暴力。
繼續(xù)上文的例子。冷靜下來以后,我讓女兒用畫畫的方式表達她的感受,表達她的情緒,并對她的情緒表示接納和理解,努力做到共情:“媽媽知道你覺得抄詞很枯燥很無聊,電視里有你愛看的東西,所以舍不得停下來;也知道你在被媽媽兇的時候一定很害怕;媽媽也知道你之前很努力,期末語文還考了一百分。這些媽媽都看得到。”
女兒感到自己被理解之后,情緒穩(wěn)定了很多,停止了哭泣。之后我才開始表達我的想法,問她知不知道媽媽生氣的原因,并邀請她一起想想有沒有好的方法來完成抄詞這個難啃的作業(yè)。女兒提出,聽寫比抄詞更有意思。于是,我們就用聽寫代替抄詞。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運用鼓勵的方式,增強她的成就感。最后,女兒心情愉快地順利完成了任務(wù)。
而對于中學(xué)生來說,他們和低齡兒童不同的地方是:表面看上去拖延的他們,父母一嘮叨就不耐煩的他們,其實內(nèi)心是焦慮的,拖延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是好的被動逃避。很多中學(xué)生,即使表面上一副很頹廢的樣子,內(nèi)心深處其實還是有自我成長的渴望,只是因為他們感到很無力,不知道要怎么辦,又缺乏精神上的支持,所以表現(xiàn)出來就是父母們不愛看到的那個樣子。
作為父母,需要看到孩子真正的情緒是什么,找到孩子情緒背后的秘密,去理解、共情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歸屬感、價值感。之后通過合理地表達,與孩子一起去探討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深層的需求得到滿足,表層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很多時候,良好的溝通并不意味著雙方一定要達成一致,關(guān)鍵是每個人的觀點和情緒能被充分地表達,被充分尊重。這樣雙方內(nèi)心表達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解決問題就水到渠成了。
前些天和一位學(xué)生家長交流,她說宅家抗疫的日子讓她和女兒的關(guān)系近了很多,在此期間化解了之前的一些矛盾。平時可能因為工作忙沒有什么機會在一起,母女之間缺乏交流。漫長的宅家時光里,母女相處的時間長了,雙方相互陪伴,充分表達和溝通,增進了了解,親子關(guān)系因此更進一步。所以,只要用心去經(jīng)營,居家隔離反而能成為改善親子關(guān)系的一個很好的契機。
后記:本文的重點在于揭示情緒背后的秘密,目的是促進親子溝通。時下,關(guān)于宅家戰(zhàn)疫的親子溝通方法,網(wǎng)絡(luò)上有很多,但是為什么懂得這么多方法,很多父母還是做不到,因為沒有真正去理解,所以這些所謂的方法就變成了“雞肋”。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使父母們對此有一個初步的“覺察”和“了解”,之后在實踐中逐步做到“理解”和“接納”。真正做到這兩點,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幫我們找到很多方法,否則,看再多文章,聽再多講座,學(xué)再多方法,用處也不大。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共情,不是浮于表面的“我理解你”,而是在逐步“覺察—了解—理解”的基礎(chǔ)上慢慢實現(xiàn)心靈上的接納和共鳴。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理解了,但是做不到怎么辦。這很正常,認知的松動外加行為的改變,本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幾個月甚至幾年,點點滴滴,逐步改善。即使在覺察和接納的前提下,也需要不斷練習(xí),反復(fù)實踐。
不妨我們先一起努力嘗試邁出第一步吧,有了覺察,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xué),福州,350007)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