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要: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長文章的數(shù)量較多,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在實際教學中,要從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樹立整體意識,聚焦語文要素,凸顯文本特點,立足學情起點,開發(fā)出隱藏在課文內容中的閱讀教學內容資源,使之生成顯性、可操作的閱讀教學內容。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長文章;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學
與以前多種版本教材相比,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長文章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這些長文章文字較多、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教師處理起來不知從何入手,難以把握其教學價值,不易確定其教學內容,容易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淖。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這是廣大語文教師逐漸形成的共識。“幾十年的事實證明,單從教學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現(xiàn)象……”[1]“語文教學研究的導向,應該是自覺地對所生產(chǎn)的教學內容正確與否、對路與否進行學理的審議?!盵2]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去考慮“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那么,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長文章該如何確定教學內容呢?
一、樹立整體意識
整體性是統(tǒng)編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它采用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元,嘗試構建系統(tǒng)的語文能力發(fā)展訓練體系,“將必備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常用的學習方法或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統(tǒng)籌規(guī)劃訓練目標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實在各個年級的相關內容或活動中”[3]。
依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在甄選教學內容時,必須具備全局眼光,從語文要素的系統(tǒng)性和發(fā)展性出發(fā),突出本課內容在整個單元、整冊書乃至整個學段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本課內容與前后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注重教學目標的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把現(xiàn)階段最應該做的事情做好。
例如,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有一篇比較長的課文——《小英雄雨來》,全文共三千多字。這篇文章必須教什么呢?我們要把它放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要素訓練序列中去觀照。從四年級上冊開始,教材有計劃地安排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要素,該冊第七單元重點訓練的方面是“關注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到了四年級下冊,重點訓練的內容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五年級上冊開始明確提出“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五年級下冊引導學生“按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對小學階段學習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做了梳理總結??梢钥闯觯瑢τ凇鞍盐照n文主要內容”這一語文要素的訓練,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難、螺旋發(fā)展的方式編排的。《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屬于整個訓練序列中的一個節(jié)點,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在于訓練學生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了這樣的整體觀照,我們可以確定,教學《小英雄雨來》,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小標題”的形式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聚焦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依據(jù)課程標準序列化、遞進式安排語文要素。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在教材中,編者從閱讀和表達兩個方面提示單元重點語文要素,每篇課文后圍繞語文要素設計練習題,“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對本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方法進行回顧和總結??梢哉f,這樣的編排,為教師應該“教什么”指明了方向,為教師確定“教學內容”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拿到一篇課文不知教什么”“選擇教學內容隨意性較大”的缺陷。但是,筆者認為,語文要素只是規(guī)定了本篇課文的核心教學價值,在語文要素和教學內容之間還存在著一大片空白地帶需要“開墾”,如何根據(jù)圍繞語文要素篩選和確定課文的教學內容,對語文教師來說仍然是個考驗。在這方面,特級教師薛法根執(zhí)教的《火燒云》一課能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火燒云》一課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情寫清楚的”,聚焦語文要素,薛老師確定了如下教學內容:
1.明白作者是從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來寫火燒云的。他首先用幾組火燒云的圖片引發(fā)學生的猜想:“如果你來寫火燒云,你會從哪些方面來寫?”學生很容易說到了“顏色”和“形狀”?!笆捈t是不是從這兩方面來寫的呢?請打開書看一看,哪些是寫顏色的?哪些是寫形狀的?”這樣,學生就很清晰地領會到了作者是從“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來寫這一事物的。
2.領會作者是如何把“顏色變化極多”“形狀變化多而快”寫清楚的。在這一部分,薛老師主要采取了對比的策略,讓學生尋找自己語言與課文語言的差異,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什么才是“寫清楚”。
很顯然,薛老師緊扣語文要素中的“從哪幾個方面”和“寫清楚”選擇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與語文要素的無縫對接和高度契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資源為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和素養(yǎng)形成服務,讓“用教材教語文”這一理念落到了實處。
三、凸顯文本特點
閱讀是一種文體思維,閱讀不同體式的文章,會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和閱讀取向。因此在研讀教材時,我們也必須從課文的文體特征出發(fā),確定與此相適應的教學內容。
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表現(xiàn)方法和語言形式,其重點教學的內容就會不同。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小說單元。小說是通過講述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描寫特定的環(huán)境來刻畫鮮明、獨特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的。所以,關注情節(jié),體會環(huán)境的作用,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是此類文體所必須體現(xiàn)的教學內容。例如本單元中的《窮人》,這是一篇比較經(jīng)典的長文章。與文體相對應,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下三個方面理應成為重點:一是“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二是抓住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感受桑娜和漁夫是怎樣的人;三是找出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它們的作用。
再比如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其人文主題是“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本單元安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經(jīng)典長文章。這是一篇游記,作者按照路上、雙龍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這樣的游覽順序老老實實一路寫來,游覽經(jīng)過清楚明了,作者行蹤一目了然。此外,在游覽過程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外洞和內洞之間的孔隙,因為這是最吸引作者、最有特點的景物,所以進行了詳寫。緊扣游記的特點,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本文的重點教學內容至少有以下兩個:一是理清作者游雙龍洞的順序,二是體會作者如何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
四、立足學情起點
教學內容的建構,必須遵循“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學情,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尊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使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吻合,切實解決學生的實際需要。
比如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有一篇長文章,叫《刷子李》,該文在人教版教材中就一直存在。這篇文章隱含著比較豐富的語文現(xiàn)象,一是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二是對比手法的使用,三是鮮明的語言特色,四是“一波三折”的敘事結構。其中,“一波三折”這一敘事結構最為核心,它將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對比寫法等巧妙地聯(lián)結起來,就像一條串聯(lián)珍珠的主線。因此,在許多教師的設計中,都不約而同地將“一波三折”的寫法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
可是,當我們從學生的角度來權衡這樣的內容選擇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并不合適。且不論這樣的選擇是否符合編者的編排意圖,就單從“一波三折”這種寫法本身的難度來說,恐怕大部分成年人想比較熟練地運用它就比較困難,何況是五年級的學生呢?據(jù)筆者實際的觀察和了解,學生學起“一波三折”確實似懂非懂、困難較大。薛法根老師曾提及:“學生已經(jīng)懂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讀懂的,不講;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懂的,不講,留到以后再講?!比绻骋豁椊虒W內容的選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存在難度,那么它的實效性就值得懷疑了。就《刷子李》而言,依據(jù)學生的學情起點及教材的編排意圖,把它作為引導學生“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的憑借,將“品味人物的特點”和“體會側面烘托、間接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更加合理。
當然,長文章教學內容的精當選擇,衡量的標準不止上述幾個方面。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方面還需要放在一起綜合考慮。只要我們站在課程的高度,立足兒童發(fā)展,從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就一定能開發(fā)出隱藏在課文內容中的閱讀教學內容資源,使之生成顯性、可操作的閱讀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2]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5:24,235.
[3]陳先云.課程觀引領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 2019(3):86—87.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