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超
墓志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跡等,稱為“志”;后一部分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贊傾,稱為“銘”。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以“墓志銘”為題的詩文并不少見。著名詩人北島的詩歌《回答》的開頭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十分精辟,讓人警醒,令讀者過目難忘。詩人桑克面對死者,面對墓志銘,十分冷靜而凝重,將內心的感情收斂起來,而將自己的客觀思考詩性地表達出來——
寫在這里的句子
是給風聽的。
你看吧,如果你把自己當作
時有時無的風。
這里是我,或者
我的灰燼。
它比風輕,也輕于
你手中的陰影。
你不了解我的生平
這上面什么都沒有。
當日的淚痕
也眠于烏有。
你只有想象
或者你只看見
石頭。
你想了多少,你就得到多少。
(選自《??嗽娺x》)
桑克, 1967年9月7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密山市8511農場。1980年開始寫詩,1985年發(fā)表詩作,同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2年起在黑龍江日報從事新聞工作至今。著有詩集《??嗽娺x》《桑克詩歌》《轉臺游戲》《冬天的早班飛機》等,譯詩集《菲利普·拉金詩選》《學術涂鴉》等。《詩生活網》創(chuàng)辦人之一,《評詩》主編之一。
詩人??司哂姓苋藲赓|
全詩16行,分為四節(jié),句子長短相間,排列錯落有致。詩中有兩個人稱代詞“你”“我”,非常亮眼,怎么理解?筆者以為,這是詩人雙重角色的轉換,既是以死者的身份提醒悼念者,又是以悼念者的身份思考死者。與其說是死者在提醒我們活著的人,不如說是詩人假借死者的名義說出關于死亡的本真思考。
第一節(jié),詩人一反常態(tài)地指出,墓志銘不是寫給人看的,而是寫給風聽的。開頭兩行“寫在這里的句子/是給風聽的”,給讀者一種突兀之感。風是自然之物,在詩人看來,它是有靈性的,能讀得懂文字,也聽得見聲音。其實,風不會讀,也聽不見,暗示這唯一的讀者或聽眾也是不存在的。在這里,詩人運用通感、反襯和人格化的手法,以天地之間一位智者的身份告誡或提醒世人:墓志銘是沒有用的。接下來兩行“你看吧,如果你把自己當作/時有時無的風”,詩人用一種假設,以捉摸不定、虛無縹緲的風,來強化對墓志銘的態(tài)度和認識。
第二節(jié),詩人以死者的身份進行自我評價。墓志銘一般由他人所寫,多有歌頌或贊美之詞,是不切實際的?!斑@里是我,或者/我的灰燼”,人死了,只是他自己,或者他自己的一捧灰,其他什么也不是;甚至,“它比風輕,也輕于/你手中的陰影”,在“風”“陰影”的比較之中,更顯人死了的份量之“輕”。意思就是說,你千萬別相信墓志銘上說的那些很有份量的好話。
第三節(jié),詩人繼續(xù)闡發(fā)自己對墓志銘的認識。“你不了解我的生平”,你就不要盲目相信別人說的話。其實,“這上面什么都沒有”,墓志銘上面寫了很多好話,都是不切實際的,都是與“我”極不相稱的,你只管當做那上面“什么都沒有”?!爱斎盏臏I痕/也眠于烏有”,墓碑上可能滴落了一些親友們的淚痕,但在陽光的照耀或風的吹拂下,當天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
第四節(jié),詩人以退為進繼續(xù)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墓志銘上分明有什么,你偏要說“上面什么也沒有”,這對悼念者有些冷漠和殘酷,所以,“你只有想象/或者你只看見/石頭”,詩人退了一步說,那上面沒有什么,但有一塊石頭,讓你憑借想象,為死者作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形成自己的墓志銘。詩人最后指出,“你想了多少,你就得到多少”。這一句歸結性的句子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內涵豐富,發(fā)人深省。凡事都要多想,都要想明白、想透徹,都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盲信盲從;只有這樣,你才能自己主宰自己,得到更多收獲。
這首《墓志銘》是一首簡潔干凈的詩,用語節(jié)省,不枝不蔓,結構上起承轉合,語意上層層遞進,奔突的情感藏于冷凝的敘述之中。??顺擅^早,但他是一個嚴肅的有良知的詩人,遵從自己的內心,不隨聲附和,不隨波逐流,與公眾始終保持警惕,往往是人群中的一個異類。詩人譚克修評論說,??说脑姼琛安粚儆谀欠N讓人一見鐘情、特別驚艷的作品。但他總能用帶有書卷氣息的語言,按自己不疾不徐的節(jié)奏,耐心地把詩歌寫得很結實而硬朗”??v觀桑克詩歌所呈現的詩意,我很認同文化批評家李之平的話:桑克更像一位哲人,如他另一首詩中的狐貍,偏寄一隅,冷眼察看世界,記錄活著的微小而脆弱的部分,但他更耐心,更深入,更富有宏大建構的野心。
[作者通聯(lián):湖北應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