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強 張倩
摘? ?要:在朱熹博大精深的理學體系中,蘊含著豐富的廉政思想。朱熹的廉政思想首先體現(xiàn)在“誠”這一哲學本體中,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仁民愛物救災活民、剛直不阿嚴懲貪官、公私分明廉潔自律、宣明教化敦風化俗這四個方面。他關(guān)于存心、持敬、格物三個方面的修養(yǎng)之道也涵括廉政思想生成和強化的基本方式。朱熹的廉政思想的當代啟示主要有:要始終保持對黨、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之心,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更要始終保持修身進德改過遷善的自我革命之心。
關(guān)鍵詞:朱熹;廉政思想;誠
中圖分類號:B244.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0)01-0086-05
南宋理學巨子朱熹是孔孟學說的重要繼承者之一,他廣泛吸取中華古典文化精華,“以理一分殊的寶塔式結(jié)構(gòu),終于建立起一種宏偉的哲學大廈,表現(xiàn)了當時民族哲學思維的最高水平”[1]8。在其博大精深的理學體系中,蘊含著豐富的廉政思想,仍然值得今天的我們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
一、朱熹廉政思想的哲學本體
我們對“誠”的理解其實并不陌生,對國家要忠誠,人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對待本職工作要無私奉獻,等等。我們對“誠”的理解也有必要上升到哲學層面,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guān)”的高度來,才能以一種高度自覺的姿態(tài)將其落到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實處,這也是我們著力思考朱熹“誠”論的理論價值所在。
朱熹對“誠”的問題的關(guān)注是建立在對前期理學著作的注釋和揚棄的基礎(chǔ)之上的,“誠”也構(gòu)成了他的學術(shù)體系的歸屬和最高境界。朱熹首先通過注釋《太極圖說》《通書》等吸收繼承了周敦頤貫通天道人性的誠本體思想,認為“誠即所謂太極也”“誠者,至實無妄之謂,天所賦、物所受之正理也”。[2]同時他也吸收了二程的誠學思想,也認為誠是“真實無妄”的,在《中庸章句》二十章中,朱熹在注釋《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時說,“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誠之者,未能真實無妄,而欲其真實無妄之謂,人事之當然也”,[3]31這是對二程思想的直接繼承,但朱熹增加了“真實”二字,也凸顯了誠的真正特點就是“心之實”,這較之前的理學家們 “更加突出了誠的主體性”[4]477。
朱熹將誠定位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不過曰誠而已。不貳,所以誠也”,誠構(gòu)成了天道的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天理的本質(zhì)屬性。誠同時還是人道的根本所在,甚至比五達道、三達德更為根本,如果“一有不誠,則人欲間之,而德非其德矣”,因此我們應“凡事皆欲先立乎其誠”。[3]29圣人稟受完全的天理,但其余的普通人則需要通過后天的努力修養(yǎng)方能習得至誠之道,如其所說,“誠是天理之實然,更無絲毫作為,圣人之生,其稟受渾然,氣質(zhì)清明純粹,全是此理,更不帶修為,而自然與天為一。若其余,則須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如此不已,只待得仁義禮智與夫忠孝之道,日用本分事無非實理,然后為誠,有一毫見得與天理不相合,便于誠有一毫未至”[5]1563。因此,在普通人的人性中,天理與人欲就處在一種緊張的關(guān)系之中,“人只有個天理人欲,此勝則彼退,彼勝則此退,無中立不進退之理,凡人不進便是退,……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5]224。因此,在朱熹那里,他的“誠”都始終意味著“人從肉體的欲望中超拔出來,擺脫物欲之限,獲得合乎天道的超越境界,達到徹底的道德自為”[6]。正是這種誠之天理與至誠人道的支持與肯定,才能激發(fā)人們向善的自覺意識,涵養(yǎng)人們向善的本源之心,也才能重建符合儒家理想的社會秩序,建構(gòu)起符合時代需要的價值體系。
廉潔意識是人心中諸多道德規(guī)范的一種,它不是人心中最根本性的道德原則,最根本的道德原則在朱熹看來就是他所謂的“誠”?!罢\”是人性的本真面目,是君子、圣人等理想人格的最為光輝的品質(zhì),也是“廉”的本體依據(jù),而“廉”是“誠”的具體化,有了“誠”的本體,為官者的自律意識、自省意識也才有所依憑,廉潔意識也才有了生發(fā)的土壤。
二、朱熹廉政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
朱熹的主要活動時代是在孝宗至寧宗統(tǒng)治時期,其時朝堂上下吏治腐敗貪賄成風,特別是軍隊腐化嚴重,“將帥率皆貪刻,軍士無不饑寒”,地方官吏對老百姓的敲詐勒索、肆意妄為更是隨處可見,“良民善士疾首蹙額,飲恨吞聲,而無所控訴”。正是在這樣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中,朱熹提出了他的以民為本、廉政愛民思想。
一是仁民愛物救災活民。朱熹充分繼承了傳統(tǒng)“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主張要“仁民愛物”。他認為:“自一家言之,父母是一家之父母;自天下言之,天地是天下之父母;通是一氣,初無間隔?!裎嵬镂崤c也。萬物雖皆天地所生,而人獨得天地之正氣,故人為最靈,故民同胞,物則亦我之儕輩”[5]2520。他的一生中雖然從政時間不長,職位不高,但卻將廉政愛民思想貫穿始終。他的廉政愛民思想最典型地體現(xiàn)在他的救荒思想當中。面對天災,他不僅不辭勞苦救災活民,“人戶赴場就糶,其鰥寡孤獨則用常平米依令賑濟”,而且還首創(chuàng)社倉制度,并推行全國,這“實為公私久遠利濟之惠”[7]850-867。當年朱熹倡議設(shè)立的朱子社倉在歷經(jīng)八百多年風雨洗禮之后,直到今天依然保存完好??梢娺@一社倉制度不僅有效賑濟了災民,也充分發(fā)揮了穩(wěn)定社會的重要作用。
二是剛直不阿嚴懲貪官。朱熹好善嫉惡,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對作惡多端之人嚴懲不貸。他雖然繼承了傳統(tǒng)儒家的仁愛之說,但在司法觀念上他卻對法家重刑思想進行了批判性吸收。面對朝廷內(nèi)外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以及混亂的社會局面,他認為唯有嚴刑重法才能遏制犯罪,維護統(tǒng)治,保護百姓。他極力主張對罪犯必須嚴加懲處,絕不能因憐憫罪犯而對其從輕發(fā)落,他認為,“雖曰殺之而仁愛之實已行乎中,今非法以求其生,則人無所懲懼,陷于法者愈眾,雖曰仁之實以害之”[5]2009。嚴懲就是厚愛,對貪官污吏不能盲目講求仁愛,否則就是姑息養(yǎng)奸,養(yǎng)虎為患。朱熹嚴懲的貪官污吏不在少數(shù),尤為今人稱道的是他六次上奏彈劾臺州知州唐仲友的事跡。唐仲友是當朝宰相王淮的親家,而王淮又是朱熹得以任職的推薦人。面對大義與私情,朱熹選擇了不畏權(quán)勢、不計得失,六次上奏無效后,又連上三狀,揭露唐仲友罪行,最終使朝廷罷免了唐仲友江西提刑職務。
三是公私分明廉潔自律。嚴懲貪官污吏只能治標,治本之策在于預防,這就是要通過教育手段,提高官員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增強拒腐能力。作為封建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皇帝,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達到“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cè)之私”的境界。他說,“天下之大務,莫大于恤民;恤民之本,又在人君正心術(shù)以立紀綱”[8]1469。他在《論災異札子》中,曾借助自然災異上書勸諭皇帝要“遇災而懼,修德正事……克己自新,早夜思省,舉心動念,出言行事之際,懔懔然不復敢使一毫私意萌于其間”[9]。作為朝廷各級大員,更應該以忠孝節(jié)廉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培養(yǎng)安貧樂道、重義輕利、廉潔奉公的君子人格。他認為,為官之道的前提是要懂得“廉退之節(jié)”,能夠公私分明,任何官員不論官位大小,只要能夠秉公從政,即便是九品芝麻官,也能讓人敬佩。反之只要想著謀取私利,即便官居要職,也必然會晚節(jié)不保,難以善終。
四是宣明教化敦風化俗。朱熹還主張通過對全社會進行倫理教化,以改善社會風氣,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zhì)。一方面,他繼承了古代家庭“德教為本”的傳統(tǒng),十分重視家庭的倫理教化。他編撰了《童蒙須知》《家禮》等經(jīng)典蒙養(yǎng)教材,專為兒童訂立基本行為準則。他對自己的子女教育更是親力親為,寫了大量教戒性短文和書信,在與門人朋友的書信中也談到了不少教育子孫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他高度重視學校教化。他以地方官的身份,先后整頓了同安縣學、南康軍學、漳州州學、潭州州學等,提出了系統(tǒng)的官學體制改革構(gòu)想;他重視書院的教化功能,曾兩次講學于岳麓書院,興復白鹿洞書院;他還先后創(chuàng)辦了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竹林精舍等私人學校。朱熹在整個社會的倫理教化方面的努力影響深遠,成效顯著,“僚屬厲志節(jié)而不敢恣所欲,仕族奉繩檢而不敢干以私,胥徒易慮而不敢行奸,豪民斂蹤而不敢冒法”[5]106。
三、朱熹廉政思想的修養(yǎng)之道
如何不斷強化為官者的廉政思想,除了需要外在規(guī)章制度的硬性管控,更離不開主體內(nèi)在的自我約束。朱熹所提出的“主靜涵養(yǎng)”修養(yǎng)觀為我們提供了如何涵養(yǎng)清正廉潔勤政愛民思想的基本路徑,值得我們進一步借鑒反思。朱熹從三個方面論述了他的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踐履之方,相應地,其廉政思想的生成與強化也自然涵括其中。
一是“存心”,存廉政之心。朱熹認為,存心就是不失本心,因為人生來即有至善的天命之性,可是卻因受后天物欲的蒙蔽、引誘而不斷喪失了,如其所說,“人性無不善,只緣自放其心,遂流于惡”[5]203。故應自存本心,“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圣賢千言萬語,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心若不存,一身便無所主宰”,相反“心在,群妄自然退聽”,人的本心之重要可見一斑,如果“心不在殼子里面,便害事”。[5]199為官之人更要時刻持存廉政之心,緊繃廉政之弦,不斷增強自警自省意識,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慎獨、慎言、慎友、慎行,不斷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
二是“持敬”,持敬畏之心。朱熹認為持敬的主要目的就是喚醒人心。他說,“敬之工夫,乃圣門第一義,徹頭徹尾,不可頃刻間斷”,因為“敬勝百邪”,“敬則萬理俱在”,“敬則天理長明”,所以人們就應該時刻保持莊嚴、虔誠心態(tài),做到“身心肅然,表里如一”,只有不斷地警省自己,“無事時敬在里面,有事時敬在事上。有事無事,吾之敬未嘗間斷也”。[5]210-212也即持之以恒地葆有恭敬之心,才能讓人保持清醒狀態(tài),經(jīng)常保持修身的高度自覺性。為官之人要時刻保持敬畏姿態(tài),時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為官者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必然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必將自食惡果,禍國殃民。
三是“格物”,格為官之要。朱熹所講的格物主要是對儒家倫理道德的內(nèi)在體悟,“如今說格物,只晨起開目時,便有四件在這里,不用外尋,仁義禮智是也”[5]285,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皆人所不能無者。但學者須要窮格得盡。事父母,則當盡其孝;處兄弟,則當盡其友。如此之類,須是要見得盡。若有一毫不盡,便是窮格不至也。”[5]284格物、窮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致知,即讓人性中的良知、天理逐漸顯露并廓然開朗。今天我們說為官者要“格物”,當然不是要讓他們格仁義禮智之物,而是要弄清楚想明白如何公忠愛國、清正廉明之理,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理,更要想清楚弄明白恪盡職守鞠躬盡瘁之理。唯有如此,為官者(特別是關(guān)鍵崗位、關(guān)鍵責任人)方能在危難之際(例如新冠病毒疫情)沉著應對拯救萬民于水火,而不至于出現(xiàn)某市衛(wèi)健委主任面對新冠病毒疫情一問三不知、武漢中南醫(yī)院竟然倡議醫(yī)生接診時不戴口罩等匪夷所思的事情。
通過朱熹的修養(yǎng)工夫論,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他所構(gòu)建的圣賢人格,是一種“無私無欲、至德至眾、有著寬厚的同情心和正義感、與萬物為一體、贊助天地之化育的偉大人物”,這種理想的人格建構(gòu)恰好“從反面反映了封建私有制條件下人們(尤其是統(tǒng)治階級)的自私、多欲和狹隘”;[10]535另一方面也拓寬了我們對如何保持和強化廉政思想的路徑認知,今天的每一位為官者都應該存廉政之心、持敬畏之心、格為官之要,讓廉政意識深入骨髓,融入靈魂。
四、朱熹廉政思想的當代啟示
朱熹以一代理學巨子的身份,以其剛直不阿、廉潔奉公、關(guān)心民瘼的道德人品,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一份鮮活生動的廉政教育歷史遺產(chǎn)。朱熹既在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中與腐敗問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也在理論層面為根治腐敗問題構(gòu)建了一套思想體系,這套思想體系既有哲學的根基,也有切實的操作路徑。撫今追昔,朱熹的廉政思想仍能給予我們巨大的啟示。
一是要始終對黨、國家和人民永葆忠誠之心。朱熹反復強調(diào)“誠”是天地之道,是人性之本,這對于每一位共產(chǎn)黨員來說,要至始至終絕對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我們黨的事業(yè)、人民的事業(yè),依靠的正是八千萬黨員的忠誠奉獻。在2014年10月31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zhì)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盵11]對于每一位共產(chǎn)黨員來說,切實做到忠誠的知行合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黨性的充分體現(xiàn),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要求,也是攻堅克難、永遠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是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朱熹明確提出“天下國家之大務,莫大于恤民”的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的人本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群眾利益無小事,每一位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黨員領(lǐng)導干部都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團結(jié)奮斗,必須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guān)心的事情做起,真正做到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
三是要始終保持修身進德改過遷善的自我革命之心。朱熹的修養(yǎng)工夫論對于今天人們?nèi)绾涡奚眇B(yǎng)性,如何抑制私心邪念并保持豁達開朗的胸襟,如何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等問題,仍然有著不容抹殺的借鑒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shè)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統(tǒng)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shè),抓住‘關(guān)鍵少數(shù),堅持‘三嚴三實,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nèi)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nèi)監(jiān)督,發(fā)展積極健康的黨內(nèi)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盵12]每一名共產(chǎn)黨員都必須拿出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工夫,不斷增強自我約束力,筑牢抵御腐敗的道德防線,無私奉獻,廉潔奉公。
朱熹的理學思想被后世之人極端化為一句簡單的“存天理滅人欲”,這種極端化雖然有著客觀歷史原因,但對一位真實的思想家來說顯然是不公允的。朱熹曾在夜宿建陽百丈山西閣時作詩一首:“借此云窗眠,靜夜心獨苦。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間雨?!眰鞯蕉叺氖嵌_孙w泉,心中所想的卻是希望這飛泉能夠化作及時的甘霖降落人間以緩解旱情。這種心系百姓、關(guān)心民眾疾苦的真實性情,是我們所無法否認的。傳統(tǒng)封建專制制度固然落后且腐敗,但在歷史洪流之中,那些對普通人的尊嚴的無私呵護、對善良人性的精心維持、對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的人無疑永遠值得我們尊重。
參考文獻:
[1] 陳來.宋明理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1.
[2] 樂愛國.“誠”是朱熹學術(shù)體系的最高境界[J].江淮論壇,2014(6).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 蒙培元.理學范疇系統(tǒng)[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 黎靖德.朱子語類[M].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5.
[6] 蕭仕平.兩種道德要求的分疏和轉(zhuǎn)換——朱熹的“誠”、“信”之別及其對當代誠信道德建設(shè)的啟示[J].道德與文明,2010(6).
[7] 李華瑞.宋代救荒史稿: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
[8] 朱熹年譜長編:下冊[Z].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9]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四[M]//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
[10] 羅國杰.中國倫理思想史: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1] 習近平.習近平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解放軍報,2014-11-24 .
[12]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
責任編校? ?王學青
Study on Zhu Xis Thought of Clean Governance and Its Conte-
mporary Values
FENG Zhengqiang1, ZHANG Qian2 (1.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tte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clean governance is abundant in Zhu X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system of neo-Confucianism. his thought of clean governance is embodied in Honesty, a philosophical noumenon covering the four elements of benevolence to the people and nature to relieve people from disasters, righteousness in punishing corrupt officials, separating public from private interests in self-discipline and integrity,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local custom. His notions concerning conscientiousness, respect and exploration into nature also cover basic mode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clean governance. What is enlightening in his thoughts can be found in loyalty to the Party, to the country, and to the people; the necessity of bearing in mind the awareness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the awareness of the self-education to make self-promotions.
Key words: Zhu Xi; clean governance; honesty